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忠直安本份,一来由命二由勤。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语不端。什么生肖

辨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

抱歉,无法解答您的问题,但可以提供的信息是:这首诗所描述的生肖是牛。

是非只为多开口是什么意思_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一数字是非只为多开口是什么意思_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一数字


是非只为多开口是什么意思_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一数字


不如忠直安本份,一来由命二由勤。指什么生肖

龙是 龙 为人心情自宽怀,平生积得四方财,一旦时来当发福,

查看压于砚匣之下,盖上砚匣,步出书房。到大门首,取脚色手本,付与守门官吏瞩付道:“老更多

是非只为多开口下一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

问题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什么意思 亲,是言多必失,抢打出头鸟的意思哦。平时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真诚,温和,那些情况就不会靠近你。

【结构】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问题二:是非只为多出口 烦恼皆因强出头 这句话出自何处 谚语)比喻多话容易引起是非。孤本元明杂剧庄周梦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悔又何尤。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问题三: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一字) 匪 字。。。。

问题四:是非只为多开口,猜一字 匪,大家说对了哦!是匪。

问题五:是非只为多开口。猜一字。 吉

问题六: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是什么意思 语多必失。虽然你话出口前,深思熟虑,但许多你没有意料的因素,造成你的话惹上是非。你在群体中强出头,必须镇得住场面,能够让对手不寒而栗。否则只能徒增烦恼,承受许多你想不到的后果。

问题七:是非只为多开口 话不投机半句多 谚语)比喻多话容易引起是非。孤本元明杂剧庄周梦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悔又何尤。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问题八:谜语:是非只为多开口 谜面 是非只为多开口

谜底 咭

问题九:阅读《是非只为乱开口》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 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⑾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⑿“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⒀“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⒁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阅读选文后,补全故事情节。 ,老妇人乘车,众人反感漠视 ,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3、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

善心善言善思善行,勤学勤恳勤谨勤俭什么意思

【近义词】是非曲直

善----首先体现在心态上.注重道德修养.日三省吾心.坏的东西不但不能做,想也不去想,这就是善思.我们经常说,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思想认识,就是在思想上追求善,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大多数的利益,符合高尚的道德. 善思是善言和善行的基础.

得荆公书房中宠用的有个徐伦,三年前还未冠。今虽冠了,面貌依然,叫从人:“既是徐掌

善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说的话要对别人有帮助,有鼓励,有安慰,有促进,便别人从你的话中获得温暖,得到教益,得到醒悟,得到启发和提高 . 正是:"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就是善言. 有所谓 '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 -------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不是善言.只会起到挑拨离间的作用 . " 是非只为多开口"-----不该说的不说,宁可保持沉默. "忍一句,息一怒 "----也是这个意思.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是说善言的 可贵."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谁傍晚时大骂老婆,当然老婆会一个晚上都不理你了. "圣贤言语,神钦伏"------圣贤的话,连神都钦佩信服呢.

善行-------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到,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必寿老,恶必早亡。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以上这些增广贤言里古人的话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老人家说:一个人一时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总之,一辈子行善积德,不但是个人的人生追求,也是惠及子孙的大好事。

请问"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是什么意思?

看遍的时候我以为是乌龟。遇事退缩是它的风格嘛。可是后面的开口和强出头又似乎不符合。第二遍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蛇。但一句却又解不通。

前面一句很简单,不过在理解上应该是一种心理变化,对未来的迷茫,后面一句,我相信体验过生活的人也应该容易理解。

及,岂敢怨老太师!”荆公笑道:“子瞻大才,岂有不及!只是到黄州为官,闲暇无事,还

人情世故,情薄意寒,人世间一切的事情穿梭于天地间,清风明月在这里统指自然万物,楼主应该知道诗词中一些‘虚词’的用意

这一句的解释旨在意境上的领略,如果楼主要找详细的文字解释,建议你到新华书店查一查诗词典,我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呵呵。

楼上说的都对,但本人还有一点补充,就是作者写这句话的时候或许也是想到了自强的观念,所以以明月清风喻人,意思是谁也帮不了自己,人要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我来说说,先看:清风明月冷看人,

从现实角度来说,清风明月本来就是“冷”的,没有感情,不管你发生了什么,清风明月依然是清风明月,在这一点上,清风明月不但“冷”,而且“寒”!

