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作业设计_日月潭作业设计特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
③热情好客,准会摘下,最甜,吃个够。(人情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5篇
日月潭作业设计_日月潭作业设计特点
日月潭作业设计_日月潭作业设计特点
2、在我国也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日月潭:
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好的教案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师:你感觉到了什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1
《日月潭》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风景名胜的文字和资料。)
1、放有关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2
《不懂就问》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互帮互学,
2.学习生字: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私、诵、思、例、段、糊、涂、吓、晃、呆、鸦、厉。重点讨论一雀、既、养怎样记。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组内互读,读通、读顺。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谁能再来读一读?(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
③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
④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你还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
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昵?”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
A.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
B.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说一说。(肯定那些在书中做记号的学生。)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会提问题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设计。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
1.你还知道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2.我们都知道先生小的时候说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你还了解哪些伟人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事?请你找资料说一说。
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3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
一、猜谜激趣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裁()斯()论()酒()更()
刀()栽()撕()伦()洒()便()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第二课时
一、趣味填词复述故事
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
一()小刀一()别针一()机器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
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师生一起复述。
二、人物对比领悟道理
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
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动脑思考之外,还能把生活中的创意加以提炼、实践、研究,发明创造出了新事物。那个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小的创意竟成就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
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
(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
种机器?
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
(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下去,可见它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阿切尔的才干,课件出示:阿切尔,我想对您说:“!”
(3)指名交流
4、朗读全文
三、交流事例生活
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
3、师作: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塑料清洁球,补充介绍:有人发现用铅质清洁球擦洗东西很容易损伤器皿,就发明了把塑料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
4、学生发言交流
四、课外拓展培养兴趣
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邮票背面。我们只要在上面滴一点清水,邮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
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
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
五、查漏补缺指导作业
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采用、使用
阿切尔()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
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
“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4
《雷雨》
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案5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日月潭》教学反思
(2) 朗读。这次教学主题是《日月潭》,通过讲解日月潭的概况、历史、神话和近年来的旅游开况,希望能让学生了解这一知名的旅游胜地,并增加对文化的认识。
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加具体清晰,避免过于泛泛而谈。在讲述日月潭的历史、神话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生动展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语调和表情的把握,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
其次,教学过程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等,展示日月潭的美景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也需要更加细致、有针对性。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测试、作业或讨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于日月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认知。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希望对于日月潭这一话题教学有所启迪和借鉴。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语言表现的生动性和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的关系,促进学生知识的(先说后写)深化和实际应用。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童年像一场梦,使我快乐无比;童年就像一只飞在蓝天中的鸟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童年像天空中的彩虹,有着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不一,形态各不一样,其中有我的纯真,有我的可爱,有我的调皮,有我的懂事,有我的快乐,有我的失落,还有我的傻。这些美丽的往事,都使我无法忘记,我的童年像是在天堂的梦!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1
1、合作学习法。
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2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语言
平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3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4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5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但是很遗憾,由于课前上不去网,没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只凭课本上的插图,学生的兴趣没能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没能拓展开来,说得也不理想。
再讲第三、四节时,我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声读一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早上把小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句话,结合,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日月潭》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广州上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8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本文描绘了我国省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生成的梳理。
