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乾夕惕功不唐捐出自,朝乾夕惕打一动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朝乾夕惕功不唐捐出自 朝乾夕惕打一动物朝乾夕惕功不唐捐出自 朝乾夕惕打一动物


朝乾夕惕功不唐捐出自 朝乾夕惕打一动物


1、出自《周易·乾》。

2、朝乾夕惕,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ián xī tì,意思是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3、出自《周易·乾》。

4、成语典故:雍正即位后,日夜勤慎,也以“朝乾夕惕”自励、自诩。

5、年羹尧在贺表中将语序颠倒,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颂扬雍正励精图治,雍正以此为借口兴起大狱。

6、“朝乾夕惕”早系语出《易经》。

7、乾卦·九三爻辞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8、”乾,在《易经》中有多重含义,表示阳刚、阳性、光明、皇上、父亲等义。

9、“终日乾乾”这四个字,可以理解为整天都是干光明正大的事;“夕惕若厉”,夕,晚,每晚都要警惕反省自己,如临危境。

10、《易经》告诫人们,作为君子只要能做到这样,那么就不会有麻烦事了(无咎)。

11、于是“朝乾夕惕”就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12、本来将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词语,顺序颠倒一下,含义并不改变。

13、有时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作者还特意将词序作些调整,也是常有的事。

14、清世宗雍正借年羹尧颠倒语序,兴起大狱,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5、但也因此使“朝乾夕惕”一词扬名千古。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