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先出内标物吗

注意事项

不一定的,内标物只是参照物,先出后出无所谓的,楼上正解

内标法计算公式_核磁产率内标法计算公式内标法计算公式_核磁产率内标法计算公式


内标法计算公式_核磁产率内标法计算公式


⑥用锂(或氯化锂等锂盐)作稀释的内标准溶液配制后,严禁放在玻璃瓶中,以防止锂离子进入硼硅玻璃中,而引起浓度下降,配好后,应立即置入聚乙烯瓶中保存。

举例说明:

1.检测物质为L-赖氨酸,可以选用L-亮氨酸为内标,利用C18柱分离,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亮氨酸先于赖氨酸被分离出来.

2.计算公式里:样品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矿石及钍矿石分析中的亮氨酸峰面积比上标准品中的亮氨酸峰面积,再用这个比值乘以其它项,这个比值只是起修正系统误的作用.

3.结果:内标是否先于标准品被分离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系统稳定性.

(一般来讲:添加到样品&标准品中的内标浓度是一样的)

外标法原理

镶边垫底压片制样的模具,样片直径Φ34mm。

外标法是与内标法相对,指按梯度添加一定量的标准品(对照品)于空白溶剂中制成对1、作程序较为麻烦。照样品,与未知试样平行地进行样品处⑤温度影响离子的活性,故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标本及试剂应恢复到室温才进行测定。理并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样,以峰面积为值绘制成标准曲线,从而推算出未知试样中被测组分浓度的定量方法。 例如,在色谱法中,想知道被测样品浓度。可以用外标法首先用待测组份的标准样品绘制工作曲线,测出各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样品浓度,绘制出标准曲线。实际应用时,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对应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浓度。

物分析之西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公式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内标法是色谱分析中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照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矿石及钍矿石分析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硅烷键合硅胶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项下的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 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2) 分离度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2(tr<[2]>-tr<[1]>)

r=──────────

w4.5.2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1]>+w<[2]>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w<[0.05h]>

t=──────

2d<[1]>

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

血清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血清钠医学检查 4.1 分类 4.2 取材 4.3 原理 4.3.1 火焰光度计法 4.3.2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 4.3.3 酶动力学法 4.4 试剂 4.5 作方法 4.5.1 火焰光度计法 4.5.2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 4.5.3 酶动力学法 4.6 正常值 4.7 临床意义 4.8 相关疾病 1 拼音 xuè qīng nà

2 英文参考

Serum Natium

3 概述

机体内的钠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食盐,经肠道吸收入血液,其中47%存在于骨骼中。约10%存在于细胞内液,44%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细胞外液中含量多的阳离子,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机体内95%的钠盐经肾排出体外。钠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堿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液无机物测定

4.2 取材

血液

4.3 原理 4.3.1 火焰光度计法

火焰光度分析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样品中的钠原子受火焰热能作用而被激发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迅速回到基态,放出能量,发射出元素特有波长的辐射谱线。钠发射光一般在589nm处,用相应波长的滤光片将谱线分离,然后通过光电管或光电池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进行测量。样品中钠的浓度越大,所发射的光愈强。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液与待测样本液对比,即可计算出血、尿等标本中钠的浓度。内标法用钠电信号与锂的电信号的比值作为定量参数。

上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只要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即可求得被测离子活度。4.3.2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

离子选择去电极分析法是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将离子选择去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连接起来,置于待测的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参比电极为负极,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正极,此电池的电动势(E)与被测离子活度对数符合能斯特(Nernst)方程:

E=离子选择去电极在测量溶液中的电位;E0=离子选择去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n=被测离子的电荷数;R=气体常数(8.314J/K·mol);T=温度(273+t℃);F=法拉第常数(96487C/mol);αX=被测离子的活度;fX=被测离子的活度系数。

邻β,D半乳糖苷在钠—依赖性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生成和半乳糖,生成速率与标本中钠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在405nm波长处监测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钠离子的含量。

4.4 试剂

(1)火焰光度计法:

①钠标准贮存液(200mmol/L):称取经110℃烘烤4h以上并置于干燥器至恒重的氯化钠(AR)11.6g,用去离子水溶解后移入1L容量瓶中,再稀释至刻度。

②钠标准应用液I(钠1.2mmol/L):取钠标准贮存液6ml于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内标法用锂应用液稀释至刻度),贮存在塑料瓶中备用。

③钠标准应用液Ⅱ(钠1.4mmol/L):取钠标准贮存液7ml于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内标法用锂应用液稀释至刻度),贮存在塑料瓶中备用。

④钠标准应用液Ⅲ(钠1.6mmol/L):取钠标准贮存液8ml于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内标法用锂应用液稀释至刻度),贮存在塑料瓶中备用。

