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长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长报告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2、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他们的未来。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促进他们的潜能开发和能力提升。

3、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

4、6、家庭-学校-联动原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源于学校,家庭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6、9、实践体验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各种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了我适应大学生活。

7、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

8、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

9、中学阶段,我有一个具体目标:考大学。

10、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我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11、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

12、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

13、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

14、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

15、理想与现实的落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

16、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

17、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

18、另外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

19、高中时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校园,但很快我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能力的新环境中自己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面对挫折的自卑感。

20、还有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冲突。

21、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因为对我的期望很高,也与我自己曾经优越的地位有关。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