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怎么写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相关的一些定理、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数据结果,然后根据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成功或失败,或者得出实验条件下产生的某种现象或结果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在实验报告中,要建立一份图表,这样更直观的反映实验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以便于归纳总结。先建立统计表,然后对表中数据建立图表,根据图表的趋势分析总结实验的内在规律性。

你这问的太笼统了,一般是在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说白了也就是求各种”平均值“减小误,与要验证的结果进行误和分析,在给出误范围内得出结论。。。希望对你有帮助ps:我大物的实验数据分析就是这样玩的。

大学物理实验,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写实验报告的误分析

1、没有标准的平行光源。

2、透镜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焦距不同,叫色。

3、光具座的标尺本身有误。

4、光束偏离主光轴较大时,聚焦也有误,叫做球。

在物理量的实际测量中,无论是直接测量的量,还是间接测量的量(由直接测量的量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出的量),由于测量仪器、方法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测量值与真值(或实验平均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值,这称之为测量误。

扩展资料: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为正,表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为负,表明测定值偏低。在测定的误相同的条件下,待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越小;反之,相对误越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相对误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有时也采用中位数来表示分析结果。中位数即一组测定数据从小至大进行排列时,处于中间的那个数据或中间相邻两个数据的平均值。用中位数表示分析结果比较简单,但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数据的缺点。

参考资料来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试工作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 范文 3篇_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

更多关于 学习 总结 内容(点击进入↓↓↓)

大一班干部学习委员个人期末总结3篇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理论学习总结_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大二上学期总结下学期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时间和位移

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 方法 。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 50分度游标卡尺 准确度=0.02mm 误限 △仪=±0.02mm 2 螺旋测微器 准确度=0.01mm 误△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

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 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 天平感量: 0.02 g 称量500 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

D=(21.19±0.02)mm

D=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Sd=0.0045mm=0.005mm

d。d

S=

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ud=

ud=0.0155mm=0.02mm

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

σd=0.0160mm=0.02mm

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

d=(16.09±0.02)mm

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

Sh=0.0086mm=0.009mm

d=

h h

S=

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

h d

uh=0.0155mm=0.02mm

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 ○

h=(7.27±0.02)mm

hσh=

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

22

V =1277.8mm

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

3? (D2-d2)

4dh+

Dh?dh?

dD- dd 2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

?v(0.25?(D2?d2)?h)?(0.5Dh??D)?(0.5dh??d)

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

3σV=0.7mm

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 ○

V=(1277.8±0.7) mm

2、计算钢丝直径

(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

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

ud=0.0029mm=0.003mm

(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d=dσd=0.0084mm=0.008mm

(4)写出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d=(2.169±0.008)mm

3、计算石蜡的密度

(1)以天平的感量为Δ仪,计算直接测量M1、M2、M3的B类不确定度uM uM=0.0115g=0.01g

(2)写出直接测量M1、M2、M3的科学测量结果

M1=(2.44±0.01)g M2=(11.04±0.01)g M3=(8.50±0.01)g

(3)ρt以2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

M1

?t

M2?M3

ρ=0.9584(kg/m3)=0.958(kg/m3) (4)间接量石蜡密度ρ的全微分:

?tm1?tm1?t

dρ=dm1-dm2+dm3

m2-m3(m2-m3)2(m2-m3)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密度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参考公式1-2-16)

2??(?t?m1/(m2?m3))?(m1?t?m2/(m2?m3)2)?(m1?t?m3/(m2?m3)2)

22

计算间接量密度ρ的不确定度σ

3 3

dρ=0.0076 kg/m=0.008 kg/m

(5)写出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 ρ=(0.958±0.008) kg/m3

ρ三、结论

1、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

(1) 心得体会 :

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

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

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2)思考:

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 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3)建议

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

一、实验目的

。。。。

。。。。。

二、实验原理

。。。。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

五、附件:原始数据

____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三: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 B型 ,分度值0.1g,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_=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游标的n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n?1n

_(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

n?1n

__n

分度值的值为:_?

