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是干什么的 风云号卫星是干什么的
发射了那些卫星各有什么作用
53 CZ-2C/SD 铱星(双) 1997.12.8 LEO 太原 成功01 CZ-1 东方红一号 1970.4.24 LEO 酒泉 成功
卫星是干什么的 风云号卫星是干什么的
卫星是干什么的 风云号卫星是干什么的
02 CZ-1 实践一号 1971.3.3 LEO 酒泉 成功
04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1975.7.26
05 CZ-2 第1颗返回式卫星1975.11.26 LEO 酒泉 成功
06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75.12.16
07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76.8.30
08 CZ-2 第2颗返回式卫星1976.12.7LEO 酒泉 成功
09 CZ-2 第3颗返回式卫星1978.1.26LEO 酒泉 成功
11 CZ-2C 第4颗返回式卫星1982.9.9 LEO 酒泉 成功
12 CZ-2C 第5颗返回式卫星1983.8.19LEO 酒泉 成功
13 CZ-3 实验通信卫星 1984.1.29LEO 西昌 失败
14 CZ-3实验通信卫星 1984.4.8LEO 西昌 成功
15 CZ-2C 第6颗返回式卫星1984.9.12LEO 酒泉 成功
17 CZ-3 实验通信卫星 1986.2.1 GTO 西昌 成功
18 CZ-2C 第8颗返回式卫星1986.10.6LEO 酒泉 成功
19 CZ-2C 第9颗返回式卫星1987.8.5 LEO 酒泉成功
20 CZ-2C 第10颗返回式卫星1987.9.9 LEO 酒泉 成功
21 CZ-3 通信卫星 1988.3.7 LEO 西昌 成功
22 CZ-2C 第11颗返回式卫星1988.8.5 GTO 酒泉 成功
24 CZ-3 通信卫星 1988.12.22 SSO 西昌 成功
25 CZ-3 通信卫星 1990.2.4 GTO 西昌 成功
26 CZ-3 一号通信卫星1990.4.7GTO 西昌 成功
27 CZ-2E 巴基斯坦卫星 1990.7.16LEO 西昌 成功
28 CZ-云一号气象卫星、大气一号甲卫星、大气一号乙卫星1990.9.3 SSO 太原 成功
(一箭三星)
29 CZ-2C 第12颗返回式卫星 1990.10.5 LEO 酒泉 成功
30 CZ-3 通信卫星 19.12.28 GTO 西昌 失败
31 CZ-2D 第13颗返回式卫星 1992.8.9 LEO 酒泉 成功
32 CZ-2E 澳星B1 1992.8.14 LEO 西昌 成功
33 CZ-2C 第14颗返回式卫星、瑞典星1992.10.6 LEO 酒泉 成功
34 CZ-2E 澳星B2 1992.12.21 LEO 西昌 卫星爆炸星箭分离
35 CZ-2C 第15颗返回式卫星 1993.10.8 LEO 酒泉 成功
36 CZ-3A 实践3号、模拟星 1994.2.8 GTO 西昌 成功
38 CZ-3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1994.7.21GTO 西昌 成功
39 CZ-2E 澳星B3 1994.8.28 LEO 西昌 卫星定点失败
40 CZ-3A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994.11.30 GTO 西昌 成功
41 CZ-2E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 1995.1.26 LEO 西昌 失败
42 CZ-2E 45 CZ-3 亚太一号A通信卫星 1996.7.3 GTO 西昌 成功二号通信卫星 1995.11.28LEO 西昌 成功
44 CZ-3B 708通信卫星 1996.2.15 GTO 西昌 失败
46 CZ-3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1996.8.18 GTO 西昌 失败
47 CZ-2D 第17颗返回式卫星 1996.10.20 LEO 酒泉 成功
48 CZ-3A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997.5.12 GTO 西昌 成功
49 CZ-3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1997.6.10 GTO 西昌 成功
50 CZ-3B 马部海通信卫星 1997.8.20 GTO 西昌 成功
51 CZ-2C/SD 铱星模拟星(双) 1997.9.1 LEO 太原 成功
52 CZ-3B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1997.10.17GTO 西昌 成功
54 CZ-2C/SD 铱星(双) 1998.3.26 LEO 太原 成功
55 CZ-2C/SD 铱星(双) 1998.5.1 LEO 太原 成功
56 CZ-3B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 1998.5.30 GTO 西昌 成功
57 CZ-3B 鑫诺一号通信卫星 1998.7.18 GTO 西昌 成功
58 CZ-2C/SD 铱得(双) 1998.8.20 LEO 太原 成功
60 CZ-4B 风云一号、实践五号1999.5.10 SSO 太原 成功
61 CZ-2C/SD 铱星(双) 1999.6.12 LEO 太原 成功
62 CZ-4B 资源一号 1999.10.14 SSO 太原 成功
63 CZ-2F 神舟一号 1999.11.20 LEO 酒泉 成功
64 CZ-3A 中卫一号通信二十二号卫星 2000.1.20 GTO 西昌 成功
65 CZ-3 风云二号 2000.6.25 西昌 成功
66 CZ-4B 资源二号 2000.9.1 太原 成功
67 CZ-3A 北斗星一号 2000.10.31 西昌 成功
68 CZ-3A 北斗二号 2000.12.21 西昌 成功
69 CZ-2F 神舟二号 2001.1.10 酒泉 成功
70 CZ-2F 神舟三号 2002.3.25 酒泉 成功
71 CZ-4B 风云一号、海洋一号 2002.5.15 太原 成功
72 CZ-4B 资源二号 2002.10.27 太原 成功
73 CZ-2F 神舟四号 2002.12.30 酒泉 成功
74 CZ-3A 北斗一号 2003.5.25 西昌 成功
