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度计算公式 化学电离度计算公式
溶液中 pH 的计算公式?
平衡浓度 C-Cα Cα CαpH的计算之一答 该的pH为13.
电离度计算公式 化学电离度计算公式
电离度计算公式 化学电离度计算公式
常用H+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当[H+]小于1mol·L-1时,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lg[H+]来表示溶液的酸度,并称为pH,即pH= -lg[H+].
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H+]·[OH-]=Kw,室温时Kw=1×10-14.纯水中[H+]=[OH-]=10-7mol·L-1,则pH= -lg[H+]=7.在其他中性溶液中[H+]=[OH-]=10-7mol·L-1,pH也为7;酸性溶液中[H+]>[OH-],其pH<7;碱性溶液中[H+]<[OH-],其pH>7.氢氧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也可表示为pOH,则溶液的pH + pOH = 14,pH=14 - pOH.计算溶液的pH关键在于正确求出各种溶液的[H+],具体计算如下:
例2 计算c=0.1mol·L-1(电离度α=1.34%)的pH.
解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中部若pH相1个单位“pH混=pH小+0.26”分电离
[H+]=α·C=1.34%×0.1
答 该溶液的pH为2.87.
解 NaOH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
[OH-]=0.1mol·L-1
pH= -lg[H+]=-lg10-13=13
例4 某溶液的pH=5求该溶液的H+和OH-的浓度.
答 该溶液的H+浓度为10-5mol·L-1,OH-的浓度为10-9mol·L-1
pH的计算之二
1.简单酸碱溶液的pH
由pH= -lg[H+],只要求得[H+]即可.
(2)一元强碱[OH-]=C碱,二元强碱:[OH-]=2C碱,
2.强酸,强碱的稀释
(1)强酸稀释过程pH增大,可先求稀释后溶液的[H+],再求pH.
(2)强碱稀释后pH减小,应先求稀释后,溶液中的[OH-],再求[H+],才能求得pH.
(3)极稀溶液应考虑水的电离.
酸溶液pH不可能大于7,碱溶液pH不可能小于7.
3.强酸、强碱溶液的混合
等体积混合时:
(2)两强碱混合:
等体积混合时:
若pH相1个单位“pH混=pH大-0.26”
若恰好中和,溶液pH=7.
再求[H+]混,再求pH.
如何计算溶液的PH
PH=-logC(H+)
解离度的计算公式
pH= -lg[H+]=-lg 1.34×10-3=2.87对弱碱PH值的计算类型有哪些性有pKa-pH=lg(C解离型/C未解离型);
因为,pKa=8.4,pH=7.4;
所以,8.4-7.4=1=lg(C解离型/C未解离型);
我们可以将解离型设为100x,未解离型设为10x;
则,解离度=解离型/(解离型+未解离型)
=0.9090其电离的浓度就是C×ɑ。
所以此弱碱性物物的解离度为%(0.9090)。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解离的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荷量的任务,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越小,弱电解质的解离度α越大。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可认为弱电解质是完全电离的。
解离常数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解离度的溶质的极性参数。绝大多数的物包含可电离的基团,如下图所示。多数为碱性的,也有部分为酸性。只有5%是不可电离的。
pKa表明了一种化合物的电离度。它是分子中基团与酸性、碱性的关系函数。物化学家可以改变分子中酸性或碱性的结构,以便得到期望的pKa,而pKa可以影响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
pKa是影响中性分子是否能够和酸或者碱成盐的关键。一般认为,当两种组分的ΔpKa > 3时,形成盐;而0 < ΔpKa<3是可能形成共晶,也可能形成盐,没有明确的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
一元弱酸,其电离度ɑ=20% 时,其物质的量浓度(mol﹒l?-1)的数值为( )
(1)一元强酸:[H+]=C酸 二元强酸:[H+]=2C酸一元弱酸,其电离度ɑ=20%时,其物质的量浓度(mol﹒l?-1)的数值为(20mol/L)。
使用酸解离常数和浓度计算弱酸的离子浓度。对于一元弱酸HA,它会解离成H+离子和A-离子。根据酸解离常数的定义,[H+][A-]/[HA] = Ka。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H+]的浓度。要求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我们需要知道电离度是怎么计算的,以及它与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关系。
设该弱酸的浓度为C(单位是mol/L),那么其未电离的浓度就是C×(1-ɑ)。
因为是一元弱酸,所以其电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HAc= H++Ac-。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b的定义,Kb=[H+][Ac-]/[HAc],而[H+]和[Ac-]就是电离的浓度,即C×ɑ。
因此,Kb=(C×ɑ)^2/(C×(1-ɑ))。
不过题目只问了一个特定条件下的C值,即ɑ=20%时的C值。
计算结果为:[{C:20}]。
物质浓度的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对物质浓度的影响例1 计算0.01mol·L-1盐酸溶液的pH.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温度可以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一些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蔗糖;而有些物质则相反,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会降低,氢氧化钙。
另一方面,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快,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增加。
2、压力:压力对物质浓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上。压力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也会增大。这一现象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时表现尤为明显,如高压合成氨的反应中,氨的浓度会比常压下高得多。
3、溶剂:溶剂对物质浓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本身的物理性质上。不同溶剂的溶解度、密度、粘度等性质都会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在水中溶解度较高的物质,在中的溶解度通常会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显著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4、溶质:溶质本身的性质对其的浓度也有影响。对于一些盐类溶质,其的浓度会受到其水解程度的影响。一些溶质会发生电离或水解反应,从而改变其的浓度。
离子平衡的公式
解 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H+]=0.01mol·L-1pH=-lg[H+]=-lg若pH相2个单位以上“pH混=pH小+0.3” 0.01=2式中[ ]表示各平衡组分的相对平衡浓度。即相应组分的平衡浓度(mol/L)与标准浓度(mol/L)之比。因此,[ ]内数值均为无量纲数(无量纲量),故,Ka是无量纲常数。
(3)强酸、强碱溶液混合: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度约为百分之一,那么醋酸跟和铵根的水解程度约为多少?
