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cp 优化 谷歌优化外贸
win10优化Edge浏览器的详细步骤(图文)
2、限制不重要的JaScript新安装window10系统内置Edge浏览器,Edge是微软发布的一款不同于传统IE的浏览器,很多用户觉得这款浏览器的速度,没有常见的谷歌浏览器或者火狐浏览器快速,所以想要优化加快Edge浏览器浏览网页速度,但是有什么办法可以优化Edge浏览器?我们只需要对这款浏览器自带的几个参数进行修改,就可以激发出这款浏览器的上网速度的潜力,一起看看下文作步骤。
google tcp 优化 谷歌优化外贸
google tcp 优化 谷歌优化外贸
1、启动全新加强版TCP协议
我们首先启动Edg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about:flags”命令后按下回车键,就进入到浏览器的参数修改窗口。打开参数修改窗口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开发者设置”以及“标准预览”两个大的选项。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快捷键Ctrl+Shift+D查看到浏览器里面隐藏的其他参数选项,这里我们就对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选项进行介绍和修改。
我们通常上网使用的都是TCP和UDP这两种协议,虽然UDP协议在传输的过程中有速度快的特征,但是这个协议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而它的缺点正好又是TCP协议的优点,所以要想让浏览器拥有更好的上网速度,首先就要减少网络数据包扰的程度。而“TCPFastOpen”是TCP协议的加强版,只要浏览器和都支持这个协议,网页加载速度可以提高10%左右。所以我们这里找到“诊断”选项中的“网络”选项,接着在“启用TCP快速打开”SubstantialknowledgeofUNIX/LinuxorWindows.列表中选择“始终启用”即可(图1)。
对于任何浏览器的上网速度来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它使用的渲染引擎,因此设置好和渲染引擎相关的参数也非常重要。比如JaScript是网页里面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它允许用户与网页进行相关的互动作。
但是主动的JaScript可能会对移动设备的电池寿命产生影响,所以用户发现在浏览某些网页时电量不断消耗,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网页浏览的速度。因此就可以启用浏览器的“限制渲染”功能。所以我们这里找到“诊断”选项中的“JaScript”选项,接着勾选“允许限制渲染通道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即可。
除此以外,一些网页会通过大量的JaScript广告和流量统计脚本,这样也会造成移动设备电池电量的快速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勾选“JaScript”中的“允许背景标签页处于低功率模式下”,这样就可以限制分配给背景标签的CPU电量,从而加快浏览速度并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图2)。
3、禁用微软的兼容性列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站也需要采用全新的技术才可以让用户更快速的进行浏览。但是有的网站还是使用的一些比较老的技术,所以为了更好的兼容这些网站的浏览,微软推出了一个兼容性的列表。如果某个网站处在这个列表中,Edge浏览器将自动调整代码来显示页面。
但是微软并没有说明这个兼容性列表的更新时间,所以一旦某一个网页已经采用了全新的网络技术,那么还在这个列表中的话肯定会降低用户的浏览速度。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只能强制关闭这个功能,而用户只需要在“开发者设置”选项里面取消“Microsoft兼容性列表”选项即可。
上述和大家讲解win10优化Edge浏览器的方法,如果你觉得Edge浏览器浏览网页速度不够快,直接采取上述方法。
socket优化耗时
说到 TCP 建立连接,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肯定可以浮现出一个词,没错就是--“三次握手”。TCP 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再通过“四次挥手”断开一个连接。在每次挥手中 TCP 做了哪些作呢?继续往下看:题主是否想询问“socket优化耗时的方法”?方法包括:设置TCP_NODELAY选项和设置SO_RCVBUF和SO_SNDBUF选项。
1、在进行小数据传输时,TCP协议默认使用Nagle算法,将多个小数据包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包进行传输,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拥塞和提高网络效率,但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延迟。通过设置TCP_NODELAY选项可以禁用Nagle算法,使数据传输更加实时。
2、通过设置SO_RCVBUF和SO_SNDBUF选项可以调整socket接收和发送缓冲区的大小,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但是缓冲区过大会增加内存占用,缓冲区过小会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当发送方发现等待Seq 3的Ack(即Ack 4) 超时 后,会认为Seq 3发送“失败”,重传Seq 3 。一旦接收方收到Seq 3,会立即回Ack 4。低。
最近谷歌无法登陆,不稳定?
