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1.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夺冠观后感言(观看夺冠观后感200字)夺冠观后感言(观看夺冠观后感200字)


夺冠观后感言(观看夺冠观后感200字)


夺冠观后感言(观看夺冠观后感200字)


1月19日,电影《夺冠》(原名《女排》)片尾曲发布,王菲那英两位乐坛天后联袂献唱#生命之河#,美妙的歌声娓娓道出几代女排的心声,也让更多人想去影 院重温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女排有辉煌也有低谷,但女排姑娘们始终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言弃的女排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更成为鼓舞以苏宁为代表的企业奋勇拼搏的楷模。

传承不辍,坚守自己的未来

1981年,女排次夺冠,女排精神开启传承;1990年,张近东创立苏宁,将“执着拼搏、言败”定为苏宁的企业精神。30多年来,女排无论兴与衰,女排精神从未缺席;而苏宁无论沉淀期还是跃升期,“执着拼搏、言败”也始终未变,成为女排精神的企业注脚。

苏宁控股张近东曾说,“零售服务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苏宁要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既要速度快,又要稳健;既要有敢于冲刺的拼劲,又要有坚韧顽强的耐力;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

女排精神的传承,是女排姑娘对冠军信念的执着,不管是“铁榔头”XX领衔的60后队员,还是90后为主力的全新铁血队伍,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激发自身砥砺前行。在苏宁,从60后到90后的苏宁人,都展现着“执着拼搏,言败”的精神。在服务消费者领域,苏宁持续深耕细作、开放融合,将“服务是的产品”理念贯彻到了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成为每一代苏宁人“执着拼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夺冠》以XX为主线叙述女排实现“五连冠”,塑造了顽强战斗、勇于拼搏的“女排精神”的事迹。XX两次在女排最困难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把女排重新带上,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世界大赛冠军,而“女排精神”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女排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基本动作到反射动作,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在标准的基础上练上百遍千遍甚至万遍。祖国的女排姑娘们不抛弃,不放弃,使排球从寂寂无闻到全世界的刮目相看,如电影中的一句话“女排流血不留泪!”她们流下的汗水和受过的伤是奋斗的痕迹。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习女排姑娘们“一份一份咬牙顶,一球一球顽强接”的坚持不懈精神,努力提高自己,为祖国建设夯基蓄力。

“女排精神”是改革创新的精神,XX在担任女排总教练时,面对落后的女排,她不畏的舆论和上级的怀疑,她果断实行改革,虽然过程艰苦曲折,但结果是美好的。鲁迅曾写过:“愈艰难就愈要作,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XX自己曾说:“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部分,谁笑到,谁笑得。”我们也要继承和弘扬女排的创新精神,创新进取,勇敢开拓。

女排姑娘们已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榜样比任何说教都有用,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都需要“女排精神”的支持,榜样是的,精神是无穷的。不仅我们需要“女排精神”,、也需要“女排精神”,我们学习“女排精神”,坚持不懈,改革创新,成就的自己。

3.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自1981年11月16日,女排在世界杯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XX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女排精神。

“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女排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着我们的女排精神。

XX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我,我就和你咬到底。这就是女排,这就是女排精神,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今日我们看到的是女排十一连胜的辉煌与荣耀,可是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女排姑娘们的艰辛与付出,一记势不可当的扣杀,也许需要一千次的刻苦练习,一次完美的配合,背后,也许是一千次的脚步腾挪,疲倦、劳累、伤痛,不能动摇女排姑娘们对胜利的不懈追求,

夺冠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燃烧的岁月,唤起了我们因时光流逝而逐渐失去的一枪热血与豪情壮志,今天,女排精神早已不独属于女排,它属于全华夏每一个拼搏奋进,言弃,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奉献的人!

4.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有一种骄傲,叫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我们重提女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

这是言弃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远都不会一帆风顺,实力有长有消,过程有起有伏。在高处不因胜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间,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约起初也是一路低开。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显出其可贵。因为,只有言弃的人,才有资格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言弃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这是团结一心的精神。集体项目,“团结”是制胜的核心要义。“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精神中,积淀着集体主义的传统;女排的战绩,也包含着集体的力量,恰如主帅XX所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

面对每天琐碎的工作,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惫,会因为铺天盖地的单据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夺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铭记初心,,用女排执着、团结的.精神激励自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繁琐、枯燥的工作内容做对,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铁留印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的交付自己的业绩成果,不负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女排精神,学习女排精神,执着拼搏、言败,我们要时刻惊醒着、时刻准备着、时刻行动着。