⑤锂贮存液(1.5mol/L):称取103.43g,用去离子水溶解后移入容量瓶中,再稀释至刻度,其他锂盐称量是:氯化锂63.59g/L,碳酸锂55.42g/L,硫酸锂(Li4SO4·H2O)95.97g/L,溶解后,贮存于聚乙烯瓶内。

⑥锂应用液(15mmol/L):将锂贮存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贮存于聚乙烯瓶内。

(2)离子选择去电极法:各厂家生产的仪器都有配套试剂供应,其配方未完全公开。

(3)酶动力学法:目前主要是德国宝灵曼(Boehringer Mannheim BM)公司生产的钾钠酶法试剂盒。均为双试剂。

标准液:标准K 2.5mmol/L,Na140mmol/L。

第二标准 K 8.0mmol/L,Na175mmol/L。

4.5 作方法 4.5.1 火焰光度测定杂质含量时,可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建立方法时,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杂质对照品和待测成分对照品各适量,配制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上述(1)法计算杂质的校正因子。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峰面积。这些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计法

目前各实验室使用的火焰光度计有两种测量方法:直接测定法和内标准测定法。

①直接测定法:首先配制不同浓度的钠标准液,测量其发射光强度并记下读数,再以浓度为横坐标,检流计读数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此后根据标本的读数从标准曲线上查钠含量。血清钠也可用120mmol/L、140mmol/L、160mmol/L 3个标准液作比较法测定,每次同时作高、中、低3个浓度标准,使测定标本的读数在高、低两个标准液读数之间,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钠浓度(mmol/L)=

②内标准测定法:用含锂的标准稀释液稀释样品,用钠电信号与锂电信号的比值为定量参数,进行测量计算,此种火焰光度计多数能直接显示测定结果。此种方法能减少火焰不稳定引起的误,从而提高精密度与准确度。

附注:

①本法的线性范围:

Na:100~160mmol/L (血清)

0~200mmol/L (尿)

③尿液标本钠浓度波动范围很大,故稀释倍数要作适当调整,使尿钠的测定读数位于高、中、低3个标准管中2个标准读数之间,以便作比较法计算尿钠浓度。稀释方法见表2。

④火焰光度计的各种管道应保持通畅,不得有堵塞。

⑤如果燃气纯度不够,火焰稳定性,本底读数可能不稳定,测定时常需修正读数零点。必须注意燃气助燃的比例,流速,压力等均会影响火焰对样品元素的激发和测量。

⑧每次测定应用定值血清作质控,若失控,应及时找原因。

⑨国产直接法火焰光度计测钠时,用140mmol/L钠标准作单点定标误大,应多点定标测定。

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电位法,一种是间接电位法。

①直接电位法:样品(血清、血浆、全血)或标准液不经稀释直接进入ISE管道作电位分析。此法能真实反映符合生理意义的血清中离子的活度,故报告方式为血清钠mmol/L活度。

②间接电位法:样品(血清、血浆、脑脊液)与标准液要用指定离子强度与pH值的稀释液作一定比例稀释,再送入电极管道测定其电位,这时样品和标准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趋向一致,所测溶液的离子活度等于离子浓度。以mmol/L浓度报告。

不同型号的ISE分析仪作方法有所不同,一般要进行下列步骤:

A.开启仪器,清洗管道。用活化液活化电极。

B.用适合本仪器的低、高值斜率定标液进行两点定标。

C.间接电位法的样品由仪器自动稀释后进行测定,直接电位法可直接将样品吸入电极管道进行测定。

D.测定结果由仪器内计算机处理计算后打印出数据。

E.每天用完后,清洗电极和管道后再关机,也可不关。

附注:

①本法线性范围:

Na+直接法:100~180mmol/L (血清)

30~190mmol/L (尿)

间接法:100~180mmol/L (血清)

25~150mmol/L (尿)

②溶血,含铵离子的抗凝剂、柠檬酸钠、草酸盐及EDTA对试验均有干扰。

③用ISE法测定尿中钾钠线性范围有限,易受到尿中的离子组分的干扰。

④某些物,例如碘解磷定,可以通过碘作用于电极膜,而造成K+性降低。商品质控血清常使用乙二醇作为保护剂,其含量达30%(乙二醇常用浓度)时,对Na+测定产生正干扰,偏达4.0%~9.5%,不可忽视。

4.5.3 酶动力学法

实验参数测定见表1。

附注:

①本法所介绍的实验参数仅供参考,实际作严格以说明书为准。

②冲洗水或稀释用水要用去离子水,以减少水中钠离子的干扰。

③每次复溶配制试剂必须重新进行定标。

4.将求出的校准、校正系数存入计算机相关分析程序中备用。6 正常值

火焰光度分析:136~146mmol/L (136~146mEq/L)。

离子选择电极法:145~155mmol/L(145~155mEq/L)。

4.7 临床意义

(1)低钠:

