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微课堂每日一题怎么样

很好,每日一题即能够练习当天所学内容还能让孩子每日培养数学思维

三年级上册77微课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微课视频三年级上册77微课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微课视频


三年级上册77微课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微课视频


小学奥数微课堂》,在家就能学奥数,每天一题,1至6年级都有(16)

二年级

手机扫一扫或长按右边的二维码,找到例1,即可观看观看例1这道题目的视频讲解!

《小学奥数微课堂》,在家就能学奥数,每天一题,1至6年级都有(16)

三年级

手机扫一扫或长按右边的二维码,找到例5,即可观看观看例5这道题目的视频讲解!

《小学奥数微课堂》,在家就能学奥数,每天一题,1至6年级都有(16)

四年级

挺好的,可以锻炼你的思维,日积月累嘛

每天5分钟每天一道题.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从零基础到奥数小能手!

孩子上三年级了,知识理解能力,该怎么办

三年级的孩子,应该十岁左右了吧,基本的理解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要强求孩子有多高的理解能力。 V~薪~关~~注~~“小先生de微课堂”,更多教育方法和技巧,课内知识总结与分享~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能提高的,比如说做一些专项的训练,多做一些题,可以提高的,不要着急。主要的还是要对孩子有信心。

让孩子多阅读课外书,先从孩子喜欢的课外书读起。

三年级英语长江作业听力在哪里听

长江作业电子书app上。根据查询长江作业相关资料得知,需要在长江作业上购买,之后在线上使用APP听三年级英语听力作业。长江作业微课堂如同一位常在身边的家庭教师,随时为学生讲解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反映中考命题趋势的新型题目。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掌握解题要领,提高学习成绩。

洋葱微课之《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76、77、78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等相关知识。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和记忆大月的歌诀,有助于帮助学生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记忆月和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会记忆大月和小月对应的月份。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记忆大月和小月对应的月份。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师: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时=60分,1分=60秒)

揭示课题:今天再来学习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

(二)认识年历

出示2011年年历卡,辨认特殊日期。

师:这是2011年的年历卡,上面记录了2011年的所有日期,你知道圈出的日期都是哪些特殊的日子吗?(1月1日元旦、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师:在说这些日子的时候,我们都提到了年、月、日,看来这三个时间单位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来好好研究一下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一)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卡。

师:观察这两年的年历卡,它们全年的月份数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从1月开始,到12月结束)

小结:每一年的月份都是从1月到12月,所以一年有12个月。

(二)发现:大月和小月

师:这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1月有31天,2月有28天,3月有30天……)

师:我们把这两年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把每年每月对应的天数填到表格里,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照两年的日历填写表格,集体交流发现。

学生1:每月的天数有三种,31天、28天、30天。

学生2:有31天的是1、3、5、7、8、10、12月。有30天的是4、6、9、11月。

学生3:2011年的2月有28天,2012年的2月有29天。

……

师总结:

1.每个月多有31天,我们把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大月的月份分别是1、3、5、7、8、10、12月;

2.我们把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分别是4、6、9、11月。

3.2月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我们把2月叫做特殊月。

(三)知识拓展:每月天数是如何划分的?

师:有同学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把每个月的天数都分成一样的呢?这就要到遥远历史中去找了。

播放洋葱视频:

(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这样一看,每个月的天数没有规律,该怎么记呢?有两种记忆的方法:拳头记忆法和口诀法。

1.拳头记忆法

学生举起自己的左拳,从食指的骨节开始从一月数起,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要除去2月。

同桌间互相考查,通过游戏加深记忆。

2.口诀记忆法

师出示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四、六、九、冬三十整。

三、知识拓展,了解年月日的来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年月日是怎么划分的呢?这就与大自然的规律分不开了,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洋葱视频: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年月日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师:年、月、日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多多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常见,用得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5、 小结归纳:

怎么样,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的记住它们的用法,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口诀来帮助你们熟记三个“的”的正确使用方法: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同学们!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熟练地区别“的、地、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的”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

如:晶莹的露珠(名词)

火红的太阳(名词)

记忆锦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二、认识“地”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地”后面的动作。

如:春天悄悄地来了(动词)

仔细地观察(动词)

记忆锦囊: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三、认识“得”

“得”后面的词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或状态怎么样。

如:这文章写得真好。

遮得严严实实

记忆锦囊:

左边双人就是“得”,补充说明怎么样。

四、活学活用关

1、请你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的哪一个?

