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学期总结

1.师:“从这些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是学生吗?如果是学生就自己根据你的试卷分析丢分的原因:不会、马虎还是其他原因,自己平时上课听讲、作业、学习方法的优劣、兴趣爱好、以前的缺点克服了了多少、现在存在什么缺点、有哪方面的进步、各方面取得了什么突出成绩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二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习例题

等等

如果是老师就知道咋办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一百二十字

⑵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寒的作文400字

1、长度、质量、容积的计算:长度、质量、容积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今年寒,我收到了一个新的礼物—“迷宫转转转”。

说到这里,你肯定认为是一个平面迷宫玩具,可它却被设计成了立方体。迷宫转转转一共有六面,每一面都是一个关卡。一开始,里面的空洞里有一个钢珠,你需要找到入口,把钢珠摇进去,就可以闯关了。关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洞。掉进洞里就意味着掉进里面的空洞,也就表示你前功尽弃了。第二关有三个洞,很难。以此类推,接下来的这几关,可能你已经想到有多么难了!

我刚收到这个礼物时,自认为很简单,一定能玩到第六关。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才玩到第二关就掉进洞里了。哥哥也想玩,我就和他轮流玩。哥哥一开始也是个菜鸟,到后来却变成了高手,一下子玩到第四关。我不服气,抢过就玩。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及口算和列式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会总结与反思,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小块方砖铺满某个平面。

教学难点:

计算铺满某个平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多少钱。

教学过程:

同学们,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装修了。妈妈让小明设计自己的卧室怎样铺地砖。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帮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积

1、买地砖之前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你们能帮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吗?

(二)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汇报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交流

2、得出结论

小明爸爸、妈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

学生完成,指名学生上一、创设情境黑板板演。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1.学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数用整数、不用1”。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三: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圈里。

3.下面的说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⑶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⑷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们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汇报)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他们各是多少?

⑶小的质数是?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8=()+()12=()+()28=()+()

3.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1、本课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较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2、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第二组活动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第三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4、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无痕迹。

5、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不呆板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课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总结周记或日记

所需地砖的数量,所需钱数

现在,我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整个一学期,整个初中生活的六分之一就这么匆匆过去了。而我的收获又是怎样的?刚开学时的喜悦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无穷的烦恼与忙碌。但是学习不是一个苦恼的过程,而是苦乐交织的。之所以是“苦乐交织”的,因为一般都是先品尝到学习的苦,然后再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总体上来说,我对这一学期不是很满意。下面来分别总结一下上、下两半学期里的事情。

3、算一算

上半学期:首先刚开学时好像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好像仍沉浸在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中,因此在学习上也没有下工夫,成绩也因此不是很理想。直到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我才刚开始下点工夫,看看书,做做题,但那时候晚矣,数学里的各类题型还没搞明白,语文需要背诵的东西还没有背熟,所以期中考试也把我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尽情地表现出来了。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下半学期:虽然期中考试考得是非常不理想,但是我还是无忧无虑的,天天玩电脑,上网,看电视,语文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数学题没看,造成知识没有落实到位,在老师的督促下我才“进入状态”,开始为期末考试复习,在期末复习中我才开始努力学习,语文比以前多背了些,数学的卷子我都自己认真地做了,并且掌握了要掌握的内容,不知期末考试能考怎样,但肯定能比期中考试高出许多,不过有一些拿不准的题,但是还是祝福自己能取得好成绩,期待ing……作文

这一学期不仅学习出现了问题,纪律方面也出现了些问题,比如有过上自习课说话等等一系列问题,不过我会尽我努力改正这些不良习惯的,我也坚信我会化缺点为优点,不再出现任何纪律问题。

我这一学期的收获就是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才能换会好成绩,正如“先品尝到学习的苦,才能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并且也适应了初中的新生活,我也会改正我上述所有的缺点。回首这短暂的一学期,感觉其实也蛮充裕的。现在回忆了这么多,总结了这么多,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前四单元总结

21、学生按要求计算,并验算。、练习十五第1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①3.06平方米=()平方分米;②850毫升=()升(填分数)。2、一个数,万位上是小的质数,百位上是小的奇数,个位是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3、5/6是由()个1/6组成的。4、□2□是一个三位数,而且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三位数小是()。5、把10/11,11/12,12/13,13/14这四个分数按从大到小排列起来:()>()>()>()。6、A/15能化成有限小数,A应该是()。7、5个2/3写成分数是(),化成带分数是()。8、3/8千克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9、正方体的棱长是0.6分米,它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10、有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如果按长、宽、高的1/2锯成一个小长方体,剩下的小长方体木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分数的分子一定大于分母。()2、把2/5的分子和分母都乘a(a≠0),结果不变。()3、小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于100的合数是98。()4、7/13=7÷13()5、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分子是5的分数有()个。①3;②4;③5;④62、4是20的()。①因数;②倍数;③质因数3、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定是()。①奇数;②质数;③互质数4、1/4与2/8这两个分数()。①大小相等;②意义相同;③分数单位一样5、如果b/a是一个分数,那么()。①a>b;②a=b;③a=b或a四、计算题(共21分)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大括号总结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什么数表示商?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在一般情况下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形状相等,12条棱可分为三组,那三组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宽、高。