①合并细胞外流量减少的低钠血症:A.肾性丢失钠(尿钠浓度>20mmol/L):艾迪生病、失盐性肾炎、利尿剂、渗透性利尿。B.肾外性丢失钠(尿钠浓度<10mmol/L):从消化道丢失、灼伤、“third space”(第三间隙)。

②合并细胞外液量增加的低钠血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尿钠浓度<10mmol/L;慢性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尿钠浓度不定)。

③细胞外液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的低钠血症(尿钠≈钠摄取量):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尿崩症、黏液性水肿、脑垂体功能不全。

(2)高血钠:

①脱水:

A.蒸发:发汗的增加:发热、高温(、灼伤等;呼吸道感染。

B.肾性排水量增加(肾性失水):肾性尿崩症;渗透性利尿。

A.输入过多高渗氯化钠、碳酸氢钠溶液。

B.摄取钠过剩。

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库欣综合征。 4.8 相关疾病

用内标法进行定量时,样品体积需要准确定容吗,为什么

内标法是以待测定物质与内标的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因此不需要考虑内标的浓度,只要内标加的准确即可,对照品合并供试品加的内标量一致,完全不需要定容,甚至内标不需要像对照品那样岩石矿物分析第三分册有色、稀有、分散、稀土、矿石及钍矿石分析需要一cX为供试品的浓度;定的纯度。

不需要。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亦称气相层析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层析法。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时,称为气固色谱;固定相是惰性支持物上涂覆有吸收性能的液体时,称为气液色谱。由于流动相为气体,被分离的物质在层析时必须成为气态。气相色谱具有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等特点。这种自5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已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气相色谱学,并广泛应用于的科研与生产等方面。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5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与用途 6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6.1 载气源 6.2 进样部分 6.3 色谱柱 6.4 柱温箱 6.5 检测器 6.6 数据处理系统 7 系统适用性试验 8 测定法 8.1 内标法 8.2 外标法 8.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8.4 标准溶液加入法 9 参考资料 1 拼音 qì xiàng sè pǔ fǎ

气相色谱法的数据处理系统可分为记录仪、积分仪以及计算机工作站等。

2 英文参考

Gas chromatography [WS/T 455—2014 卫生监测与评价名词术语]

GC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hromatography of gases [朗道汉英字典]

vapor phase chromatograph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aporphase chromatograph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PC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填充柱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毛细管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注入进样口的供试品被加热气化,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先后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器记录。

如果柱内填充固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称为气固色谱法(gassolid chromatography);柱内填充物是表面涂有固定液的载体(填充色谱)或柱内壁涂有一层固定液(毛细管色谱),则称为气液色谱法(gasliquid chromatography)。前者的分离基础是吸附与解吸,后者则为分配作用。一般用注射器或阀引进样品,其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系统,由于各组分的性质及结构上的异,因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按一定的顺序被载气送入检测器进行鉴定,可作定性和定量分析。

4 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1]。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2]

5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与用途

气相色谱分析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高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适合于微量和痕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卫生石油化工、农残留量、生化物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

气相色谱法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应根据分析要求适当设定。[2]

6.1 载气源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6.2 进样部分

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

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到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

6.3 色谱柱

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18~0.25mm、0.15~0.18mm或0.125~0.15mm。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5.0μ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4.3.3 酶动力学法化处理,以除去残留溶剂及易流失的物质,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

6.4 柱温箱

由于柱温箱温度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温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每小时0.1℃。温度控制系统分为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

6.5 检测器

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碳氢化合物响应良好,适合检测大多数的物;氮磷检测器对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含磷、硫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电子捕获检测器适于含卤素的化合物;质谱检测器还能给出供试品某个成分相应的结构信息,可用于结构确证。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在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50℃,以免水汽凝结,通常为~350℃。

6.6 数据处理系统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30分钟内记录完毕。

7 系统适用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应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典二部附录Ⅴ D)项下的规定。

8 测定法 8.1 内标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适量,混合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 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式中AX为供试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A'X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f为校正因子。

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样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2 外标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成分或杂质含量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好。

8.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测定杂质含量时,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溶液稀释成与杂质限度相当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检测灵敏度(以噪声水平可接受为限)或进样量(以柱子不过载为限),使对照溶液的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达满量程的10%~25%或其峰面积能准确积分[通常含量低于0.5%的杂质,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RSD)应小于10%;含量在0.5%~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5%;含量大于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2%]。然后,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适量,分别进样,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2倍,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依法计算各杂质含量。

8.4 标准溶液加入法

精密称(量)取某个杂质或待测成分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含量,即得供试品溶液中某个杂质和主成分含量。

