桩基础施工规范参考文献 桩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桩基施工,跳打作为一种施工技术,依据和出处在哪本规范里有么?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桩基础施工规范参考文献 桩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桩基础施工规范参考文献 桩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第3.9.8条 振冲造孔的方法可选用下列几种:
一、排孔法由一端开始,逐步造孔到另一端结束;
二、跳打法同一排孔隔一孔造一孔,反复进行;
当然,这本规范已经被更新并废止。
作为一种施工技术,不是强制性规定,只要保证施工质量,怎样施工是你自己的事。
桩基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桩基础施工步骤
【摘 要】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功能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煤矿大型工业建筑,桩基成为设计中越来越常用的基础形式。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桩基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设计人员参考。
【】桩基;基础设计;桩的计算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功能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煤矿大型工业建筑,天然地基或者简单的地基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物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桩基越来越成为设计人员的基础形式。
二、结合工程实际阐述桩基的设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公司办公楼,位于山西治市襄垣县。该楼长78.25m,宽16.61m,总建筑面积14545.93m(地下1232.1m)。建筑物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建筑物高度为46.05米。
2、自然条件
2.1 场地基本烈度:6度;
2.2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
2.2.1 根据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土构成为:
第①层:表土,层底埋深约0.5m左右;
第②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可塑,稍湿;具湿陷性,高压缩性。该层厚度2.30~3.20m,平均2.65m;
第③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具湿陷性,中高压缩性。厚度0.50~3.20m,平均1.84m;
第③层:粉质粘土:软塑~可塑;高压缩性。层厚1.30~4.50m,平均2.83m;
第④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可塑,湿~饱和。层厚0.50~4.80m,平均3.62m;
第⑤层:粉质粘土:硬可塑~硬塑;饱和。层厚1.60~3.10m,平均2.41m;
第⑥层:根据岩性不同,将该层分为两个亚层,分述如下:
第⑥1层:砂岩;
第⑥2层:泥岩,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2.2.2 本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埋深3.50m时,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2.2.3 基础方案及结论: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础,要求单桩承载力≥2100KN。
3、桩基的设计
3.1 桩的选型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附录A,并结合地质勘察报告,选用泥浆护壁法潜水钻成孔灌注桩,按承载性状为摩擦端承桩。
3.2 确定桩径
根据所选桩型,桩径定为800mm。桩身采用C25混凝土,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桩长暂定为22m。
3.3 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Qsk+Qpk=u∑qsikli+qpkAp
查桩基规范表5.3.5-1得出各土层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ik,
选第⑥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查表5.3.5-2得出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Quk=Qsk+Qpk=u∑qsikli+qpkAp=3.14×0.8×(34×0.15+48×4.1+64×2.825+75×14.925)+1600×3.14×0.42=4577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Quk/K=4577/2=2288.5KN,取Ra=2100KN
(2)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ha=0.75a3EIXoa/vx
EI—桩身抗弯刚度。对于钢筋混凝土桩,EI=0.85EcIo,其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Io为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
Xoa—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vx —桩顶允许水平位移系数。
取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常数)=50MN/m4,通过查表5.7.5,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出桩顶允许水平位移Xoa=4.31mm。
桩的截面计算宽度:
bo= 0.9(1.5d+0.5)=0.9×(1.5×0.8+0.5)=1.53m
do= 0.8-0.1=0.7m
Wo= πd﹝d2+2(aE-1)ρgdo2﹞/32=3.14× 0.8×﹝0.82+2×(2.0×105/2.8×104-1)×0.65%× 0.72﹞/32=0.05m3
Io = Wod/2=0.05×0.8/2=0.02m4
EI= 0.85EcIo=0.85×2.8×1010×0.02=0.48× 109N×m2
a = (mbo/ EI)1/5=(5×107×1.53/ 0.48× 109)1/5=0.69m-1
ah= 0.69×22m=15.18m﹥4m
查表5.7.2得vx=0.940(按桩顶为固结考虑)
Rha=0.75a3EIXoa/vx=0.75×0.693×0.48× 109×4.31×10-3/0.94
= 0.54×106N=540KN
3.4 确定桩的数量以及桩的平面布置
n=(FK+ GK)/Ra
n—桩基中的桩数
F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柱底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
应扣除水的浮力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查看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并结合每根柱下布置的桩数,比较得出桩的水平荷载作用远小于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基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条件
4.1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
土类与
成桩工艺 排数不少于3排且
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桩基 其他情况
非挤土灌注桩 3.0d 3.0d
注:当为端承桩时,非挤土灌注桩的“其他情况”一栏可减小至2.5d。
4.2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100KN,桩径800mm,桩中心距定位2.4m,桩长22m。本工程共布桩138根。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
作者
刘宇,于2007年6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并于2007年7月就业于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现被评为助理工程师。
广东省有关预应力管桩桩基础施工需要遵循哪些规范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中华行业标准;
2、《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20-97),广东省标准;
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SG409);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桩基础规范介绍?
