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内容简短小学 防震减灾内容资料30字
小学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 #一年级# 导语】手抄报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可以尽情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希望帮助到您。
防震减灾内容简短小学 防震减灾内容资料30字
防震减灾内容简短小学 防震减灾内容资料30字
防震减灾内容简短小学 防震减灾内容资料30字
【篇一】
一、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二、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三、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四、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五、同时还应做到: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篇二】
1、人人有责!
2、推进防震减灾责无旁贷,坚持居安思危义无反顾。
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殃,注重防灾减灾,优化生存空间。
4、勿忘防灾促发展,铭记减灾构和谐。
5、捐出一份爱心共建一个家园!
6、爱护地球,减少灾害,保护环境,共享和谐。
7、爱心汇聚力量团结战胜灾害。
8、防震减灾践于行,和谐幸福见于心。
9、无情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10、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捐款!
防震减灾的小知识简短
如下: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灾害控制在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六、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少限度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少限度。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十、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小学六年级防震减灾知识手抄报内容
小学六年级防震减灾知识手抄报内容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一)
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五百万次,其中有感五万多次,七级以上的破坏性平均十几次。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要从地球的构造谈起。
地球是一个运动着的椭圆球体。它好像一个煮熟的大鸡蛋,大体上可分为蛋壳、蛋白、蛋黄相当的一部分。地球表面相当于蛋壳的一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相当于蛋白的部分叫地幔;地幔下面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地核。地壳由岩石层组成,上面一层是坚硬的花岗岩层,下面一层是更坚硬的玄武岩层。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是三、四十公里。地幔是一种处高温高压下的熔融状的物质,厚约二千九百多公里。地球内部是一个半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的地核,温度据推测达摄氏三、五千度,地核内部压力也大得惊人,可能达到几十万至二、三百万个大气压。地球在不断运动的同时,其内部物质也处于缓慢运动之中。
组成地壳的岩石原来是呈水平状态的。地球自身旋转和内部物质不停的运动,以及天体的影响,在地壳各部分地层中产生巨大的地应力,使一些岩层发生折皱变形。这种变化长期缓慢,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当这种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在某处超过地层的强度时,就会使那里的地层突然发生破裂、地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传播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这种叫“构造”,它发生多,且危害。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溶洞或采空区的塌陷引起的小范围“陷落”等。
衡山县处于炎庐断裂带的南延线上,即浏阳—衡阳—永州活动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发生破坏性的地质构造背景。据史料记载,公元1630年、1631年共发生3次,近代于1985年2月13日、2003年1月17日、2008年1月20日发生3次,但震级较小,均未超过3.0。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二)
一、宏观观测
1、与有关的宏观现象
一次,特别是一次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与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就叫做前兆。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前大自然的信号。前兆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前兆.一类是微观前兆。那些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需用仪器才能测出前兆,统称为微观前兆。另一类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的前兆,统称为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是指人不能感觉的微弱的异常活动。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这些微观前兆现象是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观测研究。我国的工作者、群测群防人员和广大群众发现大的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前兆异常现象。例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由此群众总结了如下谚语:
群测群防搞预报 宏观异常很重要
井水忽高又忽低 变色变味冒气泡
果树提前把花开 植物反季发芽早
骡马牛驴不进圈 狗上房屋狂吠嚎
老鼠蛇子和家兔 纷纷出洞向外逃
鸟不进窝鹅鸭飞 家养金鱼上下跳
地声地光很怪异 这是它们来预报
宏观异常排干扰 方法简单效果好
2、宏观异常的观测要领
(1)定点观察与群众性观察。定点观察一般由区县工作部门承担,1978年唐山大后,我国绝大多数区县工作部门都开展了宏观异常的定点观察工作。群众性观察可分为观察点、观察哨及群众性普遍观察三个层次。
(2)观察点的布设与观察对象的选择。宏观测点一般布置在活动断裂带的两侧或其拐点、端点、交叉部位的基岩露头地区,要尽量避开环境和人为干扰,而选择环境比较安静、工农业生产干扰小、无环境污染的地区。
宏观观察对象的选择应该本着易于观察、易于识别、受环境干扰小等原则。动物观察对象应该饲养简单,生命力强,选择多种观察动物时还应注意到种群之间应避免相互影响。尽可能选择已被证明对有一定反应的动物。
3、宏观异常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震前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在史料记载中,震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为常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也较为普遍,即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变味等。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如井泉水、龙潭水、温泉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干扰因素(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以及正常水温变化范围、水的透明度等。
(2)震前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对鸟类,如对家鸽的观察主要以惊飞、视听反应和进窝时间等为主。其他鸟类,如鹦鹉等,一般以撞笼不休,惊叫等为异常。鱼类以浮跳、上蹿、惊游、跳出、扎水、尾巴上翘、活动加剧等行为反应为多。对大牲畜、家畜、家禽、狗、猫、蛇等陆生动物的观察应选择2~3种作为代表,重点从行为活动和生活节律两方面进行观察。
(3)其他震前宏观前兆的观察。在前的短期和临震时段,在未来震中地区除地下流体、动物出现宏观异常反应外,还可能在未来的发震构造带上和极震区出现局部大气增温、地裂缝、地面凸起或塌陷、人感不适、植物异常、局部热异常、地声、地光、地气雾等震前宏观异常现象。
二、谣传
1、谣传的特征
“预报”的震级很,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谣传: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的所谓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预报。如果传说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间的约定。
③对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2、听到谣传怎么办?
①不相信 ②不传播 ③及时制止和报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