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金怎么计算

PS:部分事业单位除了基础养老保险,还会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但是大部分企业不会为职工交,这也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距大的一个原因。

养老金的帐比较复杂,是用统一公式计算的,如果你是“中人”: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广州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广州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 退休养老金怎么算出来的广州


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岗位工资(指数化工资))÷2x总工龄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x1%

过渡性养老金=社平工资x账户前工龄x平均缴费指数x1.3%

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岗位工资(指数化工资))÷2x总工龄x1%

自己看看能否看懂,弄明白④过渡性调节金=120+工龄补贴。

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请问退休工资是怎样算出来的?上海年平均工资5046元

这个比较复杂,自己几乎是算不正确的。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相对比较长,而且缴费水平一般也会比较高;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如果一、养老金核算的双轨制造成的距。你是新人(1998年10月后参加工作):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

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5、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a2/A2+……+an-1/An-1+an/An)÷N。公式中:a1、a2……an-1、an为参保人员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缴费工资;A1、A2……An-1、An为1992年至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各年的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2001年起为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N为参保人员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合计数。其中:对每年1月至6月退休的人员,An、An-1均取该年上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对每年7月至12月退休的人员,An取该年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对2008年7月1日后缴纳的1996年1月1日后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应按到账时间合并计算后,用于到账年度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其中,退休当年补缴以前年度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到账的,退休上一年年底前的补缴基数与退休上一年的缴费基数合并计算后,用于退休上一年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对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合计数小于4年的参保人员,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不得超过1.0,即: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1.0的,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按1.0确定;小于1.0的,按实确定。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距那么大?

因此,的缴费年限是很长的,按照20多岁入职、60(55)岁退休,缴费年限至少有30年。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存在着一定的距,以前说的是双轨制造成的,但并轨后,其距仍然存在,而且距还未缩小。其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1、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不愿意给员工缴纳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缴就不缴。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根据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及视同缴费的情况,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办法计算出来的,一般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是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话,可能还有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后核算出的养老金水平大致相当于在职时工资的40—60%左右。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 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中人”再加过渡性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的核算办法与企业退休职工是不同的,他们是以其基本工资乘以一定比例来核算养老金的,这个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龄来确定,工龄35年以上的比例为90%,工龄30年至35年的比例为85%。

二、缴费基数等相较大造成的距。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后,双轨制并轨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办法来核算养老金的话,两者在养老金上的距应当会缩小,但由于在工资收入上存在的较大距,要使养老金之间的距缩小还比较难。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在当地是处于中平的,是属于较高工资收入的人群,月收入会较高,普通职员达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职务的人员达到八、九千元甚至超过1万元都是正常的,而企业员工则不同了,除了少数行业、少数人的收入可能高一点以外,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都不高,有的还拿着工资标准的工资(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以上的很少),属于工资收入较低的人群。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以工资为依据的,工资收入高,缴费基数就高,个人账户余额就高,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费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业员的缴费往往不会太高,有的还会就低不就高,因此,尽管采用一样的办法来计算养老金,但由于缴费基数上的距较大,养老金的待遇就会有较大的距。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工作较稳定,不会失业,不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而企业职工则不同,可能会有失业的情况发生,失业后也有可能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也可能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断缴费。这样,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年限就会长些,一些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就会短些。缴费年限长短不同,会体现在养老金上,缴费年限长的养老金就会高一些,反之就会低些。这就造成了距。

三、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指数值不同造成的距。

机关事业单位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都还属于“中人”( 2014年9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这些“中人”退休时,除了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有过渡性养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也有过渡性养老金,这是对以前没有实际缴费、计算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较低的一种补偿。

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企业退休职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一般都按1来确定,也不分企业和普通职工,不分是工程师还是工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视同缴费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来确定的,职务职级高,指数就大,计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就高。一般人员退休时,其指数都会大于1,有职务就更高,如副高职称的教师退休时,其指数就会达到2左右。

计算时,指数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较高,使之与企业员工在养老金上也就有了距。当然,这种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后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无年金方面造成的距。

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实行的是企业年金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职业年金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内容虽有些不同,但都是对养老保险的补充。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都强制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的规定虽出台较早,但不是一项强制实行的制度,是需要企业与职工一方集体协商确定后才会在企业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业出于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考虑,是不会去主动协商建立这样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数企业职工是没有企业年金的。

退休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会按月领到一笔职业年金,而多数企业员工是没有企业年金可领的,在年金收入上他们的养老待遇也会有距。

