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摘要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摘要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摘要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突出重点。电路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针对某一技术难题,本组的解决方案。总结本设计的总体特点(稳定性、可控性、带宽....),完成/基本完成了全部基本功能及扩展功能。本作品基于压控对数放大器设计,由前级放大模块、增益控制模块、......
: 比较器正弦波—方波转换电路……
一、总体方案设计
列些出设计功能,具体指标。
设计并制作一个宽带直流放大器及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1)电压增益AV≥40dB,输入电压有效值Vi≤20mV。AV可在0~40dB范围内手动连续调节。
(2)输出电压正弦波有效值Vo≥2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3)3dB通频带0~5MHz;在0~4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4)放大器的输入电阻≥50,负载电阻(50±2)。
(5)设计并制作满足放大器要求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根据要求,总体电路可由三个模块构成:1.模块一名称;2.模块二名称;3.模块三名称。具体说明每一模块的功能。
二、方案比较/论证(针对框图中的每一模块的内容进行方案比较)
2.1模块一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总体讨论上述方案的利弊,做出本设计的选择。
2.2模块二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总体讨论上述方案的利弊,做出本设计的选择。
2.3模块三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总体讨论上述方案的利弊,做出本设计的选择。
2.1可控增益放大器
方案一: 采用场效应管或三极管控制增益。主要利用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或三极管等效为压控电阻)实现增益控制,本方案由于采用大量分立元件,电路复杂,稳定性。
方案二: 为了易于实现60dB增益的调节,可以采用高速乘法器型D/A实现,比如AD7420。利用D/A转换器的`VRef作信号的输入端,D/A的输出端做输出。用D/A转换器的数字量输入端控制传输衰减实现增益控制。此方案简单易行,度高,但经实验知:转化非线性误大,带宽只有几kHz,而且当信号频率较高时,系统容易发生自激,因此未选此方案。
方案三: 根据题目对放大电路增益可控的要求,考虑直接选取可调增益的运放实现(如运放VCA810)。其特点是以dB为单位进行调节,可调增益±40dB,可以用单片机方便地预置增益。
方案三电路集成度高、条理较清晰、控制方便、易于数字化用单片机处理。所以本系统采用方案三。
三、理论分析及参数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针对上述所选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及整体电路主要外围元器件参数计算。
3.1带宽增益积
带宽增益积(GBP)是这是用来简单衡量放大器的性能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表示增益和带宽的乘积。按照放大器的定义,这个乘积是一定的。题目中要求放大器电压增益AV≥60dB,即Gain≥1000V/V。
放大器的通频带0~10MHz,所以本放大器的带宽增益积为GBP=100010M=10G
单个放大器是很难达到10G的GBP,所以我们考虑多级放大器级联。
经过查阅手册,OPA6的GBP为450M,级联上后级的VCA810和THS3120,足以达到题目要求。
四、单元模块设计
4.1模块一电路:
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设计电路,进行器件选择,(接口电路的连接),对所选电阻、电容、运放等的参数大小进行分析计算,描述模块中信号的流向、变化,画出具体电路图。
4.2模块二电路:
.......
4.3模块三电路:
.......