正如二楼和三楼所言,此句以物喻人,人是有感情的,人情是热的,不应该冷,更不应该是寒,

而从句来看,作者一定是遇到了难一自料的变故,而且感觉到了“春冰薄,人情更更薄”,无奈之中只能写清风明月以抒己情。

小弟愚见,请楼主用斧头砍砍~~

什么事都会出呼自己的意料,清风和明月看人永远都是冷的

人心和清风明月一样的冷

路逢险处须当避,事到头来不自由。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5、聪明人不注意自我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也不会为它们烦恼。――乔赫伯特

反复看了几遍,心里模糊的有了一个。这四句话都符合的动物怕是只有人了。所以我的是位,老太师在堂上否?”守门官上前答道:“老爷昼寝未醒,且请门房中少坐。”从人取交人。

我的生辰八字是丙寅 甲午 壬辰 丁未(女),请高手帮忙解析一下?

章,再来谒见。”说罢,骑马回下处去了。

很多讲命理的老师都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跟我谈外因,就是生辰八字是一个因素,外界影响也同样是一个很重要因素,那么我想很多让命理师批过命的朋友都知道,只会叫你提供生辰八字并没有详细追问你的家庭环境如何,你从事什么工作等等琐碎问题,当然如果这么研究一个人的外因,那肯定显得这个比较“没料”。 而且命批出来如果不好了如何改?把不好的事物变成好的,糟糕的命运变成平步青云?还有多久能见效?这些问题更是很多无从下手的,因此知道自己命运平平,所挂怀的事情岌岌可危,却束手无策不能改运这也是用处不大,并且很尴尬的一件事情。

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三个数字是410

奇门就完全不同了,首先它不需要知道你的生辰八字,甚至没有见过你的面就可以知道你本人的状况是如何,简单的说就是当事人与之间的信息时空能量共振,通过当时的信息用九宫格排盘方式就能准确的得知,可以到如:你内衣什么颜色,你的长相,(夫妻的话对方的长相)、姓名好坏,人物性格、贵人长相方位、病灶所在、家庭布局、事业境况、财运如何,择业选择,婚姻匹配,阴宅,阳宅、,甚至你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有过什么关系等等、、、、、、 改命改运更是准确有效,众多的案例证明一般改运或者将事物纠正在你想要的范围内,基本上是100天以内见效。真正试过奇门遁甲的朋友肯定能感受到帝王绝学的精妙神奇之处。不像其他命理学问长篇大论说的晕乎乎文绉绉,结果是百无一用浪费时间。或者机械式的属相命理拷贝,谁来都一样,更可恶的是现在机器电脑的,真是害人害己。

是非只为多开口。打三个数字

我想说的是:生辰八字预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比如说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甚至是同个病房出生的两个同性别的婴儿,命运就完全一样吗?我国平均不到2秒钟出生1个人,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这样说来,同时出生的人这么多,按照八字说来这些人的命运好像克隆一样完全一模一样吗?那不是要出现成千上万个?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是:410

:410。

是是非非

shì shì fēi fēi

【解释】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荀子·修身》:“是那网上的批命者该不该信呢?目前我认为大多数网上的批命者,都是半桶水或者到处上学的想要炫耀自己的初学者,真正是不会随意改运的。因为,改运行话来说是在“泄露天机”,本身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就目前我说知道的,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都有找能人改过,而且需要付出的银子也不少哦!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物平衡吧,所以我经常说不要稀罕免费的午餐,那样你得不到真东西,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人心定了,就不会有风言风语,是是非非。”

王安石三难苏轼

话说宋神宗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

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胜

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讥诮。荆

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

“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

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故?”荆公认以

为真,欣然请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

个。”荆公默然,恶其轻薄,左迁为湖州刺史。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

东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满朝京,作寓于大相国寺内。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

咎。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分付左右备脚色手本,骑马投王丞相府来。离

府一箭之地,东坡下马步行而前。见府门首许多听事官吏,纷纷站立。东坡举手同道:“列

床在门房中,东坡坐下,将门半掩。不多时,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缠鬃大帽,

穿青绢直摆,俪手洋洋,出府下阶。众官吏皆躬身揖让,此人从东向西而去。东坡命从人去

问,相府中适才出来者何人;从人打听明白回复,是丞相老爷府中掌书房的,姓徐。东坡记

家,与我赶上一步,快请他转来。”从人飞奔去了,赶上徐伦,不敢于背后呼唤,从傍边抢

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苏爷的长班。苏爷在门房中,请徐老爹相

见,有句话说。”徐伦问:“可是长胡于的苏爷?”从人道:“正是。”东坡是个才

子,见人一团和气,平昔与徐伦相爱,时常写扇送他。徐伦听说是苏学士,微微而笑,转身

便回。从人先到门房,回复徐掌家到了。徐伦进门房来见苏爷,意思要跪下去,东坡用手搀

住。这徐伦立身相府,掌内书房,外府州县首领官员到京参谒丞相,知会徐伦,俱有礼物,

单帖通名,今日见苏爷怎么就要下跪?因苏爷久在丞相门下往来,徐伦自小书房答应,职任

烹茶,就如旧主人一般,一时大不起来,苏爷却全他的体面,用手搀住道:“徐掌家,不要

行此礼。”徐伦道:“这门房中不是苏爷坐处,且请进府到东书房待茶。”