在年金上会多少呢?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已实行近7年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一员工以每月8000元为基数缴纳职业年金,到2021年10月60岁退休时,7年累计的个人账户余额为8.0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580元。

从现在开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时间越晚,其缴纳职业年金的时间就会越长,退休后得到的职业年金就越高。如一位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缴纳职业年金,平均月缴费基数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岁退休时,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就会有34.5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就会按月领到2486元的职业年金,如果算上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利息,每月能领到的职业年金就更高了。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退休后企业职工是没有年金可领的。

那时,没有企业年金的企业退休职工,只能看着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比自己多领这些2000多元的职业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距,也就造成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待遇上的距。

综合以上情况,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上的距,主要是因为双轨制核算养老金、缴费基数有距、缴费年限有距、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有距、年金制度是否实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机关事业“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工资一样高的、缴费年限一年长了,企业职工也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实行了年金制度了,那么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金待遇上就不会在距了,或者说,距就很小了。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以上是个人了解的情况及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距那么大?我认为,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退休养老金距那么大,大到目前距仍以倍数计算,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具体讲,既有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资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与解读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养老并轨改革以后,机关事业职工与企业职工一样,在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上,是大体统一与基本相同的。但是,实际上的异与区别,仍然是十分明显与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双轨制,造成并导致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始终存在,实质并轨的预期目标任重而道远;视同缴费指数上的政策分野,导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基本养老金计算与核定结果上的落不断加剧,距鸿沟越填越大,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值,继续几十年一贯制,仍然按照整数1在忠实地执行着。

再分析与解读机关事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关事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在明显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之中。而且,实际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大大高于企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而由于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决定与形成机制,与企业效益密切关联。而机关事业的工资收入来源渠道,则完全由财政负责买单。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水平的巨大距,必然造成并导致机关事业退休养老待遇上的“多缴多得”。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虽然都是属于城镇职工社保,但两者在待遇上确实存在不小的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缴费不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但缴费档位一样,标准是60%,标准是300%。缴费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丶缴费金额都比较低。比如缴费基数平均只有60%上下。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享受的是财政拨款,从业人员的工资有保障,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标准都比较高。比如缴费基数平均都在以上。由于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上的别,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自然会存在不小的距了。

二、养老金的构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了不让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吃亏,把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并用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这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便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而企业单位由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几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由于养老金的构成不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肯定不相同。

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之所以远低于机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 缴费的时间短很多 ,二是 缴费的金额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项职业年金 。

2014年之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企业职工一样开始缴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只不过,由于参保人群的不同,被细分为 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和 机关事业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两种保险基金 分开建账、分开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制度设置是一模一样的。

,两种保险的 缴费模式 是一样的,都是用人单位(机关或企业)和个人一起缴纳,用人单位的费率是16%,个人是8%。并且,个人帐户的金额都由个人缴费形成,机关并没有额外的补贴。

目前,两种保险的缴费基数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资 的 60%——300% 。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资是6000元/月,那么缴费基数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职工的工资很高,达到3万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缴纳。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公平,避免基本养老金拉开太大的距。

第三,基本养老金都由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 组成,计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样的。缴费年限越长、平时缴纳金额越多,的待遇就越高。

综上所述,两种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置是一模一样的,但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况确实存在,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以下三点:

虽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职的的工龄是可以 视同缴费年限 的。简单来说,就是默认你在2014年之前也缴费了。

而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明显短很多:

3、虽然养老保险多缴多得,但待遇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个人的付出增幅,导致有些员工缴足15年后就不愿意再缴了。

因此,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明显低于机关。

上面也讲到了,缴费基数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资的60%,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一般都给员工选择 的缴费基数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资是6000元/月,企业都是按照3600的标准给员工缴纳社保,哪怕员工工资1万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高 科技 企业、国企外,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的。

而机关就不一样了,会按 实际的应发工资 进行缴纳。如上一年度的个人平均工资是8000元/月,本年的缴费基数肯定会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计入缴费基数的地方津补贴)。

而缴费基数越大,计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金额就越多,每个月能拿到的基本养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机关都是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就是所谓的 职业年金 ,这是 强制建立 的,每个月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12%计入个人账户,到退休的时候按照个人账户余额除以139得到的金额按月领取, 领完为止 。

而企业职工虽然也有相应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所谓的 企业年金 ,但不是强制建立的,只是 鼓励建立 。

据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级市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国,截止2020年也仅仅只有2700多万企业职工参与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央企(国企)、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

