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五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周易 亁卦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怎么读?前一个 是xian还是jian?后一个呢?
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前者读xiàn,后者读jiàn.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五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五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即是“龙现于田”,龙在田野出现表示好的情况即将显现。
“利见大人”意为有利于去拜见大人物,说明“龙”具有才能,希望通过一个机会来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显现,造福于人,所以要去“拜见”大人物。(这里存在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议,不过,普遍以jiàn为准。)
不过,《易》是一本需要阅历才能更好理解的书,其实人在经历一番又一番的事后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读音也会根据自己的成熟和理解而发生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并不重要,不求甚解嘛。
九二见龙在田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上古没有“现”这个字,凡是表示见和现的都写作“见”,只读音不同。意思是: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指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其德业普施于世,可以有所作为。
出自:《周易·乾卦》
原文: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较隐匿的人士。不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不追求功名利禄,不为混世、对错而烦恼,高兴则行之。。
译文:
初九:时机没有成熟时,龙应该潜伏在水底,韬光养晦,不可冒进。
九二: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指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其德业普施于世,可以有所作为。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时刻警惕,这样遇到危险,也无凶险。
九四:龙或跃上天空,或停留在深渊,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就不会有错误。
九五:龙高飞在天上,更易于见德高望重的人。
上九:龙飞得太高,达到了极点,若再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有灾祸或后悔之事。
用九:群龙聚集却不知龙头在哪儿,是吉利的兆头。
扩展资料:
《易传》的解释:
象传上·乾 :"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文言传: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潜龙勿用”这句话出自哪里?
多数出自于易经乾卦一说
「潜龙勿用。」 何谓也?
引申出来的意思: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
易经中的"潜龙勿用" 也是降龙十八掌的其中一掌, 第四掌。意思是 酒食不要轻举妄动
出自周易 乾卦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已经崭露头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还要向有权有识的人物学习,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亢龙有悔”一辞出自乾上,让我们也先看看传统易学是怎么解释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的:
《象》的解释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的说法是: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又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归纳上面这些解释,有以下几点: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三是“穷之灾也”;四是“与时偕极”。
易经 见龙在田,见利大人 两个“见”怎么读?
潜龙以前的事无从考究。圣人“出潜离隐”出现在众人眼中故曰“见龙”,这时有利于出现大人,九二九五皆为大人,九二非君王之位然君王之德备矣,固为大人。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 之,忧则违之; 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另外,我知识不够,不能明确答复你,但如同一楼说的,个见龙在田应该读xiàn,就像“风吹草低见牛羊”中,见也是现(出现)的意思。第二个利见大人,应该就只是见的意思。你再上网查查确定,希望有帮到你。
龙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
卦中乾卦的卦辞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详解:出自坤卦,辞曰:“见龙在田,大贞”就是说看见龙在田中会有好事发生。这一招掌力霸道异常,为降龙十八掌最强的一招,取名见龙在田,既是说一掌打去,敌人完蛋大吉。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就是说。。放虎归山,小人
天门一挂榜,预定夺标人。马嘶芳草地,秋高听鹿鸣是什么意思?
楼主,是“利见大人”吧?这是一首签诗 大致意思如下:
高高的的天堂大门上,张挂着中标的榜文,而高中者的名字,赫然在上。往日的汗水白流,终于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出人头地了。骏马在芳草如茵的原野上,放开四蹄,自由奔驰,震长空好不得意,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传来小鹿的鸣叫,宛如阵阵乐曲,欢快而又动听,似乎在祝贺这一次成功。这一切仿佛都是预定好了似的,合乎上天的间旨意。
意为 大吉,故事:万事顺遂。
利见大人 是什么意思
分类: 人文学科 >> 文学
解析:
利见大人出自易经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都是吉兆
易经故事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舜受禅让为天子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爻解:
此爻为乾卦第五爻,为龙飞跃到天上之象。以喻人事,则为人登九五之尊,或是事业到达极盛,若是其人为贤明的大人,则天下万民都会因此而获得其福泽。所以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舜受尧禅让登上天子之位,泽惠天下万民,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舜在接受了各种考验以后,尧以自己年事已《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高,决定将自己的职权全部禅让给舜。
四岳和各位臣子都拥护尧的决定,庶民们听说后,都惋惜他们的圣君年事已高,不能再统领他们了;同时,庆幸又一位圣君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幸福。
当尧神色庄严地把代表权力的皇杖交给舜,舜恭敬地接过权杖的一瞬之间,臣“见龙在田”,时舍也。民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舜接受尧的禅让后,开始代尧行使天子的权力。他并没有因自己有了天子的权力,而胡作非为。同以前一样,他尊敬四岳百官,凡有大事,总要虚心听取四岳百官的意见,他更加勤勉地为国工作,关心庶民的疾苦……
没到一年的时间,舜就成为百官、万民打心里拥护的国君了。
舜能深受臣民的拥戴,还与他为民除害,消灭四凶有很大关系。
根据许多史籍的记载,那时有四大恶人,号称四凶:
一位叫共工,坏事干尽,门面装完,罪恶滔天,却迷惑了天下;一位叫驩兜,是共工的同伙,也是一个好行凶恶,满口仁义的坏蛋;一位叫三苗,是南方的一个诸侯,以贪残庶民而臭名昭著;一位叫鲧,本是颛须氏的后代,却不听从尧舜的命令,在臣民中影响极坏。
舜对四凶——进行了惩罚,“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尚书》、《孟子》都有这一记载。
舜就这样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二十八个年头,给天下万民带来了多少安定与幸福啊!
