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赏析——曹正先生记谱
《渔舟唱晚》赏析
2019-11-21
《渔舟唱晚》赏析——曹正先生记谱
《渔舟唱晚》赏析——曹正先生记谱
《渔舟唱晚》赏析——曹正先生记谱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于1938年——1939年之际,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用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河南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
2019-11-30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在1938年——1939年间,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一个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今天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渔舟唱晚》,娄树华先生在古曲《归去来辞》基础上发展编创而成,是古筝的代表作,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在表演前,应主委会要求,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筝相关的内容和《渔舟唱晚》赏析。以下为文字稿:
古筝,其实传统上看,本来只称为“筝”。因为传统而古老,所有随琴一起,在前面贯上“古”字。出土文物上,有13弦的,是很像古琴的样子,只是有筝码,也就是这种把弦架起来的小部件。建国后开发了这种21弦的,如大家所见到的样子。
初的弹奏,也如琴一样,徒手弹,从两晋时期开始,采用各种材料的义甲拨动琴弦。现在大家公认,是玳瑁材质的义甲效果。
《渔舟唱晚》是用音乐描述渔民在波光粼粼的大湖之上,撒网收获,傍晚时分,随夕阳西下,满载归家的场景。
从结构上讲,乐曲用筝的声音,模仿撒网捕鱼、划船转场,满意收获归家的段落。
具体到弹奏技法,筝古曲的传承是,右手作声,左手作韵,以韵补声。可以说右手重要,但左手技法更见功力。()
筝创新的乐曲,是仿照钢琴,左手到筝码右侧弹奏。()这首乐曲,只有在尾段出现刮奏,有类似的表现。
其中划船声音,就用这用刮奏的技法,在临近结尾时,由远及近,又走远,慢起渐快,再渐慢的处理方式,来表达的意境,刮奏,是筝的处理手段,其他乐器和电脑合成的声音无法比似。
下面,请大家尝试跟随我不太成熟的弹奏来分辨一下以上我讲的内容。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一首意境优美的渔舟荡歌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广泛地流行于, 其发音清脆洪亮,弹奏时音韵浑厚,婉转动人,时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 这种美妙动听的音色、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千百年来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渔舟唱晚》是由已故的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歌词唯美、曲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一、《渔舟唱晚》的音乐背景
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中富盛名的作品,也是古筝公认的代表曲目之一。它创作于1938-1939年间,根据《 辞海 》 对渔舟唱晚解释为: “渔舟唱晚,筝曲,近人根据传统乐曲《归去来》改编发展而成。《 渔舟唱晚》题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目前在古筝演奏中流传着两首《 渔舟唱晚 》:一首是娄树华传谱的《 渔舟唱晚 》,另一首是金灼南编曲的《渔舟唱晚》。因娄树华这首《 渔舟唱晚 》曾在几本书上登载、出版发行,比金灼南编曲的《 渔舟唱晚 》较为流行。 但这两首乐曲,并非同名异曲,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灼南版《渔舟唱晚》根据流传山东的民间筝曲《双板》《三环套曲》《流水击石》改编。 金灼南先 生在七七事变前,曾在与娄树华相识,并传授了他所编曲《 渔舟唱晚 》。娄树华先生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改编。
对比二人的《渔舟唱晚》曲目,不难发现娄树华改编的《渔舟唱晚》第 一小节至十九小节与民间传统乐曲《双板》及金灼南编曲的《渔舟唱晚》其音调儿乎完全一样,娄树华改编此曲前半部分时保留了《双板》、金灼南《渔舟唱晚》的基本曲调,只有几处略有不同。 说明这也是一个传承、流变的过程。
二、《渔舟唱晚》的音乐鉴赏
“韵”是传统音乐升华的形态,是民族音乐的精髓。 作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有着一套独特而奇妙的作韵手法,它通过左手按压琴弦来改变乐音的高低起伏,形成或抑扬顿挫,或细腻委婉,或泪落哀愁的音响效果。
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渔人归舟的动人情景。 全曲分为三段,段是柔美的慢板,并配合以左手的揉等装饰性手法,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出一幅落日余晖的景色。曲调平和、旋律舒展、情绪恬淡,在欣赏中使人身心松弛、宁静美妙,带人进入空灵的境界。
《渔舟唱晚》的演奏中,要把握好整首歌曲恰当的意境表现。 掌握曲子的主题思想,在意境中演绎歌曲所包含的艺术特色,将筝曲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揉弦给人带来渔民悠然自得的泛舟江水之上的感觉。
段主要以稍缓的行板速度做铺垫。 速度较慢的慢板,演奏时应平心静气,稳稳的根据拍子的有规律的前进。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如慢板的推进,不可急于求成,在悠扬的慢板中静静的体会渔民悠然自得的感觉。因此,在演奏上需把筝曲优雅的情绪、悠扬的感觉弹奏出来,不需要很大的力度。
第二段描述渔民出海摇橹的画面,和看到鱼儿满心欢喜场景。 此段分两部分,在调式上发生了变化,节奏也较前活泼,形象地描绘出了荡桨声、摇橹声及浪花声飞溅的声音。
部分渔民摇橹。 用左手按弦和揉弦相结合,快板节奏奏出了一串模进音型,从开始的水面漾动到船儿压着浪花飞速前行,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跌宕起伏,和前面的音乐有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急切的心情。
第二部分紧张的情绪开始。 力度由突强变弱,一个下滑音回到“头”上,接着快板的弹奏,看到鱼儿的愉悦之情。速度由慢到快,强调切分节奏的强弱感,把动感的画面形象的描绘出来了。这里快板应充分调动起情感,以饱满激昂的情绪去演奏,要用心依悟曲子的内涵,调动心中真实情感。
第三段突显渔民丰收的画面,后回到安静的场面。 就在音乐即将进入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恢复到雨后风平浪静,速度也回到开始的行板,声音饱满一些,弱收。
