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基本信息

孟浩然(6-740年),唐代诗人,号“东篱”,祖籍河南郡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出生于湖北襄阳,因其家族的迁徙,曾居住于陕西、山东等地。孟浩然自幼聪慧,读书有成,曾担任过秘书郎、左拾遗等职务,后离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洋溢着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浩然是什么官(孟浩然是什么地位)孟浩然是什么官(孟浩然是什么地位)


孟浩然是什么官(孟浩然是什么地位)


孟浩然是什么官(孟浩然是什么地位)


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有《春晓》、《登科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过故人庄》等,这些作品以清新淡雅、自然真实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并广泛传诵于中华文化圈。

总之,孟浩然是唐代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洋溢着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而著称,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孟浩然在开封做什么官

没做过官。

孟浩然在开封没做过官,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孟浩然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孟浩然是封建士大夫吗

不是。

在当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封建士大夫“学而优则仕”思想的推动, 文人们把入仕作为自己终身不二的目标,而这其中,许多文人或因科举考试或因得到名流的而直接为朝廷所用, 显达一生;也有许多才气横溢的儒士因得不到权贵的,干谒无门,终生郁郁不得志,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仕途被冷酷的现实销蚀时,许多人便希望归身自然, 隐逸山水田园之间, 以求心灵的片刻安静。

不是,孟浩然没当过官。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唐永昌元年(6),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1]

本 名

孟浩

别 称

诗星、孟襄阳

字 号

字浩然

孟山人

所处时代

唐代(盛唐)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湖北襄阳

出生时间

6

时间

740年

主要作品

《孟浩然集》《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主要成就

山水田园诗创作

派 别

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

诗 风

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