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求解答。急~~~ 阐述你对气象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认识。谢谢啦!!!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农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农业气象20120124 农业气象20120122农业气象20120124 农业气象20120122


农业气象20120124 农业气象20120122


农业气象20120124 农业气象20120122


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可能就会对农业生产有害,构成农业自然灾害。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另外还要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气象学的气象分支

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农业的关系?

气象学是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气候,农业气象,城市气象,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向。

如果是狭义的气象学主要是包含大气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还有对于气象灾害的研究,

而气候学主要是对于气候的变化趋势,气候模式的比较改进进行研究,也会对长期天气现象 的机理进行探究,这个和气象学比较像,主要是时间尺度的不一样。

农业气象主要是气象预报的结果如何服务于农业,农产品对气象的变化的敏感性等等。

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难点是什么

监测到了气候变化,但无法预防。如明知明天有冰雹,但无法防止其对庄稼的破坏。

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春季农业生产和保夏粮丰收气象服务工作早在今年2月就已拉开了部署的大幕。

3月1日,气象台发布今年首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全面启动。

随着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立,春耕春播有了“智囊团”。3月24日,组织专家谋划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一环。今年年初,与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建立更加系统、规范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服务体系,共享预警平台,进一步确保做到预警信息到户、防御措施到田,让防范春耕春播气象灾害风险更有底气。

为深化部门合作,开展精细服务,气象中心加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服务,制作冬小麦春管和大豆扩种气象服务专报,针对东北地区组织召开春播气象条件展望会商,制作土壤化冻、地温、墒情动态监测专题报告,并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冬小麦低温影响预报、赤霉病防治气象条件预报服务。气象科学研究院针对东北大田试验,分析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东北部分地区大田可能过湿,建议南部偏湿地区玉米播种适当推迟,中北部按时播种,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春耕春播气象灾害提示。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气象报社)紧扣春耕关键阶段开展滚动式天气解读。

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难点是新发展阶段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为“干部培训学院”)启动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专项培训。培训将聚焦新发展阶段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粮食安全气象服务理论知识培训、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及服务产品制作实训和网络直播教学。培训将覆盖全国800个粮食主产县及其所在地(市)的气象。

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难点是监测到了气候变化,但无法预防。如明知明天有冰雹,但无法防止其对庄稼的破坏。

粮食安全气象服务工作难点是监测到了气候变化,但无法预防。如明知明天有冰雹,但无法防止其对庄稼的破坏

工作难点是天气的自然灾害,旱。病虫害防治等,还有一些自然灾害,人为防都防不了

一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二要做到组织到位。要加强组织、统筹推进,突出省市县协同,及时排解工作堵点、难点、断点,确保颗粒归仓。

三要做到精细服务到位。要持续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紧盯强降水、干热风、干旱、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加强研判分析,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提供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的精细化服务,为科学部署应对不利天气影响争取提前量。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仍须警惕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气象部门有义务也有绷紧这根安全弦。应把农业气象服务融入全年工作重点统筹谋划,紧抓、突破难点,服务于平时,决战于急时,增强科技支撑,创新服务形式,不断提升智慧气象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仓廪实,天下安。守住农业“基本盘”,为粮食安全上“气象保险”,对气象部门来说义不容辞,亦是总体安全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气象部门更要站在更高的起点,谋划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温度和降水量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温度和降水量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温度不同,热量不同,作物熟制不同,东北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三熟;

降水量不同,耕地类型不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作物种类也不相同。

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例如椰子、天然橡胶等农作物对热量的要求高,只能种植在热带;西温凉的甜菜只能种植在中温带;

(2)影响农作物的熟制,我国东北平原高温季节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我国珠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3)影响农作物是播种季节,例如我国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冬季气温不会很低,小麦能够越冬。这些地区可以种植冬小麦。三江平原地区冬季寒冷,只能种植春小麦;

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例如水稻对水的需求量大,要种植在水源丰富的地区,降水较少的地区种植耐旱的小麦和棉花;

(2)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可以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可以发展种植业;

(3)影响耕地类型,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

该地气温与降水量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这是温带季风气候类型的曲线柱状图。

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低温病虫害少。

不利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生长期短(无霜期短);只能生长对热量要求低的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季风气候多水旱灾害。

此图冬季月气温在-20°C以下,应在东北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纬度高,蒸发弱。所以基本不会出现春旱。

天气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

2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3 气候变化对的有关重大农业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

4 气候变化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他的多个方面;

5 气候变化使海岸农业生产受灾机会增大;

6 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会对还没有收获的农作物和各种家畜造成冻伤,时会致命,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我国东西部气候,气温,降水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同时,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的影响。CO2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

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影响的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情况尚知之甚少。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尚难确切估计。

4、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5、气候变化对化肥、农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

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和除草剂。

6、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极端气候频率的变化。同时,增温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这两个决定作物生产率的主要过程。大气中CO2浓度倍增后,温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种发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缩短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7、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农业生产是典型的自然与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最终的影响评价应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因为相同的自然变化过程会在不同经济水平的产生不同结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家来说,考虑经济因素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

该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措施是兴修水利合理排灌

剧烈降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看地形和气候来定,如果全球气温下降,就会使5带的气温发生移动。例如温带变成寒带,热带亚热带变成温带亚热带,这样适合与温带的植物就会在热带亚热带等地生长,因此对小麦,玉米等都有利。这就是说气温的变化回使农业产地发生地方性的移动。但对当地的农业来说,出现寒潮或霜冻冰冻等问题农业也会因季节性变化较为有利。同样是气温使季节移动的道理。至于气温变冻对植物来说当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属于热性的植物会提早枯萎而贮存养料等待气温回暖再继续生长。就如草在秋冬就枯萎,春夏生长一样。所以对此要种植农业要设置温室。

但总的来说,只要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气候温度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措施就会保证农业的产量。

降水量多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平衡生态,保持空气湿度均匀,不至于让农作物干旱。肥沃土壤,让更多的农作物能更好地吸收养分。

我国的地理位置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加强海外各国的交往,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加强海外各国的交往,我国的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我国的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便于同中亚、西亚和欧洲往来.故为,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便于同中亚

1。靠近印度洋和太平洋,夏季会有季风,而季风能带来足够的降水,促进农业生产。

2。西高东低,有利于保养水,且处于温带,适于农作物生长。

作物气象的影响因素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主要有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作物由于起源、演化等的不同,其不同的生育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各异,并各有其点、最适点和点。当农业气象条件处于点至最适点间,作物生长发育速度随气象条件的改善而加快。超过最适点以后,生长发育速度不但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慢;作物的农业气象条件在一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