因此,与机关相比,企业职工少了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每个月要相两三千元。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和机关的一模一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能够拿到手的养老待遇确实相甚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

不过,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想方设法逐步解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待遇的距会逐渐缩小。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可以发现 养老金距确实可以体现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上 。

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三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计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还额外多了一项 职业年金 。

多出来的职业年金部分,是补充养老机制。一部分国有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不过由于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自主为主,所以很多私营个体企业时没有这样的制度的。 如果没有年金制度不多养老待遇会减少约1/4到1/3左右 。

(年金制度可能由于个人比较长寿,领取完以后就没有了,这一点跟养老保险是不同的)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乃至全国都是一样的。

基础养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以及社平工资挂钩 。事业单位职工一般来说工作时间长,缴费年限长;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更高。

过渡性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根据职务级别核定,一般超过1。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没有视同缴费指数(一些地区直接按照1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的地方。

实际上过去,养老制度仅仅是国有企业拥有。私营、外资经济和个体劳动者是不享受有关退休待遇的。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才将这些群体纳入养老保险。 这个时间是19~1995年。所以说,现在很多人的缴费年限比较短,而且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也低。

机关事业单位是属于一类较好的工作岗位,就跟各个互联网大厂和金融企业一样,工资高、好。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这样的,企业职工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的都是职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据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等来计算养老金的,当然,对于2024年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属于退休中人,在养老金计算方面会采取新老办法结合的方式,这就跟企业退休职工会有明显的别。

不可否认,企退人员跟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的距,像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也就是一两千块钱,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大多数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养老金距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企业职工社保和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距那么大?并轨以后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计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运转的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他们按规定交纳了养老保险并购买了职业年金的企退人员养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养老金并不比同职级同工龄的公务事业人员的养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养老金比较少的主要是种单位没有按规定给职工买养老保险。为了节省开支,给职工按档给职工买的养老保险。即按当地社平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买的养老保险。而公务事业人员是按社平工资百分之百缴纳的视同缴费给退休人员计算养老金。当然这个视同缴费的钱是由原单位出。如各乡镇的养老金由各乡镇财政负担。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资的百分之六十缴费而比公务事业百分之百缴费,这里养老金就相百分之四十。同时公务事业干部基础工资也比企业职工的基础工资也更高。他们的实际缴费是按在册工资(包括绩效工资)缴费。他们的实际交费高于社平工资的百分之百。有的达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种养老金计算方法计算养老金,企业下岗职工缴费也比公务事业少缴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员也比要少百分之四十的养老金

应该是企业人员贡献小,事业人员贡献大,网上有人就是这么说的!我想想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吧!

企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应与同时期机关事业单位,且由财政代缴的养老费,同一水准。

企业和事业社保现在早已经并轨,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企业和事业距那么大呢?下面我详细的说说。

首先是基础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统筹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统筹账户养老金是个人缴纳比例加上的和,然后除以200,乘以缴费年限,再乘以当地社平工资。

比如当地社平工资8000,A事业单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业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统筹养老金就是(300%+) 200 40 8000 6400;B的统筹养老金就是(60%+) 200 15 8000 960;统筹养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距的原因关键点在于缴费年限和比例。

然后是个人账户养老金,A和B都按照60岁退休,计算公式是余额 139。A的余额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个人养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个人余额8000 0.6 0.08 12 15 620,个人养老金为620 139 497。

最终事业单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养老金;企业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养老金。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A拿了B 8.95倍的养老金?首先缴纳年限A是B的2.67倍,缴纳费用A是B的5倍,综合A交了B的13.3倍的养老保险拿了B 8.95倍的养老金,充分提现了基础养老保险的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政策。

退休金如何计算

③过渡性养老金=2005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实行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年限×1.4% ×平均指数。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领取金额=(全省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全省上年度员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J=(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

2.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G=G同+G实

其中,G同= C平×Z同指数×N同×1%

G实= C平×Z实指数×N实98×1%

3.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有关指标解释

(1)J 为“基础养老金”

(2)C平 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保留两位小数);

(3)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总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标准、养老金构成、养老金计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会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上的距。当然,这些问题都正在逐步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距会逐步缩小的。(Xn/Cn-1 +……+X1993/C1992+X1992/C19)/N应缴;

(5)Cn-1,……,C1992, C19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至19年相应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其中Cn-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当年的应缴费月数,C19为19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3;

(7)C平×Z实指数 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8)N实+同 为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之和;

(9)G 为“过渡性养老金”;

(11)Z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1;