75 CZ-2F 神舟五号 2003.10.15 酒泉 成功 (杨利伟)
76 CZ-4B 资源一号、创新一号 2003.10.21 太原 成功
77 CZ-2D 第18颗返回式卫星 2003.11.3 LEO 酒泉 成功
79 CZ-2C/SM 探测一号 2003.12.30 西昌 成功 03:06
80 CZ-2C/SM "探索一号""纳星一号" 2004.4.18 西昌 成功 23:59
81 CZ-2C/SM 探测二号 2004.7.25 太原 成功 15:05
82 CZ-2D 第19颗返回式卫星 2004.8.29 LEO 酒泉 成功 15:50
83 CZ-4B 两颗“实践”六号 2004.9.9 太原 成功 7:14
84 CZ-2D 第20颗返回式卫星 2004.9.27 LEO 酒泉 成功 16:00
85 CZ-3 风云二号C 2004.10.19 西昌 成功 9:20
86 CZ-4B 资源二号03 2004.11.6 太原 成功 11:10
87 CZ-2C 试验卫星二号 2004.11.18 西昌 成功 18:45
CZ-3B 亚太六号通信卫星 2005. GTO 西昌
CZ-2F 神舟六号 2005.9. 酒泉
包括科技实验考察、通信、气象、导航、地球资源、军事侦察、海洋监视、早期预警,数据中继、军用测地等用途的卫星。它们在各自领域大显神通,使人类传统文明和军事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10颗.
我国已经发射了20多颗北斗卫星,发射这么多卫星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国已经发射了20多颗北斗卫星,发射这么多卫星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国已经发射了20多颗北斗卫星,发射这么多卫星到底有什么作用?
人造卫星可以做什么
人造卫星可以帮助人们做探测太空、进行天气预报、建立通讯、地球资源探勘等。
1.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2.通信卫星:作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3.军事卫星:作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4.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5.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59 CZ-2C/SD 铱星(双) 1998.12.19 LEO 太原 成功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6.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扩展资料: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分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1.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2.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3.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37 CZ-2D 第16颗返回式卫星 1994.7.3 LEO 酒泉 成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有哪几种?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两个天体都不是恒星,并且他们的共质点在大的那一颗的内部时,小的那一颗才能称为另一颗的卫星。比如地球和月球的共质点就在地球内部,所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是现在月球绕地的轨道正在远离地球,有朝一日,当他们的共质点移出地球时,月球就成了和地球平起平坐的行星。人造卫星按照用途可分成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等三类。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主要包括天文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技术试卫星发射的作用是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调查资源,监测地球气候和污染等;有的卫星装有天文观测设备,主要用来进行天文观测;有的装有通信转播设备,用来转播广播、电视、数据通讯、电话等通讯讯号等。验卫星用于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应用卫星用以直接为军事或国民经济服务。
按用途分三类:科学卫星、技术性实验卫星、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以科学检测和科学研究的卫星,专业性实验卫星是开展新技术应用实验或运用卫星实验的卫星。应用型卫星是立即服务项目于人们的卫星。
分别有军事卫星,广播卫星,星际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科学卫星,这些都属于人造卫星的种类。主要是为了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进行很好的测量,可以了解天气的情况,也可以做好相关的记录,还可以探索空间的物质。
你还知道哪些卫星,各有什么用处
可以,转播电视节目,寻找地下石油,报告天气变化卫星并不都是同步的。
人造卫星并不都是在
纬线
平面上的。也有经线平面上的。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其中的极轨道卫星就是经线平面上的。
人们更多的是按用途把人造卫星分类:
军事卫星:军事用途
地球人造卫星按照分类有以下用途:资源卫星:地球资源的勘察以及监视地球等。
气象卫星:气象观测与预报
近地空间科研卫星:地球的物理探测和近地空间的观测研究。
测地卫星:用于地球形状测量、地理坐标测量、地球重力场分布测量、地壳移动测量。
导航卫星:飞机、舰船等导航。
天文观测卫星:扒开大气层直接观察宇宙。
卫星和载人飞船的作用是什么?
