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特意为您整理了,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验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图,结合实际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商自主探究,允许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法与启发法相结合
学法:探究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件、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的购物活动开展得不错。我们通过购物活动,进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购物活动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错误呢?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红笔记本每本7元,蓝笔记本每本5元。
生个别汇报。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他们算得对吗?我们要如何判断对错呢?这时候,除法的验算就派上了用场。和你的同桌说说看,你想怎么样验算,然后动手试试看,你的方法管用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个别汇报。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讨论、试一试,个别学生汇报: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计算:
14×7+2会不会等于100,会的话就是正确,不会就是错误的。第二个也是一样。
生可能回答:乘法。
设计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与合作的学习空间、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了。 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个算式有余数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没有余数,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数。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结果有余数,验算时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师:因为人数是儿童的2倍,也就是说每2个带1个儿童,每三个人中有1个是儿童,那么456人中有几个3人呢? 生计算,并且验算。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帮助,个别同学汇报。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个)
练习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飞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生自由汇报。 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积极创设生活中购买图书这一情境,让学生口算、笔算用100元钱多可以买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识》(7元/本),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怎样检验计算的正误?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验算的方法,领悟验算的作用。
我精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礼物,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
(1)出示林林总总的“六一”节日礼物,问:这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节日礼物,漂亮吗?出示其中一个小房子,问:谁能把这件礼物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问: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说明: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5)(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
2、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
学生自选一样物体,把它的一个表面描在白纸上。
(2)比一比:
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你描的是物体的哪个面?再出示学生描出的不封闭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不是?后说明:我们把没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说一说:
问:这些封闭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生活,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队,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三张大小相很大的卡片,比较大小。
学生游戏:选出面积的一张举起来!选出面积小的一张举起来!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
2、出示两张大小相不大的图形,比较大小。
问: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数格法等)
3、 学生欣赏、反思和评价。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沙龙,体验面积的运用。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
1、完成41页第2题。学生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交流时,问:谁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完成41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3、完成40页的“画一画”。课件出示教师设计的小船图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按要求画2个面积相等的不同图案。交流学生作品后,问: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用手去摸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在把不同物体的面进行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对封闭图形的大小感知,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猜测,然后思考想出比较的方法,后小组合作分组探讨出更多的比较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学具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大胆的猜测已经朝着正确迈出了一步了,离正确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但在评价语言上我自己感觉还是不够完善的,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材第66—68页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在“一年有12个月、在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帮助学生建立平年与闰年的概念,了解平年和闰年的主要区别,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并正确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从而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比较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课前收集的年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在哪月,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小月还是二月?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师:观察课前收集的年历的二月份天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是29天,有的是28天。
师:我们把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认识平年、闰年)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作了孕伏。
二、探究新知:
我们把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观察平年、闰年出现有什么规律。
师:(出示:2000---2013年的年历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到这些年份中2月的天数将他们填入66页例2的表内。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小组讨论。)
生:我发现28天的年份出现的次数多,29天的`年份出现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平年的年份出现的次数多,闰年的年份出现的次数少。
生:我还发现平年和闰年是有规律出现的。
师:什么规律?
生: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生: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生:闰年是4的倍数。
师:很好,我们发现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怎么才能知道它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多个二月月历的观察发现,初步感知闰年的出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任务二: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师:谁知道199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是平年。因为刚才的表格中2000年是闰年,根据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它前面的第2年就是平年。
师:有道理。如果不知道2000年闰年呢?
生:根据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那闰年肯定是4的倍数。
师:好,咱们验证一下。(组内验证)
生:2000÷4=500……2000是4的500倍。
2004÷4=501……2004是4的501倍
2008÷4=502……2008是4的502倍
师:很好,闰年都是4的倍数,但是不一定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需要注意的是:整百整千的年份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师总结:一般的年份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说明这一年是闰年。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整百整千的年份,用年份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结果发现闰年的判定的一般方法及整百年的特殊性。
三、巩固新知
1、第67页课堂活动1题。(通过计算使学生知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2、.拿出练习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看看哪一年是闰年?
1999 2000 2010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1、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2、1999年平年,2000年是闰年,2010年是平年 3、2月29日出生。
四、达标反馈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2、闰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张华今天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的哪个月份出生的?
