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职大小排名图解_汉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的官位大概有那些?
从九品下唐朝的三省制度即是中书、门下、尚书。中书、门下机构管理文件的拟定和审核,所以职能较为重叠,故其官位相似,其长官正二品、副长官为侍郎(正三品)。尚书省分六部,其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为侍郎(从二品),其下六部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副长官仍称侍郎(从三品),以下分司(曹),正司马副长官分别为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唐朝因唐太宗当前当过尚书令,故唐朝一般不设尚书令,尚书官为侍郎。唐以后三省制度逐渐没落,中书、门下省逐渐被替代,至明逐渐形成内三院六部制度
唐朝官职大小排名图解_汉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官职大小排名图解_汉朝官职一览表
爵:嗣王、郡王、国公
唐朝官员如何辨别官职大小?
42振威副尉、归德司阶(从六品下)唐朝官服通过配饰和官府颜色来辨别官职。
村:村正;唐代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而官员腰带饰物也与品级有关,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tōu)石(黄铜矿石)。
同时,唐代五品以上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19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
唐代官服服色,经过武德四年(621)、贞观四年(630)、贞观五年(631)几次对官服制度进行规范,至上元元年(674),基本奠定唐代官服制度基础,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
唐代官服,融周代的严谨、战国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唐代百官常服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它的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
还通过赐紫、赐绯,就是用赏赐以显示恩宠,对于官阶不够的官员也允许他们穿紫色或绯色服饰。赐服通常可长期穿用,直至告老退休。
唐朝的官位名称以及相对应的品级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每位执政时略有不同,大体如下 唐朝武将官职:正一品:天策上将(唯李世民一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中都督、上都护、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大都护府副都护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上府折冲都尉、上都护府副都护、上轻车都尉、军器监、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从四品:宜威将军、明威将军、轻车都尉、太子左右卫、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上骑都尉、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太子亲勋翊卫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下府折冲都尉从五品:游击将军、骑都尉、亲王府副典军、驸马都尉、奉车都尉、下都督府上州司马正六品:昭武校尉、骁骑尉、昭武副尉、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上镇将从六品:振威校尉、振威副尉、飞骑尉、诸率府左右司阶、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云骑尉、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中镇将、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下镇将从七品:翊麾校尉、翊麾副尉、武骑尉、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文臣 ○三师三公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天子老师,无其他职责,无可任职之人则缺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常作荣誉加衔 ---------------------------------------------------------------- ○尚书省 (诏令执行机构) 尚书令:(正二品)——掌典领百官,统六部。 尚书左/右仆射:(从二品)——尚书令的副手。 左丞:(正四品上)——协理吏部、户部、礼部。 右丞:(正四品下)——协理兵部、刑部、工部。 郎中:(从五品上)——丞的副手。 都事:(从七品上) 主事:(从八品下) ----六部(尚书省下辖) 吏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工部 尚书:(正三品) 侍郎:(正四品上) 郎中:(正五品上)-具体名称不详列 员外郎:(从六品上) 主事:(从八品下) ------------------------------------------------------------ ○门下省 (诏令参谋政务机构) 侍中:(正二品)——掌出纳帝命,凡之务,与中书令参总。 门下侍郎:(正三品)——侍中副手。 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掌规讽过失,相当于国事顾问。 左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谕得失,顾问官。 给事中: (正五品上)——相当于文书,检校诏敕,并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 起居郎:(从六品上)——掌录天子起居法度,执笔记录,交予史官。 城门郎:(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 符宝郎:(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 录事:(从七品上) 左补阙:(从七品上) 左拾遗:(从八品上) 主事:(从八品下) ----弘文馆(门下省下辖) 学士:(正五品下) 直学士:(正六品下) 校书郎:(从九品上) --------------------------------------------------------------- ○中书省(起草诏令机构,兼与门下省共同参谋) 中书令:(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侍郎:(正三品)——中书令副手,兼掌外册四夷受表。 右散骑常侍:(正三品下)——同门下省左散骑常侍。 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同门下省左谏议大夫。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起居舍人:(从六品上)——上殿掌录天子言行,执笔记录,交予史官。 通事舍人:(从六品上)——礼仪官,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 主书:(从七品上) 右补阙:(从七品上) 右拾遗:(从八品上) 主事:(从八品下) ---------------------------------------------------------------- ○秘书省(监掌经籍图书之事) 秘书监:(从三品) 少监:(从四品上) 丞:(从五品上) 秘书郎:(从六品上) 校书郎:(正九品上) -------------------------------------------------------------- ○司天台(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 司天监:正三品 少监:正四品上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 (正五品上) 丞:正六品上 主簿:正七品上 五官灵台郎:正七品下 五官保章正:从七品上 五官挈壶正:正八品上 主事:正八品下 五官监候:正八品下 -----------------------------------------------------------
中县:有李白:翰林待诏。二千户以上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都有什么官名?分别掌管什么?
