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特点(网络空间三大特点)
互联网有哪些特点?
3、实时便捷:主要指信息的展示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并且保持24小时不休地进行展示,只“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的过程。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的技术,将会对人需一部智能设备,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互联网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多、快、好、省。
网络空间的特点(网络空间三大特点)
网络空间的特点(网络空间三大特点)
一、多就是指用户多,信息量多和也多,在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作用下,有着巨大的 利润市场。
二、快是指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快,这无疑给信息交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了快速的通道。
四、省是指省时、省力、省财、省物、省心、省神,还可以节省很多很多的费用。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无论是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等,其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在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都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真正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够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数据的流动性最强,而不会像以往一样只是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和企业内部。在线数据可以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的成本进行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能得以限度地发挥出来。数据通信和集中处理、资源共享分布式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通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网络通信一般指网络协议。1、网络
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相同网络协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各种语言一样,只有使用相同语言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从专业角度定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约定,也就是通信协议。主要是对信息传输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作出规定并制定出标准。
3、计算机网络
一、含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主要特点:
1、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2、可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3、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4、能均衡负载互相协作。
互联网有什么特点
互联网的特点:1、高效率;2、高精准度;3、实时便捷;4、互动联系;5、展现丰富生动。其中实时便捷主要指信息的展示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并且保持24小时不休地进行展示,只需一部智能设备,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1、高效率:主要指信息传播的效率,互联网没有围墙、门槛的聚集属性,使信息已经发出,就能迅速让人们都知晓。
4、互动联系:主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记忆大量信息的功能,这使计算机有了“记忆”的能力。目前计算机的存储量已高达千兆乃至更高数量级的容量,互联网的特点有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利用互联网进行视频观看,文字阅读,通过互联网浏览时事热点,说明互联网具有信息传递的特点。并仍在提高,其具有“记忆”功能是与传统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区别。要指信息的展现方式,各类软件、APP等IT工具的开发与出现,使得人与信息(物)、人与人的沟通、互动更多样、更灵活、更全面。
5、展现丰富生动:主要指信息的展现渠道、载体、内容,形式更丰富、更有趣,如动画、视频、音频、图案等,用户体验更好。
“互联网+”
类的经济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网络安全的四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叫做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的四个主要特点是:
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交流,这也为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匿名性:网络上的通信和交流往往是匿名的,攻击者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难以被21和定位。
多样性:网络安全问题的种类和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黑客攻击、感染、网络钓鱼等等。
动态性: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式和方式不断变化,攻击者不断寻找新的漏洞和攻击方式,防御者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防御措施。
这些特点说明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和解决。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密、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安全审计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网络社交提供更广泛的人际交流,网络社交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随着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信息交流快4、能均衡负载互相协作,便捷;第二,不受天气影响,什么时间都可以交流,第三,地域范围广,可以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
在网络上,不像现实生活,大家在网络上发言更加的积极,也没有出现像面对面交流一样的尴尬,大家畅所欲言,能接触到的人也比较多。
自主性与随意性。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限度地参与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这就使网络成员几乎没有外在约束,而更多地具有自主性。
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和管理结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个体的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也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
