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强度计算公式_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工字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扩展资料工字钢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_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_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一、公式:
1、弯曲承载力计算公式:
弯曲承载力=1.2fy指针法t(b-0.595t)^2
公式中,fy为工型钢的屈服强度,t为钢板厚度,b为钢板宽度。
2、压力承载力计算公式:
压力承载力=0.6futb
公式中,fu为工型钢的抗拉强度。
拉伸承载力=futb
4、压缩承载力计算公式:
压缩承载力=fcfAg
公式中,fcf为工型钢的抗压强度,Ag为断面面积。
5、工字钢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
工字钢抗拉承载力=σ=N/An<=f
公式中,N——轴心拉力设计值;
An——工字钢的净截面面积;
工字钢的承载力是指工字钢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荷载。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边框梁的稳定性等因素,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工型钢的承载能力。设计工程应该依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和验算。
工字钢和分类:
一、工字钢:
工字钢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设计建造工程时,工字钢的承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介绍工字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二、分类:
屈服强度是一上屈服点作为标准值还是一下屈服点作为标准值?
3、拉伸承载力计算公式:一般选用下屈服点作为标准值,因为下屈服点才是一个稳定屈服过程,上屈服点比下屈服点高的原因是位错的运动速度,在塑性变形开始的阶段,位错的密度是比较低的,要使位错运动速度增快只能通过提高应力来实现,因此这个数值相对较高,一旦位错增殖以后,就不需要提供很大的应力了,这时就会进入稳定的屈服阶段,对应的屈服点就是下屈服点了。因此选择下屈服点作为屈服强度的标准值。
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可以按以下公式来计算:圆钢的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σs=Fs/A MPa Fs——材料屈服时最小载荷 N A——试样截面积 mm
这是做实验时的计算公式。钢材的f——钢材强度设计值。屈服强度材料手册上都有,一般不用计算。
看材料力学,屈服强度是实验做出来的,不需计算。可以查机械设计手册。主要看是什么材料。和热处理参考资料来源:状态。不同材料、不同热处理方式屈服强度是不同的。
什么是屈服强度?
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标准: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应力,上常采用σ表示,超过σ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应力。上通常以R表示。应力超过R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
测定方法:
1、图示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
(1)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F/S;F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2)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F/S;F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
(3)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F/S;F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
2、指针法
影响因素:
1、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
(1)固溶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6.抗扭强度。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2、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与屈服的关系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间并无任何关系。
当应力逾越弹性极限后,变形添加较快,此刻除了发生弹性变形外,还发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抵达B点后,塑性应急剧添加,曲线出现一个不坚定的小渠道,这种表象称为屈服。
这一期间的、最小应力别离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因为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安稳,因而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目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
当钢材屈服到必定水平后,因为内部晶粒从头排列,其抵挡变形才干又从头前进,此刻变形当然展开很快,但却只能跟着应力的前进而前进,直至应力达值。
此后,钢材抵挡变形的才干显着下降,并在最单薄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快速削减,出现颈缩表象,直至开裂破坏。钢材受拉开裂前的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扩展资料:一、屈服强度测定
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需测量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而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则可以测量其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般而言,只测定下屈服强度。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1、图示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e、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2、指针法
二、抗拉强度测定
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对于脆性材料和不成形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拉伸载荷就是断裂载荷,因此,其抗拉强度也代表断裂抗力。对于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代表产生均匀变形的抗力,也表示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
对于钢丝绳等零件来说,抗拉强度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性能指标。抗拉强度很容易测定,而且重现性好,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如疲劳极限和硬度等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也作为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和工艺规范等。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三个基本参数,特别是对结构金属材料而言,屈服强度表征材料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的特征参数,抗拉强度表征材料变形阶段的应力,延伸率表征材料的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后续加工密切相关。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
屈服: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这一阶段的、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失效,无法恢复。
抗拉强度与屈服的实际应用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
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
其强度和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σ(应力)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抗拉强度)也越高。
抗拉强度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
实际意义:
1、由于σb(抗拉强度)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参考资料: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三个基本参数,特别是对结构金属材料而言,屈服强度表征材料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的特征参数,抗拉强度表征材料变形阶段的应力,延伸率表征材料的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后续加工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在1.25以上,从你描述的情况看,该板材韧性、强度、弹性、延伸都比较,肯定会影响使用。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屈服极限 ,常用符号σ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达到规定值(通常为材料发生0.2%延伸率)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
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3、屈服强度 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对于脆性材料和不成形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拉伸载荷就是断裂载荷,因此,其抗拉强度也代表断裂抗力。对于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代表产生均匀变形的抗力,也表示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
对于钢丝绳等零件来说,抗拉强度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性能指标。抗拉强度很容易测定,而且重现性好,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如疲劳极限和硬度等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也作为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和工艺规范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正常生产的同一个牌号的没有缺陷的材料,一般抗拉强度高,则屈服强度也提高。不同材料之间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屈强比可能一样,也极可能不同。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是通过拉力试验机,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拉力的增加量)。
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这个造成材料最终破坏的力,就是该材料的抗拉极限载荷。屈服强度仅针对具有弹性材料而言,无弹性的材料没有屈服强度。
关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还有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就是屈强比!屈强比就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范围是0~1之间。屈强比是衡量钢材脆性的指标之一。屈强比越大,表明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值越小,钢材的塑性越,脆性就越大!