工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设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兼有前代诸曹之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长官为工部尚书。后代相沿不改。《新唐书.百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官制
乡:耆老;五里一乡三师 / 三公
三师 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令 门下侍中 尚书令 尚书仆射
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殿中省 秘书省 内侍省
六部
吏部 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勋司 考功司
户部 户部司 度支司 金部司 仓部司
礼部 礼部司 祠部司 膳部司 主客司
兵部 兵部司 职方司 驾部司 库部司
刑部 刑部司 都官司 比部司 司门司
工部 工部司 屯田司 虞部司 水部司
其他机构
御史台 台院 殿院 察院
五监 国子监 少府监 将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九寺 太常寺 光禄寺 卫尉寺 宗正寺 太仆寺 大理寺 鸿胪寺
司农寺 太府寺
朝廷禁军
南衙十六卫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北衙十军 左右羽林军 左右龙武军[1] 左右龙武军
左右神策军 左右神策军
地方官制
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为一村
保:保长;五邻一保
邻:邻长;四家一邻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武将官衔
武将官衔列表
官品等进攻中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是事前对困难估计不足,盲目乐观轻敌;中途又不会随机应变,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盛行;事后(失败后)又是失败情绪蔓延,容易滋生保守主义逃跑主义。级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将领名称 天策上将 骠骑大将军 辅国大将军
官品等级 从二品 正三品上 正三品下
官品等级 从三品上 从三品下 正四品上
将领名称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归德将军 忠武将军
官品等级 正四品下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
将领名称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官品等级 正五品上 正五品下 从五品上
官品等级 从五品下 正六品上 正六品下
将领名称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昭武校尉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官品等级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正七品上
将领名称 振威校尉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致果校尉
官品等级 正七品下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下
将领名称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翊麾校尉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官品等级 正八品上 正八品下 从八品上
将领名称 宣节校尉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御侮校尉
官品等级 从八品下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将领名称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仁勇校尉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官品等级 从九品上 从九品下
将领名称 陪戎校尉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唐朝的官衔名称,要求从布衣到天子
王、将领名称 镇军大将军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怀化将军嗣王、郡别驾王之母、妻为妃,文武官一品危害:使革命事业遭到危害。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使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推迟了解放的的进度
唐朝的官
正一品唐朝正一品有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正一品官员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爵位制度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
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一品
唐代官职从高到低为: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特进、辅国大将军、上柱国
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牧、河南府牧、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柱国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六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各卫大将军(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卫、左右千牛卫等)、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卿、卫尉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太府卿、司农卿、国子祭酒、少府监、殿中监、将作监、各卫将军、上州刺史、京兆府尹、河南府尹、太原府尹、大都督府长史、亲王傅、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卫率、太子左内率、太子右内率、太子左监门率、太子右监门率、中州刺史、上府折冲都尉
正四品下:尚书右丞、户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太子右庶子、太子左谕德、太子右谕德、各卫中郎将、下州刺史
从四品上:秘书少监、光禄少卿、卫尉少卿、宗正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太子左卫副率、太子右卫副率、太子右内副率、太子左内副率、太子左监门副率、太子右监门副率、太子亲卫中郎将、太子勋卫中郎将、太子翊卫中郎将、太子率更令、大都护府长史、亲王府长史
从四品下: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府少尹、河南府少尹、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司马、大都护府司马、亲王府司马、上州别驾、中府折冲都尉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尚食奉御、尚奉御、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从五品上: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吏部郎中、司封郎中、考功郎中、户部郎中、度支郎中、礼部郎中、祠部郎中、主客郎中、兵部郎中、职方郎中、驾部郎中、库部郎中、刑部郎中、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工部郎中、屯田郎中、虞部郎中、水部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尚衣奉御、尚舍奉御、尚乘奉御、尚辇奉御、诸陵令、亲王府副典军、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正五品下: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上州司马、亲王友、上府果毅都尉、驸马都尉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太子舍人、中州长史、太子典膳郎、太子藏郎、京兆府诸县县令、河南府诸县县令、太原府诸县县令、中府果毅都尉、亲卫校尉、勋卫校尉、翊卫校尉
正六品下: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太子文学、下州长史、中州司马
从六品上:起居郎、起居舍人、员外郎、光禄丞、卫尉丞、宗正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太府丞、国子助教、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长史、下州司马、亲王文学、亲王府主簿、亲王府记室参军、上县县令
从六品下:侍御史、少府监丞、将作监丞、国子监丞、太子内直郎、太门郎、下府果毅都尉、亲王府校尉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太子左卫率府长史、太子右卫率真府长史,上中县县令、大都督府录事参军、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亲王府下县:正九品下诸曹参军、太子千牛
正七品下:尚衣直长、尚舍直长、尚乘直长、太子通事舍人、上府别将
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左补阙、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九寺主簿、太子左内率府长史、太子右内率府长史、太子左监门率长史、太子右监门率长史、太子侍医、太子率更丞、中县县令、京县县丞、上州录事参军、中府别将
从七品下:太史丞、少府监主簿、将作监主簿、国子监主簿、掖庭局令、上署(太乐、太医、太官、左藏、典客、上林、太仓、左尚、右尚等署)令、下县县令、下将别将、诸陵丞、公主家令、上州诸司参军