人造卫星可以可以帮助人们做探测太空、进行天气预报、建立通讯、地球资源探勘等。人们习惯上按用途将人造卫星划分为科学、技术试验和应用卫星三个大类。
16 CZ-2C 第7颗返回式卫星1985.10.21LEO 酒泉 成功1、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科学卫星使用的仪器包括望远镜、光谱仪、盖革计数器、电离计、压力测量仪和磁强计等。借助这些仪器可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和极光,观测太阳和其他天体。
3、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在所有人造地球卫星中其种类多,发射数量也多。应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和多用途卫星等。按其是否专门用于军事目的又可分为军用卫星和民用卫星,有许多应用卫星都是军民兼用的。
应用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
①电信号中继:这类卫星发展很快,有“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军用通信卫星、海事卫星、广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和搜索营救卫星。这些卫星上装有工作在各种频段的转发器和天线,它们转发来自地面、海上、空中和低轨道卫星的电信号,用于传输电话、电报和电视广播节目以及数据通信。这类卫星大部分运行在静止轨道上。还有一些采用大椭圆轨道,如的“闪电”号通信卫星。
②对地观测平台:这类卫星有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称为对地观测卫星。在这些卫星上装有对地观测的从紫外光到远光各种波长的遥感仪器或其他探测仪器,收集来自陆地、海洋、大气的各种频段的电磁波,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判断、识别被测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状态。这些卫星可以直接服务于气象、农林、地质、水利、测绘、海洋、环境污染和军事侦察等方面。这类卫星许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也有使用静止轨道和其他轨道的。
③导航基准:这类卫星有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在这些卫星上装有光信标灯、激光反射器和电信标机、应答机等。这种卫星的空间位置、到地面的距离和运行速度都可以预先确定,因而可用作、导航和大地测量的基准。地面固定的或移动的物体、空中飞机和海上舰艇,都可以利用这类卫星确定自己的坐标。这类卫星的轨道大多为极轨道。
载人飞船(manned spacecraft) 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质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
载人飞船(manned spacecraft) 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质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1961年发射了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美国也相继发射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等载人飞船。阿波罗号是登月载人飞船。
中文名
载人飞船
外文名
manned spacecraft
主要功能
保障航天员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
别名
宇宙飞船、航天器
飞船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1]
分类
载人飞船按照其飞行任务的不同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和行星际载人飞船。[2]
载人飞船可以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以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它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资数量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3]
载人飞船又称载人航天飞船,它借助于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进行轨道机动飞行;飞船内有适合人工作和生活的人造环境;完成任务后,飞船的一部分返回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缓冲装置实现软着陆。
开端
1961年4月12日发射了的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飞船”和“联盟号飞船”。于此同时,美国也相继研制成功“水星号飞船”、 “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是登月飞船,把人送上了月球。[3]
组成
载人舱
载人飞船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有载人舱。它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几个舱段,例如,可采用两舱式结构和三舱式结构。如有对接任务时则有对接机构,它放在飞船的前边。代飞船东方号的结构很简单,是两舱式,飞船只载1个人。第二代飞船飞行时,的上升号多了一个出舱用的气闸舱,且能载2~3人;而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仍为二舱式加对接机构。第三代飞船是三舱式结构,如的联盟号飞船。这种飞船的前端是对接机构,然后接轨道舱,再接返回舱和服务舱,与运载火箭相连。有的舱之间有过渡舱段相接连。有出舱任务的载人航天器都增设出舱用的气闸舱。美国阿波罗号飞船除有两舱段结构外还增设登月舱。
载人飞船
轨道舱
载人飞船的轨道舱是飞船重点的舱段。它前端的对接机构供飞船与其它飞船或空间站对接用,其下端通过密封舱门与返回舱相连。它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进行科学实验、进餐、体育锻炼、睡觉和休息的空间,其中备有食物、水和睡袋、废物收集装置、观察仪器和通信设备等。轨道舱还可兼作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
返回舱
也是密闭座舱,在轨道飞行时与轨道舱连在一起称为航天员居住舱。在起飞阶段和再入大气层阶段,航天员都是半躺在该舱内的座椅上,并有一定角度克服超重的压力。座椅前方是仪表板,以飞行情况;座椅上安装姿态控制手柄,以备自控失灵时,用手控进行调整。美国水星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自控失灵,就是靠航天员手控使飞船返回地面的。在飞船返回地面之前,轨道舱和服务舱分别与返回舱分离,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焚毁,只有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面。