也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加入对照品溶液前后校正因子应相同,即:

则待测组分的浓度cX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

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

△cX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待测组分对照品的浓度;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入门知识

楼主,您好。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进样阀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采用微柱液相色谱系统可以减少溶剂的消耗并达到快速分离之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机制有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和排阻作用。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应定期检定并符合有关规定。 (1)色谱柱 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硅烷键合硅胶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硅烷键合相和氨基硅烷键合相等)也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高分子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手性键合填充剂用于对映异构体的拆分分析。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碳量和键合类型等因素)以及色谱柱的填充,将直接影响待测物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孔径在150?以下的填料适合于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0?以上的填料。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填充剂适用pH2~8的流动相。当pH大于8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小于2时,与硅胶相连的化学键合相易水解脱落。当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大于8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碱的填充剂,如采用高纯硅胶为载体并具有高表面覆盖度的键合硅胶、包覆聚合物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或非硅胶填充剂等;当需使用pH小于2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酸的填充剂,如具有大体积侧链能产生空间位阻保护作用的或二异丁基取代硅烷键合硅胶、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等。 (2)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荧光检测器、示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紫外、二极管阵列、荧光、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待测物的质量有关,还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示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对所有的化合物结构均有响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属质量型检测器,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响应值几乎仅与待测物的质量有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同时记录待测物在规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故可用于待测物的光谱管制和色谱峰纯度的检查。紫外、荧光、电化学和示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待测物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响应值与待测物的质量通常并不呈线性关系,必要时需对响应值进行数学转换后进行计算。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当采用紫外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至少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相中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通常不允许使用盐组分的流动相。 (3)流动相 由于C18链在水相环境中不易保持伸展状态,故对于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的反相色谱系统,流动相中的比例通常不应低于5%,否则C18链的随机卷曲将导致组分保留值变化,造成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成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的色谱系统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但对某些品种,必须用特定牌号的填充剂方能满足分离要求,可在该品种项明。 2.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中难分离物质对或与其相关的物质对的分离度和待测物响应值的重复性是系统适用性试验的重要参数。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和调整,应符合要求;或规定色谱条件下的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仪器漂移的校正公式为:数(n) 在规定的色谱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h/2),按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效果等),使理论板数符合要求。 (2)分离度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 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3~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应不大于2.0%。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也应不大于2.0%。 (4)拖尾因子为保证测量精度,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式中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峰高法定量时T应在0.95~1.05之间。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测定杂质含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1)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或其杂质)峰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含量式中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浓度; A′S为供试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供试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浓度; f为校正因子。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CS=C′S,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2)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含量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好。 (3)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测定杂质含量时,可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建立方法时(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h/2),按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杂质对照品和待测成分对照品各适量,配制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上述(1)法计算杂质的校正因子。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正文中,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面积。这些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正文中。测定杂质含量时,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稀释成与杂质限度相当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检测灵敏度(以噪声水平可接受为限)或进样量(以柱子不过载为限),使对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谱峰高约达满量程的10%~25%或其峰面积能准确积分(通常含量低于0.5%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10%;含量在0.5%~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5%;含量大于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2%)。然后,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适量,分别进样,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2倍,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依法计算各杂质含量。详情请参考标准物质网

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V 稀释倍数

含量(cx)=crAx/4 血清钠医学检查 4.1 分类Ar

其中:

cx为样品浓度;

cr为对照浓度;

Ax为样品峰面积;

外标法是与内标法相对,指添加一定量的标准品(对照 品)于空白检材中制成对照样品,与未知检材平行地进行样品处理并检测,根据对照样 品响应值与其中所添加标准品(对照品)浓 度的函数关系推算未知检材中被测组分浓度的定量方法。

例如,在色谱法中,想知道被测样品浓度。可以用外标法首先用待测组份的标准样品绘制工作曲线,测出各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样品浓度,绘制出标准曲线。实际应用时,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对应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浓度。

扩展资料:

外标法在作和计算上可分为校正曲线法和用压片机(40t)。校正因子求算法。

校正曲线法是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校正曲线。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再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公式

a.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A样:对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照品的质量

C.下视丘功能障碍:中枢性尿崩症;原发性高钠血症。

C对:对照品的含量

V:样品的稀释倍数

A对:对照品的稀释倍数

含量计算公式:很多物都是含水化合物,液相检测出来的就是它本生物质的峰面积,计算出来的含量是含水时的含量,很多物的含量要求都是以无水物计算,这就得把含水的那一部分去掉。比如水分测得1%,用对照品测无水物含量时就得把水的那部分去掉,乘以(1-1%)。

扩展资料: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达到平衡时,服从于高效液相色谱计算公式:

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b.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