5.初中生电影《夺冠》观后感想600字

期间,我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讲的是,老一代女排中的队员XX,她的排球生涯。

在1981年前,老一代女排刻苦训练,但因XX体重太轻,教练让他增重,举重达到100斤时,才能摸球。所以,XX的进度很慢。她自己下定决心,每天训练结束,她就一人在球馆里练球。渐渐地,XX的进度跟上了,还练得了一手好扣球。当时,设备并不先进,队员们只有训练、苦训练,才能弥补与别的设备上的空缺。好多人,手上已经溃烂了,可是依然坚持。膝盖软骨磨没了,还是不放弃,尽管有腰伤,但依然上场打球,最终,赢得了胜利。

多少年后,XX成了美国队的教练,因为,自己一心怀念着队,带美国队打了一场胜仗后,回归。她改革了原先队的排球格局,让新队员与老队员互相接应,中西结合。组合了一支大队,又一次拿下了世界杯。

整部电影非常激励人,他们不管身上有多少伤痛,都没有放弃。一般人是很难坚持的。我认为,要做到这么有毅力,就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样,才能坚持。就像,当年,XX想要达到美国队海曼的摸高。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教练。

身上有伤必定会疼,但有一种莫名而强大的力量,迫使女排队队员,可以忽略疼痛。在赛场上,每个人的位置、作用都不同,看起来,有些位置重要而有些不重要。但,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遍布天涯海角,大小各异,可是你看到过有哪颗星星不曾发出一点光亮吗?

我觉得,一场排球比赛就像是生活,需要团结和拼搏,才能做好许多事情。

夺冠带来的启示 电影《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是什么

1、《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1: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巨大的鼓舞。

2、《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2: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精力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这种为实现、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3、《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3: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托举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进民族复兴,我们更要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4、《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4: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女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从白手起家到铸就辉煌,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再到,靠的仍然是艰苦创业。这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中过时!

5、《夺冠》观后感心得启示5: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30多年来,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女排一直顽强拼搏,言弃。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精神带给人们感动与鼓舞。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影《夺冠》观后感5篇

【 #校园# 导语】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 整理的电影《夺冠》观后感,欢迎阅读!

1.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以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体育的IP,想把“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女排在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三大球的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下一度创下118场赛事连胜纪录。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2.电影《夺冠》观后感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女排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音。“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女排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女排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女排“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人不再需要女排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女排历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女排10次夺冠经历,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3.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在万众期待中启动预售,对外宣布全力支持电影奋力冲顶,并邀请广大粉丝朋友免费观影,重温女排跻身世界强林的高光时刻!

据悉,影片在定档之初已成为贺岁档呼声相当高的影片之一。论阵容,陈可辛导演、巩俐和黄渤领衔主演,加上女排原版人马,可以说是华语电影顶配阵容。论题材,电影讲述的是女排贯穿近几十年的历史故事。论期待值,这部电影可是让人等了三十年了!

作为体育营销界的行家里手,三雄极光紧抓的营销契机,搭上《夺冠》这辆体育电影快车,和广大粉丝一起走进院线重现荣耀,致敬英雄。

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缔造绝地逆转的传奇,创造前所未见的纪录,这就是女排!坚持“比别人做得多一点”,致力让用户体验更好一点,书写着照明行业的新篇章,这就是三雄极光。互相欣赏、互相靠近,这也是促成三雄极光这次选择为电影《夺冠》助力打call的原因。

为女排姑娘喝彩,三雄极光不是简单粗暴地诉求品牌或者产品信息,而是通过免费邀请粉丝观影,重温女排夺冠高光时刻,旨在通过其精神内核传达出企业与世俱来的气质。这个春节,三雄极光邀您一起“燃”起,再度传递这份荣耀!

4.电影《夺冠》观后感

《夺冠》以80年代上海弄堂的街坊邻居围坐一台黑白电视机紧张又激动地守候、观看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这场焦点大战。再现了当年女排以3: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实现了继1981年女排世界杯、1982年女排锦标赛冠军后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令国人无比自豪、激动的历史瞬间。

回顾当年赛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赛场上还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铁榔头”郎平和其他女排队员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后终于战胜对手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而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在女排取得11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后采访中,还是郎平,已人到中年、身为女排主教练的她在赛场采访中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哽咽着以至不得不中断了采访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联想到郎平二次流泪的感人瞬间,我感慨不已。

今年女排世界杯开始不久,身着女排教练服的郎平在采访中面对镜头,目光坚定地说:“我觉得只要穿上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次女排赢了!赢了!女排正是传承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才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多次挫折再次回到。

此刻,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当年老观看女排比赛的如火热情,也为女排今天的成就而欢呼、骄傲、自豪。因为女排本身的魅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已经成为鼓舞的精神和偶像。她展现的是自信自尊自强的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

作为新时代青年,女排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付出与收获同在。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学习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各种挑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美好!