本课我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处理生成资源 。比如在叫小老师领读时,一个孩子快步走到讲台前,我说:“张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领大家读生词了。”这样导向性的评价,不但使这个学生再整堂课都积极的举手发言,也激起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热情,都能踊跃发言。再如刚上课时,我提出了问题,一个男孩子声音很响亮的回答了问题,我评价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大。还有我提问:“日月潭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一个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围还有阿里山。”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我也是出于好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说是在课文后面的介绍里了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在书上找到。”我这样的评价不但是给这个孩子会读书的肯定,也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到书中找。这种方法的渗透还出现在,我提问“日月潭的得名”时,有一个孩子说:“不知道。”我提示说:“读读第二自然段,书上就有。”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了。
我还对学生的错误生成给予了教学内容的弥补和修正。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薄薄”在这里应该读báobáo,孩子读成了bóbó,在这里我没有预设,这个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但孩子出错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将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将问题扩大化,问大家:“这个字有几个读音?都读什么?在这里读什么?”通过部分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隐隐约约”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已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AABB”式的词语,一个孩子说出了“打打扫扫”当时由于过于着急,我只是说不对,没有给孩子纠正。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扩大,让孩子自己改正,或让其它同学帮忙改正就好了。这样“ABAB”式的词语在以后也要学到,如果及时纠正,不但会修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对“ABAB”式的词语稍加渗透,拓展教学内容。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总而言之, 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9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开始,我学生从课题抓重点,学生提出很多疑问,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同时,在学生汇报时,以课件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由来、景色(清晨、中午、下雨);在学生品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影响学生,做到教育无痕,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课时:不足: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
(5)多媒体出示填空:(这两句怎么填,可要开动脑筋!)【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教学过程1.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用具:
教学录像带、电教用器。
教学过程:
[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18、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自然段。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4、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5、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
课时
1.板书课题:10.葡萄沟
2.在边疆有一个好地方,那就是——
3.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新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
二、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1.标小节序号,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找出本文的多音字;
2.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杏,阴
2.多音字:好客,钉着,水分
五、讲读节
1.用——划出本文的中心句;
2.新疆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从文章找句子回答,用()表示。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
葡萄干有名
我们先来学习节。
3.自由朗读节,思考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4.点出“盛产”,自由读句,请你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月月有水果)
从哪些句中看出——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九十月份……
揭示总分关系。
师引读:那里盛产水果——
第2句和第3句的关系是“总起分述”的关系。画示意图。
5.齐读段,背诵段。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知道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生答)
出示: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
葡萄干有名
2.我们还背诵了节,指名背诵。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葡萄多、美和葡萄干有名。
二、体会葡萄多、美,葡萄干有名
小黑板出示第二节
1.引读: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就像——,到了秋季——。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老乡——。葡萄沟真是一个葡萄的世界。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里为什么是葡萄的世界?自由朗读这节,自己体会。
交流:
①展开,一个个,绿色,凉棚(枝叶美)
一个个——数量多
展开——范围大
绿色——颜色美
凉棚——枝叶茂密,向四处展开
为什么说葡萄的枝叶像绿色的凉棚?(什么叫“凉棚”)
“绿色的凉棚”和“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有什么不同呢?
读出“枝叶美”的语气。
②一大串,红的、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葡萄美)
把“五光十色”改成“五颜六色”好不好?为什么?
“五光十色”体现了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
“极了”——美到极点,加重语气。
读出“葡萄美”的语气,注意语速加快。
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尔族老乡怎样招待客人的呢?
准会——一定会。
什么叫“吃个够”——葡萄多,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3.齐读第三节。
过渡: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里去卖,有的运到山坡上的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三、用绘画的方法理解“阴房”
师: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1.默读第三节,用——划出阴房构造的句子,用~~划出制成葡萄干的句子。
2.男生读阴房的句子,女生读制成葡萄干的句子。
3.引读:阴房——,样子——,四壁——,上面——,里面——。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4.请你画出阴房的样子,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体会阴房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5.交流。
6.师:设计出如此巧妙的阴房是我国劳动的勤劳、智慧的反映。
板书:勤劳智慧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依据板书总结全文;
2.让我们面带微笑朗读全文,让我们一起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写段训练:
3.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去了新疆的葡萄沟,了解到哪里是盛产水果,今天我们再去看一看哪里最有名的水果——葡萄。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给句子编上序号。
(2)根据学已学的写作顺序,说说这一段话中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按已学的方法,理解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1)学生自读1、2、3自然。
(2)小组交流。
课文第2自然段一共有()句话。第1句写(),第2句写(),第3写()。这段话从第2句开始,是按()顺序写的。
(一、导入3)反馈。
3、深入学习第2段内容。
(1)再读第2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在读这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2)抽生说,进行句子训练。(梯田:出示投影)
句子1:夏季,茂密的枝中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说说,你在读这一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投影。
齐读。
句子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学生找出这一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除了以上几种颜色,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