摘要: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 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有明显别, 不再具有地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全球性: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可以连接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计算机和设备。开放性:互联网是开放的,任何人也可能成为离线的朋友。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创建网站、开展业务等。
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
的人。第5卷第4期
2003年10月邮电大学学报(科学版)
Journal of BU PT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ol 15, No 14October , 2003
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
(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100876)
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拟想空间。在网络社区中, 网民之间的人际交往既与现实的人际交
往有联系, 又有明显的区别。本文试图揭示网络社区的特质、:网络社区; 网络交往
中图分类号:TP3205; D638文献标识码:A :(2003) 0420019203
, 构建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之上的、, 我们称之为“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的出现, 拓宽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网络社区的存在表现在一定规模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关系上。这种特定的网上互动模式和关系有别于现实, 并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功用。
一、网络社区涵义
网络社区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在网络上, 指在互联网上“某个区域”共同活动的若干人类群体。所谓网络社区, 是一群拥有特别兴趣、喜好、经验的人, 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 透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群组、或等方式组成一个社区, 让参与该社区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由于这种社区不需要固定的聚会时间及实体的聚会地点, 而是建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 因此一般称之为网络社区, 或在线社区。
如何定义网络社区, 有各种说法, 斯米思Smith (1999) 认为, 网络社区是通过电讯传播网络, 显著
[1]地发生在与经由计算机所连接起来的一组进行中的许多方面的互动。
P. 库伯斯(Prwaterhouse Coopers ) 提出, 网上社区应以“会员之间的归属感”为中心, 并由以下几大要素来强化:对品牌的认同; 对其他会员具有强烈的志同道合的感觉; 可以藉由网站产生会员之间彼此的互动; 对该网络社区的发展有参与的机会; 会员之间能借由该网络社区产生并拥有共同利益。
Haward Rheingold 在《网络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 , 1993) 一书中, 将网络社区界定为:一群主要媒介为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 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 所形成的团体。(郭良《网上创世纪》十一章)
所以, 我们把网络社区界定为:由网上相邻或相互关联的互联网,又称网际网路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网络。若干群体和组织构成的网上网民共同体。
二、网络社区的特质
网络社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社区, 但基本具备了社区中的要素, 比如大学的“BBS 社区”, 学术网站收稿日期:2003208223
作者:王欢(19652) , 女, 湖北武, 博士, 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 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19
邮电大学学报(科学版) 2003年第4期的“社区”或一些网站的“交友社区”等。与现实中社区的不同主要有两点:11没有面对面的互动, 但仍然有“实质性”互动。21活动不是在自然地理的区域中进行的, 而是在网络上的某个网站里进行的。
戚攻和邓新民认为, 学研究社区所揭示的一般的基本特质(构成要素) 是:一定的空间(地域) 、一定的人群, 以及相应的组织或团体、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而“社区”作为一种实存的特质, 在网络中得到了相应的表现:, 网络社区是一个空间单位。第二, 网络社区存在着一定的人群。第三, 网络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 表现为合作、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第四, 网络社区具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 同时, 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总之, 网络社区是有一定“电子边疆”, 并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行动者持续互动的社
[2]会系统。如果网络社区能充分保持这一基本特性, 那么虚拟的网络社区就是一种实存。
根据上述许多对社区与网络社区的定义与看法, 我们可以归纳出网络社区的几项特点:11它必须通过互联网网络来作为传播的媒介; 21它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能共享信息与沟通; 31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生活需要; 41它的成员对它有一定的归属感。
三、贝姆Baym (1995) :学研究的新) 即:领域》
11。
21, 成员之间必须有相当程度的认同, 步即是建立每个成员在社区中的身份。网络社区中的身份是经由信息中的称呼、签名档、扮演的角色以及文章中的自我揭露, 建立个人在社区参与者之间的身份。在长时间的沟通下, 个人的身份就能够渐渐被其他成员所接受。
31彼此之间的关系。网络社区中的成员有些是在真实中就已经认识的, Baym 依繁衍理论的观点, 认为在网络社区中“繁衍”过程会花费较久的时间, 人们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 才能在互动中
倩, 1996) 。经由网络社区建立的关系可能会维持, 也可能会消失, 在线的朋友产生更亲近的关系(吴姝笔
41建立规范。譬如说在usenet 的讨论群中即有一些共通的行为规范, 在IRC 系统里也发展出一些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比方说在谈的场所大开黄腔或恶意攻讦他人、大力吹捧某厂牌的产品而被发现是该厂牌的salean 等等情况, 可能引起网友们的反感或版主的裁决。
四、网络社区的功能
根据学理论, 现实中的社区主要具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新型的生活交往环境。这种环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它包括:居民和家庭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 社区民意的形成及社区的运作方式; 社区的教育环境及辅助教育系统, 如社区内学校与家长建立的新型沟通方式; 通过网络提供的娱乐资源和环境; 利用了网络的医疗保健系统; 社区提供的网上购物及服务, 以及社区的网络化管理及其他服务项目等等。二是指设在该社区地域上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利用网络向开放的各种服务。像金融街、商业街和文化街等特色一样, 网络社区以在网上向提供服务内容的特色凸现其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服务形象。
