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2)

康震先生把“特别富有生活的情趣,特别善于发现创造生活的趣味”作为苏东坡给我们最强烈的印象。苏轼在世俗生活中以禅理为味,在一切平凡生活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心存喜悦,人间便恒常是好时节。说到苏轼“面对生活苦难,表现出超然旷达的境界”,更是折服天下人的一大亮色。与李白诗仙比之,李白思想中道家成份居多,苏轼思想中佛禅思想为主。道家的“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天道道体的境界,并进一步提出“无不为”,人应效法天地,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做到无私而大公。佛法的精髓——大乘思想不仅要严守小乘的诸恶莫作,进一步还要积极奉行众善,救人济世。苏轼“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称得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处的“青云”绝非“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功名利禄的“青云”而是一种境界。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四

百家讲坛观后感_百家讲坛观后感500字百家讲坛观后感_百家讲坛观后感5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_百家讲坛观后感500字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看的节目,它带给我很多知识和感悟。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最近一期是吴鞠通,他是清代中医学家,对中医治疗温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近日,看了《百家讲坛之苏轼系列》,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精彩品读苏轼跌宕传奇的别样人生,走近苏轼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巨人。

对于苏东坡我们非常熟悉,他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从小接受严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询是大散文家,对儿子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在苏轼六十多岁时,被贬到了遥远的海南岛,在艰苦的条件下,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情景,醒来后,他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个梦,诗中写道:“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桩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苏轼在花甲之年,犹梦到小时候被父亲严厉监督读书的情景,可见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是多么严格。正是这严格的要求影响了苏轼的一生,造就了一位文化巨人。

不管教育怎样改革,家庭教育始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关注人性,关注品格,既严厉又慈爱。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五

《梁溪漫志》记:“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东坡自儋(海南岛)北归,小居阳美(今江西宜兴)……买一宅,坡倾囊而偿之,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衰,何其悲也!……遂与邵(邵民瞻。苏的学生)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钱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竞不索其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把买来的房屋,无代价的还给老妇,并当面焚烧房契不索一文。当时的苏轼刚从海南岛流放几年后回到江西,身文所剩无几,只好借居朋友家。若以当代人看来,就是再富有也未必有此一举了,当今人为房为宅是寸土必争,为此打官司不屈不挠斗争到底,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连放在墙脚的扫帚也常常会被人拿走,与古人相比,我们顿觉汗颜。苏公后借居友人处,于当年病逝,逝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超然与旷达,是东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具大慈大悲,忘却自我,深爱一切有情众生,不为赞誉,不为受惠,随缘放下,心境开阔。因此才在平和随意的外表下,外呈洒脱而内心清醒,即不逃避现实,更不会随波逐流,坚守一颗觉悟心,获得超越时空的大智慧。

百家讲坛吴鞠通观后感500字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吴鞠通观后感如下

吴鞠通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失学,后来经短期培训,考中秀才。然后屡试不中,最终弃举业专攻医学。他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对中医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自学央视当红栏目《百家讲坛》,由康震再次“评说苏东坡”。对于苏轼自况人生情怀的词句,康引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权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一次途中遇雨后的追记。(注:古时黄州即海南岛,苏轼被贬后的发配地。)东坡公文才绝代,这首诗意泰然自若,任天而动,既不同于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冷,也不同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此正是显出苏轼本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潇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这潇洒智慧的诗句倾倒了千年来的读书人,时至今日,学界仍在评品千年前的苏东坡词章与他的人品情。中医书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他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中医专家。

吴鞠通在中医治疗温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认为温病的发展过程是由表入里、由上及下、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因此治疗温病需要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他主张在温病初期使用解表法,通过发汗、利尿等途径将病邪排出体外;

在温病中期使用清营法,清除体内的热毒和瘀血;在温病晚期使用养阴法,补充体内的阴液和营养物质。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吴鞠通不仅在中医治疗温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还非常注重医德和医术。

他认为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主张医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他还强调医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收赂、不欺诈患者、不泄露患者隐私等。

总之,吴鞠通是一位非常的中医专家和学者。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医治疗温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他的医德和医术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百家讲坛观后感200字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已是凌晨两点了。合上书扉,心情不能平静。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的宝座,成为历史上的女;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的《论语》。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久。

百家讲坛观后感.秦始皇的200字左右..篇数越多越好..