这时,尧终因年龄太高而了。们思念尧的功劳,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了一样的悲伤,举国上下,一片痛哭之声。整整三个年头,没有一点喜庆之声,全部沉浸在悲哀之中。
舜为尧办完三年的丧事,就退出尧的宫殿,跑到黄河的南边,想将皇位留给尧的儿子。
可是,大臣们都跑到舜的地方来,们也都唱歌颂扬舜的功绩,各国诸侯也来向舜朝觐。谁也不把尧的儿子当天子。
没有办法,舜在群臣的拥戴下,只好正式登上了皇位。
人生启示:
此爻为“九五之尊”,喻人事则是舜为天子,或成就盛大事业之兆。此爻讲要能泽惠天下万民之利,才能飞龙在天。而在这之先,又经过由“潜龙”至“在渊”的艰难发展。可见,舜的成为“九五之尊”,或人们大业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达到。而要保持其已经取得的地位与成就,一定要惠泽万民。因此,那些只知道剥民、残民的家伙,虽可能一时尊贵富豪,但最终是绝没有好下场的。唯有利民为本,才能成就盛大事业,受到万民的拥戴。一个平凡的人,要受到人们的真诚尊敬,那更要“为服务”了。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是什么意思?
人生的六个阶段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卦乾卦,“乾为天”。
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潜龙勿用出自哪里呢?
见龙在田多数出自于易经乾卦一说
「潜龙勿用。」 何谓也?
引申出来的意思: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
易经中的意思是 酒食不要轻举妄动
出自周易 乾卦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已经崭露头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还要向有权有识的人物学习,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亢龙有悔”一辞出自乾上,让我们也先看看传统易学是怎么解释的:
《象》的解释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的说法是: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又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元,寓意事物的起始或基础;亨,寓意事物的生长和壮大;利,寓意事物的创造与收获;贞,寓意事物的趋正与静止,发展“过程”的结束。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归纳上面这些解释,有以下几点: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三是“穷之灾也”;四是“与时偕极”。
《易经》中关于乾坤两卦的原文及翻译?
强健的人们终日看见天,晚上也不再回到水里,虽然难受得厉害,还是坚持下来。乾·元亨利贞。
《子夏传》说:元为原始之意;亨为开通之意;利为和谐之意;贞为贞固之意。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作为参与管理的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应该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管理行为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初九指乾卦的根阳爻,爻辞说,这是象征一条潜伏的龙,既不能也不可有所作为。《小象》解释说,潜龙之所以勿用,是因为这条龙虽然具有阳刚的品质才德,但是由于穷居于下位,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所以既不能展现自己的品质才德,也不可轻举妄动,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黄道吉日,尧在京城南郊举行了重大的禅让仪式。文武百官穆立两厢,观礼的庶民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二指乾卦的第二根阳爻,“见龙”之“见”读为现。爻辞说,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征这条龙已经脱离潜伏状态出现于田野地面,显露头角,有利于见到身居高位的大人的赏识。《小象》解释说,九二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这条龙有所作为,普遍施展自身的阳刚品德,得到世人的认可,产生了广泛的效应。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三指乾卦的第三根阳爻,“乾乾”是自强不息的意思,“惕”是警惕,“若”是语助辞,“厉”是危险。爻辞说,九三是由“潜龙”、“见龙”进到第三位,这个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境危险,作为以龙为象的君子应对这种处境,白天要自强不息,晚上也要戒慎警惕,虽然面临危险,可以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君子之所以“终日乾乾”,是因为体现天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无论面临顺境还是面临危险,都要反反复复的坚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才能合乎阳刚的正道。
九四指乾卦的第四根阳爻。爻辞说,九四这个位次和九三一样,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在这个位次的龙可以做出两种选择,或者往上向天空飞跃,或者往下退居深渊,随时进退,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九四象征一条龙业已经历了以下的三个位次,呈现一种前进的态势,应该适应这种态势,做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选择,谋求更大的发展,可以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指乾卦的第五根阳爻。在一卦六爻中,二为臣位,五为君位,阳爻居于五位就是居于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辞说,九五象征巨龙腾飞上天,利于见到有才德的大人取得了君主的职位,掌握了的权力。《小象》解释说,“飞龙在天”,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自己的才德,造福于民,发挥作用的大好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指乾卦最上的阳爻。爻辞说,上九象征这条巨龙向上腾飞,亢进过度,超过正常的情况,将会引来灾祸,悔恨不已。《小象》解释说,亢龙之所以有悔,是因为任何事物发展到盈满鼎盛阶段,必然会向反面转化,不可能保持长久。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用九”即用九之道,也就是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乾元之道的方原则。爻辞说,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初爻表现龙之“潜”,二爻表现龙之“见”,三爻表现龙之“惕”,四爻表现龙之“跃”,五爻表现龙之“飞”,上爻表现龙之“亢”,虽然群龙全部具有纯阳刚健的内在品质,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客观环境的制约却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因而“群龙无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条龙的外在表现孤立起来,奉为首领,当作必须遵循服从的固定的常规,如果在应用乾元之道的过程中有见于此,可获吉利。《小象》解释说,乾元之所以“用九”,是因为纯阳刚健的天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应该懂得阴阳协调、刚柔并济的道理,适应不同的客观环境的要求,灵活应用。《文言传》对乾元之所以“用九”也做出了两种解释:“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是把“群龙无首”提到“天则”即自然的法则的高度来理解,并且认为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乾元之道,可以创造成就天下大治的辉煌业绩。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达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入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的总体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总体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宇宙自然的法则而言,天道之刚健有力与地道之柔顺宽柔双向互补,协调并济,共同促成了万物的化生,就人文的价值而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也是两种应当具备而不可或缺的品德,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因此,乾坤并建,作到刚而能柔,柔中有刚,把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而形成一种中和之美,是管理艺术的境界,也是从事实际的运作所应当奉行的基本原则
讲乾卦。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