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AERMOD代表什么意思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BREEZE AERMOD模型系统是根据环保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开发的大气扩散模式系统。该系统包含大气环评中所需的所有模式及分析处理工具:SCREEN3估算模式模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块,气象数据预处理模块,核心计算AERMOD模式模块,气象数据统计分析超标分析模C.冬季、夏季块,以及数据图形专业化处理模块。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A.一级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污染物排放标准(1)
1.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 D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名词术语
①允许排放浓度:指设施处理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②允许排放速率: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③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④无组织排放点: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⑥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
⑨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
(1)概述: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⑧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露天煤场和干灰场属无组织排放源。不交叉执行,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
(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2.熟悉本标准的指标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设置了三项指标:
(1)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允许排放浓度;
(2)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允许排放速率,任何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3.掌握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主要考虑处于不同功能区域的污染源的污染治理要求基本相同,并避免使标准过于复杂化。
该标准规定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一、二、,新污染源分二、。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即: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标准。
例题: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分为( C )。
A.一、二、
B.二、三、四级
C.二、
D.二级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声环境知识讲解(5)
(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1)工程分析:①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②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③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以上与一级评价相同)
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原则之一是根据环境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该标准对排放浓度未划分级别,仅对排放速率进行分级。(3)噪声预测:
①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与一级评价相同)
②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注意与一级评价的区别)
③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注意与一级评价的区别)
【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与一级评价相同)
【方案比选】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
【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μm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析。(与一级评价相同)
评价的基本要求
(1)工程分析:
①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②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③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以上与一、二级评价相同)
(2)声环境质量现状: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若无现状监测资料时应进行实测,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注意与一、二级评价的区别)
(3)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注意与一、二级评价的区别)
(4)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达标分析。
【注】此处在记忆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三个评价工作等级的区别,以便于记忆。
例题:
A.计算到上LEPN为80dB的区域
B.计算到LWECPN为80dB的区域
C.计算到上LEPN为70dB的区域
D.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
2. 某机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一般为( C )。
A.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侧向各200m的范围
B.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1~2km、侧向各6~12km的范围
D.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2~10km、侧向各2~4km的范围
B.二级
D.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污染物排放标准(18)
3. 新建燃煤、燃油锅炉房装机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B )。3.熟悉一类区域禁止新建的锅炉类型;
≥0.7MW(1t/h)各种锅炉烟囱应按GB5468-(《锅炉烟尘测试方法》)和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规定设置便于采样监测孔及其相关设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SO2排放浓度的仪器。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
代表“大气预测软件系统”根据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该标准中适用的锅炉不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禁止在一类功能区内新、扩建污染源的规定。
4.熟悉新建锅炉房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
4.1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
(1)每个新建锅炉房只能设一根烟囱,烟囱高度应根据锅炉房装机总容量,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允许高度
4.2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的规定
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8m。
4.3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2、NOx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5.了解锅炉安装连续监测装置的有关规定。
例题:
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 D)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A.双台出力大于65.5MW(75t/h)
B.单台出力大于65.5MW(75t/h)
D.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
A.1994年6月1日
B.1997年1月1日
C.2000年12月31日
D.2001年1月1日
A.20m
B.45m
C.30m
D.35m
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评价对周边调查范围如何划定?
9.海湾水质取样断面与取样点设置项目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7.2 调查评价范围”的要求确定项目的调查范围,如项目污染物排放涉及大气沉降及地表径流,且居民点位于影响评价⑤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指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范围(落地浓度范围)内,则应判别为敏感,反之则判别为不敏感。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起草,由生态环境部解释,关于导则的执行问题也可径向生态环境部或标准起草单位咨询。
中科检测具有土壤风险评估、土壤专项调查、土壤周边环境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排放源等。调查等项目资质,出具CMA资质认证,可以了解下。
环评师现在好考吗?有没有什么要求啥的?前景怎么样?
(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注意与一级评价的区别)相对来说比较难,但是据说考上后拿到证可以挂靠啥的,还是比较赚钱的,就是想考条件也多。
C.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一)凡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见附件3,下同)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2、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3、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4、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二)免试部分科目条件: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三)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年度当年年底。
B.秋季、冬季环境影响评价考试 导则和方法 这两门课的区别和联系?感觉非常相似,很多重复,请高手指点一下,谢谢!
C.一级和二级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建筑物3m以上。;导则是及行业部门制定的环境评相关标准,方法是运用导则中的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方法。
导则与标准
技术方法
我们老师说:考技术方法实际上就是考导则与标准,导则记熟了,技术方法就会省很多力气。
考案例分析也是。
这个我在学的时候也觉得有重复。我现在还不是高手,学生而已。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大气环境知识讲解7
非正常排放: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3.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与监测3. 对于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 A )评价的基本要求。制度
知识点:
3.1.1监测因子
(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3.1.2监测制度
习题:
1.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C)。
A.冬季、春季
D.据实际情况确定
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D)有效数据。
A.4天
B.5天
C.6天
D.7天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大气环境知识讲解1
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锅炉建成使用年限分为两个阶段, I时段是指( C )前建成使用的锅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⑦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
此处首先要明确在新的大气导则中给出的一些基础性概念:
基本术语定义: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SO2)、颗粒物(TSP、PM1O)、(NO2)、(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分类: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长期气象条件:指过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一般是由于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用不一致,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如海边、山谷、城市等地带会形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目的主要是增加空间稀释距离,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C.双台出力大于45.5MW(65t/h)采用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表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8.湖泊(水库)水质取样断面与取样点设置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法律确定项目应该属于哪种评价级别,然后编写环评大纲(阐明要评价的内容),交审核,然后批准后自己编写正式的环评报告(有的不是报告,这要看工作级别)主要内容是依据法律,方法(一般有分类的标准和环评技术导则)根据这个写出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当然这些数据要来源于实地或存档的环境监测。编制报告书,提出建议,能还是不能,皮还是不批。
1.现状调查
2.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
3.点污染源的调查
4.非点污染源的调查
5.水质调查与水质参数选(3)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点及相应的浓度限制。择
6.河流水质取样断面与取样点设置
7.河口水质取样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断面与取样点设置
一般是水质和水量,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护性措施的分析
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