5.电影《夺冠》观后感

女排的历史,是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夺冠之路,是为崛起而拼搏的时代音。电影《夺冠》回溯从1981年至2016年女排岁月:80年代初百废待兴的,女排是激扬国人自信的拼搏之军;祖国日新月异愈加强盛的如今,女排是彰显强国风范的王者之师。《夺冠》是由与联合拍摄,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女排队领衔主演。

正如郎平教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女排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不到一秒绝不放弃,就算风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它激励着年轻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年轻人,我们从女排精神学会了什么?

观看《夺冠》学会了坚持。无论输赢都竭尽全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赶再超越。这不仅是实力的展现,更是对对手的尊重。作为一名基层,我们会被琐碎的事情烦扰,会因为环境艰苦而不适应,会因为工作毫无头绪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我们应学习女排的顽强精神,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积少成多,脚踏实地将每一步走稳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下去,扎实干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胜利的曙光。

观看《夺冠》学会了迎难而上。逆境中抬起头迎接苦难,不服输不气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奥运赛场上遇到劲敌巴西队,女排姑娘们没有退缩,不慌不忙,坚持自己的战术,一分一分的将比分拉回来最终实现逆袭。在工作中面对难题,我们应该勇于承担,勇于担责,将困难当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儿。跨越这道坎儿,我们才能离终点更近一步。

观看《夺冠》学会了团结。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独身不成重”。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和个人的突出表现固然分不开,但更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们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将个人水平发挥到,才能最终汇聚成巨大的合力,往胜利的方向大步迈进。

电影《夺冠》观后感总结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都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它不仅代表着姑娘们必胜的决心,更代表着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影《夺冠》 观后感 总结》,以供参考。 夺冠观后感总结 1

电影《夺冠》通过选取女排这个极富时代特色的题材,展现女排队员们的生活和训练细节,让观众被一个个活生生的女排形象所感动。在这个“只要五官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流量明星时代,电影《夺冠》里的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形象则更能带给观众以情感的共鸣,其所弘扬的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言弃的精神也必将带给观众更深的价值观冲击。

于我而言,女排的意义不仅在于冠军,更深层次在其精神。现如今安定,生活富足安康,我们虽然不必随时为奉献和牺牲自身,但是前女排队员们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夺冠》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郎平:“郎平全身上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郎平自述“60岁的心,80岁的骨头”,这大概就是成功的代价吧。“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不怕吃苦,敢于坚持,敢于钻研难题,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从容应对,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在新时代,女排精神所展现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言弃的精神同样激励着我。我们要学习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胜利的底色是苦涩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女排姑娘们赛场上所获得的鲜花和掌声,还要看到这些荣誉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鲜血。我们也要把这种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中来,克服一切困难,把这种精神作为工作精神,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推诿,积极配合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积极配合部门其他成员的工作,部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紧密配合,共克难关,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特色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勇担使命和,化女排精神为内生动力,不断弘扬和传承精神、价值、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夺冠观后感总结 2

就电影谈论,我感觉女排可以分三个阶段。阶段主教的阶段,80年代,改革开放没有多长时间,远远落后西方,袁教练出国看到的巨大落,让他心里憋了一口气,一定要努力训练,争夺冠军,要证明给世界看,人能行。所以他苦教,姑娘们苦练,就连大年三十也要加紧练。他们为了挣一口气,吃尽了能吃的苦,背起了为民族争气的包袱。他们成功了,这就是老女排精神。 第二阶段,消沉,彷徨的阶段,女排成绩平平,沦为二流团队。主要证明过了,气也争了。人的物质生活也改善了。吃饱饭了,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活?迷茫阶段,难出成绩。 第三阶段,郎平时代,大力改革,重建女排精神。你喜欢排球吗?你为什么打球?你打球快乐吗?通过灵魂拷问,建立新的女排精神。爱排球,享受打球的快乐,并且热爱生活,通过打球,通过打比赛,活出自己的样子,成为自己。当然郎平也有使命,夺冠,为国争光,她说的话:“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包袱太重,这包袱我来扛,你们轻装上阵去打球。”通过打球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在成就自己同时,也为挣回一份荣耀。冠军与快乐不矛盾,为国争光与成为自己不对立,生活和球技可以双拥。新女排精神。 于我的启示:像那样刻苦训练,给家人争气,会出成绩。同时去爱自己职业,享受职业的快乐,在努力做事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