熟练掌握Unix/Linuxshell,Perl,JaScript,或其它语言(awk,sed).Google的HTTPS服务不稳定测试 从2011年3月2日开始,人们发现从国内访问很多Google的HTTPS服务(以下简称服务)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很多人怀疑是Google的服务或网络不稳定所致。本文通过技术测试的方法发现服务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为了测试服务不稳定的原因,我们使用了2台VPS,一台在上海,一台在。这2台VPS上分别运行测试程序,对Google的HTTP服务和Google的HTTPS服务同时进行测试。
我们同时测试HTTP和HTTPS服务可以区分是否是Google的服务本身不稳定:如果是Google的服务本身不稳定,那么HTTP和HTTPS服务应该同时不正常。即使HTTPS所需要的资源比较多也是在加密解密TCP连接中的数据的开销费,在TCP连接建立之前HTTP和HTTPS对的资源开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出现大量HTTP协议的80端口能正常连接,而HTTPS的443端口无常连接的情况,就不是Google服务不稳定造成的。
在同一时间,我们使用的VPS进行测试,这样就能看到是国内网络的问题还是非国内网络的问题导致的。如果是非国内网络的问题,上海和应该同时出来源:didsky投稿。 来源网址链接:现服务不稳定的现象。结合这2者测试,我们就可知道是否是Google服务或者网络不正常了。
测试程序代码可以在这里找到,配置的各个参数可以在这里找到,本次测试的配置为5秒进行1次测试,连续测试1个小时,测试结果可以看在这里的2个log文件和编译好的Ja程序。(这几个链接很多时候需要国外IP才能访问)
从上海的测试结果的log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HTTP服务基本正常,而HTTPS服务时常连接失败,摘录一小段log如下:
Start in: 2011-03-15 14:50:0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01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0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0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1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1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1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3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3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3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2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4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4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4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Start in: 2011-03-15 14:50:3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5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从上海的测试结果的整个log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HTTPS服务连接失败的周期为15分钟左右,15分钟正常访问服务,15分钟TCP协议无法建立连接,周而复始。而同时的测试结果全部可以正常访问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国内到Google的HTTPS服务中的某个路由器上,周期性地阻断Google的HTTPS端口443,从而人为劣化Google的服务,进而导致使用Google服务的人慢慢减少。
浅谈TCP(1):状态机与重传机制
以上就是解决 TCP 重传率高的几种当 TCP 协议的重传率较高时,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数据包需要重传,这会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常见方法,TCP协议比较复杂,接下来分两篇文章浅要介绍TCP中的一些要点。
本文介绍TCP的状态机与重传机制,下文讲解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TCP在网络OSI的七层模型中的第四层——Transport层,IP在第三层——Network层,ARP在第二层——Data Link层,在第二层上的数据,我们叫Frame,在第三层上的数据叫Packet,第四层的数据叫Segment。
应用层的数据首先会打到TCP的Segment中,然后TCP的Segment会打到IP的Packet中,然后再打到以太网Ethernet的Frame中,传到对端后,各个层解析自己的协议,然后把数据交给更高层的协议处理。
在正式讨论之前,先来看一下TCP头的格式:
[上传中...(-eed30f-1522722733998-0)]
注意:
其他字段参考下图:
其实, 网络传输是没有连接的——TCP所谓的“连接”,其实只不过是在通讯的双方维护一个“连接状态” ,让它看上去好像有连接一样。所以,TCP的状态转换非常重要。
下面是 简化 的“TCP协议状态机” 和 “TCP三次握手建连接 + 传数据 + 四次挥手断连接” 的对照图,两张图本质上都描述了TCP协议状态机,但场景略有不同。 这两个图非常重要,一定要记牢 。
TCP协议状态机,不区分client、server:
下图是经典的“TCP三次握手建连接 + 传数据 + 四次挥手断连接”,client发起握手,向server传输数据(server不向client传),发起挥手:
很多人会问, 为什么建连接要三次握手,断连接需要四次挥手?