之后,音乐在速度和力度上并没达到真正的,反而出人意料地回归平静,好像夜幕降临,湖面泛起点点灯火,银色的涟漪仿佛在泛音中渐渐消失。使人们进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这种慢速,层层下落的结束。 从侧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留下一串难忘的温情与联想,令人神往。给人一种回归主题的感觉,从忘我的空灵境界,重新回到了现实境遇。
歌曲部分和后一部分这种意境表现得为明显 。表现出打鱼人、江、江、渔船摇荡,后打上鱼来,这种视觉上、听觉上的诗情画意,整个画面是一个生动形象。
演奏时需注意筝曲节奏、旋律的变化,把握其速度及力度,更重要的是体会歌曲《渔舟唱晚》的意境之美。 因此,想要把握筝曲的意境,需要深层次的了解音乐。
总结:
乐曲借景抒情,描绘的是山水自然,实则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些自然的美景不再是外在世界,它能够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归宿,乐道忘忧。正如老庄精神希图在虚无与空灵的冥想中达到无边无涯的自由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了有形的无形、是超越了宇宙的自由。筝曲《渔舟唱晚》正是表现出了传统美学的音乐思想。
古筝曾被称之为“群声,众乐之师”、“仁智之器”,甚至在一些诗词中这样描述“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 古筝是鲜活有生命的,仅凭技法没有感情的演奏,只会让人感觉到音乐、音符是只有骨肉没有灵魂,作为演奏者需要用心去唤醒它的生命。
除了充分了解作者、乐曲背景、创作构思、乐曲内容,还需加综合知识积累,多练、读书,提高综合素质,带着这些知识在演奏时会提升对音乐的理解。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听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如下: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流传广、影响的一首筝独奏曲。一般认为,此曲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兮辞》的素材改编而成。该曲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2、《高山流水》
听名字就知道了《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负盛名、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记载在《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筝曲现也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广,影响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3、《出水莲》
《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4、《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是古筝独奏曲,陆修棠、王巽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
5、《侗族舞曲》
古筝独奏曲《侗族舞曲》由厦门大学焦金海创作于1983年。那年,作者背着古筝去深入生活,到了两个侗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作者有感于侗族的广大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们富有深刻韵味的音乐风格,遂创作了这首筝坛经典作品。
6、《汉宫秋月》
这首古筝曲名字听起来就很美,也是名曲之一,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7、《雪山春晓》
《雪山春晓》是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古筝独奏曲。此曲描绘了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感染力强,是一首深受筝家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古筝曲目。
8、《寒鸦戏水》
这是一首潮筝名曲,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被称为潮汕“州曲”(潮汕,大致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9、《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是筝演奏家曲云创作于1980年的一首筝曲,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联缀而成,描绘了陕西关中一年一度的“香会”活动,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们的虔诚和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以及鼓乐阵阵,咏唱轰鸣,进山朝拜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
10、《战台风》
这是王昌元作于1965年的一首古筝名曲,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风格,是一部五声音阶作品。这首乐曲的广泛流传,对筝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渔舟唱晚》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舟唱晚》赏析 篇1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流传广、影响的一首筝独奏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娄树华首创,而是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临清一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而成。本世纪三十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又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舟唱晚》赏析 篇2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由于《渔舟唱晚》旋律优美动听,情调乐观向上。因此,被许多乐坛名家改编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独奏、重奏、合奏,收到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渔舟唱完》大家赞赏,称这首乐曲是“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并把它改编成竖琴曲。
《渔舟唱晚》赏析 篇3
筝是代表性的乐器,从春秋到现在,经前辈的不断创新,在流派,形制,材质,演奏技巧,音色,音域,创作,教学,表演等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而今,凡中华文化区域内和受中华文化影响和辐射的区域,大陆,,,奥门,日本,新加坡,韩朝等和地区,追筝者有百万之众。美哉,幸哉!
