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那里的美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写的是扬州。

二十四桥夜指的哪里 二十四桥夜二十四桥夜指的哪里 二十四桥夜


二十四桥夜指的哪里 二十四桥夜


描写的是深秋的扬州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是哪里

一、“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二、“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附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作者: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

1、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在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2、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3、二十四桥开放时间。6:30-18:00,售票时间:7:00-17:30,18:30-22:00(3月20日后开放夜游,票价约80-100元,全程坐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

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放纵的生活。

二十四桥特色景点

1、西部片区(八座桥)

融合生态环境,以石材、混凝土、木材为主要材料,以四川传统石桥为灵感来源,灵活设计石栏杆、木栏杆等特色栏杆,体现自然生态的桥梁风格。

2、中部片区(八座桥)

结合周边用地及公园环境,采用钢混结构为主,石栏杆与玻璃材质相结合,营造自然现代的桥梁风格。

3、西江河生态带(三座桥)

采用吊桥、廊桥等形式,增加桥梁自然质朴景观,增加步行趣味性。

4、东部片区(五座桥)

与东安堤、东安阁相呼应,采用石拱桥形式凸显自然人文气息。

以上内容参考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

在苏杭园林中赏月,伴着小桥流水,月色别样迷人。

江浙一带的秋月有唐宋诗词里的诗情画意,一动一静,一亭一桥都透着古典的意境。扬州自古繁华,风姿绰约,乾隆七下江南,每次必到扬州。可见扬州的景致之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对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联想;《红楼梦》中黛玉思乡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扬州的秋月,浪漫得来又有点感伤。

俗话说“天下西湖三十六,瘦西湖”。在扬州,赏月的地点就在瘦西湖,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秋日漫步瘦西湖,山寒水冷,秋高气爽,迷蒙柳色,花荫深浓。闲来看丁溪水榭,白塔晴云,登台揽胜,四桥烟雨——在箫声中登层楼,观八方胜景,思六朝繁华,看月下柳如青烟如绿雾,溶溶月,淡淡月,秋色无边,让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问桥边芍,年年知为谁生?”。

在扬州,除了瘦西湖是赏月的绝佳去处外,还可以到个园、何园和竹西公园等名家园林里赏月,更不可错过二分明月楼上的月色。二分明月楼在扬州市广陵路263号,始建于清代中叶,取意于唐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通过园中的月色、山光、水意、树影、箫声烘托出点点诗情画意。

写的是扬州的瘦西湖内典雅的一座石桥

羌族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在哪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在江苏省扬州市。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扬州新近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它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似乎处处都与以二十四对应。

二十四桥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佳话。

相关古诗介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诗人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二十四桥明月夜在哪里

江苏省扬州市。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其中“二十四桥”景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一座单孔拱桥,长24米,宽2.4米,共设有24根栏柱和24级台阶,桥面如玉带飘逸,桥身似霓虹卧波。整座桥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是哪个湖?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是扬州廋西湖。二十四桥位于今扬州瘦西湖,是上世纪80年代末重建的,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毁于明朝,故明代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的确是桥如其名,其桥长24米,宽为2.4米,而桥上的汉白玉栏柱为24根,桥上的台阶也恰为24级,无处不与其名字形成呼应。看似宁静平和的瘦西湖也有其活力四射、昂扬的一面。

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思是,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玉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玉人”,既可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在如此秋夜时,每晚在何处教歌女吹箫。这样调侃打趣的口吻,不但写出了韩绰的倜傥,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也在字里行间中流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