4、2008年在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这一年是( )年,二月份有( )天,全年是( )天。
:1、365天、52个、1天 2、366天、 52个、2天 3、略 4、闰年、29天、366天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平年和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生:我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师:大家的收获可不小。课下多加练习。
六、布置作业
1、第68页练习十六3题。
2、第68页思考题。
3、小明的生日是八月的倒数第三天,他的生日是( )月( )日。
4、1760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200年中,( )年不是闰年。
5、今年是5月30日,明天是( )。
:1、略2、星期日、 3、8月29日、 4、1994年、2200年 5、5月31日
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闰年
1、 二月 全年
平年 28天 365天
闰年 29天 366天
2、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一般的年份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说明这一年是闰年。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整百整千的年份,用年份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教学反思 :
《认识平年、闰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学生很快就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新授过程学生学得很轻松、很自主。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2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3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以来,每天都会有幼儿做值日生,在日历上写天气预报,这时就会发现有的幼儿不会看日历,不会在日历上查找日期,所以我希望设计一次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年月日,会察看日历。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课件和实物结合,让幼儿通过观察、作、表达,自己总结、整理相应的规律。
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幼儿积极思考、表达。
活动目标:
(1)能够了解年月日,感知年月日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
(2)会在生活中辨认日期,会在日历上查看日期。
(3)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日历,作材料(作业、铅笔)
(2)媒体: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3)经验:知道星期的概念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年月日的关系,认识月、日、星期
难点:在日历上查找日期
活动过程:
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故事引入:年妈妈和她的一家
听故事,进入活动情景
出示
幼儿观察
比较大小
提出观察要求,通过观察知道大月份有31天、小月份有30天,二月有28天
个别提问,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总结每月有多少天
教师提问:
他们住在几座房子里啊?
出示房子的:你们看看那个房子大,那个房子小,自己动手排一排。
提问:为什有的房子大、有的房子小呢?
那咱们先来看看一月份有多少天?
那咱们再看看这几个月有多少天?
数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12座
观察房子的`大小,动手作按照大、中、小的顺序将房子归类排列,将相应的房子号码写在白板上。
里面住的宝宝多,
里面住的宝宝少
幼儿观察后:31天
幼儿继续观察3、5、7、8、10、12月得出以上几个月都有31天。
幼儿观察后知道4、6、9、11月是30天。
出示白板课件
出示白板课件:标有号码的房间和写有大房子、中房子、小房子的空白页。
出示一月份的日历表。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幼儿观察日历(知道日历上有月份,星期、日子)
学习如何查看日历
教师提问:
这是一张6月的日历,咱们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啊?
那咱们怎么看日历啊?
幼儿观察白板,回答教师提问
有数字、还有星期
出示幻灯P5
练习查看日历
找一找6月份的节日,在上面画上小标记
自己练习在日历上查找相应日期并做上标记;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出示6月日历
活动反思:
认识年月日对我们班的幼儿来说并不是新的知识,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渗透了时间、日期等概念,所以这次活动是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上展开的。但是在日历上查找日期,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的角色,通过教师的,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自己作、合作练习、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表达,作练习中掌握知识技能。
本次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故事背景:
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今天有一场照片展。彬彬指着其中的一张照片说:“这是20xx年1月1日开元旦联欢会的照片。”圆圆指着另外一张照片说:“这是20xx年2月1日滑雪的照片。”那么其他的照片分别是什么时候的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让幼儿知道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学习看日历。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毕业照片展。》数字卡片。月份字卡。年妈房子。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学具准备:
月份卡片。日期卡片。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毕业照片展。讲故事并幼儿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有什么活动呢?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哪一天吗?
2.教师给幼儿讲故事年妈孩子。
故事:有一个年妈妈。他有300多个日宝宝。年妈妈可发愁了。这么多的宝宝怎
么住呢?年妈妈想啊想。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盖了12间房子。每个房子都有一个名字。1月,2月,3月……12月。每个月房子里都住了很多的日宝宝。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每个月房子里面有多少日宝宝?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幼儿观察12座房子的并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年妈房子,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座呢?
2.教师出示1到12的数字卡片。幼儿将数字和月粘贴在房顶上。教师:年妈孩子叫什么?年妈妈为日宝宝盖了多少座房子?
3.教师打间,幼儿感知每个月份的天数。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每个房间里面住了多少个日宝宝?
4.教师出示日历幼儿学看日历。
(1)教师幼儿看日历。
教师:封面上的数字是多少?请你读一读。这个台历年妈名字叫2010。
(2)教师幼儿看月份。
(3)教师幼儿看每个月的天数及星期。
5.教师幼儿通过看特殊日子,巩固对日期的认识。
(1)教师幼儿看六一这一天的日期及星期几。
(2)教师幼儿看元旦的日期。
(3)教师幼儿看其他节日的日期。
6.教师幼儿在仔细看挂图,并说一说挂图上的日期。
三,作活动:
组。教师幼儿制作一年中的每个月的月份时间线。第二组,教师幼儿制作1月中的每一天天数时间线。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教师幼儿观察不同的挂历、日历、台历。
(3)园内完成《作侧》第51/52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日期印章的游戏,并观察日历,圈出特别的日子。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51/5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6~P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会判断大、小月。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大月、小月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奇妙,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日历)
2、你知道昨天是几月几日吗?今天呢?你是在几月几日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是你们的节日了?你们的节日是几月几日?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2、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
3、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4、学生质疑,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我们把他留到下节课?