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正方形的六个面形状、面积相等,且都是正方形。正方形又叫立方体,它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认识各种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是特殊的长方体。

你可以去书店买辅导书或网上很多网站都有!!!

路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分类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是这个吗?

两个数共有的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由于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数个。因此在写两个数的公倍数时要在写上省略号,其中小数是这两个数的小公倍数。找两个数的公倍要注意,一从小到大依次找,写省略号,二是不要简单认为两个数的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由于一个数的公因数是有限的,所以这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有限的,其中的一个数是这两个数公因数。一分别写两个数的因数,二牫找公因数,三按要求填入图中不要溃漏。

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五年级有很多知识点啊,简单的计算,混合运算,应用题等等,总结起来也比较困难一些,要不也可以去ming si请教一下也是可以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有关因数和倍数的

整数A(A不等于0)乘整数B(B不等于0)得到整数C,那么A和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B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有哪些?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5/8-1/5 3/5-1/2 1-1/9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蒐集资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开展(6)m÷n =()n≠0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需要哪些教具

长方体,正方休。分数教具: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片都可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有关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数学题,不要有关3的倍数的!

1、面包店烤了85个面包圈,如果把这些面包圈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分完么?把你判断的理由有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写一写。

2、张阿姨去超市买鸡蛋(所有鸡蛋的质量为整千克数),已知每千克鸡蛋的价钱是五元。张阿姨给了收银员50元,找回了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的对么?为什么?

小学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都有哪些知识点

单元1.登月2.正方形组成的图形3.减法塔第二单元1.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2.大卖场中的乘法3.两位数被一位数除4.乘整十数、整百数5.用一位数乘6.三位数被一位数除7.用一位数除8.交换第三单元1.元、角、分——用小数表示2.千克、克——用小数表示3.千米、米——用小数表示4.米、厘米——用小数表示5.长度单位6.年、月、日第四单元1.平方米2.长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3.面积4.三角形第五单元1.乘乘除除2.灯市3.我们来认识图形4.它们有多大5数学广场——数苹果6.数学广场——分段7.问题解决——喜迎新年8.数学广场——放苹果9.小胖的家10.数三角形 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重点有哪些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暑是查漏补缺的好机会,速速收藏这份1-6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1】一年级上册

数的认识: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加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概念和长度的测量。

【2】一年级下册

口算加减法: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及口算和列式计算。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乘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钱和时间的认识:认识、认识时间的概念。

【3】二年级上册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口算和列式计算。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图表的初步认识。

【4】二年级下册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简分数。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口算和列式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及口算和列式计算。

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初步计算和分数的简化。

【5】三年级上册

乘法口诀和乘法:乘法口诀、乘数、被乘数、积的概念及口算和列式计算。

除法:除法的概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概念及口算和列式计算。

长度、质量、容积的认识:认识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和测量。

【6】三年级下册

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分数的加减:分数的加减法、通分、化简。

时钟和日历:认识时钟和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7】四年级上册

数的一般计算:数的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计算。

小数的认识和计算: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8】四年级下册

分数的乘除:分数的乘除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百分数的认识和计算:百分数的概念、口算和列式计算。

算式的变形:算式的加减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借位和进位。

【9】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认识和计算: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小数和分数的比较:小数和分数的比较、大小的判断。

【10】五年级下册

小数和分数的计算: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比例尺的认识和使用。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1】六年级上册

代数式的认识和计算: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

整数: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整数的运算。

周长和面积: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12】六年级下册

线段和角度:线段的概念、长度的测量、角度的概念和计算。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显示和解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七单元知识总结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络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 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第七单元统计

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 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多,你打算怎么办?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4、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年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

(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快?计算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

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

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

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课题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学习例1

1、读题列式

2、探究计算

(1)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2)指导分小组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交流:你能根据作的情况说出1/2加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加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3)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通分)

二、学习“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2)计算5/6-1/3时,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分数。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做“练一练”

2、重点讨论7/12+1/4的计算过程,提醒学生把计算结果约成简分数。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1、做第1题

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要求学生结合图形解释:为什么1/5+3/5等于4/5?1/4+3/8等于5/8?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题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别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简分数。

3、做第3、4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自己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其中第4题提醒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五、全课总结

