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视频 分数的简单应用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窍门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视频 分数的简单应用公开课
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视频 分数的简单应用公开课
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视频 分数的简单应用公开课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
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度的。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怎么写?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迁移和类推能力。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孩子们,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1)指名学生列式,师板书:3/8+2/8。
师:3/8+2/8等于多少?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好,你们可以借助长方形代替巧克力,先把它的3/8涂上红色,表示琪琪吃的,再把它的2/8涂上绿色,表示明明吃的。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交流: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师:3/8+2/8等于多少?(板书5/8),5/8后面有没有单位名称呀?
(3)师再用课件演示3/8涂红色,2/8涂绿色。
师:5/8是怎么得来的?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师:孩子们真聪明,现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1)师:琪琪分得巧克力的3/8,明明分得巧克力的2/8,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时,教师学生用“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完整。)
师:谁能列式?板书:3/8-2/8。
(2)师:还以长方形代替,现在算一算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3)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全班交流。
(4)师问:现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分数的简单应用
分数的简单应用:
1、结合具体实例,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分数计算方法:
1、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给算式的一部分添上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3、在一个有括号的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将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9页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一节是在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6,是以三个小象运木头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3个4”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教学难点: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淘教案网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含义。
其次,课件出示相同练习题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然后说算理,分析问题。
,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3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知识理解,理清乘法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2
一、教材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教材安排主要是先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都可以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几部分,选择其中的几部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课本的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根据分数的`含义,利用整数乘、除法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根据分数含义分析数量关系,并用整数乘除法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所以本节课我采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通过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来进行授课,使学生自己探讨出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分的的份数写在分母上,取其中的几份写在分子上。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来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发现规律。
上课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把4个圆片平均分成四份,圈出其中的一份,并用分数表示,再用4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圈出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分的的份数写在分母上,取其中的几份写在分子上。以学生合作探究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内容。
(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了课本中的例2,一共有12人,其中32是女生,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以小组讨论为主探究12表12示什么,33表示什么,让学生通过先把总人数12人平均分成3分,得出每份是12÷3=4(人),而女生占了3份中的1份就是4人,而男生占了3份中的2份,所以是4×2=8(人),然后让学生想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算出男生人数,学生用总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得出:12—4=8(人),回过头来学生回忆解题的`思路,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算出一份的人数,再通过分析每个关系量所占的分数来进行相乘得出结果。再通过两个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小结
通过问学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针对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做了重点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五、评价
课堂的有效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先让学生个别发言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采取小组评比,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从而学得更好。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的应用题,带。
1、已知甲乙两船的船速分别是24千米/时和20千米/时,两船先后从汉口港开出,乙比甲早出1小时,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A,问两地距离?解:距离=20×1=20千米速度24-20=4千米/小时
甲追上乙需要20÷4=5小时
两地距离=24×5=120千米
2、某校组织学生排队去春游,步行速度为每秒1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秒,求队伍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速度=2.5-1=1.5米/秒
速度和=1+2.5=3.5米/秒
设队伍长度为a米
a/1.5+a/3.5=10
5a=3.5x1.5x10
a=10.5米
或者这样做
次追及问题,第二次相遇问题
速度比=1.5:3.5=3:7
我们知道,路程一样,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因此整个过程,追及用的时间=10x7/10=7秒
那么队伍长度=1.5x7=10.5米
3、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形一周各需多少分钟?
解:解:
将全部路程看作单位1
次相遇后,再一次相遇,行驶的路程是1
那么相遇时间=4+8=12分钟
甲乙的速度和=1/12
也就是每分钟甲乙行驶全程的1/12
6分钟行驶全程的1/12×6=1/2
也就是说AB的距离是1/2
那么6+4=10分钟甲到达B,所以甲的速度(1/2)/10=1/20
甲环形一周需要1/(1/20)=20分钟
乙的速度=1/12-1/20=1/30
乙行驶全程需要1/(1/30)=30分钟
4、甲乙两人环湖同向竞走,环湖一周是4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一又四分之一倍,问甲什么时候追上乙?
解:设甲用a分钟追上乙
(80×5/4-80)×a=400
(100-80)×a=400
a=400/20
a=20分
算术法
速度=80×(5/4-1)=20米/分
追及时间=400/20=20分
甲用20分钟追上乙
分数简便运算技巧
对于分数的运算,除了掌握常规的运算法则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运算速度解答较难的问题。
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
2,分数简算中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
通过改变分数式中的先后顺序,使运算算简便。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即可,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在相同数字较多的分数式中,用字母表示式子中的一部分,使运算更加方便。这就是分数式中的代数法。
一组分数混合运算时,为了能够“凑整”或凑成比较简单的数,常常需要先把分数中分子或分母进行拆分,再来进行分组运算。这种巧算方法叫“拆分法”,也叫“分解分组法”。
当几个乘积相加减,而这些乘积中又有相同的因数时,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公因数的方法进行巧算。如果乘积中另外几个因数相加减的结果正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或是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数,那么计算就更为简便。这种方法叫“提取公因数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