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成语"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有个例句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的荣誉之一。
成语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成语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fēng láng jū xū]
封狼居胥
狼居胥,即今境内肯特山。
历史典故
汉朝霍去病
狼居胥山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意思是西汉大将霍去病远征漠北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比喻华夏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多用于褒义。
从字面含义上来看,封,在古代特指祭天。狼居胥,地名,是指狼居胥山。从广义上讲,封狼居胥是古代武将的荣誉之一,历史上曾有寥寥数人获此殊荣。他们大多都是能为帝王建功立业的骁勇善战之士。
“封狼居胥”来源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霍去病率领汉军深入大漠、突入腹地,尽管汉军来势汹汹,匈奴也有铁骑之雄、鸣镝之利霍去病所率汉军与匈奴左贤王交战,苦战一番后,霍去病斩敌首七万有余。
此役霍去病乘胜挥师北进,直至大漠深处的居胥山,霍去病命人推土增山,他在居胥山登顶、设坛、祭天,以示胜利,他在山顶立碑、纪念,以示此地为汉家疆土,不可侵犯。
因此,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封狼居胥”是指西汉武将霍去病大败匈奴后,于狼居胥(地名)筑坛祭天以示成功的故事。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
读音:fēng láng jū xū
词语解释:指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词语分字解释:
封 fēng(ㄈㄥ)
(一)、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二)、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三)、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的贵族)。封邑。封拜(拜官授爵)。封典。封建。
(四)、疆界:封疆。封域。封界。
(五)、限制:故步自封。
(六)、帝王筑坛祭天: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七)、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封信。
(八)、姓。
狼 láng(ㄌㄤˊ)
(一)、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居 jū(ㄐㄨ)
(一)、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 chǔ )(a.住所;b.指生活处境)。
(二)、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三)、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
(四)、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五)、积蓄,储存:奇货可居(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六)、停留:居守。
(七)、平时:平居。
(八)、姓。
胥 xū(ㄒㄨ)
(一)、古代的小官:胥吏。钞胥。
(二)、全,都:万事胥备。民胥然矣。
(三)、蟹酱:蟹胥。
(四)、姓。
引证解释:
⒈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引《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以诛 北车耆,转系左大将 双,获旗鼓,历度 难侯,济 弓卢,获 屯头王、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禅於 姑衍,登临 翰海。”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
2 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南史·王玄谟传》:“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谟 陈说,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 狼居胥。”
封狼居胥到底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原指汉朝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霍去病人物评价
司马迁:“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班固:“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应劭:“孝武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虞羲:“拥旄为大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秋八九月,铁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哀笳关下听,玉笛陇头鸣。骨都先自摄,日遂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参考资料:
狼居胥,即今境内肯特山。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成语来源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颜蚰古注引服虔曰“(荤允)尧时曰熏鬻,周曰猃允,秦曰匈奴。”))
狼居胥,即今境内肯特山。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的荣誉之一。
成语来源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封狼居胥插图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原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
《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
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狼居胥,即今境内肯特山。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荣誉之一。
封狼居胥指的是霍去病,历史上的燕然勒石指的又是什么呢?
燕然勒石是指东汉的大将窦宪,窦宪在燕然山记下破敌成功告示天下的事。所以后人说,燕然勒功是只对军功的追求。
燕然勒石指的是东汉将领窦宪,率领大破北匈奴,立下战功,封功燕然山,勒石记功,以此昭告天下,这也是的军功了。
燕然勒石又称为燕然勒功,泛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后世常用于追求功勋,常见于边塞诗中,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燕然勒石指的是东汉将军窦宪,他率领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后来“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成了后世将士向往的功业。
燕然勒石指的是兵马大将军窦宪攻破北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被世人称赞,然后在燕然山丰功,写下自己的战功,以便提醒后人,一定要建功立业,也是体现自己终于胜利的一个见证。
燕然勒石只能是大将军窦宪,燕然勒石说的是窦宪大将军追求一种完美的,因为他是一个大将军,所以说肯定追求的军功。
燕然勒石讲的是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山大破敌军告示天下的典故,这个词语用来比喻想要建功立业。
燕然勒石,勒石,喻指击退敌人,取得战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大多以勒石比喻自己。
燕然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