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晔是鲁迅什么人

额,应该问周树人为什么叫鲁迅。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派的罪恶和旧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和周树人什么关系_鲁迅和周树人什么关系鲁迅和周树人什么关系_鲁迅和周树人什么关系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和鲁迅有亲属关系吗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新青年》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了笔名“鲁迅”,之后广泛使用这一笔名。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进步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有关系的 ,是本家。 都和周敦颐有关系的,不知道的不要乱说!

========================================

鲁迅、是周敦颐的后裔

作者:胡正耀 蒋聪顺 资讯来源:网络 点击数:738 发布时间:2007-4-17 繁体中文

--------------------------------------------------------------------------------

鲁迅与的是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代,其祖籍都是湖南道州(今道县)。一些报刊杂志虽刊登过,但都没有写出依据来;有的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周遐寿写的<鲁迅的故家)部分第七十五节<四百年前)就有这样一段叙述:

会稽姓周的大族很不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亲弟弟。少,但和我们都是同姓不宗。他们家谱上的世系从南北宋记下来,有的可以上达唐汉,有五、六十代之多。我们的便不行,从始迁祖算起到我们这一辈才有十四代。以三十年一代计算,只有四百年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对的。据说世逸斋公移至绍兴城内居住是明正德年间。我们从正德元年(1506年)算起,到清末刚是四百年。一般家谱的办法,始迁祖是晚近或微米,却可以去别找一个阔的始祖来。最普通的是拉住那做的《爱莲说)的周茂叔,喜欢往上爬的还可以硬说是周公之后,大家弄惯了也不可以为笑。但我们的家谱不曾采用此法,干脆的说逸斋公以前不大可考了。

不但从什么地方来,是什么样的人,都无从知悉,便是名字也已失传。总之他带着两个儿子进城住下是事实,儿子长名寿一,次名寿二,以后世系完全存在。老大爷没有名字不好叫,后来修谱的人便送他这个笔名。逸斋者言逸其名也。朱洪武做了,臣下替他出主意,叫他认道学正宗朱文公(朱熹)做祖宗,他不答应。洪武做后很有些无道的行为,但是他这样老实的态度是可以佩服的。(《鲁迅的故家》第101页)

周遐寿即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曾在北大、燕大任教多年,五四运动从事新文化写作,是一位有学问的文学家。从他写的上述一段文字看,虽然没有否定鲁迅是道州周敦颐的后代,但起码也不是肯定的。读了这段文字,很令人怀疑。

当史编志应当文质事核,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我们不能因为他俩的伟大,硬是牵强地说他俩的祖籍是湖南道州。反之,也不能不顾事实。怕人笑话而不承认。关键的关键是要有确确实实的依据。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除在周敦颐的出生地道县楼田村查阅了《濂溪故里周氏族谱)外,又跋涉千里,深入到周敦颐的葬地九江和鲁迅的生地绍兴一带进行调查和考证。一些资料说明:鲁迅、确是道州周敦颐的后裔无疑。

依据之一:<绍兴县志姓氏编)及<族谱)

前梅周氏:

二、诸暨丰江《周氏宗谱》将澳称其为“山阴始祖”,作了如下记载:

澳生四子:德、完一、完二、完三。完一又生四子:文奇、文惠、文原、文城。文惠生二子:茂、莘。茂从周桥迁居后马、莘居上午头。

三、<周氏破塘祖莹祭薄)记载:

四、<越城周氏支谱、周氏寿一公世系表》里有这样一段话:

澳长子——德,元至元十七年庚辰生,赘江苏吴江烂溪张氏院判张公女,遂居焉。……逸斋公盖出其后。

为了便于查看,根据上述<绍兴县志姓氏编)和一些族谱的记载,以及周作人说的“从始迁祖逸斋公算起到我们这一辈才有十四代”等,特图示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周敦颐起至周澳分成二系:一是周德之后,即鲁迅一系;澳次子完一之后,即一系。所以两周是同宗,五百年前是一家。鲁迅是周敦颐的三十一代孙,是三十二代孙,比鲁迅小一辈。

依据资料之二: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丁卯科所写的<浙江乡试殊卷)中的履历是这样写的:

始祖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

《殊卷)现存“绍兴鲁迅纪念馆”,与<绍兴县志姓氏编)的记载,毫无矛盾之处,说明鲁迅祖父周福清所写的<殊卷)履历是完全有根据的,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硬要把做过<爱莲说》的周茂叔拉上去。企图取得一个高贵的家世,希望在艰难的仕途中能顺利地往上爬。旧时,鲁迅家灯笼上还有“汝南周”三字。