主要是要 初始化Sequence Number 的初始值 。
通信的双方要同步对方ISN(初始化序列号,Inital Sequence Number)——所以叫SYN(全称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也就是上图中的 x 和 y。这个号在以后的数据通信中,在client端按发送顺序递增,在server端按递增顺序重新组织,以保证应用层接收到的数据不会因为网络问题乱序。
其实是 双方各自进行2次挥手 。
因为TCP是全双工的,client与server都占用各自的资源发送segment(同一通道,同时双向传输seq和ack),所以, 双方都需要关闭自己的资源(向对方发送FIN)并确认对方资源已关闭(回复对方Ack) ;而双方可以同时主动关闭,也可以由一方主动关闭带动另一方被动关闭。只不过,通常以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举例(如图,client主动server被动),所以看上去是所谓的4次挥手。
如果两边同时主动断连接,那么双方都会进入 CLOSING 状态,然后到达 TIME_WAIT 状态,超时转到 CLOSED 状态。下图是双方同时主动断连接的示意图(对应TCP状态机中的Simultaneous Close分支):
server收到client发的SYN并回复Ack(SYN)(此处称为Ack1)后,如果client掉线了(或网络超时),那么server将无法收到client回复的Ack(Ack(SYN))(此处称为Ack2),连接处于一个 中间状态 (非成功非失败)。
为了解决中间状态的问题,server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2,会重发Ack1 (不同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重传机制)。Linux下,默认重试5次,加上次最多共发送6次;重试间隔从1s开始翻倍增长(一种指数回退策略,Exponential Backoff),5次的重试时间分别为1s, 2s, 4s, 8s, 16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待32s才能判断第5次也超时。所以, 至多共发送6次,经过1s + 2s + 4s+ 8s+ 16s + 32s = 2^6 -1 = 63s,TCP才会认为SYN超时断开这个连接 。
可以利用建连接时的SYN超时机制发起 SYN Flood攻击 ——给server发一个SYN就立即下线,于是默认需要占用资源63s才会断开连接。发SYN的速度是很快的,这样,攻击者很容易将server的SYN队列资源耗尽,使server无法处理正常的新连接。
针对该问题,Linux提供了一个 tcp_syncookies 参数解决这个问题—— 当SYN队列满了后,TCP会通过源地址端口、目标地址端口和时间戳构造一个特别的Sequence Number发回去,称为SYN Cookie,如果是攻击者则不会有响应,如果是正常连接,则会把这个SYN Cookie发回来,然后server端可以通过SYN Cookie建连接 (即使你不在SYN队列中)。至于SYN队列中的连接,则不做处理直至超时关闭。请注意, 不要用 tcp_syncookies 参数来处理正常的大负载连接情况 ,因为SYN Cookie本质上也破坏了建连接的SYN超时机制,是妥协版的TCP协议。
对于正常的连接请求,有另外三个参数可供选择:
最终,设计了多种ISN增长算法,普遍 使ISN随时钟动态增长,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RFC793中描述了一种简单的ISN增长算法:ISN会和一个的时钟绑在一起,这个时钟会在每4微秒对ISN做加一作,直到超过2^32,又从0开始。这样,一个ISN的周期大约是4.55( 我算的4.77??? )个小时。定义segment在网络上的存活时间为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网络中存活时间超过MSL的分组将被丢弃。因此,如果使用RFC793中的ISN增长算法,则MSL的值必须小于4.55小时,以保证不会在相邻的连接中重用ISN( TIME_WAIT 也有该作用)。同时,这间接限制了网络的大小(当然,4.55小时的MSL已经能构造非常大的网络了)。
在TCP状态机中,从 TIME_WAIT 状态到CLOSED状态,有一个超时时间 2 MSL。为什么需要 TIME_WAIT 状态,且超时时间为2 MSL?主要有两个原因:
网上大部分文章都是教你打开两个参数, tcp_tw_reuse 或 tcp_tw_recycle 。这两个参数默认都是关闭的, tcp_tw_recycle 比 tcp_tw_reuse 更为激进;要想使用二者,还需要打开 tcp_timestamps (默认打开),否则无效。不过, 打开这两个参数可能会让TCP连接出现诡异的问题 :如上所述,如果不等待超时就重用连接的话,新旧连接的数据可能会混在一起,比如新连接握手期间收到了旧连接的FIN,则新连接会被重置。因此, 使用这两个参数时应格外小心 。
各参数详细如下:
补充一个参数:
总之, TIME_WAIT 出现在主动发起挥手的一方 ,即,谁发起挥手谁就要牺牲资源维护那些等待从 TIME_WAIT 转换到 CLOSED 状态的连接。 TIME_WAIT 的存在是必要的,因此, 与其通过上述参数破协议来逃避 TIME_WAIT ,不如好好优化业务 (如改用长连接等),针对不同业务优化 TIME_WAIT 问题。
对于HTTP,可以设置HTTP的KeepAlive参数,在应用层重用TCP连接来处理多个HTTP请求(需要浏览器配合),让client端(即浏览器)发起挥手,这样 TIME_WAIT 只会出现在client端。