4.1压控增益电路
可控增益调节部分我们使用压控增益放大器VCA810,VCA810在宽频带工作模式下,增益控制范围为-40dB~+40dB,且控制电压与增益dB数成线性关系,满足设计要求。其中1脚为了匹配输入阻抗并接了50
的电阻,8脚接25的偏置电阻,其中5脚接500的负载电阻.......如图2所示。
五、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5.1测试方法
5.1测试方法
(1)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手动扫描测带宽。
(2)用串入电阻法测输入电阻10MHz带宽测试结果:
打开带宽控制开关选择不同带宽进行设置增益40dB,Vinp-p=3mV,观察示波器测试信号源的频率及步进,并记录电压峰值。
5.2测试仪器
5.2测试仪器
(1)泰克TDS100260M数字示波器
(2)RIGOLDS102220M信号源
5.3测试数据(根据要求列出各个表格,列出实际测量实际值及理论值,能进行多次测量,保证数据的确切性,不是偶然的。)
5.4数据分析(根据5.3的各表格,分析电路指标是否达到题目要求)
由表1可以看出放大器在预置带宽为5M的时候,0~4M通频带内很平坦,起伏出现在3M、增益40dB的时候,放大dB数为,,完全符合题目要求中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的指标。
由表2可知,系统可以实现电压预置并可以实现5dB的步进,而且可以输出9V左右的有效值。
六、结论
总结达到那些指标:
总结未达到那些指标,分析可能原因。
6.1作品达到了题目所有基本和部分扩展功能及指标的要求:
(1)电压增益Av≥60dB,输入电压有效值Vi≤10mV。
(2)在Av=40dB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峰-峰值VONPP≤0.03V。
(3)输出电压正弦波有效值Vo≥5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4)电压增益Av可预置并显示,预置范围为0~60dB,步距为5dB并且可以手动连续调节);放大器的带宽可预置并显示(5MHz、10MHz两点)。在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5)通过制作开关电源来提高电源效率。
(6)本设计多使用集成芯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题目要求。
6.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求一篇电子电路设计论文~~~
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阐述了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的技术关键和软件设计流程。并以NEC的uPD78F0338单片机为例,实现了一款具有四种费率、六条负荷曲线和两套费率结构的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三相用电的工业用户。随着电力行业改革深入,工业三相用电对多功能电能表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国内多功能表种类少、价格较高、功能不完善,往往仅是针对某些地区的特定要求开发,缺乏通用性,某些产品未能完全达到国标的要求。本文介绍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而设计的。
这是一款智能型高科技电能计量产品,该表可以同时计量正/反向有功电能、正/反向无功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还具有多费率控制,负荷曲线记录,各相失压、过压、频率超限记录,数据LCD显示等多种功能。主站可以通过RS-485总线或手持抄表器对该电表进行查表、设表、抄表等作。
软件代码全部采用C/C++语言编写,编码效率高,可维护性好,便于实现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裁剪。而且代码经过优化,其生成的目标代码大小和执行效率已与汇编代码相无几。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全面符合GB/T 17215-1998《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和DL/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的要求。
多功能电能表的总体结构和硬件设计
多功能表总体结构
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硬件的核心MCU主,它负责按键输入扫描、工作状态检测,计量数据的读入、计算和存储、电表参数的现场配置以及与外界的通信控制等。其主要功能单元包括MCU主单元、电量计量模块、和RS—485通信模块、校表模块、EEPROM存储阵列等;其他辅助模块主要有:时钟日历电路、工作异常报警电路、按键输入电路、复位和看门狗电路、开关电源模块和后备电池电路、大屏幕液晶显示模块和LED显示模块。多功能表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高性能主单元
主采用NEC公司8位单片机中的产品uPD78P0338。该款单片机为120脚QFP封装,单片集成有60KBFlash、一个异步通信串行口、40x4段LCD驱动器、高达10MHz的总线时钟和10路10位精度的ADC,并可通过简单的接口进行在系统编程,极大地方便在线调试和软件升级。并且支持高级语言,较好地满足了多功能表任务繁多、数据量庞大、算法较复杂的功能要求。
串口复用通信单元
通信电路模块主要包括TSOPl838接收头、发射二极管、载波电路、MAX487专用485收发电路、驱动/开关二极管和其他元件。
本电能表为便于用户抄表,设计有本地抄表和RS-485集中抄表两种串行抄表方式,因为uPD78F0338一个串口,故通信电路设计时采用串口复用技术。由9012、9014和若干电阻等器件组成互补开关,由MCU的一个I/O口来控制和RS-485通信方式的切换,如图2所示。
高精度电量计量模块
计量模块由高精度专用电能计量芯片SA9904,电流互感器和其他外围电路元件组成。SA9904是Sames公司生产的一款三相双向功率/电能计量芯片,可以计量有功/无功功率、电压、频率、相序异常等,可以单独计量每一相的用电信息,符合IEC521/1036标准,可达到1级交流电能表的精度要求,各数据寄存器具有24位精度,可通过三线SPI接口与CPU交换数据。从而可以较好地适应多功能表需要计量多种电量数据的要求。SA9904引脚及其外围电路图如图3所示。
其中,CLK、DO、DI构成与MCU的接口,用于传输控制命令和测得的电量数据,IIps、IIPt、IIPr用来对电流取样,IVPl、IVP2、IVP3用来对电压取样。
时钟日历模块
时钟电路采用EPSON生产的RTC-4553实时时钟芯片。内部集成了32.768k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简化外围电路,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设置以得到较高的频率;同时集成有时钟和日历计数器,可选择24或12小时显示模式,时钟可通过软件方式进行间隔30秒的调整,并提供0.1Hz或1024Hz的定时脉冲输出,以便于在电能表的外部对时钟精度进行定期检查。RTC-4553引脚及其外围电路图如图4所示。
其中,SCK、Sin、Sout与主处理器接口,用于发送控制指令或者传输日期时间数据,本系统日历时钟模块采用电池作后备电源,以确保在停电状态下,日期时间的准确无误。
多功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多功能电能表涉及的数据类型种类繁多。按字节分包括单字节、双字节、三字节、四字节和六字节等,按表征的意义分有时间、时刻、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次数、功率因数、门限、状态字、系数、表号等。复杂的数据类型对数据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实现方案通过采用多种数据寻址方式和多种类型存储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据结构设计要点