周作人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是他们的<越城周氏支谱)关于鱼化桥周氏的渊源没有明确的记载:该谱的<谱列)中写道:“吾周氏始迁祖逸斋公于明正德间徒居越城竹园桥,因字、讳、生不详,宗支氏系亦无可考。”他本人未看到《越城周氏支谱,周氏寿一公世系表)。

依据材料之三:<在鲁迅逝世二的纪念会上的讲词)(<鲁迅研究资料)第九期第3页):

我想在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二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心诚意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自己不是文学家,然而却参加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缘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出生在绍兴城的周家。……

依据资料之四:<解放日报文摘)1982年元月16日刊登曾炎、虞珍两同志摘编的<访问绍兴与鲁迅认本家的经过),全文如下:

1939年春,同志为了考察抗日军画情况,并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曾回到绍兴故乡,看了距鲁迅故居不远的“百岁堂”老宅,还在祖坟上去过一次。他回到重庆曾家岩,曾和周恩霪谈故乡况,说明和鲁迅先生同族。1952年,有一天许广平同志到作客,当时周恩霄和两个亲属也在座。亲口对许广玉平说:“我应该叫你婶母呢!”许广平笑着说:“我可不敢当。”接着说明,已经了解到和鲁迅确属本家,不过是很远的关系,按辈份鲁迅长一辈。

文章在附注里还追溯了绍兴周家的世系,据说源出古代姬姓,后迁河南汝南郡,遂按国号以周为姓。传至宋朝周敦颐,卜居庐山莲花峰下,也称濂溪先生,子孙繁衍,分徙各处。宋室南迁,迁居浙东山阴,元代祖先周茂曾被封为沂国公,周家“百岁堂”三门上一副对联:“濂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即由此而来。……

鲁 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两人有没有亲属关系应该没有吧。就象多姓马,也大都在一个地方,也不是家家都有亲属关系。

另外,顺便提下:

1、,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2、,字润之。笔名二十八画生,泽东,石山,润之,子任等。

3、解放时期,二人分别以“李德胜”(毛)、“胡必成”(周)为代号。

鲁迅,原来的名字叫周树人,同为浙江绍兴人,都姓周,当然是本家了。

有,坊间传说,二人都是周瑜后代,鲁迅为叔辈

有的!

没有

五百年前是一家

鲁迅为什么叫周树人的

参考资料来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源:

鲁迅是他的笔名.因为他的母亲姓鲁,而迅的意思就是迅速,快.所以他取笔名为鲁迅.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周建人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

周建人是鲁迅的弟弟。

一、周建人

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周建人是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二、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扩(蒋聪顺系原县志办主任,本文原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19年第2期上,以后有30多家报刊杂志转载或摘登。这次转载时,题目和内容作了某些修改。)展资料

鲁迅家庭主要成员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何氏:鲁迅外婆,会稽县皋阜镇人,父亲何元杰为翰林院编修。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鲁逊为什么要叫周树人?

鲁迅原名周樟寿,1898年也就是他18岁时改名为周树人。这个名字不是他爸妈取的,而是他的一个远房叔祖取的。因为当时鲁迅到南京入学江南不是本家水师学堂,这个学堂是新式学堂,此时科举还未被废除,所以这类新式学堂被一些守旧的人认为非正途。于是他的远房叔祖不让鲁迅用自己的本名去报名,而是取“百年树人”之意为他改名周树人。

鲁迅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因为他的母亲姓鲁,而迅的意思就是迅速,快.所以他取笔名为鲁迅.

鲁迅自己叫周树人,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这是包含他的整个世界观的,他认为的根本问题是做人,人做不好,搞、搞都不行,搞封建主义更不行。

鲁迅原姓周,曾用名周樟寿,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只是笔名。

鲁迅是笔名,原名叫周树人,就像你现在的网名一样

首先更正一下。鲁迅的迅写错了。

其实他原本就姓周,鲁迅只是他的笔名。

鲁迅的妈妈姓周

周作人、周海婴、周建人、周作民谁不是鲁迅家人的是?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周树人为什么叫鲁迅才好!因为鲁迅姓周,给他取名字叫树人,所以他叫周树人,至于鲁迅只是他的一个笔名!和你微信什么的昵称一个意思!