,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

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

?lk_?kk和卡尺的分度值_/n读取:

n?1n

_k

_n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ll0??ll0?k

_n

,对于50分度卡尺:ll0?k?0.02;

对20分度:ll0?k?0.05。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mm。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0.5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0.01mm, 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S

n?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m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作步骤)

m1?m2。

1. 米尺测__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2. 游标卡尺测圆环体积:(1)记下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和零点误。(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外径D、内径d及圆环高度h各6次(在垂直交叉方向进行)。

3.千分尺测小钢球直径:(1)记下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2)测量其零点读数3次,求出平均值.(3)用千分尺测量小钢球不同部位的直径d,测量6次(要在垂直交叉方向进行)。

4.物理天平使用(1)调底座水平;(2)调平衡;(3)称量;(4)天平复原。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见数据记录纸,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处理的中间结果应多保留1-2位,以免产生截断误,最终结果表示应符合有效数字规则和不确定度位数要求,计算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的换算和书写)

【实验结果与分析】

1、米尺测得__的面积为:27.07.5cmS?,相对不确定度:0.08%

2、游标卡尺测得圆环体积为:)(10)13.001.4(34mmV??,相对不确定度:3.2% 3、千分尺测得圆球直径为:)(09.004.20mmd?,相对不确定度:0.45% 4、复称法测得圆柱体质量为:293.18g。

测量结果是可信的。面积的相对不确定度非常小,并不能说明误非常小,因只对长、宽的一个位置进行了一次测量。

游标卡尺测量误主要来自对与主尺对齐的游标格线判断不准;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误主要来自对格线是否露出的判断和零点读数及估读数;

从天平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复称法测出的两次质量很接近,说明天平的不等臂误是很小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相关 文章 :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 理论学习总结_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篇

★ 考研英语学习总结范文

★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3篇

★ 高中学生学习总结1000字

★ 本学期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

★ 大学实验报告范文

★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

★ 大学实验论文范文

★ 大学物理实验课心得体会

急求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声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了解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实验内容

1 测量实验开始时室温.

2 驻波法

(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

(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接接收端.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

(3)通过示波器观察讯号幅度,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讯号极大的位置,在极大值附近应该使用微调,即固定移动尺螺丝,使用微调螺母调整.

(4)从该极大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极大(波腹)时游标的读数,共12个值.

3 相位法

(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

(2)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的CH1接在接收端,CH2接在发射端.选择CH1,CH2的X-Y叠加.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

(3) 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图形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的位置.

(4)从该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图形是斜率为正的直线时游标的读数,共10个值.

4 测量实验结束时室温,与开始时室温取平均值作为温度t.收拾仪器,整理实验台.

5 对上面两组数据,分别用逐计算出l,然后算出声速v,并计算不确定度.与通过t计算出的理论值计算相对误.

数据处理

1 理论计算

实验开始时温度23.0℃,实验结束时温度21.8℃,所以认为实验时温度t=22.4℃.

根据理论值计算

2 驻波法

游标读数

(mm)

95.42

100.50

105.70

110.66

115.88

120.90

126.16

131.34

136.20

141.44

146.52

151.60

逐=3(mm)

30.74

30.84

30.50

30.78

30.64

30.70

相邻游标相减的2倍=i(mm)

10.16

10.40

9.88

10.44

10.04

10.52

10.36

9.72

10.48

10.16

10.16

标准

的A类不确定度

查表得:当n=11,P=0.95时,=2.26.

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

查表得,当P=0.95时,=1.96.

所以的不确定度

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

声速

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空气中的声速v=(350.99±1.20)m/s (P=0.95)

相对误=

3 相位法

游标读数

(mm)

110.80

121.04

131.14

141.36

151.58

161.72

171.88

182.02

192.10

202.26

逐=5(mm)

50.92

50.84

50.88

50.74

50.68

相邻游标相减=i(mm)

10.24

10.10

10.22

10.22

10.14

10.16

10.14

10.08

10.16

标准

的A类不确定度

查表得:当n=9,P=0.95时,=2.26.

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度

查表得,当P=0.95时,=1.96.

所以的不确定度

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

声速

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空气中的声速v=(348.57±1.09)m/s (P=0.95)

相对误=

误分析:

1 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和由于老化引起的误.

2 室温在实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

3 无论是驻波法中在示波器上找极大值,还是相位法在示波器上找斜率为正的直线,都是测量者主观的感觉,没有测量.

思考题

1 固定两换能器的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不可行.因为在声速一定时,频率改变了,波长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无法同时测量出频率和波长,也就无法求出声速.

不对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的具体步骤是怎么样的?以及实验体会与实验小结该怎么写?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6实验小结

实验体会与实验小结,你就分析分析误是怎么来的行了。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材料与仪器

4.实验步骤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