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有:内部ROM、RAM和外挂EEPROM。
内部ROM用来存放大量的常数表格,RAM用于存放临时变量和堆栈,本方案需要2.5KB左右的RAM,串行EEPROM则存储各种用户电量数据和设表参数,通过12C总线与CPU交换数据,电能表按设计需求的要求大约需要KB的EEPROM,本方案采用8片256位EEPROM通过级联来实现。
数据寻址方式
EEPROM数据访问采用两种方式;直接地址访问,通过数据的EEPROM地址直接读写数据;数据ID寻址,通过数据的编码读写数据。
通信口复用功能设计
通信和RS-485共用一个串行口(RxD/TxD)通信,由于串行口通信开始都有一低电平位(0),因此将接收端(与485接收端用一三极管隔开)引到一中断引脚INTP1,通过其引发的中断可判断串行口数据是否来自。发送时按时应方式发送,使其不互相干扰。由于通信和遥控接收用同一接收管,因此在判断来源的中断中启动定时器INTTM4检测接收端,如果检测到脉冲宽度为9ms或0.56ms,则判断为遥控,并根据定时检测遥控编码;否则判断为产生的串行口接收中断,并将定时检测关闭。
38.4kHz调制信号由CPU内部分频输出(P05/PCL)。f=fx/27=4.52/128=38.4kHz。
因发送字节之间可选有15~20ms的延时,而485通信则不需要延时。数据发送在发送中断中进行,通信在发送作后立即关闭发送中断允许,待延时时间到后再允许发送中断。
多功能表程序流程图
多功能表主程序流程主要包括初始化、数据校验、负荷曲线修补和事务处理等,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
日常事务处理流程集中体现了多功能表的大部分主要功能,包括费率处理、计量数据采集及处理、自动抄表、电能脉冲输出、校表模块和掉电检测及处理模块等,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 谢自美等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二版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XX. : 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一版
3. 孙继平等 900mhz dds|pll在矿井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科学技术 XX年10期
4. 张肃文等 高频电子线路。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三版
5. 王正谋 pro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6. 郭勇等 pro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7. 许自图 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94-99. : 理工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9. 曾兴雯等 高频电子线路。 :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10. 肖玲妮等 pro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8月。 一版
11. 刘庆泉 任波 刘寅生 跳频通信中变通带锁相环路(pll)的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XX年02期
12. 彭烨等 一种应用于fsk调制器的数字可编程振荡器 四川理工学院报 XX年01期
13. 王中亚 补家武 锁相环调频发射机的`研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4. 汤万刚等 应用matlab通信工具箱的频率合成器系统分析与彷真 测试技术 XX年01期
15. 王彦 田丹丹 曹学科 基于fpga的小功率立体声发射机的设计 南华大学学报 XX年01期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美)BruceMolay着,杨宗源,黄海涛译.Unix/Linux编程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丽.基于HTTP的实时信息传输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0)
[3]崔文婧.数字娱乐产业中流行文化对于的影响[D].服装学院2010
[4]刘晓晖.SAP系统中不同物料分类的创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封炜.基于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赵胤.基于SAP的离散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李长斌.驼峰空压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闵国石.工务作业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龚俊.基于Jamail技术的企业Email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朱骁勇.基于SCCM的软件分发管理与软件封装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彭诚.基于GPS的物流车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2]苏政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SAP系统FICO模块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运维平台用户权限管理及日志审计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项目管理在对日软件外包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5]刘进学.DeltaVDCS系统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6]李立平.基于数据挖掘的勘探随钻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王平.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8]潘忠锐.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9]黄怡君.银行业的存储虚拟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0]孙英.浅谈Flash与XML之间的通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
急需一些“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格式和范文”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内容:
1.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
2.摘要、: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
3.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
;③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
4. 设计报告正文:
一、前言:
二、总体方案设计:
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
(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并简要说明)
三、单元模块设计:
①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②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③ 特殊器件的介绍;