1、观后感1:秦始皇是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统一、焚书坑儒等政策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从百家讲坛中,我们可以更全面了解秦始皇及其时代的背景和历史。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历史时,我们需要看到历史人物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客观地对待历史。2、观后感2:百家讲坛中秦始皇的讲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的“五德并举”的思想启示我们,的长治久安需要统筹人才、、土地、财富和政权。只有在这些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基础之后,才能使变得稳固强大。3、观后感3:在百家讲坛中,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秦始皇及其时代的历史。让人们瞬间对大秦帝国的时代背景、热血冒险的刘邦、智勇双全的张良、美女计的虞姬等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也发现了历史真相中令人震惊的一面,虽然秦始皇的统一和奋发有很多出色的表现,但依靠“暴政手段”来统一六国,当然十分残酷。4、观后感4:百家讲坛上的秦始皇,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他是西方晋朝的祖师爷,对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不仅打破了战国割据局面,建有人形象地比喻看百家讲坛有如“嚼饭哺人”,没了嚼的过程,滋味和营养必然少了。有位名家有另一个比喻:历史古典文学象美味果仁,只有少数菁英能尝到,大学上电视讲故事就象把坚果敲开,让大家分享果仁。立了大一统的汉土伟业,而且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使文化得以发展和继承,为、经济开创了新局。5、观后感5:通过百家讲坛,了解到了秦始皇的才学和智慧,以及他对于古代文化和汉族民族团结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他建立的大一统,更在于他的改革和开放,以及他许多为谋的好事,这些留下的影响深远,至今依旧让人们缅怀。

百家讲坛观后感

小时候每看影视作品,例必要写观后感。但年纪越大,观后就难以有感,尤其是对于电视节目,绝大多数是消磨时间看完就忘,即使有感也是一闪而过,骂完就算,例如:怎么这么多品广告、哪个猪头做的这种低B的简单重复的广告词…………。所以,难得有感,能让自己动手敲出来的更是难得。

央视广告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虽然连我儿子都知道,广告就是言过其实的东西,但能吸引我每周(不是每晚)必看的节目,质量还算是上乘的。

象今天,听完于丹读《论语》。我深有感触,僵坐在沙发里沉思…………

我知道自己不可能隐居到三清山顶或者桃花源里,但只要内心充盈和自由,我仍然可以快乐,心灵的快乐可以让蓬荜生辉。其实,就是要真正做到“随遇而安”。

以前我和LP呕气,恨儿子懒散,怨工作繁琐,憎恨世态丑恶……如此种种皆因自己心不宽。“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

“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已经飞过”,泰戈尔的名言曾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在古典文学里,同样意境的名言更多,其中有一副对联“风来疏竹,风过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过去,我所缺乏的,就是这么一种平和的心态,总把自己贴上完美主义者的标签,事无巨小都劳心劳力。象元帅打仗,每仗都求全胜、全歼。很累。为事所累,放不下,输不起,自己的心老是要拴在某件事上。

这段时间于丹一夜窜红,不逊于易中天,其实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人曰:读史可以明志,但对于我这种立志做闲云野鹤的人,无心仕途,多读史又有何用?无非是教教小孩讲讲故事罢了。所以我还是想潜心看看诸子百家,听听孔孟之道。

虽然《论语》不及《三国》精彩,虽然我不喜欢于丹JJ的外貌(女人味不够,更不喜欢她穿普通的短袖衫就出镜的形象)。但我还是感谢她的讲述,为我提炼了以上几点人生哲理,虽然这些道理原本就存在于我的脑海里,但却过于朦胧,不深刻,现在是恍然大悟!蓦然回首,自己近年干的有些事情幼稚得令人发笑。

没办法,我只是平民布衣,没闲情逸趣也没本事去“敲”再“嚼”,只好接受别人“哺”了。的确,在这个多元信息化的,我不可能去买线装竖排繁体的《论语》20篇来读,老实说,我好久没有读书了。

有人把于丹比喻为“文化奶妈”也很有意思,哈哈,人奶最有营养!

其实与这两位相比,我又更欣赏讲清史的名家阎崇年老师,一个出色的学者。还有其它登坛的名师,待日后慢慢品味,希望自己能陆续有感而作。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一只羊就好了。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的一块木板而不是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

其实,身为教师不光要看看。学生们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