哈杰尔Hagel 与阿姆斯壮Armstrong (朱道凯译, 1998; 郭恬如, 1998) 指出, 网络社区主要有四种功能:
11商业交易:网络社区居民“交换”信息的行为, 在广义上, 也是为了满足“交易”需求。这种社区的访客多半是要买些什么东西的人, 而在买之前, 他希望能听听社区会员的意见。
21兴趣交流:大多数人都有特别热中的事物, 例如户外活动、摇滚乐、旅游、养花莳草等等。很多早期的网络社区都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上, 这些社区聚集了许多分散各地、但对某一主题有共同兴趣或专长20
王欢等: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
31提供幻想空间:将网络社区当作是另一个家, 创造一个新的身份, 编造一个新的故事, 让访客运用想象力, 一同参与规划社区的未来。
41建立关系, 寻求支持:这种社区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同遭遇的人, 互相倾诉安慰的地方, 例如离婚、病痛、鳏寡孤独者等, 网络社区为这些同病相怜的人提供交换人生经验的场所、制造相遇相知的机会, 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 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 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在明显别, 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拟想空间”。由于网上交往空间不再具有地理或城市社区等空间界定性质, 网民的人际交往也与现实社区中的人际交往有着明显的不同。
总之, 网络社区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类生存空间。它不可触摸但客观存在, 它为大众营造了一个可以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 人们的心态更接近于“本我”, 更少了现实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由于网络社区的虚拟性,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相貌、身份、等级、利益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交往的局限, 自由、平等的交流有可能改善现实社区人们虽居住在一起却未必平等的人际关系。网络社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提供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空间, 在于它鼓励人们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展示其才华。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社区毕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人与人在现实中的直接沟通与交往, 不能代替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 我们所要做的是利用这一虚拟的环境与空间更好地完善自己。
在将来, 从一个网民的体验来看, 他属于或者说主要生活在某个网络社区中, 但同时可以加入其他一些网上社区, 进行学习、合作、交友和娱乐, 满足他多方面的需要, 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完美人生。虽然是在网上, 但却确实拥有自己的象征、自己的言语、自己的规范、甚至自己的文化。
网络社区的形成, 是因为有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 有共同的兴趣、经验分享等而彼此结合在一起, 建立网上人际关系, 就如同都市有大量的外来人口, 网上空间成为人潮汇集的都市, 于是有人在其中探索自我、建立关系、寻找真理等, 来补足现实的缺憾。可以这样说现实世界是所谓的主流文化, 而网上世界就是副文化, 进而, 面对网络狂潮的影响, 可能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整合, 创造出另(下转第26页)
邮电大学学报(科学版) 2003年第4期
The dlopment of customer premise net w orks and
the peak 2through of local f ixed ecommunication monopolies
SI Xian 2xiu , HUAN G Xiu 2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ment , BU PT , Beijing 100876,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 a way of how to dlop customer premise networks is proed , with much attention paid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idea that the dlopment of customer premise networks could effectively peak up local fixed ecommunication monopolies. Additionally ,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lopment of customer premise networks has an effect on ecommunication regulations and that many roadblocks he to be eliminated for the dlopment of customer premise networks. K ey w ords :customer premise networks ; local fixed ecommunication monopoly ; ecommunication regulations (上接第21页)
一景象的综合文化参考文献:
[1]D 1贝尔1后工业的来临[M ]1:商务印书馆, 19861
[2]W 1J 1马丁1信息[M ]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1
[3]雪莉. 特克1虚拟化身:网路时代的身份认同[M ]1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19981
[4]郭玉锦, 王欢1网络社区中的联系[J]1软科学, 2002, (11) 1
Community in cyberspace and its features in intercourse
WAN G Huan , GUO Yu 2jin
(School of Humanities , Law &Economics , BU PT , Beijing 100876, China )
Abstract :Community in cyberspace is in allusion to real community. There are evident discrepancies in the function or organizational form between cyber 2communities and real communities. In other words , cyber 2communities he no longer the meaning of an area and has been becoming an imaginative social space supported by comr networks. The interper 2s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netizens in cyber 2communities is both related to and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real communities. Thi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cyber 2communities and the feature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in it.
