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思想对行为的指导作用?

“思想”一词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想法、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揭示的理论等等。与思想力量相对的是人本身的物质力量,即人的体力、武功、身体特长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力量是基本的:脚没有力气则不能走路,手没有力气则不能作业,生产食物,吃饭等。所以抽去物质力量的人类将马上灭绝。但是,作为人与动物主要区别的劳动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力量,更重要的还是思想的力量。

思想指导行动 思想指导行动的例子思想指导行动 思想指导行动的例子


思想指导行动 思想指导行动的例子


很显然,人类制造劳动工具、进行物质生产与动物本能的捕食是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因为其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而不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或条件反射。可以看出,无形的思想的力量对人类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践活动已经由原来的重物质力量转为了重思想力量了。这种思想力量的活动不是人们用意识在大脑中进行的,而是指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样,由于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有一定思想作指导,思想在人类活动中变得异常重要。

思想之于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就如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没有精神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思想的人则与动物无异。所以,作为要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通过思想水平的提高来取得实践活动的胜利。

虽然思想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很多人的思想水平并不高。而且人们对思想水平提高的重视也完全不一样:有的人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他们遇事谨慎、认真分析,把握住事物的产生、发展规律,进而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实行之。而有的人遇事却不用大脑进行分析,只凭性情、脾气行事而不管事物本身的规律或只看表面现象而看不清事物的真正规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必然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智者、蠢蛋。前一种人如曹、贾诩、荀彧等;后一种人如董卓、袁绍、袁术之辈(仅以<<三国志>>中一些人物为例)。

这些三国时期纵横天下、威振当时的人中有的都思想水平低,何况平常人呢?

对于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否想做出不平凡的事、做个不平凡的人,只要你想在上更好的生存下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用更好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都非常重要。而对于那些有志向、抱负,想成就不平凡事、做不平凡人的人来说则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智慧是没有顶峰的,同样,人的思想水平的提高也是没有止境的。精力旺盛、志向抱负正强的年轻人就应该多花时间于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而少花些时间于游玩逗乐之中。

当然,提高思想水平不是句空话,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当中,而在实际行动当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则是一门很值得探究的学问。

另外,思想本身是种意识,它看不见,摸不着,其本身是必须附在一定物质--身体上的。所以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提高思想的载体--身体的素质。因为一旦身体跨掉了,无论多高的思想都将随之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句话怎么理解?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发展难题,通过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真正成为正确行动的先导,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扩展资料:

实事求是作为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属,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主观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符合,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摒弃旧观念、树立新思维、谋划新思路、实现新发展。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可能不到位,也可能过了头,不及和冒进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说:

根据《章》(2007年10月21日在的修改通过)《总纲》:“以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十分明确,的“行动指南”就是上述四个。

《章》中并未对“的指导思想”作出明确而清晰的概括。在刚才那段“行动指南”之后,分别就、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作用、意义等作了论述。其中,只有在论述“”的这段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他部分均未出现。由此,如果说要明确的话,目前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重要思想。

因此,从狭义上(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上)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不是一回事。但从精神实质上说,应该就是一回事。

《思辨与立场》:8个技巧提升思维质量,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内容,说的是在一所学校里面,一位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目:“你们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们都回答“不知道”。因为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紧缺”,美国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而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虽然这或许是一则笑话,但它的确发人深省。思考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甚至还是很多人所欠缺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分每秒都有大量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思考的能力了。

如果不懂得思考,就很容易被信息牵着鼻子走。比如,绿豆可以包治百病,黑豆泡醋可以治疗高血压,还有朋友圈那种“3天内转发就会有好运”的。可是,同样的信息,为什么有的人会深信不疑,而有的人却能理性地辨别呢?其实,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思维质量的高低。

思维质量高的人,会做出理性的思考和行为,思维质量低的人,无法辨别时只能跟风。思维质量是可以训练和学习的。《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就是一本可以提升我们思维质量的书籍。

思维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6个层级:

层级一:无思维反思意识者 ,就是我们注意不到自己思维中的重要问题。

层级二:有思维反思意识者 ,就是我们变得注意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

层级三: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 ,就是我们试图提高,但是缺乏定期的练习。

层级四: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 ,就是我们认识到定期练习的必要性。

层级五:有所成的思考者 ,就是随着我们的练习而日益精进。

层级六:集大成的思考者 ,灵巧和具有深刻见解的思维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不大懂反思自己思维的人,想成为一个的思考者,提升自己的思维质量,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成长。

1、利用“浪费的”时间

我们每天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比如原本30分钟的午休,因为赖床延长到了60分钟;或者工作了一天,觉得回到家里就是要放松和休息的,于是躺在沙发上刷剧。其实类似这样的时间还有很多。

我们不妨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晚上的时间,来回顾自己的一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否都整明白了;哪些事情让自己产生了消极或积极的情绪;今天里,的思考是什么?

