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述题。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把握哪些重点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其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可以说,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和粗放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不够快,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这一要求,以更大力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科学发展。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毛概 简述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毛概 简述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毛概 简述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毛概 简述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概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四方面的内容。

其一,生态意识文明。思想意识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方与价值观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它指导人们的行动。以生态科学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技术群为代表的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建立、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

其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行为中的过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因此,人类应改变过去那种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提倡绿色生活,以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其三,生态制度文明。生态制度,是指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中心,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成果,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

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水平,是生态制度文明的外化,是衡量生态制度文明程度的标尺。

其四,生态产业文明。生态产业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指生态产业的建设,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及环保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改革生产方式,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的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特色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多年来,和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特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是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按照的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搞好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的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的报告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可以预见,未来的,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生态意识:要在全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2、节约资源:减少对矿产、森林、水等资源的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

3、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作为或是执行者都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只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才可以建设好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之策。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使命宗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高的生活质量,建设美丽新。

以上内容参考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应做到以下三点:

1、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