高大 ( ) 梧桐树

吓 ( ) 直跑

响亮 ( ) 声音

疼 ( ) 直甩手

激动 ( ) 说

五、活学活用第二关

正确选择“的 、地、得”填空。

1、精致( )水晶球被表妹摔 ( ) 粉碎。

2、柳树慢慢 ( ) 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 ) 叶子。

3、秋风轻轻 ( ) 一吹,火红 ( ) 枫树叶就哗哗( ) 落了下来。

正确使用“的、地、得” 微反思

因为正确使用“的、地、得”这是低年级开始学习的知识,有的同学直到五、六年级还不能准确地区别并使用,所以本节微课,我使用了概念说明、例子、儿歌、闯关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一次次地区别“的、地、得”,并终实现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篇3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三个“的”的用法。

在日常学习中,常有同学提到这个三个“的”的用法问题,不少同学对这三个“的”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乱用一气。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学习写作,三个“的”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正确使用“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老师带来了一组口诀:

2、的、地、得”用法口诀(下面一起来读一读)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请同学们默记5遍。

3、你们记住了吗?我们来分别学习三个的在不同词语中的用法:名词前面“白勺”“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美丽的花儿 青青的草儿 清清的河水 蓝蓝的天上 的.风儿

绿绿的树叶 小小的鱼儿 红红的太阳

仔细观察这组词语里,老师标注下划线的是什么词语?对,是名词,所以名词前面是什么?对,是白勺的。

5、动词前面“土也”“地”,认真地做 专心地上课 大声地朗读 从容地走路 痛快地玩耍 用心地思考 勤奋地学习 辛勤地劳动

6、形容动后“双人”“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7、(口诀学完了,同学们掌握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边背口诀边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鲜艳( 的)红旗 勇敢( 的 )战士

胜利( 地)到达 迅速( 地)前进

观察( 得)仔细 感动( 得 )流泪

8、短语练习简单吗?我们来个有难度的。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 地)来到金灿灿( 的)葵花园。她兴奋(地 )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 )翩翩起舞。您看,她跳(得)多好,让人幸福(得)冒泡。

9、(同学们做的非常认真,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的地得”的用法了,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10、你记住了吗?“的地得”的用法,你学会了吗?记得课下要及时复习哦!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语: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的地得”的用法。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常会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问题,不少人对“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乱用一气。“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各不相同。你知道吗?

二、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正确使用“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下面我提供一组记忆小窍门供大家参考。我们先来听一组快板。

(1)“的、地、得”快板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 事物前面用(白勺)“的”字,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用(土也)“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动作后面用(双人)“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想学吗?跟我读吧!)

(2)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三、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鲜艳( 的)红旗

勇敢( 的 )战士

胜利( 地)到达 迅速( 地)前进 观察( 得)仔细 感动( 得 )流泪 (短语练习简单吗?我们来个有难度的。请看题目)

四、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 地)来到金灿灿( 的)葵花园。她兴奋(地 )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 )翩翩起舞。您看,她跳(得)多好,让人幸福(得)冒泡。

五、用法总结(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您记住了吗?)

六、结束语:“的地得”的用法,您学会了吗?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再见!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教案 篇5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三个“的、地、得”的用法。

在日常学习中,常有同学提到这个三个“的”的用法问题,不少同学对这三个“的”用法含糊不清,乱用一气。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学习写作了,三个“的”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正确使用“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它们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

a.相同之处:“的、地、得”是现代汉语言中使用较多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的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b.不同之处:虽然这三个字的读音一样,但它们在书面语中的用法却不同。 3下面我们来分别学习它们在不同词语中的用法: a我们先来学习“白勺”“的”用法,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美丽的校园

可爱的动物

蔚蓝的天空

清澈的河水

大家仔细观察这组词语,标注下划线的是什么词语?对,是名词,名词前面是什么?对,是白勺的。它表示(什么样)的(什么),一般用在名词前。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它呢?我们可以用“的+名词”的口诀来记住它。 b、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土也”“地”的用法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飞快地跑 高兴地唱歌

大声地叫 认真地写字

大家仔细观察这组词语,标注下划线的是什么词语?对,是动词,动词前面是什么?对,是土也地。它表示(怎样)地(干什么)一般用在动词前。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它呢?我们也可以用口诀“地+动词”来记住它。

c、下面我们来学习 “双人”“得”的用法,

跑得快 玩得开心 写得好 扫得干净

大家仔细观察这组词语,标注下划线的是什么词语?对,是动词,动词后面是什么?对,是双人得。它表示(做)得(怎么样),一般用在动词后面。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它呢?我们可以用前面的方法 “动词+得” 来记住它。

同学们,你们掌握这三个 “de”字的用法了吗?

4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给短语填上合适的 “的、地、得”。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洁白( 的 )雪花 用力(地 )拍球 委屈( 地 )说 配合( 得 )很好 金黄( 的 )稻子 观察( 得 )仔细

5、短语练习简单吗?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掌握这三个“de”字的用法了,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三个“de”字的用法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动词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6、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这三个“的”的用法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