一说到桩基础规范,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桩基础规范有哪些?桩基础施工规范的基本概况是什么?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桩基础规范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便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了解桩基础规范的相关内容,中达咨询收集梳理相关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
中达咨询通过相关资料的整理桩基础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检测规范》。
最为常用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本内容如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本规范共分10章和2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础、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批))的通知》 (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由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钻孔灌注桩施工浅论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
重庆云阳外滩广场项目拟建商住区座落于具有复杂地层条件的长江之畔,平均厚度为5-20m的回填土层给建筑群的基础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对于四级以下的土层一般采用回转钻进较为适合,但是考虑到回填土中具有相当含量的风化岩石,而冲击钻进对于岩石钻进效率较高,结合本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冲击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
一、工程地质资料
1.人工填土为山体爆破土石方回填土,平均厚度2-20m;2.淤泥质粉质粘土,平均厚度1.5-4m;3.粉土,平均厚度1.7-5m;4.粘土,平均厚度2-8m,夹含中风化石英细砂岩的块石、碎石;5.强风化石英细砂岩,层厚1.5-8m;6.中风化石英细砂岩。
二、工程特点
1.填土厚度大,地质条件复杂,上部土层不易护壁,下部土层坚硬难钻。2.孔深异大,表层土质为块石,与松散土体混合,厚度变化大,基层岩石判断困难。3.建筑群杭位较密集,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布置、设备安放受限制。
三、施工方法
针对地质资料及工程特点,制定下述施工方案:上部土层采用GPS-15-20型钻机配以单腰箍三翼合金钻头钻孔,如遇块石及至下部强风化及中风化石英砂岩,则采用CZ-1500-2000型冲击钻机冲击钻进。入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吊车吊放钢筋笼。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
(一)孔的垂直度。桩孔的垂直度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桩孔斜率超标,其受力状态被改变,桩头偏位,影响上部结构位置,同时影响钢筋笼的安装,使桩基结构质量降低。为避免钻孔倾斜,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运作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对于地基土质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有应对方案和相应的准备工作。经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有效方法。考虑到终孔后再发现孔斜纠正起来费工费力,且修孔会使桩的充盈系数增大,故对于钻孔的垂直度控制一定要实行过程控制。
(二)孔径控制。由于建筑群桩基分布于长江之畔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中,液性指数IL>0.75,呈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冲击钻成孔易出现缩孔现象,造成孔径小于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桩截面缩小,承载能力降低,桩的安全系数降低,同时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能力及耐腐蚀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要随时加强对孔径的检测与控制,并采取相应措施:1.钻头的直径应适当加大;2.采用在导正器上焊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过程中起扫孔的作用;3.提高泥浆质量,增大泥浆相对密度、粘性和稠度;4.成孔后及时浇筑桩基,尽量减少空孔时间。