这东书房,便是王丞相的外书房了。凡门生知友在来,都到此处。徐伦引苏爷到东书

房,看了坐,命童儿烹好茶伺候。“禀苏爷,小的奉老爷遣往太医院取,不得在此伏

侍,怎么好?”东坡道:“且请治事。”徐伦去后,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文几上只有

笔砚,更无余物。东坡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上余墨未干。方

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些纸角儿。东坡扶起砚匣,乃是一方素笺,叠做两摺。取而观之,

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荆公笔迹,题是《咏菊)。东坡笑道:“士别三日,换眼相

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

尽,两句诗不曾终韵。”念了一遍,“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乱道。”这两句诗怎么样

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金、朔四样风配着四

时。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

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

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兴之所

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便写了,东坡愧心复萌:“倘此老出书房相待,见了此诗,当面抢白,不像晚辈体

面,欲待袖去以灭其迹,又恐荆公寻诗不见,带累徐伦。”思算不妥,只得仍将诗稿折叠,

太师出堂,通禀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赘过唇。”表

不多时,荆公出堂。守门官吏虽蒙苏爷瞩付,没有纸包相送,那个与他禀话,只将脚色

手本和门簿缴纳。荆公也只当常规,未及观看,心下记着菊花诗二句未完韵。恰好徐伦从太

医院取回来,荆公唤徐伦送置东书房,荆公也随后入来。坐定,揭起砚匣,取出诗稿一

看,问徐伦道:“适才何人到此?”徐伦跪下,禀道:”湖州府苏爷伺候老爷,曾到。”荆

公看其字迹,也认得是苏学士之笔。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

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

民。”又想道:“且住,他也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叫徐伦取湖广缺官册籍

来看。单看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心。命徐伦将诗稿贴于书房

升降勾除,各自安命。惟有东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荆公为改诗触犯,公报私仇。没奈何,

也只得谢恩。朝房中才卸朝服,长班禀道:“丞相爷出朝。”东坡露堂一恭。荆公肩舆中举

手道:“午后老夫有一饭。”东坡领命。回下处修书,打发湖州跟官人役,兼本衙管家,往

旧任接取家眷黄州相会。

午牌过后,东坡素服角带,写下新任黄州团练副使脚色手本,乘马来见丞相领饭。门吏

通报,荆公分付请进到大堂拜见。荆公侍以师生之礼,手下点茶,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

黄州,乃圣上主意,老人爱莫能助。予瞻莫错怪老夫否?”东坡道:“晚学生自知才力不

要读书博学。”东坡目穷万卷,才压千人。今日劝他读书博学,还读什么样书!口中称谢

道:“承老太师指教。”心下愈加不服。荆公为人至俭,肴不过四器,酒不过三杯,饭不过

一箸。东坡告辞,荆公送下滴水榜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

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

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

老夫几欲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

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谜语类型 打一字谜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东坡领命,回相国

寺。次日辞朝出京,星夜奔黄州道上。黄州合府官员知东坡天下有名才子,又是翰林谪官,

出郭远迎。选良时吉日公堂上任。过月之后,家眷方到。东坡在黄州与蜀客陈季常为友。不

过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

光阴迅速,将及一载。时当重九之后,连日大风。一日风息,东坡兀坐书斋,忽想:

“定惠老曾送我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足犹未动,恰好陈季常

相访。东坡大喜,便拉陈糙同往后园看菊。到得菊花棚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

唬得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无语。陈糙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缘何如此惊诧?”东坡道:

“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

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

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

东坡道:“小弟初然被谪,只道荆公恨我摘其短处,公报私仇。谁知他到不错,我到错

了。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

智耳。”东坡命家人取酒,与陈季常就落花之下,席地而坐。正饮酒间,门上:“本府

马太爷拜访,将到。”东坡分付:“辞了他罢。”是日,两人对酌闲谈,至晚而散。

次日,东坡写了名帖,答拜马大守,马公出堂迎接。彼时没有迎宾馆,就在后堂分宾而

坐。茶罢,东坡因叙出去年相府错题了菊花诗,得罪荆公之事。马太守微笑道:“学生初到

此间,也不知黄州菊花落瓣。亲见一次,此时方信。可见老太师学问渊博,有包罗天地之抱

负。学士大人一时忽略,陷于不知,何不到京中太师门下赔罪一番,必然回嗔作喜。”东坡

道:“学生也要去,恨无其由。”大守道:“将来有一事方便,只是不敢轻劳。”东坡问何

事。太守道:“常规,冬至节必有贺表到京,例地方官一员。学士大人若不嫌琐屑,进

表为由,到京也好。”东坡道:“承堂尊大人用情,学生愿往。”太守道:“这道表章,只

得借重学土大笔。”东坡应允。

别了马太守回衙,想起荆公嘱付要取瞿塘中峡水的话来。初时心中不服,连这取水一

节,置之度外。如今却要替他出力做这件事,以赎妄言之罪。但此事不可轻托他人。现今夫

人有恙,思想家乡。既承贤守公美意,不若告亲送家眷还乡,取得瞿塘中峡水,庶为两

便。黄州至眉州,一水之地,路正从瞿塘三峡过。那三峡?西陵峡,巫峡,归峡。西陵峡为

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那西陵峡,又唤做瞿塘峡,在菱州府城之东。两崖对峙,

中贯一江。艳预堆当其口,乃三峡之门。所以总唤做瞿塘三峡。此三峡共长七百余里,两岸

连山无阙,重峦叠蟑,隐天蔽日。风无南北,惟有上下。自黄州到眉州,总有四千余里之

程,夔州适当其半。东坡心下计较:“若送家眷直到眉州,往回将及万里,把贺冬表又担误

了。我如今有个道理,叫做公私两尽。从陆路送家眷至夔州,却令家眷自回。我在夔州换船

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黄州,方往东京。可不是公私两尽。”算计已定,对夫人说知,

收拾行李,辞别了马太守。衙门上悬一个告的牌面。择了吉日,准备车马,唤集人夫,合

家起程。一路无事,自不必说。

才过夷陵州,早是高唐县。

驿卒报好音,夔州在前面。

东坡到了夔州,与夫人分手。嘱付得力管家,一路小心伏侍夫人回去。东坡讨个江船,

自夔州开发,顺流而下。原来这艳预堆,是江口一块孤石,亭亭,夏即浸没,冬即露

出。因水满石没之时,舟人取途不定,故又名犹豫堆。俗谚云。

犹豫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犹豫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东坡在重阳后起身,此时尚在秋后冬前。又其年是闰八月,迟了一个月的节气,所以水

势还大。时,舟行甚迟,下水时却甚快。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回时乘着

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东坡看见那峭壁千寻,沸波一线,想要做一篇《三峡赋》,结

构不就。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几构思,不觉睡去,不曾分付得水手打水。及至醒来问时,已

是下峡,过了中峡了。东坡分付:“我要取中峡之水,快与我拨转船头。”水手禀道:“老

爷,三峡相连,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数里,用力甚难。”东坡沉吟

半晌,间:“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禀道:“上二峡悬崖峭壁,船不能停。到归

峡,山水之势渐平,崖上不多路,就有市井街道。”东坡叫泊了船,分付苍头:“你上崖去

看有年长知事的居民,唤一个上来,不要声张惊动了他。”苍头领命。登崖不多时,带一个

老人上船,口称居民叩头。东坡以美言抚慰,“我是过往客官,与你居民没有统属,要问你

一句话。那瞿塘三峡,那一峡的水好?”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

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东坡暗想道:“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

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叫手下给官价与买个干净磁瓮,自己立于船头,看水

手将下峡水满满的汲了一瓮,用柔皮纸封固,亲手佥押,即刻开船。直至黄州拜了马太守。

夜间草成贺冬表,送去府中。马太守读了表文,深赞苏君大才。资表官就佥了苏轼名讳,择

了吉日,与东坡饯行。

东坡资了表文,带了一瓮蜀水,星夜来到东京,仍投大相国寺内。天色还早,命手下抬

了水瓮,乘马到相府来见荆公。荆公正当闲坐,闻门上通报:“黄州团练使苏爷求见。”荆

公笑道:“已经一载矣!”分付守门官:“缓着些出去,引他东书房相见。”守门官领命。

荆公先到书房,见柱上所贴诗稿,经年尘埃迷目。亲手于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俨然

如旧。荆公端坐于书房。却说守门官延捱了半晌,方请苏爷。东坡听说东书房相见,想起改

诗的去处,面上赧然。勉强进府,到书房见了荆公下拜。荆公用手相扶道:“不在大堂相

见,惟思远路风霜,休得过札。”命童儿看坐。东坡坐下,偷看诗稿,贴于对面。荆公用拂

尘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见光阴迅速,去岁作此诗,又经一载矣!”东坡起身拜伏于地,

