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着陆火星旧大陆,能否探测到生命体,火星还会远吗?

文/山河

天问一号在哪个平原着陆_天问一号走到哪了天问一号在哪个平原着陆_天问一号走到哪了


天问一号在哪个平原着陆_天问一号走到哪了


天问一号在哪个平原着陆_天问一号走到哪了


在浩瀚的天空中飞行七个月是什么感受?连续飞行4.7亿公里又是什么感受?这就得问问我国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了!

我们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并不仅仅只是想看看火星山川地貌、天空河流。早在2015年,就探测出火星有水源以及湖泊的存在,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为相似的星球,水源的存在实在是太过令人欢喜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存在,那么出现湖泊的火星是不是也用生命体呢?这就是我们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之一!

当然了,当我们提问到到天问的总设计师,什么时候可以考虑火星的时,得到的是,地球的环境比火星要好很多,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去改造火星,而不是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把地球打理的更好呢。我们敬佩总师这种把心放在当下的态度。不过热心的网友可觉得,我们的想法可以更大胆些。一些网友现在可能更关心火星能不能种菜呢。

地球上存在的已知古文明,以及近我国出现的“三星堆”文明都带给全世界科学家太多的未解谜题,当然还有“地球是怎样的形成”的这一个为困扰所有人的问题。那么作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是怎么形成的?揭开火星形成的谜题是不是可以知道地球的演化、形成原因了?

“奔月”梦想已经完成了,我们成功的把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下一步就该实现自己的“神话”了!作为行星,火星与地球是极为相似的,无论是地貌、资源、引力等等,它就像是地球的双胞胎弟弟,极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同胞星球”,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地球被人类开发到之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所以,登陆火星也是对人类下一步的完美规划!

“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对我国有重大意义,它代表着我国已然突破航曾经的空难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选择的着陆点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得出的一个平原—乌托邦平原,剧科学家称,乌托邦平原很有可能是古海洋,而其相邻为古大陆。我们的“天问一号”刚好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与古大陆是“邻居”,这就让我们的研究非常便利了,不用耗费更多的资源去特意寻找某一处。并且这两处地方,有极大的可能会让我们的“天问一号”成功完成火星生命探寻的任务,与“火星本体科学”探寻任务相比较,“生命”才是重中之重,倘若真的寻找到生命的存在,这对全人类来说将会是一个重磅信息。生命的出现也就代表着第二个栖身之地的诞生!

“天问一号”成功软着陆于我国科学家在指定的火星预选点,并且它的着陆方式就像是古代神话故事的神仙着陆一样!随着祝融号传达回的监测信号,举国沸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问一号”是如何实现毫发无损的软着陆,“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后,地面科学院人员也一起参与了着陆前的“惊心动魄”,在这九分钟内,“天问一号”进行了各种减速、悬停、避开障碍、下降四个整体阶段。随后,火星车按照预先指令进行成像、自我检查、自动驾驶离开着陆平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火星探测任务!

既然我们已经踏出了这步,这也预示着我国下一步的太空探险任务将会稳步进行!古代神话故事,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因为伟大的科学家们变成现实!

天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哪里

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航天组织和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96天。在奔赴火星到成功降落中,“天问一号”需要经过: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火星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段六个飞行阶段。其中,离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探测器从火星大气层穿越一直到着陆,会经历一段“7分钟”。世界上现有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飞行器能够安全度过这“7分钟”的9次。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因此,登陆火星前需要首先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的分离。

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地点

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发射赴火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05秒,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发射,迈出行星探测的步。2021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一。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784米,“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09天,距离地球2.77亿千米,两器运行正常。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哪里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的乌托邦平原。

天问一号是由航天科技公司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软着陆在火星表面,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历史背景:

2011年11月9日,研制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搭载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萤火一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

之后,随着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取得突破,规划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2016的航天》明确提出,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突破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等关键技术。

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实施环绕和巡视联合探测,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

天问一号预计明年5月在哪个地点着陆?

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言人、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介绍,经过漫长的飞行后,天问一号预计将于明年5月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上有着陆的火星探测任务,大多数选择着陆在火星北半球。因为南半球多是山地,坑洼不平,北半球有平原。天问一号将要着陆的地点在乌托邦平原南部。地质学家认为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

刘彤杰表示,这个着陆点在古海洋和古陆地交界处,科学家认为该地方有很高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这也是选择这个地方来进行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原因。

扩展资料

天问一号后续还将有1-2次中途修正

据刘彤杰介绍,火箭发射探测器时,会产生入轨偏,在飞行控制中也会出现偏。这两种偏如果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偏离和火星交汇点,为了避免与火星“擦肩而过”,需要进行轨道中途修正。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顺利完成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此后还将会有1-2次中途修正。

刘彤杰表示,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中途修正和深空机动,不仅可以保证天问一号能够准确地飞近火星,在这个过程中还验证了发动机性能,让它点点火,不要在长时间的飞行过程中一直处于静默状态,所以中途还要点一下大小各型发动机。深空机动就是要点大一点的发动机(主发动机),而中途修正就点小一点的发动机,姿控发动机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