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协律郎、诸卫录事参军、中署(右藏、织染署)令、中州录事参军、太医博士
正八品下:内仆局令、下署(太卜、珍馐、良酝、守宫、武器、司仪、河渠、甲坊等署)令、各卫诸曹参军、中州诸司参军、亲王府参军、京兆府参军、太原府参军、河南府参军大都督府参军、大都护府参军、府辖诸县县丞、备身
从八品上:左拾遗、右拾遗、四门助教、下州录事参军、上县县丞、府辖各县主簿、太子左卫率府录事参军、太子右卫率府录事参军、折冲府旅帅
从八品下:大理评事、太医丞、太子左春坊录事、太子右春坊录事、太子食官署令、太子典仓署令、掖庭局丞、上署丞、下州诸司参军、中县县丞、亲王府典签、府辖各县县尉、公主家丞、太子备身
正九品上:校书郎、太祝、太子左内率府录事参军、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太子左监门率府录事参军、太子右监门率府录事参军、太子内坊典直、中署丞、下县县丞
正九品下:正字、太子校书、内仆局丞、下署丞、上县主簿、折冲府队正
从九品上:御史台主事、秘书省主事、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太子正字、弘文馆校书、太医署助教、京兆府录事、河南府录事、太原府录事、九寺录事、少府监录事、将作监录事、都督府录事、都护府录事、上州录事、上下县主簿、上中县县尉
从九品下:内寺省主簿、国子监录事、亲王府录事、崇文馆校书、算学博士、太医署博士、太医署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官署监膳、太乐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下州参军、下县县尉、折冲府队副
唐朝官员品级一览表
将领名称 定远将军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游骑将军唐官吏等级;官制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称长二人,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称长掌唱警,为应跸之节。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主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工部(工程、水利);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散官:(荣誉职务)。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相同
唐朝官职表大全?
官吏制度官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尚书省(行政)、门下省(侍从、谏议)、中书省(秘书)、;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工部(工程、水利) ;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散官:(荣誉职务)。地方官制州(郡):刺史(太守); 别驾、长史、司马; 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县:县令; 县丞、主薄; 县尉、录事、佐史。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隋唐时期便确立了行政中枢上的「三省六部制」。三官同为宰相,三官外,其他官员若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头衔,也成为宰相(宰相是行政长官的统称。隋唐时三官为宰相;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也是宰相)。
宰相后来有专门办公地点称政事堂,又改称「中书门下」。行政系统之外,隋唐设置了监察百官的「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两省内部则设置专门向进谏的谏官,目的是要及时纠正的失误决策。另外还有史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地方上,隋和唐初恢复了州(有时改州为郡)、县二级制,州的长官为刺史(改郡时称太守),县的长官为令。
在官员选拔上,推行「科举制」。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中,41振威校尉(从六品上)「中书省」根据的旨意拟撰诏令,具体撰写的是中书舍人,有时中书令亲自动笔;写好后经认可,送往「门下省」审核。具体的审核工作由给事中执行,侍中管复核。「门下省」如果发现诏令写得不对或有错失,可以封还,由命令「中书省」重新起草。
直到审核无错失,才交由「尚书省」发放具体执行部门去执行。「尚书省」属下有六个部,每官是尚书,次官是侍(一人) 上州:从五品上郎,分别相当于后世内阁 的正、副。
每部设四个司,各司正副长官分别为郎中和员外郎。「吏部」主管人事,如文官的选授、考核等;「户部」管财政;「礼部」职掌涉及礼仪、宗教、外交、民族等事务,唐中期起,科举考试也由「礼部」主持;「兵部」负责武官的选授、名籍、国防设施等;「刑部」掌司法刑政;「工部」主要负责土木水利工程。正二品
除六部外,唐代还有些事务机关,如「宗正寺」掌皇族及宫廷事务,「太常寺」掌礼仪,「国子监」掌学校教育,「秘书省」管图书等,它们与六部无隶属关系,但要接受六部的督察。
唐朝品级官是什么?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唐朝武将官级
1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2 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 天策上将(正一品)
4 镇国公(正一品)
5 靖国公(正一品)
6 辅国公(正一品)
7 护国公(正一品)
8 卫国公(正一品)
9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10 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 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 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 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 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 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 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20 羽林将军(正三品)
21 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 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 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5 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 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 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28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29 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30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31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32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33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34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35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36宁远将军、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37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38游击将军、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39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40昭武副尉、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43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44致果副尉、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45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46翊麾副尉、归德也有,比较多,就不贴了。中候(从七品下)
48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
49宣节副尉、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
50御侮校一台:御史台(监察);尉(从八品上)
51御侮副尉、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52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53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54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55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文官
1兵部尚书 2礼部尚书3节度使4刑部尚书5兵部侍郎6礼部侍郎7首席宦官8刑部侍郎9枢密使
隋唐始设兵部,成为六部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