④ 各单元模块的联接,以一个模块为一个框,画出框的联接图并简要说明。
四、系统调试:
说明调试方法与调试内容,软件仿真放这里。
五、系统功能、指标参数:
①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②系统指标参数测试,说明测试方法,要求有测试参数记录表;③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比进行)。
六、设计总结:
包括:①对设计的小结;②设计收获体会意见或建议。
5. 参考文献:
如:
[1] 陈武凡.小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01.
[2]
[3]
6. 附:
① 系统原理图;
设计报告格式:
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正文大标题用号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报告从正文开始统一编页码、左侧装订。设计报告要求20页左右。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
导语: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住宅与部门的安全防范、单位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以及一些的保存多以加锁的办法来解决。以下我为大家介绍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 一、 课题背景和意义
锁是一种保安措施,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私有财产而发明的一种用钥匙才能开启的装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对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安全可靠的防盗,又要使用方便。这就使得传统的锁防盗效果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的防盗需要,而且还存在着随身带钥匙的不便。因此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电子密码锁应运而生。电子密码锁运用电子电路控制机械部分,使两者紧密结合,从而避免了因为机械部分被破坏而导致开锁功能失常的问题,而且密码输入错误是还有报警声,大大增加了电子密码锁的防盗功能。同时因为电子密码锁不需要携带钥匙,弥补了钥匙极易丢失和伪造的缺陷,方便了锁具的使用。传统的'锁由于构造简单,所以被撬的屡见不鲜,电子密码锁由于具有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子密码锁的种类繁多,例如数码锁、指纹锁、磁卡锁、IC卡锁、生物锁等,但较实用的还是按键式电子密码锁。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锁专用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锁的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成本较高,是适合使用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而且需要有电源提供能量,使用还局限在一定范围,难以普及,所以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
目前,在西方发达,密码锁技术相对先进,种类齐全,电子密码锁已被广泛应用于只能门禁系统中,通过多种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技术实现大门的管理。在我国密码锁整体水平尚处在70年代左右,电子密码锁的成本还很高,市场上仍以按键电子锁为主,按键式和卡片钥匙式电子锁已引进先进水平,现国内有几个厂生产供应市场。但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电子锁,其市场结构尚未形成,应用还不广泛。国内的不少企业也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希望通过不的努力,使电子密码锁在我国也能得到广发应用。
三、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电子密码锁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方案选择;
2、设计一典型结构的电子密码锁,分析其电路结构及控制程序;
3、选者合适的电器元件;
4、编写控制程序;
5、将程序输入PC机,并修改进行模拟运行;
四、 设计方案
查阅文献技术资料,分析电子密码锁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以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电路,通过软件程序组成电子密码锁系统,能够实现:
1. 正确输入密码前提下,开锁提示;
2. 错误输入密码情况下,蜂鸣器报警;
3. 密码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更改。
五、 工作进度安排
2011.2.22—2011.3.8
2011.3.9—2011.3.19
2011.3.21—2011.4.9
2011.4.10—2011.4.30
2011.5.1—2011.5.10
2011.5.11—2011.5.20 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提交开题报告; 查阅相关论文,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 方案设计、审查和确定,提交中期报告 编写控制程序 整理并撰写论文 完善论文,提交论文
六、 主要参考文献
[1] 石文轩,宋薇.基于单片机MCS-51的智能密码锁设计[M].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 祖龙起,刘仁杰.一种新型可编程密码锁[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01);
[3] 叶启明.单片机制作的新型安全密码锁[J].家庭电子,2005,(10);
[4] 李明喜.新型电子密码锁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03);
[5] 董继成.一种新型安全的单片机密码锁[J].电子技术,2004,(03);
[6] 杨茂涛.一种电子密码锁的实现[J].福建电脑,2004,(08);
[7] 瞿贵荣.实用电子密码锁[J].家庭电子,2000,(07);
[8] 王千.实用电子电路大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p101;
[9]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M],:航空大学出版社,1998;
[10] ATmega.ATmega8L-8AC,2006,(01);
;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网。
参考文献篇一:
[1]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09
[3] 田秀芳. 介质加速粒子的相关理论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 程诚. MHz频率电子束束流动力学及其尾场效应研究[D]. 清华大学 2010
[5] 常广才. BSRF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光束线设计和性能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4
[7]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08
[8]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2