下图是我从Wireshark中截了个我在访问coolshell时的有数据传输的图,可以参照理解Seq与Ack是怎么变的(使用Wireshark菜单中的Statistics ->Flow Graph… ):
可以看到, Seq与Ack的增加和传输的字节数相关 。上图中,三次握手后,来了两个Len:1440的包,因此个包为Seq(1),第二个包为Seq(1441)。然后收到个Ack(1441),表示1~1440的数据已经收到了,期待Seq(1441)。另外,可以看到一个包可以同时充当Ack与Seq,在一次传输中携带数据与响应。
TCP协议通过重传机制保证所有的segment都可以到达对端,通过滑动窗口允许一定程度的乱序和丢包 (滑动窗口还具有流量控制等作用,暂不讨论)。注意,此处重传机制特指数据传输阶段,握手、挥手阶段的传输机制与此不同。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Seq与Ack的增长均以字节为单位 。在最朴素的实现中,为了减少网络传输, 接收端只回复一个连续包的Ack ,并相应移动窗口。比如,发送端发送1,2,3,4,5一共五份数据(设一份数据一个字节),接收端快速收到了Seq 1, Seq 2,于是回Ack 3,并移动窗口;然后收到了Seq 4,由于在此之前未收到过Seq 3(乱序),如果仍在窗口内,则只填充窗口,但不发送Ack 5,否则丢弃Seq 3(与丢包的效果相似);设在窗口内,则等以后收到Seq 3时,发现Seq 4及以前的数据包都收到了,则回Ack 5,并移动窗口。
这种方式有些问题:设目前已收到了Seq 4;由于未收到Seq 3,导致发送方重传Seq 3,在收到重传的Seq 3之前,包括新收到的Seq 5和刚才收到的Seq 4都不能回复Ack,很容易引发发送方重传Seq 4、Seq5。接收方之前已经将Seq 4、Seq 5保存到窗口中,此时重传Seq 4、Seq 5明显造成浪费。
也就是说,超时重传机制面临“ 重传一个还是重传所有 ”的问题,即:
可知,两种方法都属于 超时重传机制 ,各有利弊,但二者都需要等待timeout,是 基于时间驱动 的,性能与timeout的长度密切相关。如果timeout很长(普遍情况),则两种方法的性能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快速重传机制不基于时间驱动,而 基于数据驱动 : 如果包没有连续到达,就Ack那个可能被丢了的包;如果发送方连续收到3次相同的Ack,就重传对应的Seq 。
比如:设发送方仍然发送1,2,3,4,5共5份数据;接收方先收到Seq 1,回Ack 2;然后Seq 2因网络原因丢失了,正常收到Seq 3,继续回Ack 2;后面Seq 4和Seq 5都到了,一个可能被丢了的包还是Seq 2,继续回Ack 2;现在,发送方已经连续收到4次(大于等于3次)相同的Ack(即Ack 2),知道序号的未收到包是Seq 2,于是重传Seq 2,并清空Ack 2的计数器;,接收方收到了Seq 2,查看窗口发现Seq 3、4、5都收到了,回Ack 6。示意图如下:
快速重传解决了timeout的问题,但依然面临“重传一个还是重传所有”的问题。对于上面的示例来说,是只重传Seq 2呢还是重传Seq 2、3、4、5呢?
如果只使用快速重传,则必须重传所有:因为发送方并不清楚上述连续的4次Ack 2是因为哪些Seq传回来的。设发送方发出了Seq 1到Seq 20供20份数据,只有Seq 1、6、10、20到达了接收方,触发重传Ack 2;然后发送方重传Seq 2,接收方收到,回复Ack 3;接下来,发送方与接收方都不会再发送任何数据,两端陷入等待。因此,发送方只能选择“重传所有”,这也是某些TCP协议的实际实现,对于带宽未满时重传效率的提升非常明显。
一个更完美的设计是:将超时重传与快速重传结合起来, 触发快速重传时,只重传局部的一小段Seq(局部性原理,甚至只重传一个Seq),其他Seq超时后重传 。
TCP与UDP异对比分析
写在前面TCP::
上图就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角度,清楚的展示了 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可以看到,当 TCP 试图建立连接时,三次握手指的是客户端主动触发了两次,服务端触发了一次。
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 TCP 建立连接并且初始化的目标是什么呢?1. 初始化资源 2. 告诉对方我的序列号。
所以三次握手的次序是这样子的:
其中的 2 、3 步骤可以简化为一步,也就是说将 ACK 确认包和 SYN 序列化包一同发送给 端。到此我们就比较简单的解释了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
UDP:熟悉TCP/IP及网络编程者优先考虑。
我们都知道 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传输层协议,而 UDP 是面向数据报的、不可靠的、无序的传输协议,所以 UDP 压根不会建立什么连接。
就好比发短信一样,UDP 只需要知道对方的 ip 地址,将数据报一份一份的发送过去就可以了,其他的作为发送方,都不需要关心。
关于 TCP、UDP 之间数据发送的异,可以体现二者的不同之处:
由于 TCP 是建立在两端连接之上的协议,所以理论上发送的数据流不存在大小的限制。但是由于缓冲区有大小限制,所以你如果用 TCP 发送一段很大的数据,可能会截断成好几段,接收方依次的接收。
UDP:
由于 UDP 本身发送的就是一份一份的数据报,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有一个上限的大小,这个每次 UDP 发送的数据报大小由哪些因素共同决定呢?