K ey w ords :community in cyberspace ; intercourse in cyberspace
26
空间的特点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4)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三维性是指空间具有的“长、宽、高”的特性,这是空间才具有的,如果是平面,则只具有长、宽,没2、高精准度:主要指信息传播的靶向性,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从线下的被动接收信息,变成线上主动搜索信息,使发布的信息能的传递到用户。有高。空间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等,都属空间的范畴。空间是不同的线组成,线组成不同形状,线内便是空间。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三维性是指空间具有的“长、宽、高”的特性,这是空间才具有的,如果是平面,则只具有长、宽,没有高。空间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等,都属空间的范畴。空间是不同的线组成,线组成不同形状,线内便是空间。
互联网有哪些特点?
网络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而言,网络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网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但网络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却要复杂得多,网络不仅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互联网有如下特点:
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多媒体性:网络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代替实物交换)
5.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6.使用者众多
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
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文章等等)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网络协议数据通信和集中处理、资源共享分布式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网络
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相同网络协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各种语言一样,只有使用相同语言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从专业角度定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约定,也就是通信协议。主要是对信息传输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作出规定并制定出标准。
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1、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和集中处理
2、可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
3、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数据通信和集中处理、资源共享分布式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的特点是:
(1)自动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
计算机把处理信息的过程表示为由许多指令按一定次序组成的程序。计算机具备预先存储程序并按存储的程序自动执行而不需要人工干预的能力,因而自动化程度高。
(2)运算速度快,处理能力强。
由于计算机采用高速电子器件,因此计算机能以极高的速度工作。现在普通的微机每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型机则可达每秒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随着科技发展,此速度仍在提高。
(3)具有很高的计算度。
在科学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对计算的结果度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计算工具只能达到几位数字,而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结果度可达到十几位、几十位有效数字,根据需要甚至可达到任意的精度。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因此其度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字长,字越长,有效位数越多,度也越高。
(4)具有存储容量大的记忆功能。
(5)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计算机不进具有基本的算术能力,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这使计算机能进行诸如资料分类、情报检索等具有逻辑加工性质的工作。这种能力是计算机处理逻辑推理的前提。
此外,微机还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功能强、使用灵活、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易掌握、价格便宜等等。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
(3)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如何构建健康的网络空间
2、网络协议健康的网络空间应是法制化管理:
1、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首先要实现有法可依。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的拓展和延伸,现实的矛盾和也会在这个空间有所体现。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为网络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也存在有的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可作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变化。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五、网络社区的人际关系特点,提高立法质量,把握和尊重网络空间特点,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作性。
2、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还要抓好严格执法。法律制定后,执法就是网络法治化治理的关键。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必然要求依法惩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前不久颁布相关司法解释,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就是例证。应进一步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快解决网络执法中的管辖权、证据的获取保存等问题。
3、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也要立足全民守法。目前,我国有6亿多网民、5亿手机网民,数百万家网站。网络法治化治理,既是为了广大群众,更要依靠广大群众。实现依法治网,需要互联网的管理者、网站主办者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举,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