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在句子中的用法。
学生读句子。指导朗读。进行绘画练习。练习完成《作业本》填色。
据自己所填的颜色把这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句子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发客的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行词语意思理解的练习。
你能不能把句子中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
学生自读,抽生读,齐读。
4、尝试背诵。
对于这么优美的内容,我们有必要把它记下来,指导背诵。
5、第二自然段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几个这第简单的句子,既然读出了这么多的说问,可真不简单啊!同学阅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刚才句子的理解,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的话要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要说的话流露在朗读中吧!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补充练习。
刚才同学们对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已掌握得较好了。这里也有一段话,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投影出示。)教师范读。
学生自读,检查1、2两个问题。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h)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④尝试背诵这一段话。
二年级作业你觉得日月潭美吗为什么
(2) 你知道广场四周有哪些高大的建筑物吗?一幢幢说明什么?学习生字“幢”“伟”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
荷叶 (快乐)日月潭之美,在于它环湖皆山,重峦叠嶂,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湖中有岛,水中有山,波光岚影;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翠山环绕,堤岸曲致。山水交映,变化多端。
当晨牺初上时。万籁倶寂,湖水放射出绮丽的色彩,倏忽变化,神秘莫测;每逢夕阳西下,日月潭畔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荡回旋;若遇细雨淅沥,四周山峦犹如经过冲洗,显得格外清净,山光水色,更是碧绿得可爱;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明月照潭,清光满湖,碧波素月交相辉映,宁静优雅,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的诗句来赞美日月潭这“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游人常把它与西湖相比,究竟谁美?其实,祖国山河,何处不美!日月潭不仅是的骄傲,大陆同胞亦为它那
“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自豪。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1
1、合作学习法。
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2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平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3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4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5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但是很遗憾,由于课前上不去网,没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只凭课本上的插图,学生的兴趣没能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没能拓展开来,说得也不理想。
再讲第三、四节时,我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声读一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早上把小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句话,结合,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日月潭》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广州上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8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本文描绘了我国省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生成的梳理。
本课我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处理生成资源 。比如在叫小老师领读时,一个孩子快步走到讲台前,我说:“张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领大家读生词了。”这样导向性的评价,不但使这个学生再整堂课都积极的举手发言,也激起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热情,都能踊跃发言。再如刚上课时,我提出了问题,一个男孩子声音很响亮的回答了问题,我评价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大。还有我提问:“日月潭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一个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围还有阿里山。”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我也是出于好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说是在课文后面的介绍里了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在书上找到。”我这样的评价不但是给这个孩子会读书的肯定,也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到书中找。这种方法的渗透还出现在,我提问“日月潭的得名”时,有一个孩子说:“不知道。”我提示说:“读读第二自然段,书上就有。”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了。
我还对学生的错误生成给予了教学内容的弥补和修正。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薄薄”在这里应该读báobáo,孩子读成了bóbó,在这里我没有预设,这个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但孩子出错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将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将问题扩大化,问大家:“这个字有几个读音?都读什么?在这里读什么?”通过部分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隐隐约约”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已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AABB”式的词语,一个孩子说出了“打打扫扫”当时由于过于着急,我只是说不对,没有给孩子纠正。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扩大,让孩子自己改正,或让其它同学帮忙改正就好了。这样“ABAB”式的词语在以后也要学到,如果及时纠正,不但会修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对“ABAB”式的词语稍加渗透,拓展教学内容。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总而言之, 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9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开始,我学生从课题抓重点,学生提出很多疑问,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同时,在学生汇报时,以课件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由来、景色(清晨、中午、下雨);在学生品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 师:看,这就是碧绿的荷叶,它在静静举着的时候,只有小鱼嬉戏,雨点唱歌吗?请同学们默读第5小节,想想这一节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告诉老师。(发现省略号)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影响学生,做到教育无痕,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日月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课时:不足: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教案?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二年级老师在同学们阅读语文课文《日月潭》时,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的或资料,以便课内交流,准备好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四词语积累时
一、导语激,诱发主体参与
1、同学们都知道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你们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
板题
同学们想去那儿观光旅游吗?瞧,的小朋友正在热情地欢迎我们呢!
放课件
听,好客的导游正在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景!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课文录音
二、尊重学生,鼓励自学
1、听了导游的介绍,有什么感受?想亲眼去看看?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打算怎样学习这篇美文呢?
2、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就按你们自己的想法去寻找自己的伙伴吧!