(12)N同(视同缴费年限)为实行个人缴费前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13)G实 为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14)N实98 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

以上涉及的缴费年限,均计算到月,保留两位小数。

以上涉及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算,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个人养老金利息是怎么算的

第二,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 缴费基数都有限制 ,既不能选择很高的缴费基数,也不能选择很低的缴费基数。

一、申请退休工资的年龄条件是什么:

2、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从事有毒有害工种满8年,井下、高低温工种满9年,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满10年的,男年满55周岁,部年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

3、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提前退休: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4、政策性提前退休:和省有特别规定可以提前退休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申请退休工资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条件。

1、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缴费年限满10年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金。

3、缴费年限不满足上述1、2点条件的,可申领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终结养老保险关系;如属于本省户籍的,可以不申领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参照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费基、费率继续缴费,至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为止

法律依据:

《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为止:符合条(一)、(二)、(三)项条件,抗日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总结: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工资的90%发给。解放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80%发给。中华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0%发给;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60%发给。退休费低于25元的,按25元发给。符合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80%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35元的,按35元发给。

退休金的计算方法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退休金的计算以苏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养老账户余额(含利息)/本人对应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州市为例:

(6)N应缴 为被保险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标准按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退休金的增幅:

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企业退休高工、高龄人员等群体适当再提高调整水平,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干部按有关规定予以倾斜。

2014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从1月1日起按照10%的标准上调,平均每月养老金将突破2000元。

2018年,河南、广东、内蒙古三地相继确定2018年基本养老金上调方案,加上6月份和7月份地方政策密集落地,目前已有、吉林、山西、上海、江苏等20多个省份确定了基本养老金上调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怎么计算方法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时间越来越短。 最终全部转化为实际缴费年限以后,大家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会完全相同 ,只不过会多了年金待遇。

一、基础养老金

三个公式得出的数相加就是你的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10)G同 为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三、过渡性养老金

养老金怎么算退休工资

3、如果当事人没有单位,是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则应该由当事人每月自行缴费。

一. 计算方法

目前政策,退休以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老金组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方法如下: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因为,目前不知道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额和你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以及养老金个人帐户上的储存额,所以无法准确计算退休时能拿多少养老金。

二. 养老金的具体分类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为2.75%。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息按自然年度结算。个人账户储存额存满全年的,根据年度记账利率计算年利息;未存满全年的,根据实际存储的月份数乘以年记账利率的十二分之一计算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利息后见分进角。2022社保个人帐户记帐利率一直在6%至8%以上。设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始终维持5%跟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一样的话,如果6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能维持在845元左右。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②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三.养老金的调整方案

退休时,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会根据职工工资变化和物价增长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每年对退休养老金进行调整。今年,各地养老金调整到位时间是7月底以前,退休老人调整的养老金正在路上。以黑龙江省为例,2019年定额调整40元,按缴费年限调整每年增加基本养老金两元,同时按照本人基本养老金的0.76%增加。对于老工人有额外的倾斜照顾。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会额外增加30元和40元。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额外增加5元、10元、15元。一般来说接近3000元的养老金37年工龄,每年也能增加一百四五十元。

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公式

(4)Xn , ……,X1993 , X1992为被保险人退休当年至1992年相应年度各月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根据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基数,还有当时当地的社平计算,公式非常复杂。

1、正常退休:男年满60周岁,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退休金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从某一工作退下来。公司或雇主必须给予的一次性较大额酬劳。

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职业有不同的指定年龄或年资,超过此年岁的职员,被视作想再继续工作也不合适,所以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继续工作,此时雇主必须给予一笔大额金钱作为劳工劳苦一生的奖励,并以此作为不工作后的养老生活费和医疗费来源。

企业退休金如何计算方法

绝大部分企业为了省钱,根本不会掏钱帮员工增加这项。

退休养老金1、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基本的养老金,还有职业年金等补充性的收入,整体的养老金水平就会比较高。

1、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减去退休年龄再乘以十二。

2、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缴费年限乘以1%。

3、养老金等于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养老金缴费工资基数如下:

1、职工工资收入超过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300%以上的部份不计入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算术平均数的60%为缴费基数;

3、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

4、同一缴费年度内一年一定,中途不作变更。

二、养老金的缴纳方式如下:

1、如果当事人有用人单位的,养老保险应该由单位与劳动者共同交纳;

2、劳动者的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单位从其工资中代缴。缴费基数由当地缴费基数确定,一般参照职工上年度12个月工资性收入的平均数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

法律依据

《中华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