课题二: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的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灵活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练习(口答)

5和3 10和7 9和3 8和5 20和15 35和7

2、计算练习(指名板演)

1/5+3/10 3/5-3/8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自己读题观察。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10 1/4-1/7 1/5-1/8

2、交流观察后发现。

3、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出结果,并校对结果。

4、交流计算后发现。

5、教师小结:两个分数公因数是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子的和或。

6、根据规律,请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

三、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练习十四第6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

(2)学生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4/5+2/3 1/10+3/7 2/9+1/3

(2)学生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再每人选择三个题目计算验证。

(4)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先说说图意,再填空,然后计算。

2、练习十四第9题

先说说图意,再估计,然后计算。

五、总结延伸

思考题:请把合适的分数填入下面括号里。

1/( )+1/( )+1/( )=1

第三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

⑴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⑵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⑴出示例2,理解题意。

⑵列出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生1:1-1/4-1/3 生2:1-(1/4+1/3)

交流总结:列式的思考方法和整数、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

注意:一个花园用单位“1”表示,它相当于总数。

⑶理解运算顺序。

同桌说说算式“1-1/4-1/3”和“1-(1/4+1/3)”的运算顺序。

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分数加、减法,如果没有括号,从左往右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⑷完成上面的计算,同桌交流。

⑸验证。

检查法:将算式检查一遍。

验算法:两种方法的一样,说明是正确的,一种方法(算式)是另一种方法(算式)的验算。

二、巩固练习,初步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4、5、2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第四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算。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简便算法。

一、 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8+1/12) 2/3-1/4-1/4 5/6+2/5+1/6+3/5 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总结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

实践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知道哪些平面图可以密铺。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理解

1、出示,

仔细观察。

2、交流:

每块地面或墙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铺在一起的?

3、明确:

4、举例:你能举些类似的例子吗?

二、思考与作

1、出示,

2、交流想法。

3、从121页上剪下这些图形分别铺一铺,看看猜对了没有。

4、用七巧板密铺:

小组合作试一试,展示交流。

三、欣赏与设计

1、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用作密铺的基本图形。

3、 试一试,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你设计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需要哪些自己摘取 记得采纳

五年级下册数学七单元34窗知识总结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生:可以用分数表示。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相关的内容适当集中,一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1. 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此外,教材还以判断的形式对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教材还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的第5题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了复习。此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比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总复习将这三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4. 空间与图形。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5. 统计。“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分为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复习时,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公因数、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1. 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可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在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后,完成总复习的第1、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2题。2.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 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4.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学生通过动手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图二是如何通过图一变换而成的,并让学生利用附页的方格纸画一画。有的学生会利用图一旋转得到图二,也可能有的学生是先得到图一的对称图形,然后将两个图形分别绕旋转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二,老师对正确的方法都应予以肯定。完成这项活动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二,画出图二的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间的换算。5.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6. 关于练习二十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在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判断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第3题,使学生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第6题,学生解答后,可运用相应的验算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第7题,这道题是求4和6的公倍数,可以是24,48,72,96,…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松花蛋的数量是70多个,由此可判断出是72个。第10题,在解答时要让学生弄清题意,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剪一张纸折一折,看一看怎样把它折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它的长、宽、高是多少,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它的容积。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折成的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30-5×2)×(25-5×2)×5=1500(cm3)=1500(ml)第二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3-0.5×2)×(2.5-0.5×2)×0.5=1.5(dm3)=1.5(L)=1500(ml)第11题,可利用附页中的方格纸完成本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第13题,解答前需先让学生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明确三者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进行本题的解答。第143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答不出时,也可以实际用四张数字卡片摆一摆。是,这样组成的偶数有6个:12、32、42、14、24、34。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据偶数的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2、3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4、24、34。第14题,在回答了(1)、(2)题之后,老师可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课时课题 复习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1题学生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做教材138页第2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并集体交流二、复习指导1、复习因数和倍数2、复习2、5、3的倍数3、复习质数和合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1题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课题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3题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做教材138页第4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并集体交流3、做教材138页第5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分数的意义2、复习真分数和分数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4、复习约分5、复习通分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3题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4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第141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做教材139页第6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142页第6题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2页第8题学生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页第7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课题 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 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9页第7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2、做教材139页第8题学生完成,教师订正3、做教材140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并集体交流4、做教材140页第10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巩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学生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课题 复习简单的统计教学内容 复习简单的统计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做教材140页第11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二、巩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学生完成,集体讨论三、全课总结(略)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 )两个分店销售额的是(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快。(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快。 教学反思 综合应用 打电话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二、编排思想1.探索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3.应用规律。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 粉刷墙壁一、教学目标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2.收集数据。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三、教学建议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