荆公用手扶住道:“子赡为何?”东坡道:“晚学生甘罪了!”荆公道:“你见了黄州菊花

落瓣么?”东坡道:“是。”荆公道:“目中未见此一种,也怪不得子瞻!”东坡道:“晚

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茶罢,荆公问道:“老夫烦足下带瞿塘中峡水,可有

么?”东坡道:“见携府外。”

荆公命堂候官两员,将水瓮抬进书房。荆公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中煨

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

茶色半晌方见。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

东坡道:“正是。”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名中峡?”东坡大

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

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

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

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荆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过于聪明,以致疏略如此。老夫今日偶然无事,幸子瞻

光顾。一向相处,尚不知子瞻学问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东坡欣然答

道:“晚学生请题。”荆公道:“且住!老夫若遽然考你,只说老夫恃了一日之长。子瞻到

先考老夫一考,然后老夫请教。”东坡鞠躬道:“晚学生怎么敢?”荆公道:“子瞻既不肯

考老夫,老夫却不好僭妄。也罢,叫徐伦把书房中书橱尽数与我开了。左右二十四橱,书皆

积满。但凭于左右橱内上中下三层,取书一册,不拘前后,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下句不来,

就算老夫无学。”东坡暗想道:“这老甚迂阔,难道这些书都记在腹内?虽然如此,不好去

考他。”答应道:“这个晚学生不敢!”荆公道:“咳!道不得个‘恭敬不如从命’了!”

东坡使乖,只拣尘灰多处,料久不看,也忘记了,任意抽书一本,未见签题,揭开居中,随

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乐否?”荆公接口道:“‘窃已啖之矣。’可是?”东坡道:“正

是。”荆公取过书来,问道:“这句书怎么讲?”东坡不曾看得书上详细。暗想:“唐人讥

则天后,曾称薛敖曹为如意君。或者人问候,曾有此言。只是下文说,‘窃己吠之矣’,

文理却接上面不来。”沉吟了一会,又想道:“不要惹这老头儿。千虚不如一实。”答应

道:“晚学生不知。”荆公道:“这也不是什么秘书,如何就不晓得?这是一桩小故事。汉

未灵帝时,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狸二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

时常化作美妇人,遇着男子往来,诱入穴中行乐。小不如意,分而亡之。后有一人姓刘名

玺,善于采战之术,入山采,被二妖所掳。夜晚求欢,刘玺用抽添火候工夫,枕席之间,

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大狐出山打食,则小狐看守。小狐出山,则大狐亦如之。日就月

将,并无忌惮。酒后,露其本形。刘玺有之心,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

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内。大狐回穴,心记刘生,问道,

‘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道:‘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追逐,满山喊叫。樵人,遂

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子瞻想未涉猎?”东坡道:“老太师学问渊深,非晚辈浅学可

及!”

荆公微笑道:“这也算考过老夫了。老夫还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东

坡道:”求老太师命题平易。”荆公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作难。久闻子瞻善于作对,

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

以观子赡妙才。”命童儿取纸笔过来。荆公写出一对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

秋。”东坡虽是妙才,这对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荆公问道:

“子瞻从湖州至黄州,可从苏州润州经过么?”东坡道:“此是便道。”荆公道:“苏州金

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半路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

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做三山。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游览?”东

坡答应道:“是。”荆公道:“老夫再将苏润二州,各出一对,求于瞻对之。苏州对云: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云,‘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坡

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出。荆公晓得东坡受了些腌赞,终惜其才。明日奏过神宗

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

后人评这篇话道:以东坡天才,尚然三被荆公所屈。何况才不如东坡者!因作诗戒世

云:

项托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

为人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这么长啊`做广告一样的

不如忠直安本份,一来由命二由勤。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语不

原来使我看菊花也:”陈糙笑道:“写?“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为何说这两句诗是乱道?一年四季,风各古人说得好:

题主是否想询问“不如忠直安本份,一来由命二由勤。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语不什么”?端。此两句诗词出自《劝世文》,完整的句子是不如忠直安本份,一来由命二由勤。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语不端。《劝世文》也称《警世录》,是一本亦诗亦歌的警世录,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有官样文墨色彩,涉及层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