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运动知觉(motion perception)是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例如,当物体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运动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变化,向人脑提供了物体“逼近”或“远去”的信息。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都不能使人形成运动知觉。人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手表上时针的移动或光的运动,因为它们的速度太慢或是太快。物体距离与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着运动知觉。以同样速度运动着的物体,远的感知运动慢,近的感知运动快,离得太远就看不出运动。可见,运动是人知觉运动的根本原因,但造成运动知觉的直接原因却是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造成的视角的改变量。实际上,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只是速度快慢而已。因此,我们要观察某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要与另一物体相比较。这个被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统。选择的参考系统不同,运动知觉也不同。比如,骑自行车者以步行者为参考系统,感知则为快,与汽车行驶相比,感知则为慢。在参考系统少的情况下,两个物体的运动可知觉为其中一个在运动。一般规律是,人们倾向把较大的客体当作静止背景,较小的客体在其中运动。如薄云与月亮,可视为月亮在走,也可视为云彩在动。这种现象就是诱导运动。在暗室内注视静止的光点,过一会儿就会感到光点在游动,这是自主运动,是由于视野中缺乏参考系统而造成的。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的产生知觉的基本特性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错觉的特点包括 错觉的特征有错觉的特点包括 错觉的特征有


错觉的特点包括 错觉的特征有


错觉的特点包括 错觉的特征有


知觉的概念:1.从反映的角度看

2.从信息加工过的角度看

3.分析知觉概念的特性

4.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特点

知觉的基本特征

在众多物中选择少数物作为知觉对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 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基本含义

知觉与感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六、知觉的种类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视觉包含了对这一物体的距离、方位,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单一或狭隘感觉的研究往往只能产生于实验室中。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理解性)、选择性。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从而知道它的意义。

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又具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第二、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影响知觉的其它因素

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极大的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个人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这个系统依赖于许多皮层区域的完整复合体的协调活动。

知觉过程还受个性倾向性的影响。需要和动机对知觉过程有制约作用。布鲁纳和戈德曼(1947)以出身贫富不同家庭的儿童(10岁)为被试,要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估计各种硬,以比较儿童的金钱价值与知觉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对硬面积的估计都有夸大的倾向,但儿童组的夸大倾向远超过富裕儿童组。

这一结果说明了需求强度对知觉的影响。

观察知觉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观察是只涉及到知觉的狭义的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现代心理学将观察视为人们发现并获取知识的重要一环,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知觉的类别

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获得的知觉,即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对个体生活而言,空间知觉显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因为个体生活在三维空间内,在一切活动中,必须随时随地对远近、高低、方向做适当的判断,否则就难免发生困难甚至遭遇危险。动物的猛虎跳涧、猴子攀登、飞鸟归巢,人的上阶、穿越马路、工具作等,无一不是靠空间知觉的判断。空间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协同活动得到的产物,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的活动及相互联系,其中视觉系统起主导作用。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空间知觉是在人的后天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直线(linear perspective):指平面上物本身在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所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线索。如 下图,虽然铁轨实际是平行的,但从视网膜上反映出来的影像中看起来在无限远处,两直线(铁轨)似乎交于一点。可利用这种直线原理,在绘制平面图形时,表示立体感。 重叠(superition):当两种(或多种)物体在同一平面上,如其中一物体之一部分被另—物体所遮盖时,即形成重叠现象。由重叠所构成的画面就会使人产生深度知觉;部分被遮盖的物体看起来距离较远,全部显露出来的物体看起来距离较近。

明暗(bright and shadow):在平面图上,单是调配颜色的亮度,使之明暗对比,即可构成深度知觉的线索。如下图所示,这是由黑白两种不同亮度的对比再加上直线原理而形成的—张虽为平面但具立体感的图形。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也称时间感(time sense),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时间知觉的特殊之处是它并非由固定所引起,也没有提供线索的感觉器官。在缺乏计时工具作为参考标准的情况下,获得时间知觉的线索可能来自两方面:(1)外在线索,比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等,或生活、工作中的工作程序,都为人们判断时间提供了参数;(2)内在线索,如人体自身的呼吸、脉搏、消化以及生物节律等,也可成为判断时间的依据。

时间知觉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发明了许多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某些自然界客观现象也存在时间印记,如树木年轮、动物牙齿、化石等。时间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儿童年龄越小,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越。另外,职业不同以及不同的情绪状态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在心情烦闷时,时间过很慢。例如,买好票在影院门口等人十分钟,会觉得时间很长;朋友来了一起进场看电影两小时,可能觉得时间很短。

似动现象(apparent motion)是指引起运动知觉经验的物其本身并未移动,但观察者在主观意识上则清楚地觉知它是在移动中。严格地说,似动现象的产生既非由于物体的真实移动,也非由于个人与物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而是一种的移动,由此也被视为错觉现象。