(三)成孔。1.由于本工程上部均为块石、砂质土的回填土,挖护筒时应将其清除干净,并在护筒外围用粘土夯填。为使成孔有序顺利,开钻时应轻压慢转,随着钻孔加深,在保证钻具、机座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增大冲钻力,以确保钻机正常运作。2.钻进过程中,应根据钻进速度、土层情况及时调整钻机冲击频率和泥浆性能,确保钻机有律有序运作。3.本工程桩体端部须穿入强度较高的强风化石英砂岩、中风化石英砂岩,冲击钻机就位时须校正孔位,冲锤下沉至孔底时应缓慢进行,同时应随时检查冲锤钢丝绳与桩位中心是否一致,防止因岩石强度不一导致斜孔。4.冲击过程中应不断捞取岩渣,避免岩渣反复泵入孔内造成重复破碎,增加清孔工作量。5.冲击钻进过程中,应随时会同监理、勘察单位结合工程勘察资料,根据上返岩渣特性、冲击速度等进行岩面判定。
(四)泥浆。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泥浆的质量对于冲击钻成孔以及桩身的施工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泥浆质量得不到保证会造成在成孔过程中形成不了护壁泥膜或形成的泥皮粘附力,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在砂性土层易于塌壁,在流塑状粘土层易于缩孔。如泥浆稠度过大在钢筋笼的钢筋上沉积粘附,导致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降低。如泥浆相对密度过大,使得混凝土水下灌注阻力增大,降低混凝土的流动半径,影响桩芯混凝土质量。在桩孔钻进过程中,应根据钻进速度、土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以确保钻进速度及孔护壁相互统一,防止孔内缩颈或坍塌。钻进中坍孔时,应分析原因、相应调整泥浆参数及钻进参数。
(五)沉渣清除。桩孔钻进过程中,孔底产生钻机切削和孔壁塌落的岩土,同时由于空孔时间过长而产生沉淀流塑状混合物,在桩底形成软弱隔层,如不清除可能导致桩基端承力降低、丧失。因此孔底沉渣、淤泥的清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采用正循环成孔,气举反循环清孔的工艺。反循环清孔采用吊车下置导管进行,导管下置后,在导管内下置导管长度2/3的气管,做好孔口密封工作,在泥浆调制完毕后,以空压机送风清孔。清孔过程中,在泥浆出入口、泥浆沉淀池中不停捞渣,同时测量沉渣厚度,在清渣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
(六)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是桩基的关键工序,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大,单桩混凝土用量达150m3。考虑施工场地等因素,在现场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加强混凝土配料及质量的控制。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质量难以控制,主要原因是:1. 不能像上部结构逐层振捣施工;2.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混凝土中,混凝土的灌入阻力相当大,要克服混凝土的灌入阻力,保证混凝土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完成每斗混凝土灌注的时间越短,混凝土桩身越均匀。经研究本工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冲击灌注法进行灌注,即每斗将2-3m3混凝土在大斗中积蓄够量,出料口直接插入导管,然后打开大斗活门一次性连续放料冲击下去,在巨大冲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的向上顶升力和侧向挤压力就有了保证,桩的摩擦力和桩身的混凝土密实性都得以提高,特别是首斗混凝土灌注冲击力大,孔底沉渣、沉淤被冲溅开,桩端与持力层能有较好的结合。
采用上述大体积混凝土冲击灌注法应注意几个问题:1.注意排气技术,防止形成气堵使混凝土料灌不下去。2.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直径,经过网筛,防止混凝土大直径骨料卡管。3.控制好混凝土和易性,避免在料斗下部及出料口形成堆积,导致出料困难,堵塞导管。4. 送料吊车司机在打开料斗活门混凝土下落时,必须随时不断向上提动导管,防止卡壁、堵管。5.注意混凝土大斗和导管的清洗、保养,使其内壁光滑,减少摩擦力。
四、结语
本工程共见证取样280组混凝土强度试块,经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混凝土强度全部满足设计要求。经大、小应变及桩体钻芯检测,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工程质量优良。
参考文献:
[1]董平、陈征宙、泰然,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2,(3).
[2]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22: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S].:出版社.
[3]崔京号、崔岩,地下结构抗浮[J].工程力学(增刊),199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