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分麾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中“分麾”指分兵,“五十弦”指琵琶。全诗大意是:八百里的边关,将士们分兵把守,琵琶声悠扬,翻过塞外,在沙场上的秋天响起。

八百里外拨弄弦乐,清脆的音符翻过塞外八百里外拨弄弦乐,清脆的音符翻过塞外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边塞将士的征战生活,表现了他们的豪迈气概。

琵琶声中的悲壮与豪情

琵琶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其音色悲壮苍凉,常被用在战争题材的诗歌中。诗中“五十弦”指的是很多琵琶齐鸣,营造出一种浩大的声势,仿佛千军万马奔腾在塞外。

“翻塞外声”形容琵琶声穿越了塞外,传到了远离中原的边疆。这声音既是将士们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寄托,也是他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边关将士的豪迈情怀

“八百里分麾”表现了边关将士的众多,他们分兵把守,严防死守,保卫着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

“翻塞外声”也表现了将士们的豪迈情怀,他们不畏艰险,甘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琵琶声中,他们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战争的渴望,更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