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每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是多少号 五月端午节是多少号端午节是多少号 五月端午节是多少号


端午节是多少号 五月端午节是多少号


端午节是多少号 五月端午节是多少号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下面是关于每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的内容,欢迎阅读!

每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是按照农历(阴历)日期确定的,就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农历2018年端午节的'日期:

2018年06月18日 星期一 (戊戌年(狗年)五月初五)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龙舟竞渡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例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是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一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

端午节是几号几月几号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2020年的端午节国历是6月25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2021年0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拓展阅读:端午节节日的别称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202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6月14日星期一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GJ法定节日。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GJ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粽子初是用来祭祀的,为了让江中的鱼儿不吃楚国屈原大夫的身体,所以将粽子投入水中,后来便渐渐成为端午的一种传统食物。

2、赛龙舟

赛龙舟现在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活动,也是一种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长江流域都很流行。

3、点雄黄酒

将雄黄浸泡在酒中,然后将雄黄酒点在人的额头、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远离毒虫,消灾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节来临之际,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托辟邪、远离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种很好的点缀装饰物。

5、挂艾草

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6、系五彩绳。

古代认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用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颈子上,寓意消灾躲难、远离疾病、平安长寿。

7、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8、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端午节其它习俗

端午节还有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游天坛等等一些其他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