似动现象的例子还有如下经典的图形,眼睛盯住下图中心的红点,然后头部逐渐靠近或离开屏幕,就会发觉两个轮子在互为反方向转动。

相对移动(relative motion),是指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其本身并未移动,只因我们自己身体在移动,反而觉得物体在移动。如右图,火车进行中看窗外景色,即可体验到相对移动的现象。此时窗外的景物看起来都在与火车做反方向移动,而且近处景物移动较快,远处景物移动较慢。在这种相对的移动情形下,移动知觉的线索来自视网膜上影像的移动。

错觉

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所构成的知觉经验,都会有错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会感受到错觉现象。例如,在火车未开动之前,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车厢已经开动。这种现象称为移动错觉。再如,在火车尾部窗口俯视铁轨时,若火车是开动的,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从车底下向后迅速伸出;若火车遽然停止,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向车底迅速缩进。当注视电扇转动时,会觉得忽而正转,忽而倒转,甚至有时会有暂时停止不转的感觉。

【拓展】感觉的基本特性

1、感觉适应性。在外界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不同作用于同一个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受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3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是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教学:1合理安排教学:避免性质相近或相同的课安排在一起;保证课间休息;每堂课信息量的控制;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更高级的教学艺术;学生:3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4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5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二是有效组织复习。 复习方法:(时间:1复习要及时;2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方法:3复习方式要多样化;4调动多感官进行复习;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量:7掌握复习的量。过度学习:学习达到目的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时,学习的熟练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知识最牢固。)、感觉后像。外界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像,也叫做感觉后像。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一个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6、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记忆错觉的表现形式

从古1)分类:一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当客观停止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一般1'左右。特点(1时间极短,1'左右;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方式(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短时记忆:指人脑中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工作记忆: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在完成当前任务中起作用的短时记忆。特点(1时间很短,无复述的条件下,一般1'以内;2容量有限,5-9个组块;3意识清晰;4作性强;5易受干扰)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前者是主要编码形式)复述是本身存储的有效方法,防止遗忘。复述可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后者是短时记忆的重要条件。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特点(1容量无限;2保存时间长久。)编码方式(意义编码:语义编码、表象编码)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长时记忆的。二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的记忆;三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希腊以来,在编年史、年代记以及哲学和文学著作中,已经记录有一千多个故事,都说是有人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到了另外一个时代,而且他们还经常援引不少连自己也不知4)问题解决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道的细节。因为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但是他们发现并描写这种奇怪的现象。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还为它取了记忆错觉这个名字。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包括什么?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包括视听错觉和形重错觉。

错觉:

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概念或名称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什么是知觉?知觉有哪些特征?错觉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觉经

2. 知觉的整体性

心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理流派太多了..

考试找啊!书本上有。

1、三大流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

2、知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体的反映。

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湖北经济学院的吧?我也在找

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

6、问题解决:

距离错觉

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的发生。常见的有:同样距离,白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较昏暗时感觉远;前面是大车时感觉距离近,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

2.

速度错觉

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大多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移动作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判断。路边景物多时易高估车速,景物少时易低估车速;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产生适应,对其余速度易于错估,特别是误将高速低估是非常危险的。机从郊区驶进城区易发生追尾撞车,就是这个原因。

3.

弯度错觉

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成错觉。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驾驶员往往感觉到的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弧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在连续转弯的山道上行驶,驾驶员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在行驶中高速连续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4.

颜色错觉

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周围景物五颜六色,相互交错,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容易将路口红绿灯当成霓虹灯;把停驶车辆的尾灯当成行驶车辆的尾灯;把前车的刹车灯错看成尾灯等。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阳镜时易将浅色物体“滤”掉,产生错觉。

5.

光线错觉

太阳光、反射物体的亮光、车头迎光、夜间远光灯强光等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如平头车的明亮车窗、阳光下路旁树木交替变换的阴影、原野上积雪的反光、进出隧道时光线的变化等,都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眩晕,形成光线错觉,从而导致作失误

心理咨询师考点:感觉和知觉

(二)感觉后象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概述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关系。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比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1)感受性:可分为感受性和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可分为感觉阈限和别感觉阈限。其中,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别感觉的的最小变化量,又称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其英文缩写为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别阈限和原来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为△I/I=K。其中,

△I是别阈限;I是原来的强度;K是一个常数,称韦伯常数或分数。

注意: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公式为S=K1gR。其中,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

注意: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

三、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在外界持续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暗适应和光适应。

感觉后象——外界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四)联觉

联觉——一个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一)视觉

1.视觉的适宜

其范围为380~780 nm。短于380 nm的紫外线和长于780 nm的线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2.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的两种视觉神经细胞:一是锥体细胞;二是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窝及其附近,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在强光下起作用,故称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对弱光敏感,故称暗视觉器官。