[9] 方佳.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D]. 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0] 严晗.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的设计与制作[D]. 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1] 徐卫. 储存环纵向反馈腔设计与基于横向反馈系统的束流实验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2] J. C. Foster,J. M. Holt,L. J. Lanzerotti.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pacelab-2 plaa depletion experiment at Millstone Hill[J]. Annales Geophysicae . 2000 (1)
[13] 赵宇宁. 加入高次谐波腔的储存环内束流不稳定性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4] 唐雷雷. HLS Ⅱ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的研制及相关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5]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 王若鹏. 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2]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3] 何昉. 地基大功率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4]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5] J. Birn,A. V. Artemyev,D. N. Baker,M. Echim,M. Hoshino,L. M. Zelenyi.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Magnetotail and Aurora[J]. Space Science Reviews . 2012 (1)
[6]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7]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科学技术大学 2015
[8]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响应研究[D]. 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呼延奇. 日冕大尺度结构演化及快速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D]. 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8
[11] 李世友. 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2] 黄灿. 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 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4]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5] 刘振兴等,着.太空物理学[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涂传诒等编着.日地空间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1988
[17] 徐晓军. 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 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参考文献篇三:
[1] 肖效光. 30MeV Linac数值模拟与能量回收初步研究[D]. 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 2003
[2] 田秀芳,吴丛凤. PASER在混合气体激活介质中的理论计算(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1)
[3] Miron Voin,Wayne D. Kimura,Levi Sch?chter. 2D theory of wakefield amplification by active medium[J]. Nuclear Inst. and M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2013
[4] P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J]. Physics Letters A . 1995 (5)
[5]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09
[6] 耿会平.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设计及相关物理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8] 何笑东. 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Wladyslaw Zakowicz,Andrzej A. Skorupski,Eryk Infeld. 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s in a Spherical Conducting City with Dielectric Layers. Application to Linear Accelerators[J].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2013 (01)
[10] 查皓. CLIC Choke-mode加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D]. 清华大学 2013
[11] 栗武斌. HLS II储存环数字逐束团反馈系统的研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4
[12] 王晓辉. 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束流测量系统的研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王季刚. 基于条纹相机的束流测量系统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4] 李和廷. 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5] 樊浩. 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的有关计算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6] 吴爱林. 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殊波荡器的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7] 白正贺.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子储存环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D]. 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8] 何志刚.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调试及驱动激光整形技术研究[D]. 科学技术大学 2011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