先来看个因素,UDP 本身协议的报文长度为 2^16 - 1,UDP 包头占 8 个字节,IP 协议本身封装后包头占 20 个字节,所以最终长度为: 2^16 - 1 - 20 - 8 = 65507 字节。
只看个因素有点理想化了,因为 UDP 属于不可靠协议,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被分割。所以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MTU -- 也就是传输单元。
我们再来谈谈数据的有序性。
UDP:
而 UDP 协议则要奔放的多,无论 server 端无论缓冲池的大小有多大,接收 client 端发来的消息总是一个一个的接收。并且由于 UDP 本身的不可靠性以及无序性,如果 client 发送了 1、2、3 这三个数据报过来,server 端接收到的可能是任意顺序、任意个数三个数据报的排列组合。
其实大家都知道 TCP 本身是可靠的协议,而 UDP 是不可靠的协议。
TCP 内部的很多算法机制让他保持连接的过程中是很可靠的。比如:TCP 的超时重传、错误重传、TCP 的流量控制、阻塞控制、慢热启动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速恢复算法 等等。
所以 TCP 是一个内部原理复杂,但是使用起来比较简单的这么一个协议。
UDP:
UDP 是一个面向非连接的协议,UDP 发送的每个数据报带有自己的 IP 地址和接收方的 IP 地址,它本身对这个数据报是否出错,是否到达不关心,只要发出去了就好了。所以来研究下,什么情况会导致 UDP 丢包:
在文章的一部分,聊聊 TCP、UDP 使用场景。
先来说 UDP 的吧,有很多人都会觉得 UDP 与 TCP 相比,在性能速度上是占优势的。因为 UDP 并不用保持一个持续的连接,也不需要对收发包进行确认。但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TCP 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算法和优化,在网络状态不错的情况下,TCP 的整体性能是优于 UDP 的。
那在什么时候我们非用 UDP 不可呢?
以上我们说了 UDP 的使用场景,在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使用 TCP 准没错。毕竟有一句话嘛。
写在后面:
本文主要是介绍概念,未来会从 Android 的角度来总结 TCP 和 UDP 的使用。
谷歌(google)是如何做软件测试的(google测试之道)
公司在做智能硬件方向,所以使用了 TCP、UDP 协议来做通信。过几天我会整理一下两种协议在 Android 上的使用,不过在此之前,还是想先了解一下这两种协议有哪些异同,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 TCP 和 UDP 有哪些区别,来帮助这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遇到相应的问题,便可以快速地解决。测试工程师要求大同小异3个职位: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QualityAssuranceEngineer-Beijing)
软件工程师与测试-(S(应用程序的编程要求UNIX/Linux下应用程序一般是CPythonJa中的一种)oftwareEngineerinTest-Beijing)
SoftwareEngineerinTest-NewGrad-Beijing
(测试软件本身不难,但是要求系统+脚本+编程经验都熟悉就不容易了)
计算机软件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硕士更佳,学年算工作经验)
至少精通以下一种语言:C/C,JaorPython.
熟悉Unix/Linux系统
熟悉SQL更佳
的分析技能
出色的Internet/Web技术知识,譬如网页浏览器,,和html
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能
4年以上测试软件设计和测试经验(Internet/Web相关经验更佳)
Linux/开源软件研发工程师-(Linux/OpenSourceDloper-Beijing)
(开源软件的精髓都在这里了,精通的人不多LinuxShell编程PythonKernel原理)
3年以上Linux或开源软件开发经验
对C/C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深入了解
熟悉以下脚本语言之一:bash/Perl/Python/JaScript
对Linux平台的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扎实的作系统和网络编程基础
对LinuxKernel或XWindow有深入了解者优先
SoftwareEngineer-NewGrad-Beijing
ExperiencewithUnix/LinuxorWindows,C,Ja,distributeds,machinelearning,rmationretrieval,TCP/IPandnetworkprogrammingand/ordlopinglargesoftwaresaplus.
