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_百代画圣的唐代作家画家是谁
吴道子是哪年出生的
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吴道元(约685年-758年),字道子,后改名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有画名。后来作了山东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被当时人将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同时称为“三绝”。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中,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改为道吴道子生于唐朝,最初随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后来改攻绘画,并根据公孙大舞剑表演领悟出用笔之道,才名逐渐显露,并为当时的唐玄宗所欣赏,被召入宫廷担任画师。玄,后官宁王友(官名),此后一直为宫廷作画。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擅佛道、人物画,还有神、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_百代画圣的唐代作家画家是谁
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_百代画圣的唐代作家画家是谁
人生轨迹
吴道子,被玄宗赐名道玄。是唐代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
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 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 ,“ 笔才一二 ,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道子墨宝》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
近代写吴道子的书籍有哪些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有《茶经》3卷。吴道元(约685年-758年),字道子,后改名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吴道子在史籍中享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明皇观马图》名气很大,正是极能体现吴道子创作特点的一幅画作。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古代画的。
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一年) ,草圣:张旭;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画圣:吴道子,唐朝画家,擅长人物画。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百代画圣是谁?
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元代汤垕曾评价: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吴道子(680-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唐代大画家。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
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扩展资料
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敦煌的唐宋壁画中可见类似风格。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许多学者赞叹吴道子的画:“风云将逼人,神若脱壁”。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
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是谁 谁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
2、吴道子(约公元681、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是谁——:吴道子。0~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他画出来的每幅画作都留下来了,而且都保存了下来,并且还挂在了皇宫当中进行保存,他的每一幅画像都画得非常的真实,而且还原度非常高。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作为唐玄宗的御用画师,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提到唐朝非常厉害的画家,那么小编就不得不提吴道子了,吴道子的画一直深受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喜欢。之所以吴道子的画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吴道子的画作中的人物十分的生动、立体,从画中就可以看到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各种神采奕奕的面貌和动作,让人能够感觉到画中的人鲜活了起来。因此吴道子这样非常的画家不仅在唐朝十分的受人们的喜欢,后世对于吴道子的画风也十分的推崇,因此吴道子的话让很多人非常的折服。作为唐玄宗的御用画师,吴道子的厉害之处还是有很多的,下面就和小编以来来了解一下吧。
在唐朝大家都知道“诗圣”杜甫,而吴道子却可以和这样的人物齐名,吴道子被很多人称之为“画圣”,然而古代的人们对于“画圣”这样的称呼,其实并不多见,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吴道子作为画圣在当时是多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了。“画圣”这样的称呼其实并非浪得虚名,吴道子的画作其实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在从吴道子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每个人物的轮廓和线条都十分的有力,而且就算他所画的白描稿也具有非常强烈的吴带当风的感觉。
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其实他还有一项成就,那就是创造了白描画法这种画法。以最简单的墨水当做画画的基底进行勾勒,让画看《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性别: 男应本起经》创作的纸本墨笔画,也有人说现在传世的版本为宋人摹本。起来十分的精致,而且在人物的细节中也添加了非常典型的人物特点,从细节以及人物的构造来看,吴道子的画十分具有个人色彩,因此作为白描这种画法的开创者来说,吴道子是十分厉害的。
“百代画圣” 吴道子的画作尽管经历了千年,但是依然光彩照人。吴道子也将自己的画风传承了下来,其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唐代,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
天王图(后人临摹)吴道子
吴道子在艺术创作领域极富于创造性。其山水一变隋代以来的工整巧密风格,渐趋疏放,并被张彦远誉为“山水之变始于吴”。而其人物画成就更为突出,常能造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他用独创的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书圣是王羲之,画圣是吴道子.线,薄施淡彩,世称“吴装”。
他的有些作品,纯是白描,还有些作品,甚至“脱落”到只以“墨踪为之”,“竟使后人莫能加彩”,仅以抑扬顿挫的线条即能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书圣,画圣是谁
公元709曲圣:关汉卿。(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书圣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有代表性。
画圣
吴道子是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如群星璀璨。《历代名画记》说:“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如吴道子、王维、张璪、李思训、曹霸、陈闳、杨庭光、卢稜伽、项容、梁令瓒、张萱、杨惠之、韦无黍,皇甫轸等人,都是当时的大画家。这么多的名家和数以千计的民间画工,争强斗胜,群芳汇集,各显神通,绘画之盛,蔚为大观。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 画圣:吴道子,代表作:观音送子图
书圣王羲之, 画圣嘛..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唐代画圣是谁
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吴道子的出现,是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愈),书至颜鲁公(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由此可见,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壁画四百余堵,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长安市民,扶者携幼,蜂拥围观,当看到吴氏“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时,无不惊叹,发出喧呼。唐代画圣吴道子。
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又称吴道元,字道子,后改名为道玄,阳翟人,唐代画家。
他被称为“百代画圣”,擅佛道、神、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著有《送子天王图》《十指钟馗图》等。
公元709,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求吴道子~!