服务舱
载人飞船的服务舱也可称“仪器设备舱”。它的前端通过过渡舱段与返回舱相连,后端与运载火箭相接。联盟号飞船的这个舱又分前后两部分,前段是密封增压的,内部装有电子设备,以及环境控制、推进系统和通讯等设备;后段是非密封性的、主要是安装变轨发动机和贮箱等物。服务舱外部装有环境控制系统的辐射散热器和太阳能电池板。[2]
作用
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如轨道交会和对接、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为航天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利用各种遥感设备进行对地球的观测;进行空间探测和天文观测;进行登月飞行或行星际飞行。
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可以研究人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研究人如何才能经受住飞船起飞、轨道飞行时以及返回大气层时重力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存所必须的条件与设备,进行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身体的影响,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实现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以至于实现外星,积累经验。
进行微重力实验
多年来,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大量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其目的是利用空间独特的微重力条件,在无重力干扰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特性和生产出地面所无法生产的各种材料。空间材料加工和技术发展,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载人航天实现以来,航天员在太空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物理规律,生产出许多新材料,同时,还对空间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试验
人类实现载人航天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实验,在加深对人类生命自身的研究、合成新的物、抵御各种疾病的影响、延续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同时,又为未来在空间站或外星上建立长期居住基地,提供受控生态环境及生命保障体系,作了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几十年来,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实验,主要是对生物体物质、能量循环及调节研究的生物圈研究;利用微重力促进生命进程研究及对微重力环境如何影响地球上生物机体的形成、功能与行为研究的重量生物学研究;对暴露在空间高能环境中的生物体损伤与防护研究的辐射生物学研究;此外,还有生物体组织培养实验,即用于在不能使用整个生物体做试验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生理学研究的生物体体外细胞和组织培养。
进行工程与技术试验
未实现载人航天以前,人类围绕征服太空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材料等试验只能在地面进行,载人航天实现后,就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各种试验了。利用载人航天进行工程与技术实验,具有方便准确等特点,因此,无论是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是前苏俄的空间站,都把进行工程技术实验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多年来,为进行大规模的空间活动、空间维修、空间作作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和硬件作实验,以证实其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同时,进行了新型航天器研制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从而,载人航天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充当了开路先锋
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月球就是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太阳系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不算构成行星环的碎块)至少有40颗。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卫星。土星的天然卫星多,其中17颗已得到确认,至少还有五颗尚待证实。天然卫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别很大。其中一些直径只有几千米大,例如,火星的两个小月亮,还有木星外围的一些小卫星。还有几个却比水星还大,例如,土卫六、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的直径都超过5200千米。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研制出了各种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一样,也绕着行星(大部分是地球)运转。人造卫星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颗被正式送入轨道的人造卫星是1957年发射的人卫1号。从那时起,已有数千颗环绕地球飞行。人造卫星还被发射到环绕金星、火星和月亮的轨道上。人造卫星用于科学研究,而且在近代通讯、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方面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质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1961年发射了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美国也相继发射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等载人飞船。阿波罗号是登月载人飞船。
卫星发射是干什么用的
技术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轨道,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通讯卫星:通讯联络、广播、电视等。人造卫星是干什么用的?
