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有哪些(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修辞方法有哪些(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方法有哪些(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方法有哪些(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应该跟比拟区分开,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例句: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夸张的种类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句: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五、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就在问句中。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例句: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引用、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
1、比喻:比喻一般是用一个具体、浅显又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拟人:拟人一般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简单的说就是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排比: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是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排比一般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
4、对偶:对偶往往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的也是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有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等作用。
5、夸张:夸张是一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方面特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夸张的作用就是为了鲜明的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6、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说白了引用就是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例如名言警句,成语等。
7、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达否定意思,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达肯定意思。
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1、比喻
比喻句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
3、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4、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5、反问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就在问句之中。
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设问、反问、借代、反语、联想、通感、双关、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比拟、并提、错综等。
扩展资料:
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二、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五、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喻
百度百科拟人
百度百科借代
百度百科夸张
百度百科对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