中文名称: 吴道子
这几个人当中,吴道子属于“半路出家”型,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子开始是学书法的,曾经拜张旭、贺知章为老师,因学书不成,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未及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又名: 道玄
生卒年: 约686-760
国别:
作品
正式发表: 孔子像 观音像 送子天王图
生平吴道子画像
生平
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曾达300余堵,并且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其《地狱变相》名振一时。
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人摹,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吴道子风格。这幅长卷表现悉达太子(以后的始祖)诞生后,他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本应为异国人,但都被描绘成唐朝贵族阶层的形象。其他摹本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亦可见他的风格。
生平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始祖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天王送子图
画中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常见的贵族阶层的人物形象,武将的脸形构造和唐代武士俑的精神完全一致,文纹用锐利的兰叶描法,笔迹恢宏磊落,充分表现了“吴家祥”的特点。
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付很丰富,有宣传教义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这同以后的韩干在宗教壁画《妓小小写贞》和《一行》一样,对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养人”的地位,站在佛国的一角,而乐于以普通画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他可以把达官贵人拉入《地狱》中来,可见他对宗教神权是蔑视的。吴道子的山水画也很成功。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从蜀地考察归来,连一张草稿也没有。玄宗责怪之,他从容不迫,在大同殿上,画蜀山蜀水,怪石崩滩,挥笔如暴风骤雨,嘉陵山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赞赏。其“疏体”画法,
《维摩诘像》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这时他仅在洛阳,长安两京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来有大量卷轴画。据宋徽宗赵佶亲自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载,时间过了几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宫廷中还收藏有吴道子的卷轴画93件。目前所惧到的画迹、碑刻、画目以及关乎吴道子的画诗画跋、口传画迹、海外存迹等还有3件。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现在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原因:一是毁于兵乱水火。比如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皇室的书画毁损散失不计其数。及到肃宗李亨回到长安,"不惜名迹",将宫内残留下来的画随便赏赐给贵戚,有的贵戚不爱好书画,就鬻于不肖之子"。因此,不少名画流散民间。唐末,黄巢,唐兵溃入京城,僖宗李儇逃往四川,溃兵及市民涌入宫中抢掠,"秘府藏画亦多有流散。"以后历代更迭,名画都有散失。明隆庆、万历年间国库空虚,皇室竟用内府名画折抵官吏奉禄,使许多名画流入贵族官僚之手。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清皇宫的书画又被外国人大量掠走。二是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曾以"非之教",下令毁灭佛寺,除京都长安、东京、洛阳各留两寺,同州、华州、高州、汝州名留一寺外,其余尽皆毁去。全国共毁佛寺46600所,归俗26万多人。五代周世宗于955年4月下诏,严禁私自出家,当年废寺3336所。吴道子的画大部是画在寺庙墙上的壁画,随着灭佛废寺,自然难以幸存。所以吴道子的真迹留下来的很少。但寺庙虽然废毁殆尽,毕竟有个别保留下来(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宫廷所藏卷轴虽然几乎全部流落民间和国外,却也未必全部毁失。
吴道子最的画
文圣:欧阳修;01《明皇观马图》
02《送子天王图》诗圣:杜甫;
03《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唐代白描绘画的水平,足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比肩。
唐代画家吴道子,对画稍有了解的人便不会陌生,其画作不论是佛道、神、人物、花鸟,都形神兼具,从唐代至今为无数国画爱好者所称道,号称“百代画圣”、“神品上一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