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音乐名曲有哪些?

经书地位:

音乐名曲有:《蓬莱仙韵净天地神咒》《南清宫》《玉皇赞》《二郎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三清胜境》《仙家乐》《白鹤飞》《鸿雁赞》《迎仙客》等。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作者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作者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作者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道家音乐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是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更早期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最初诵经为直诵,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

唐代是音乐发展鼎盛时期之一

开元年间,唐玄宗曾诏告天下道调与法曲合作,《霓裳羽衣舞》就是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

唐代的音乐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玄宗曾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自研作和道乐。

唐代因受帝王的推崇,音乐也受到重视,唐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唐玄宗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

唐代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西域音乐以及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唐末张若海撰《玄坛刊误》称唐代道乐为“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

求道家(静心)真言

绝句四首悟 真 性 宗

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眼前。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益,减着且无伤。

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生灭颂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见物便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齐物颂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践尊卑,手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与其找什么真言,不如去认真理解学习道家的思想,真正领悟了也就不需要静心的真言了。阅读大学哲学系傅佩荣老师的哲学著作,他的书不难读,只要肯认真阅读都会得到收获,或者阅读他的新浪博客你也会获益匪浅的,并非人人都需要像宗教那样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来领悟“道”的,通过阅读,不断体验生活同样可以。

加我

发扬文化国人有责。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想静心的话,就念几十次以上,,就像人们僧人一样,,一般都静得下来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想象一杯浊水慢慢沉淀,慢慢变得清澈)

化而欲做,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

问题看来是你不能静心(乱),需要的不过供奉老君,亦同供奉关帝,吕祖或八仙大仙等,但以太君居中其他众神,臂为太上老君守护神,放在两边儿,道家讲清虚无为,虽然不避肉食,但亦以素食供奉较为妥当,到道观中开光,宗教中有固定的开光仪轨这样开光后才具灵性。是一个寄托。

不如就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不管真言还是术咒,没有师承念了也是白念。

可以多多念念《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但是不要看注释版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道。不要修别人的道去。。

道家,我知道的很少。今后一定好好学下。

太上老君有那些经书?

太上老君化胡经,三界惟心颂太上老君开天经,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太上老君内视经,太上老君说消灾经,太上老君内丹经,太上老君戒经。就这几部经书。其实老子写的只有道德经。

《道德经》《太上真常应物,真常得性:是说以自己的本来、自己的本性去认识事物,处理事物;经常提醒自己去这样做,自身的本性就会得到不断的,不断的成熟,也就是道家的得道,佛法的觉悟。感应篇》《了凡四训》

只有道德经传世

左玄真人的来历及司职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左玄真人,神仙。从前,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广化天宫,会诸众天仙讲十极解脱之时,左玄真人长跪道前,问道求法。左玄真人说:凡修行学道之士,只要能持诵清静经者,就可以得到十天善神护佑其身,然后还有天降无形的灵精心咒语:一切虚空,是我贪执。符保护自己的神魂。坚持修行者,可使心气合于肾气而不上升,薰蒸于肺,到时即取肺液注于下丹田,自尾闾穴升上,以补泥丸,补足之后又复下降入下丹田,这叫金液还丹。既还丹田,就可复升遍满四体,前后上升,这又叫金液炼形。金液炼形者,形体与心神合为一体,奇妙无比,如此则自然与道气和合而成为真人。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有载左玄真人,为灵宝天尊下大贤真人。曾受召闻灵宝天尊宣阐戒行。于过去劫中灵宝天尊曾有化身,曰乐净信。左玄真人当时为其子法解也,而右玄为其媳。为其一家三代皆发愿成就无极大道,始终能精进不辍。故后得同游上清。

<<道德真经>>非等闲,天地玄奥在其间。若悟道德精妙在,飞升上界大罗仙。

当道士要先学什么?

想入道

先要修心修德

看书的话

可以看《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这段《清静经》第二遍的抄写没一会,居然发现身体略紧张, 在意识到自己耸肩的时候,我坦然的随着书写缓慢的节奏放松了下来,放下紧迫感,安心享受周末的清静。性地颂可以帮助净心,也可以开悟

先学做人,要看人生这一本书。

太上老君装藏用什么

太上老君装藏用玉皇经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之又却应。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救苦经。还有七种颜色石头跟无色线,分别全称分别是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太乙救苦护身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不过不是开光装藏古时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肺肝放入封上称装藏。

太太上老君即老子,创始人,传《道德经》与世人!上老君装藏特点

开光为仪式之一,凡神像塑成后择吉日按一定仪式致礼供奉名开光,凡由工造出来的神像未经宫观供奉和举行开光仪式则还仅仅是个艺术品而已,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

谢同修: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寒露那天,收到了来自内蒙的快递,一位素未谋面寄来了手抄的四本经书。

厚朴同学在群里有兴趣手抄四部经书的友人,我犹豫片刻决定抄经后才加了她为好友,也因此结缘。

收到经书后,正如同修所说,印的质量很好,本意不在获利,还免费给我们抄经的同学邮寄,真心实修人!道统经书,托同修的福, 能有余力印刷传播真是功德无量 。

这几日,每天都至少抄上一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四天下来,觉察到不少自己抄经时的情绪,感叹这 《清静经》还真是对治了身、心、神的不清净 。

今日清晨,阳光照进房间,我的后背恰好也被晒到,此刻抄经正当时。

重新坐好,怀着一颗与经典虔诚对话的心慢抄。

后背变得舒适,肩膀也放松下来,顿时觉得整个人轻松自然。

Oh,my go(想象一座大山,或是一根原木从心上压下)d! 我练功的短板不正是肩颈部位吗?!

这金刚功,混元一气,写硬笔书法,关键时刻还是该松的时候就得“松”呀。

这不禁让我想起李辛老师书中的那句话:“无太过,无不及。尝试很柔和地找到用力的度。”

这耐人寻味的一笔一画,从某些字里看到自己初描的稚嫩,某些描也描得“丑”的文字,似乎在时间的酝酿下,慢慢变得可爱端庄,沉稳又适当有力。

曾想起给自己退休前定下的一个目标就是练习书法,没想到冥冥之中就遇到了。

感谢这次厚朴同修的机缘,让我提前接触到了,秋日养收,适宜静心抄经~

愿这每日心信能成。抄经,能够洗去我每天身上的一些浮躁。

以时日,希望心定清静自然来。

每一个阶段,选适合自己的调整方式,愿每日可以在这喧闹浮躁的世间取得内心的一点清静与安宁吧。

《抱朴子.养生论》说:

这不就是教人少思寡欲常清静,停止向外寻找源吗?

其实细思《黄帝内经》开篇所说的十六个字,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千言万语,都是《清静经》当中所说的一个道理:

PS:

附上同修的字,大家欣赏一下,还望礽祺同修看到此文时,留言给我们讲讲他写书法的缘由呢~

相伴同行,定能各有所获,感恩传世的经典,感恩所有的相遇!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什么意思?

真常,大意是自性,也就是本觉。真是指真实,常是指不变和常在。这个词在魏晋时期的、玄学中经常使用,所以译自那个时代的经典或者写于那个时代的论说中会有这样的语句。

应时而动,常应常静:是说以自己的自性、本觉去处置世间一切事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造成身心的烦恼,获得唐末五代时道士杜光庭集前代斋醮科仪之大成,编辑了《道门科范大全集》,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这时的道乐已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清净的解脱。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经典之一。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由於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在《清静经》里写道:「吾道友慈悲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真理叫作『道』。」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生生不息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於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

《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