它既轻巧,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音乐具有极其广阔的角色意义——既能表现波光粼粼的动态美,又能表现月光如霜的静态之美;既能表达磅礴之势,又能入微诉说滴血之象。
《渔舟唱晚》形象地描绘了渔民出彭湖作业,到夕阳西下后,晚霞映照在湖面,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归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笔者对此曲的评价有三妙。乐曲共分三段,主题段,对比段,结束段。
主题段,从容不迫,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人与自然完美协调。调式上是五声为基础的六声调式,22小节,23小节和25小节加上清角音,突然变弱尔后又变强上扬,好象突然想起什么,其妙一。
对比段速度渐快,力度上强后即弱,表现了渔民归舟的急切之心,其妙二。
结束段,是华彩性质的刮奏,由A徵调转D宫调,结束在属调上,有曲终意未尽之美,其妙三。
乐曲的段,共 47 小节,运用变拍子。从容有序,充满期待。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值得注意的是:乐曲段的后半部分,采用模进的手法,有着桨起桨落的视觉效果。
乐曲的第二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段,慢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渐快。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民荡桨归舟前的急切之情。
第三段,离家越来越近,承载着丰收喜悦的幸福归舟,稳稳的靠岸。
作者
金灼南(1882年—1976年)又名金葵生,号秋圃居士,清末庠生,临清市金郝庄人。古筝演奏家。生前历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和山东艺专(今山东艺术学院)古筝。其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声纯韵正,运指方面“肉甲并用”,效果则“重而不燥,轻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断而似连,刚柔相济,清浊协调”。在点、按、吟、揉方面均具独到,为同行所青睐。
娄树华(1907—1952)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35、1936年随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 ;
古筝音乐欣赏名曲十首
古筝音乐欣赏名曲十首有:《秦桑曲》、《渔舟唱晚》、《纺织忙》、《香山射鼓》、《云庆》、《战台风》、《秋思曲》、《雪山春晓》、《高山流水》、《孔雀东南飞》等。
1、《秦桑曲》
《秦桑曲》是陕西秦筝流派筝曲典型的代表作品传家宝一。曲作者周延甲和强增抗先生,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音调创作而成。
2、《渔舟唱晚》
乐曲的旋律典雅、恬静,韵味悠长,全曲分为两个部分,部分的慢板以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照碧波荡漾的画面。第二部分勾画出了一幅渔翁载而归的画卷。
3、《雪山春晓》
乐曲以民歌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高原多姿的风光和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乐曲的主旋律非常优美动听,具有歌舞的动感。
4、《高山流水》
这首乐曲结构严谨、旋律流畅而起伏多变,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该曲是当地民间艺人在初次见面时常常演奏的乐曲,以互表敬意结为知音。
5、《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首乐曲通过对一双孔雀凄凉的哀鸣、哭泣,后无可奈何地飞离“借物喻人”的“拟人化”描写,叙述了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恩爱夫妻不得不离散分别的爱情悲剧。
渔舟唱晚的音乐赏析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