KnowledgeofPerl,Python,orotherscriptinglanguagesaplus
SoftwareEngineer,System-Beijing(系统编程中C语言是必须的)
StrongC/C/Japrogrammingskills.
Knowledgeofscriptinglanguagessuchasshell,perl,python,etc.
Substantialknowledgeofnetwork/security
SoftwareEngineeringIntern-Beijing
具有经验丰富的软件系统或算法实践经验.
具有杰出的C和Python语言作技术.
了解Unix/Linux或者Windows环境和API.
软件工程师_(SoftwareEngineer-Beijing)
StrongC/C/Japrogrammingskills.
Extensiveexperiencewithdesigningandprogrammingdistributeds
(分布式系统)
工程研发总监-(EngineeringDirector-Beijing)
要求带领40人以上的研发团队
(没有写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应该是都要会吧,很显然,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各位大牛看看了)
CustomerSolutionsEngineer-Beijing
要求熟练掌握以下语言中2种以上Ja,C/C,.NET,Python,Perl,orPHP
3年数据库经验特别是MySQL
webservs(SOAP,WSDL,andApacheAxis).
UNIXandWindows工作环境
Front-EndWebDloper-Beijing
界面的设计
MobileWirelessApplicationEngineer-Beijing
C/CandJa.markuplanguagessuchasCHTML/XHTML/WAPaplus
J2ME/Symbian/BREW/WindowsMobile/PalmOSembedded
TCP协议重传的原因是什么?
优化网络环境:可以通过提升网络带宽、改善网络质量或者减少网络设备的数量来优化网在 Internet 下 MTU 的值为 576 字节,所以在 internet 下使用 UDP 协议Start in: 2011-03-15 14:50:2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2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每个数据报的字节数为: 576 - 20 - 8 = 548络环境,这可以减少网络拥塞导致的数据包丢失。
调整 TCP 参数:可以通过修改 TCP 协议的参数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例如增加重传超时时间或者调整滑动窗口大小。
使用更高效的协议:如果发现 TCP 协议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不佳,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协议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例如,UDP 协议不会像 TCP 协议一样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到达,但是它在传输小数据包时速度较快,因此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 UDP 协议。
TCP通信中客户端通过多个socket实现与多线程通信,但cpu占用率非常高
最理想的方案是:在超时之前,通过某种机制要求发送方尽快重传timeout的包(即Seq 3),如 快速重传机制 (Fast Retranit)。这种方案浪费资源(浪费多少取决于“重传一个还是重传所有”,见下),但效率非常高(因为不需要等待timeout了)。这个情况,我也遇到过!首先可以用进程管理看看啥东东占用了CPU,例如你用360安全卫士——功能大全——电脑优化——进程管理。其次可用360急救箱之类的查杀一下顽固,然后再试试,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于 TCP 来说,本身 TCP 有着超时重传、错误重传、还有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算法保证了 TCP 的数据是有序的,设你发送了数据 1、2、3,则只要发送端和接收端保持连接时,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始终都是 1、2、3。广域网加速的广域网加速设备厂商及其技术
使用网络加速软件:网络加速软件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路径、缓存数据包或者使用更高效的协议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使用这类软件可以帮助解决 TCP 重传率高的问题。广域网加速通过使用数据压缩、数据缓存和流量优化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广域网的性能。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延迟,并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通过将网络流量分配到路径上,SD-WAN可以减少延迟和丢包,并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性能。
一个常见问题是大规模出现TIME_WAIT,通常是在高并发短连接的场景中,会消耗很多资源。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利用虚拟化和智能路由等技术,可以提供高性能的广域网连接。通过优化数据传输和应用程序性能,显著提高广域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选择广域网加速设备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首先,您需要评估您的网络需求和预算。不同的厂商和产品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性能,您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设备。
其次,您需要考虑设备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随着业务的增长,您的网络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选择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设备非常重要。此外,您还需要确保设备与您现有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兼容。
,您还应该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管理性。广域网加速设备将处理敏感数据和应用程序,因此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您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强大的安全功能和易于管理的设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