周作人:鲁迅先生的弟弟

周海婴:鲁迅先生的儿子

周建人:鲁迅先生的弟弟

周作民不是鲁迅先生的家周晔 女,1926年5月生,哈尔滨人。邮电大学副,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获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邮电大学委宣传部。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鲁迅兄弟三人(周树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人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鲁迅有一个儿子叫周海婴,所以只有周作民不是鲁迅的家人;

周作人和鲁迅有什么关系?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现代散文家。

鲁迅是周作人的哥哥,鲁迅原名周树人,两人立场不同,周作人是阵营的,不过两人都是的作家。

鲁迅就是周树人

周作人是周树人的弟弟,周建人的哥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哥,

周树人(鲁迅) 哥哥

周作人 弟弟

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是师生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

的祖居是绍兴保佑桥。他祖父在江苏淮安做官时,举家北上。出生在淮安,十三岁到东北、天津一带读书,接着从事革命,他认鲁迅先生为本家,是青少时听他祖父与父亲说过保佑桥与覆盆桥的同宗关系。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很不好吗?

宝佑桥始祖周茂,从周茂起,代一、<绍兴县志姓纸编)第36页有这样一段记载:代相传,有名有姓,传至二十一世,便是恩来、恩浦、恩寿三兄弟,脉络清楚。

周家三兄弟,鲁迅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鲁迅三兄弟早年生活尚好,诗礼传家,私塾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也许是名师出高徒,章先生为周家兄弟打下了国学的良好根基,也是在章先生的引荐下,鲁迅和周作人先后赴曰本留学深造,周家兄弟好学不倦,笔耕不辍,功课之外,鲁迅钻研日俄文学,周作人进是青出于蓝,对希腊文也颇有研究,苦学苦读,兄弟俩在日本风雨同舟,攻读的学并撰写文章挣稿费。现在的《鲁迅全集》里有个别篇目出自周作人手笔,并未理清其原由是兄弟俩同室执笔,水平难分上下高低,《周作人文集》里的文章也有经过鲁迅删改润笔。兄弟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所学专业不同,但也如同学互相激励前行。鲁迅在曰本已有家室,即朱安的小脚女人,他中的九斤老太对其女偶有所讽刺,鲁迅怕伤父母之心,拒绝离婚但不与其同房。在这种情况下,鲁迅不可能再娶曰本女子为妻,犯重婚之罪。祖父入狱的阴影未散,周家已趋败落,兄弟俩在曰本苦读苦挣,虽无复兴家道之力,但心存反败为胜,以卖文为生,振兴民族精神之志犹存。兄弟俩的生活由日本女佣羽田信子料理,经鲁迅介绍给周作人为妻,在那种家境条件下,周作人别无选择欣然接纳羽田信子为妻,后随周作人到,羽田信子未进校读过书,但以其女性对男性的百般照料博取了周作人的欢心。鲁迅全家入住北平八道湾,被周作人夫妇从家中赶出,是有周作人致鲁迅的信引起,这封信以对曰本国情稍知一二的人士研究分析,似是无妄之词。曰本早在明治维新时就全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可贵亦复可悲的是日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之西方文化更深入人心。周作人致鲁迅信中言及鲁迅偷窥羽田信子洗澡,令鲁迅不多笑掉了大牙,曰本公共浴堂有男女同浴的所谓中西文明之习,鲁迅和周作人对此并非门外汉一无所知。既然周作人如此颠倒黑白诉诸文字,鲁迅也不得不郑重其事,鲁迅良心发观自已并不是厚黑之人,令人发指的是羽田信子的日本亲戚到北平也住在鲁迅家里,其亲戚在北平费用和开支均由鲁迅支付,树大分枝家大分家已到了的日子。鲁迅在经济条件尚充裕的时候,毅然退出了八道湾的家,另置住处,并只周作人为原型构思完成]《伤逝》,为北平老家八道湾留下了的纪念。但周作人并未忘恩负义,在鲁迅逝世后撰写了《鲁迅中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也是对鲁迅的纪念。

周家三兄弟的关系,鲁迅和周建人的关系比较好,但是他和二弟周作人的关系失和,甚至长年形同陌路。1923年8月24日鲁迅日记写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鲁迅和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友、先锋,一度共同论战,不分彼此。可后来就终生不再来往。其原因一般认为是家庭。周作人早年留学日本,娶回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主持着高消费的整个家庭生活(当时依照大家族的传统一起在八道湾租房共住)。鲁迅是个大家庭的奉献者。他说自己的钱是以黄包车拉进来,人家用汽车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