抗拉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代表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毕竟它是一个力学性能指标,它有它的计算方法,抗拉强度=断裂载荷/试样初始横截面积。
屈服强度也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屈服强度代表金属材料对起始塑性变形抗力。需要人为定义塑性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对应的抗力作用屈服强度,实际上这个人为界定的塑性变形数值之前,金属内部驱动力较低的滑移已经开动,所以并不能准确反应塑性变形的开始。
参考资料: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抗拉强度:1、屈服强度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需测量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而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则可以测量其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般而言,只测定下屈服强度。提高,直至应力达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屈服: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4)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 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参考资料:
关系:
1、同时对金属材料的变形的描述。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极限值越大,断后的伸长率越小。这是由于强度是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所决定的。
2、屈强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这个数值越小,那么它的可塑性越好。也就是说材料的屈服强度越低(容易塑性变形)同时它得抗拉强度越高(不容易拉断)那么它的断后伸长率越高。
3、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极限值越大,断后的伸长率越小。这是由于强度是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所决定的。
抗拉强度: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值。
金属材料是指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一般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等。其中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称为“工业的骨骼”。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金属由均匀形塑性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参考资料: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五方面解读屈服强度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应力。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建筑钢材以 屈服强度 作为设计应力的依据。
屈服极限 ,常用符号σ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达到规定值(通常为材料发生0.2%延伸率)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1):银文屈服:银纹现象与应力发白。(2):剪切屈服。
屈服强度测定
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图示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e、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应力,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
(1)固溶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因场合不同可从1.1到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豪克能技术可以预置压应力,增强工件实际屈服强度
怎么算钢筋屈服强度
扩展资料:不用计算,钢筋出厂就有标示了,如:HRB400 的钢筋在钢筋原材上会有400的字样,其中的400就是指屈服强度400Mpa。想针对行的知道具体数值要通过实验室做钢筋屈服试验,试验报告上会有具体的数值,具体实验室的屈服计算如下:
强屈比由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得来的,反映了钢材的强度储备,其结果不能小于1.25。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对于有延性要求的结构构件,钢筋强屈比也不应过大,否则会造成预期屈服构件出现承载力超强而不能实现预期的延性屈服机制。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圆钢剪切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是否有材质有关?
(2)形变强化;公式:剪切力F(牛)=截面积S(平方毫米)X屈服强度σ(帕);与材质无关;
通俗的说,对材料施加外力,材料会变形,外力撤消,材料会回弹恢复。当外力过大,材料变形过大,在外力撤消后不能回弹恢复,这时的外力大小称为屈服强度。以直径160的圆钢为例:
抗剪强度=0.6~0.8抗拉强度(优质钢为51.6Kg/mm);计算出S=200.96mm;
剪切力=0.8x51.6x200.96=8295.3千克力;最小剪切力=0.6x51.6x200.96=6221.7千克力;
圆钢分为热轧、锻制和冷拉三种。热轧圆钢的规格为5.5-毫米。其中:5.5-25毫米的小圆钢大多以直条成捆的供应,常用作钢筋、螺栓及各种机械零件;大于25毫米的圆钢,主要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无缝钢管的管坯等。
作用在构件两侧面上的外力的合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横向集中力。
在这样的外力作用下,构件的变形特点是:以两力之间的横截面为分界线,构件的两部分沿该面发生相对错动。构件的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剪切,其截面为剪切面。截面的单位面积上剪力的大小,称为剪应力。
剪切应力的计算:在实际计算中,设在剪切面上剪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若以A表示剪切面面积,则应力是τ=F/A;τ 与剪切面相切,故称剪切应力。
τ-剪切应力 MPa;F-剪切力 N;A-剪切面积 mm2 剪切力与材质无关,抗剪切能力与材质有关;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钢筋的屈强比如何计算
试验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的恒定力或者指针首次回转前的力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分别对应着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根据公式:强屈比=抗拉强度值÷屈服强度值
主要是为了保证纵向钢筋具有一定的延性,当构件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后,塑性铰处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来检测螺纹钢筋,一般圆钢不需要检验强屈比。
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L=FeL/So;FeL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概念解释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钢筋的屈强比等于屈服强度Rel与拉伸强度Rm之比值(Rel/Rm)。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以有抗震要求的土木结构为例,屈强比太高则结构为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在土木里是严禁的,因为破坏时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形产生即破坏,难以预防。
一般钢材的抗拉伸强度可以留有余地,并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但是屈强比值保持在0.60—0.75之间。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3、屈服强度 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45钢管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钢管屈服强度计算公式为Re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h=Fe/So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它属于经济断面型钢,是在四辊轧机上轧制的,所以又称“工字钢”。普通工字钢、轻型工字钢已经形成标准。料,规定一产生0.2%产余变形的应一直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什么叫做名义屈服强度?
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1、图示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值。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e、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2、屈强比是指材料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太高则结构为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在土木里是严禁的,因为破坏时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形产生即破坏,难以预防。受到力时,钢材首先达到屈服强度且强度不断发展,结构产生变形,这个变形为肉眼可见,结构破坏的先兆出现,人们得以提前发现并预防,屈强比越大,机械零件越好(考虑节约材料,减轻重量)屈强比可以看作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指针法
名义屈服强度是相对实际屈服强度来说的。是指在实验温度下(一般20度),对材料按照实验要求在实验室测量出来的屈服强度,各种机械手册中的数值就是实验值。但是这个数值和实际有出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按照经验乘以一个系数,保证实际使用的安全有效,这就是实际屈服强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学术语。亦称“屈服强度”或“弹性极限”。......始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应力值;对屈服点不明显的塑性材料,则以所产生的塑性应变达0.02%时的应力值作为“屈服点”,称为“名义屈服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