3、指导分组,给时间学生自学。
三、汇报自学情况,小组合作学习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可真会学习,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谁能向老师介绍日月潭的具 置呢?请你们将在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好吗?
3、相机讲段。
放课件,指名读、齐读
4、结合绘画组的同学讲第二段,并让其为大家解说:
⑴通过想象,你们画出了日月潭的样子,那么,日月潭真有这么神奇吗?
放课件
⑵你能将图与课文中相应的语言联络起来吗?指导读。
5、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神奇魔术师是如何变魔术的吧!
展示课件
⑴你看到了什么?
①朗读组:
将看到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美吗?
指名读、评、竞赛读
②积累组:
将你摘抄的好词句与同学们交流交流,行吗?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
③疑问组: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④释疑组:
小博士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谁来帮帮他们?
⑶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永存心中,好吗?
指导背诵
四、授于方法,放手学第四自然段
提示:不懂的在词下标“?”,好词好句打“____”或摘抄下来或背下来,不懂可下位去讨论,也可让老师帮忙。
五、总结
正由于日月潭风光秀丽,所以 。
六、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学完《日月潭》,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形状奇特附:日月潭图
风光秀丽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1、导语激,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催化剂”,为下步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寻找学习伙伴。让学生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
4、教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拓展思维,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既创造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薰陶。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教案2
教5、指导识字、写字。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节
教学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濛濛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 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学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急勺健沙
3.学习新字。
省隐约建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筑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5.扩词
省:省省区省市
附:附近附加附和
迹:古迹迹象水迹
称:对称称职
升:升起公升升旗
隐:隐约隐藏隐蔽
约:相约约束和约约定
照:照相照片照顾
建:建筑建设建国
筑:筑坝泥筑
纱:薄纱纱巾细纱
秀:秀丽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二、落实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检查背诵
↓下页更多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教案↓
日月潭教学反思
(4) 多美的长安街啊,一起读: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1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2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生: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平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4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因为它“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因为它有着别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学两课时的分割中,我是这样考虑的:课时在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关于日月潭的信息,比如“是我国省的一个湖”“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湖的美丽小岛——光华岛,‘日潭’、‘月潭’名字的由来”等。第二课时围绕课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过“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来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美。
【“碧绿”的感悟】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学生对“碧绿”一词发生了兴趣,理解也层层深入:
(1)从“碧绿”读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
(2)因为第1自然段中说“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而大树是绿色的,它的树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变得碧绿碧绿的。
(3)它说“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别绿。
【这个地方学生的发现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没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就这么过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再启发孩子往深处想想:水深跟“碧绿”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的解读】
1、“仙境”:让孩子们充分自读,画一画美的句子后交流,个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写“蒙蒙细雨”的那句话,并对“仙境”作了解释,认为仙境就是脚踩白云,很美很美的。于是孩子比较细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们也能从“蒙蒙细雨”中体会到“仙境”的感觉。但在让孩子们美美地读这句话时,我非常随意地问了一句:你还读出了什么呢?
2、“轻纱”:听完晓琪的一番话,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出这么一句话: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是如何体会的:
我觉得“轻纱”这里也写得非常美,就像我们在《找春天》一课中讲到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细雨披上了一层轻纱,就变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样,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5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学生美文美读,丰富的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这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它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所应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学年主要采用先预习,再通过小组内学习交流汇报完成识字教学,而在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时,我们主要利用读,标,圈,划,打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在第二课时时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小组自学识字过程。之后在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识字教学的初步过程,在在点拨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识字。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同时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词语在心里虽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有些地方还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丢掉了朗读,结果还是缺少朗读而使整个教学脱节。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当学生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很光荣的氛围。
3、在板书过程中粘贴的生字不应提早摘掉,而导致没有板书。
总之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争取努力钻研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在⑵分组交流,合作学习: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6
《日月潭》是我国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7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8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9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资料,使学生对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到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再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今大力提倡感性语文教学的同时,就更应该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语言比较枯燥,没有把孩子们带入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当中,孩子们没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更何谈读出美呢?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一位的老师,我们要有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节课采用师生平等、激励的语言。如:愿意读读课文吗?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老师也来组个词,行吗?怎么不给我一点掌声呀?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1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2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