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注音版八年级上册_孟子三章的注释八年级上册
初二上册孟子三章原文及注释
孟子三章原文及注释:
孟子三章注音版八年级上册_孟子三章的注释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注音版八年级上册_孟子三章的注释八年级上册
1.《富贵不能》。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逸,贫不能使我改移节,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公孙丑上拼音版
孟子公孙丑上拼音版如下:
zhānɡ公ɡōnɡ孙sūn丑chǒu上shànɡ 公Gōnɡ孙sūn丑chǒu问wèn曰yuē:“夫fū子zǐ当dānɡ路lù于yú齐qí,管ɡuǎn仲zhònɡ、晏yàn子zǐ之zhī功ɡōnɡ,可kě复fù许xǔ乎hū?”
孟Mènɡ子zǐ曰yuē:“子zǐ诚chénɡ齐qí人rén也yě,知zhī管ɡuǎn仲zhònɡ、晏yàn子zǐ而ér已yǐ矣yǐ。或Huò问wèn乎hū曾zēnɡ西xī。
参考翻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的。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的,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孟母三迁原文注音及翻译
孟母三迁原文注音及翻译如下:
孟母三迁【作者】刘向 【朝代】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解释: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