三、巩固练习
1、24个月=()年
5年=()个月
1个大月=()天
2、抢答
(1)一年里有()月,其中大月有()个,小
月有()个。
(2)大月每月()天,小月每月()天。
(3)5月份后一天是在()日。
(4)7月和8月这两个月共有()天。
(5)11月份过了10天后还剩()天。
3、聪明小判官
1、每年有365天。()
2、一年中有4个小月()
3、二月28天。()
4、小华说,我爸爸要4月31日才从上海回来。()
4、小明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小明在奶奶家可能住了多少天?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366天31×7+30×4+29=366天
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二月份:28天
29天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 #三年级#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师: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的非常好,当一个数与25相乘时,如果乘数中含有因数4,就先算25×4,这样简便。那你知道怎样计算26×35吗?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现?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新课标网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长cm
20
20
15
12
10
宽cm
17
15
10
10
10
面积cm2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
同学们平时跟自己的父母去逛过超市吗?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超市看看。(播放课件)
这些认识吗?是什么?(标价)那你们认识这些标价吗?待会高老师要考考大家。
昨晚高老师特意去超市调查了四种商品的价格(课件展示四种商品价格),大家先观察下标价中的数字。(张贴小数:5.9823.700.852.60)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个点)象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吗?(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这些小数中间的点叫什么呢?(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我想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这些小数。请个别生读,然后全部齐读。读23.70这个小数时多请几个,并请大家思考:刚才在读这个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小数点右边的数在读法上有区别吗?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总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板书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它的数字,每一位是几就读几。
全班齐读后两个小数:0.852.60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大家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价格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高老师要开始考考大家了。播课件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糖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文具盒23.70元角分
生答,有异议的多请几个同学回答。
看来大家确实都看得懂这些价格,那谁来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的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在小数上方板书:元角分
二、教学例1
1、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你们的桌面上或者文具盒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小数存在。生回答。
我们水笔上的小数0.5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毫米,它表示笔芯的粗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除了毫米,还有米,分米,厘米。大家还记得一米有多长吗?伸出你的手比划下。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课件展示1米有多长。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
如果把这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长?(板书1分米)
那它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
因此1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10米)
当天它也可以用今天刚认识的小数来表示也就是0.1米。(板书:0.1米)
大家看看,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生答1分米)
同学们真厉害,这都答对了。那既然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那二分米呢?生答师板书:2分米=2/10米=0.2米,并请生说说想法。
既然1分米,2分米可以写成0.1米、0.2米,那4分米呢?生答师板书:4分米可以写才0.4米也就表示4/10米。
1分米、2分米、4分米用米怎么我们已经学会了,那3分米。5分米,7分米你们会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页,完成练习二十一题的第(1)题。
生完成,师巡视。并讲评。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发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分米是1米得1/10,1厘米又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0)
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米)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真是聪明,大家看看,这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
3厘米用米你会表示吗?生答
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老师想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用米做单位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18厘米=18/100米=0.18米
请同学们比较下,0.10.20.4和0.010.030.18这两组小数,都是小数,他们有什么不同?(0.10.20.4小数点后面都是一位数,0.010.030.18小数点后面都是两位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0.10.20.4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像0.010.030.18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什么样的分数,两位小数表示什么样的分数?
同桌互相商量下。
师:哪个同学来说交流的结果。生答。
师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全部齐读。
4、用米来表示身高
前面我们用小数表示的长度都不足一米,那如果超过一米还能用小数表示吗?
比如老师的身高是162厘米,能用小数表示吗?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同桌互相讨论下。生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162厘米==1.62米
再次提问: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数表示?
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写下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教师巡视。
请个同学介绍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是多少米?生答
5、放松练习
真了不起,大家都会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了,接下来我们来个小游戏放松下。
我说,你们来听,猜猜它是谁?
1、它是世界上的动物,它有长长的鼻子……生猜
世界上有记录的的长颈鹿是一只叫乔治的长颈鹿,你们想知道它有多高吗?课件展示6米9厘米。你能用小数表示他的身高吗?生在本子上作答。教师巡视。
2、它是陆地的动物。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课件展示非洲象高3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它的身高。生在本子上作答。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小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价格,长度,还可以表示高度,重量。其实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大家回去留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2)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