回顾的时候,有可以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记录得越详细越好,时间久了,通过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我们自己得思维类型。

2、一天处理一个问题

每天找出一段比较短暂的空闲时间,选择一个自己想面对的问题,去分析和弄清楚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系统透彻地思考这个问题。

3、将思维标准内化

思维的标准包括清晰性、准确性、性、关联性、深度、广度、逻辑性和重要性等八个部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关注。比如,你打算下个星期关注清晰性,那么你就要关注自己在跟别人交流时,什么时候思维时不清晰的,也可以关注别人在说话时什么时候思维不清晰。

你也可以一个星期聚焦清晰性,也可以下一个星期聚焦准确性。

4、保留一份思维日志

每个星期都可以写一些日志,比如描述那种可以明显激起你情绪的情境,讲述自己在这种情境中的反应,并分析这个情境里会发生什么,去挖掘深层的东西,思考自己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如果情境重现的话,你的做有什么不同。记得,一次只能描述一个情境。

5、训练认知策略

策略标准包括:自我中心主义是默认机制、对周围的自我中心敏感、大脑做出超越经验的概括、自我中心看起来是理性的、大脑的自我中心是自动的、通过支配行为或服从行为追求权力、人类是中心的动物、理性的养成需要努力。

我们可以从以上选择一个策略进行训练,在我们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要在日志里面记录下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收获以及如何用这个策略来提升自己的思维。

6、重塑你的性格

认知的特质包括: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认知一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思维自主等。

每个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认知特质进行努力,聚焦于如何养成这种特质。比如,如果聚焦于认知谦逊,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承认自己错了;当别人指出我们存在某个问题时,我们什么时候会产生自我。

7、面对你的“自我”

每天我们都可以对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审视:我今天是否因为小事而发怒了?我是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了?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自我中心思维,然后调整自己的作方式,用更理性的思维来处理。

8、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同样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识别角度。比如,桌上有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只剩半杯水了”,而有的人会说“还有半杯水呢”。

在这个策略当中,我们要练习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当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让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有创造性时,我们就能掌控情境了。

一个人没有思考的能力,思维质量不高的话,就不会有理性的行动,也不懂得如何解决问题,更无法支撑起理想的人生。思维质量低的人,生活处处漏水,还不知道是为什么,以为这都是命运,其实决定命运的是思维质量,它决定了你终能走多远。

是怎样论述"解放"和"人类解放"及其相互关系的

主义是指导人类终实现的超前理论。

1、从思想的高度讲,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所以人真正解放的是思想。

束缚思想的是人的私欲,解放思想需要破私立公,依据: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自私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自私是我们自身产生矛盾的根源,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忧虑、愤怒、恐惧、担心、害怕、虚荣等,一切影响生活质量的情感都来自于我们的私心,这些情感只能给我们带来对身体的伤害、心灵的折磨、精神的摧残,对我们愿望的实现、事物的发展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那么无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无私使我们一切思想行动的出发点都是它人,这些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情感就失去了滋生条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心中没有任何担心害怕的事、放不下的事,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什么样,平静、坦荡、自信、从容。

所以,人真正解放的是思想,途径是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高尚不仅仅是利人、利他,而是利人与利己的统一。

2、人类发展历史证明,大同世界必将实现,这是生产力发展推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在原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基本上没有剩余食物,吃饱饭活下去是主要生存目的,人类个体很难单独生存,必须人人为公依靠整体的合力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原始是他们的选择。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境界高的人有能力让一部分人不用再面临生存的挑战,只要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为自己工作就没有生存之忧,同时,奴隶创造的价值在满足奴隶的生存后,剩余的价值还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层。奴隶存在的基础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满足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共同要求。

当人只要干活就有饭吃,不再面临生存挑战时,奴隶就开始对生命的意义有新的要求,不但要活着还要有自由、有属于自己的妻、子、财产。于是人类进入封建,奴隶主、奴隶阶级消失,取代的是大小地主和雇农两个阶级。封建存在的基础,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价值同时满足了地主和雇农双方的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中物质需求的品种越来越多,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地主阶级又演化出各种各样的私有业主,雇农则变成各种手工业者。为了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更多的剩余价值,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各种政策的制定,于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时代的到来,人类进入,平等的生存权利首次超越利益分配成为满足各个阶级共同生存发展的条件。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个阶层的物质生活质量已经相无几,人们对精神和的平等追求开始凸显,太多的剩余价值的使用效率决定着一个整体的生活质量,人们必须为整体的生活环境负责,共同决定除个人以外的全部资产的使用,这种要求只有在公有制的才能实现,于是开始出现。

人们实现了广泛的平等,不平等的仅仅是暂时的现象,从的高度看人人平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求更幸福的生活,从自身角度讲,自私只能带来精神的伤害,无私高尚才是幸福,于是人们追求高尚;从的角度讲,全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营造出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人们开始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义务,人们整体的文明进步,使自然过渡到高度文明的大同世界。

行动指南,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异同?

思路就是考虑问题的方向.是一种自身思考行为.而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做事情遵循的依据、达到目的.一般来说是先有任务后有思路,泛指工作上,上等等常规.反之则是灵机一动或者看到什么事物产生偶发思路等等,导致思路后的,这类大多都是个人行为.有任务后有思路称为.而思路导致任务行为的属于个人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