2、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往往需要在轨道上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才投入实用。这类卫星数量较少,但试验内容广泛,如重力梯度稳定试验,电火箭试验,生物对空间环境适应性的试验,载人飞船生命保障系统和返回系统的验证试验,交会对接试验,电新频段的传输试验,新遥感器的飞行试验和轨道上截击试验等。人造卫星,使人类技术上的一次重要的跨越,从此卫星电话,电视直播都可以随时看得到,很多事情在时间大家都可以知道,可以用导航GPS,就算是不会开车,根据导航的提示也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天文卫星:天文卫星是用来观测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的人造地球卫星。天文卫星在离开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卫星上所载的仪器能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电波段到波段、可见光波段,是人类安置在太空的“千里眼”。
气象卫星: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
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泛指用于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遥感的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对地观测卫星主要包括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轨道航天站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卫星。人们可以利用地球观测卫星进行监测以获取大面积观测数据终可有效达到综合地分析资料。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多,数量,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军用卫星等等。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那一颗行星的卫星。就把它叫做那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航天器。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验;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有把它发射到天上去实际“锻炼”,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
星链卫星是干什么用的?
在发射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预定的轨道,火箭上面会有燃料,点燃之后会完成升空,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到达预定的轨道之后,火箭会脱落。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星链卫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星链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一项通过低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于2018年2月22日发射首批测试卫星,开始搭建该项目。
载人航天是人类对太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强宇宙粒子辐射等太空资源,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科学试验,生产地面所不能生产的材料,是人类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一直所梦寐以求的。几十年来航天员在“太空工厂”里所取得的成果,给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带来了曙光。2015年1月,马斯克宣布了SpaceX的卫星互联网服务的。SpaceX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2018年3月,猎鹰九号火箭在一次常规发射任务中搭载了2颗小卫星“丁丁-a”和“丁丁-b”,它们是SpaceX星链(Starlink)的试验星,开展对地通信测试。
2019年5月2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将“星链”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迈出该公司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2019年10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说,美国正在测试这家企业所建“星链”卫星网络的互联网加密服务。
军事卫星可以干什么?o
通讯卫星故名思意就是为自己部队提供通讯的。军事卫星可以干什么?o 侦察、收集情号、反间、用来却获敌方卫星,改造后用来为一方使用,俗称九天揽月。
什么是军事卫星?
军事卫星是用于蒐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军事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有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
军事卫星有什么用?还有平常没有的时候军事卫星用来干嘛?
主要用来通讯与侦查,在非状态下,也是要进行情报蒐集与军事通讯的的。
军事卫星的作用
你好?军事卫星就是“眼睛”。
人类通过军事卫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看的更全。把地球看的一清二楚。把卫星看到的东西发到地面上来,发到司令部里来。
你好。
军事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预警卫星等。
贞查卫星主要作用比如对敌方目标进行监视、贞查等现在卫星的解析度很高,美国的可以发现单兵的肩章,还有这次我们的航母出海美国的卫星也一直盯着他。
导航卫星可以为部队进行、攻击目标提高精读。
预警卫星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来袭的预警。
有军事卫星吗
有但是我过的军事卫星比美国及一点
那你以为近热火朝天 发射频繁的北斗是什么?那就是版天眼!
军事早研制卫星的外形
:image.baidu./i?kw=&sc=img&cl=2&tn=baiduimage&ct=201326592&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BE%FC%CA%C2%CE%C0%D0%C7&rn=21&pn=20&ln=152
军事卫星有什么用途?
军事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预警卫星等。世界上早部署国星系统的是美国。自1962年至1984年,美国共部署了三代国防通讯卫星68颗,使指挥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据说,美国向全球一线部队下达作战命令仅需3分钟。
如19年海湾,多国部队前线总指挥传送给五角大楼的战况有90%是经卫星传输的。多国部队以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为核心,进行战略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国防资料网(DDN)为主要战略通讯手段,用三军联合战术通讯系统(TRI-TAC)来协同陆、海、空的战术通讯,构成完整的陆、海、空一体化通讯网。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4颗通讯卫星,包括用于战略通讯的“国防通讯卫星”Ⅱ型2颗,“国防通讯卫星”Ⅲ型4颗;用于战术通讯的舰队通讯卫星3颗,“辛康”Ⅳ型通讯卫星4颗。还有一颗主要用于英军通讯的“天网”Ⅳ通讯卫星。多国部队各军兵种都配有国防通讯系统接收机和通讯介面。另外,在沙特的部队还配有一支20人组成的卫星通讯分队作卫星地面站,用以确保卫星通讯网正常运转。
许多都把军事卫星当作国防竞备的重要内容,并让它在现代中大显身手。而在和平年代,又把这些军事卫星改造为民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提高卫星的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实现全天候、全天时覆盖地球和实时传输资讯,延长工作寿命,扩大军事用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