3.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特性: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的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

②颜色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叫颜色混合,颜色混合有两种:

色光混合——相加的混合,混合的结果色光更亮了。

颜料混合——相减的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紫色不是光谱上的颜色,而是由色光混合得来的。

③色觉异常: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因为有色觉缺陷的人对明度非常敏感,能分辨很细微的明度上的别,通过明度的别来“辨认”物体的颜色。

(二)听觉

1.听觉的适宜和听觉感受性

声波范围为16~20 000 Hz;敏感声波范围为1000~4000 Hz。

2.听觉器官

听觉器官由耳廓(也称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3.听觉的特性

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其适宜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四)味觉

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觉的感受器,其适宜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五)皮肤感觉

(六)平衡觉

平衡觉又称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七)运动觉

运动觉又称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八)内感觉

内感觉又称机体觉,它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以及便秘、性、痛的感觉等。

(九)痛觉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痛觉最难以适应。

五、知觉概述

(一)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为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2.选择性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成知觉的对象,知觉变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成背景,知觉变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如观看两可图形。

3.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4.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6、想象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知觉称为时间知觉。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称为运动知觉。

视觉的运动错觉包括:一是似动——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又称动景现象,φ现象,如电影、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等;二是诱导运动;三是自主运动。

4.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2)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

(3)只要具备了错觉所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4)错觉所产生的歪曲还带有固定的倾向。

应用:电影、电视的特技镜头,张贴广告中的动感、霓虹灯的变换效果等。

错觉的应用有哪些

1、感觉:人知觉经验虽系因环境中的物所引起,而知觉经验中对客观性物所作的主观性解释,就真实性的标准来看,显然有很大的距离。单以知觉对比的知觉现象为例,凭知觉经验所作的解释显然是失真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对此种完全不符合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称为错觉(illusion)。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

错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运动知觉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3)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又称“思维的知觉”。品质(全面性、目的性、性、敏锐性)。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前: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丰富相应的知识;做好等观察前的准备;中:按有序观察;尽可能调动多感官参与观察;调动积极思维;后:指导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开展讨论、交流汇报,不断提高观察力。)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这个可能就是,自己的心理影响,还有眼睛的误

错觉是如何产生的呢?

1.眼动理论 眼动理论把错觉归结为取样的误。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因而产生各种知觉错误。如,垂直—水平错觉。

2.神经作用抑制理论 神经作用抑制理论把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原因。当两个轮廓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⑴错觉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知觉问题,因为即使知道是错觉也不会改变;⑵错觉不是发生在视网膜上;⑶视错觉不是视觉器官的活动所引起的。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了变化。如,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用认知加工观点解释错觉。如深度加工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产生了错觉。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错误地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如,潘佐错觉。

4.移情说 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为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变形。例如,箭形错觉。

5.完形倾向说 人的知觉空间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形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离,因而引起错觉。

6.说 由于图形通过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如,潘佐错觉。

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选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常见的错觉包括: (1)错视:如把挂在衣架上的大衣看成是躲在门后的人;一个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看成是挂在天花板上的人头等。这都是错觉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错觉是幻想性错觉,意思是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病人自己的主观想象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如病人把天上的彩云,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的形象;有的病人把墙上的裂纹,通过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凶恶怪兽。 (2)除错视外,还有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 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型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同时,错觉也能见于正常人,如幻想性错觉就可见于想象丰富的健康人,也可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等;人在过度紧张、虚弱情况下也可以出现错觉。如通常说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错觉;风声鹤唳就是错听;如一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将输液器看成是一条欲爬向病人的长蛇,这也是一个错视的例子。 错觉的应用在建筑学上比较常见 在建筑装修中,视错觉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很多时候可能为了产生特殊或更佳的效果,也可以是为了改善某种缺陷而利用视错觉。 矮中见高。这是在室内设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视错觉处理办法。方法就是把居室的共同空间中,其中一部分做上吊顶,而另一部分不做,那么没有吊顶的部分就会显得变“高”了。 虚中见实。通过条形或整幅的镜面玻璃,可以在一个实在空间里面制造出一个虚的空间,而虚的空间在视觉上,却是实的空间。这一种视错觉的利用,也是室内设计师常用的。 粗中见细。在实木地板或者玻化砖等光洁度比较高的材质边上,放置一些粗糙的材质,例如复古砖和鹅卵石,那么光洁的材质会越显得光洁无比。这就是对比下形成的视错觉。 曲中见直。一些建筑的天花板,往往并不是平的,弯曲度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处理四条边附近的平直角,从而造成视觉上的整体平整度。

【】:A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B、D

错觉定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对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ABD正确。C选项,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