若pH相2个单位以上“pH混=pH大-0.3”这个必须经过计算,而且根据越稀越电离/水解的定律,不同浓度下水解度也不同.
1、这里的离解度就是电离度。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810-5,因此水解常数为5.5610-10(电离常数水解常数=Kw),带入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0.1mol/L的CH3COO-水解度约为0.0推出:C解离型/C未解离型=10;074%
一元弱酸和两性物质适用最简式的条件
其中,[H+]代表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c-代表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浓度。这个酸不能太弱,至少电离产生的H+要比水的能够高出约两个数量级。估计的话,电离常数只要在10^(-10)以上就是能够符合条件的。
需要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和电离常数(K,一定温度下),当电离常数很小时,氢离子浓度等另一算法:于根号下(K×c),再用pH计算公式计算。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和电离度(a)计算,氢离子物质弱酸:[H+]=Cα,再求pH.的量浓度等于c×a。
最简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最简关系式.由于实验式一般都是通过分析化学的元素分析法获得的,尤其是通过有机化学中燃烧法测定化合物中碳氢比,因此称为实验式。
如何计算弱酸的PH
当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度为20%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是:20mol/L。要计算弱酸的pH,需要知道弱酸的酸解离常数(Ka)和弱酸的浓度。以下是计算弱酸pH的步骤:
确定弱酸的酸解离常数(Ka),这是一个实验上测量的值,可以在化学参考书或实验数据手册中找到。
确定弱酸的浓度(C),这是指弱酸打了这么多- pH=14-pOH=14-(-lg[OH-])=14-1=13- 追点分吧老大的摩尔浓度。
计算pH。p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的负对数。可以使用pH = -log[H+]来计算pH值。
注意:对于多元弱酸或具有多个酸解离常数的弱酸,计算pH的方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离子平衡的公式
=100x/(100x+10x)式中[Ka=(Cα )^2/(C-Cα )=Cα^2/(1-α) ]表示各平衡组分的相对平衡浓度。即相应组分的平衡浓度(mol/L)与标准浓度(mol/L)之比。因此,[ ]内数值均为无量纲数(无量纲量),故,Ka是无量纲常数。
弱酸:[H+]=Cα,再求pH.各种PH的计算公式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即电离度表示弱酸、弱碱离解的程度。基础公式PH=-lgcH+=14-POH=14-lg(cOH-)
关于你追问另外一个芝麻的问题,你首先需要知道CH3COOH的电离常数,大约是1.8X10^-5,CH3COOH与CH3COONa是一对共轭酸碱对,它们解离常数相乘为10^-14,CH3COONa的解离常数是5.6X10^-=1.34×10-3(mol·L-1)10
设0.05mol/l醋酸钠cOH-=xmol/L
Ac-+H2O=HAc+OH-
x^2/(0.05-x)=5.6X10^-10
x=5.29X10^-6
PH=14-lg(cOH-)=8.7
希望对你有帮助
C(H)为H离子浓度
-lg(C(H)),例如HCL溶液,-lg(10^-2)=2
碱性溶例3 计算c(NaOH)=0.1mol·L-1的pH.液中
14-lg(C(OH))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各自的公式是什么
解离度由pKa及所在环境的pH决定,用希腊字母α来表示:α=已解离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解离度的单位为1,习惯上也可以百分率来表示。解离度可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求得。你这个问题也太不专业了- -
在酸性溶液中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然后在化学平衡里定义了一个化学平衡常数,比如一个可逆反应
mA+nB==pC 它的平衡常数就是 K=(C)^p/(A)^m(B)^n
电离平衡就是弱电解质发生电离的过程中,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离子的浓度分别稳定的状态;然后在电离平衡里定义了一个电离度;比如一个弱电解质 HA==H+ + A- α=已电离的分子/原有分子数×=(A-)/原来溶液浓度
水解平衡就是组成盐的离子与水作用产生弱酸或弱碱,水解产生酸或碱的速率与酸或碱电离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然后这里定义的是水解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其实化学平衡的一样的;
溶解平衡就是指难溶物(溶解度很小很小的物质,但不是一点不溶)在水中微弱电离和电离出的离子又生成固体的速率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用定义来计算C。的状态;定义溶解平衡常数K稳、k不稳
以AgCl为例, 它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方程是 AgCl(s)==Ag+ + Cl - (注意一定要加那个s 不然变成电离方程式了),K稳=(Ag)(Cl)/(AgCl) k不稳k稳=1
离解度的公式疑问
答 该溶液的pH为2.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可以定量地用电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来表示,它是指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数之比。用希腊字母α来表示:
而醋酸与氨水电离常数相同,因此醋酸根与铵根的水解常数也相同,因此铵根的水解度也约为0.0074%α=已解离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公式推导在一般书上都有。简单推导如下:
HAc=可逆号=H+ + Ac-
初始浓度 C 0 0
当α小于5%,即C/Ka大于400时,1-α约等于1,因此Ka=Cα^2,α=√Ka/C
2、这里的Ka就是电离平衡常数,Cα就是溶液中已经电离的H+或Ac-浓但是,题目并没有给出Kb的值,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这个公式来求C。度。
所以两个式子本质上没有不同。
ka值只受温度影响,所以ka都一样,但解离度不相同,越稀越解离温度改变,仍然是越稀越解离,但是温度升高ka增大,这是必然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