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向


1、人生志向是个总的概念,实际上包含着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修养两个方面。

2、 《论语·先进》里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虽不尽相同,但都侧重于方面。

3、而《论语·公冶长篇》所记孔子与们论志则是偏重于的。

4、 子路是个急性人,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

5、“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

6、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偏小的,万乘之国如晋、楚、齐、秦等才是大国。

7、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是绰绰有余的。

8、即使是这个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用不了几年功夫,就可使这个强盛起来,使那里的都懂得礼义。

9、 冉有、公西华则是在孔子点了名以后,才发表自己见解的。

10、他们两人所说的都是诸侯邦国之事,本质上和子路所说的没有什么别,只是态度要谦虚谨慎得多,语气要委婉得多。

11、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这样一个小诸侯国或大夫封地里做点具体工作;或使富足,或可折衷樽俎。

12、至于礼乐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那是只能另请贤明了。

13、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说“愿为小相”。

14、显得那样平易、谦和,称得上是孔门中的彬彬君子了。

15、 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

16、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