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华发 其惟春秋 什么意思

早生华发:头发老早就白了

早生华发什么意思_早生华发的意思早生华发什么意思_早生华发的意思


早生华发什么意思_早生华发的意思


早生华发什么意思_早生华发的意思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 意思是:不管世人评说,自己都去做了,任由天下人评说之意.典故出自孔子,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什么意思?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意思是说,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而早早地生出了白了。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文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问的那句的意思是: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全词翻译如下: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该笑我多愁善感,早早地生出白发。

华发早生什么意思

华发早生:华发:白发。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变白变白。常常形容个人的工作,学习压力很大。

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开始)变白了

一般用以修饰 忧愁、悲痛、惊惧、思念 等心理状态。

实际上几乎没人会对 纵欲、疾病 等负面情况使用这种冠冕堂皇以致略显骚情的说法。

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开始)变白了

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开始)变白了

华发早生:华发:白发。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变白变白。

华发”其实是“花发”,即花白的头发。常用来形容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过大,造成年纪轻轻就花白了头发。

一般用以修饰 忧愁、悲痛、惊惧、思念 等心理状态。

就是花发早生的意思

早生花发(zǎo shēng huā fà),“华发”其实是“花发”,即花白的头发。

早生华发语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早生华发的华什么意思?

早生华发什么意思

华发早生即花发早生。花发,花白头发。在这一词中,华就是白!一般用以修饰 忧愁、悲痛、惊惧、思念 等心理状态。

实际上几乎没人会对 纵欲、疾病 等负面情况使用这种冠冕堂皇以致略显骚情的说法。

早生华发的华怎么读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里面明确写了,“华发”中“华”读第二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个倒装句,还原后是:(周瑜)神游古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多情:多愁善感。

三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早早地生出了白头发了.感慨自己不能像周瑜一样得到赏识和重用,虚度年华。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烈士暮年的惆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什么意思?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紶”。意思是说,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而早早地生出了白了。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里的一香一华是什么意思?

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后比喻虔诚的敬礼.就是指用香和花供养,是的一种礼敬仪式。这里的华石通字,通"花",早生华发中的华用法相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得“早生华发”的“华”到底怎么读?

“华”“花”本是同一个字,最初只有“华”字,本义就是花。《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华”就是“花”。海来“华”字又引申出“文采、美丽”等意思,于是人们便另造一个“花”字来承担本义(小篆“花”字在“华”字基础上加“艹”头,到如今汉字字形屡经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由“华”来承担引申义,但前人往往还用“华”字来指花。因此,说“华”字是“花”字的通字是不正确的,汉字中这类现象不少,合称为“古今字”(中学语文课本常把古今字和通字混为一谈,统统说成通字)。

说“华发”是白发也不正确,它是指黑白混杂的头发。“华发”就是花白的头发,由于“花”的颜色繁多,又引申出颜色错杂、不单一的意思,如纯白的猫叫白猫,纯黑的猫叫黑猫,不止一种颜色的猫叫花猫。人在年轻的时候头发是单一的黑色,中年以后就渐渐长出白发,黑白错杂的头发就叫“花白头发”,也就是“华发”。

人年纪大了会长白发,即使年纪不大,但忧愁多了也会长白发,故有“愁一愁,白了头”的说法。“早生华发”就是指未老先衰,也暗含一个“愁”字。

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节选: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

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意: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赏析一】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

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

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

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

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

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

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

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

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

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

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

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

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

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

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

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

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

到:赢得这次抗曹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

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的重要意

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

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

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早已成竹在胸、稳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

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

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

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

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

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

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赏析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

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

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

是一个细致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

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

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

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

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

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

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

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

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

能表现人物的素材。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

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

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这一细节,以美人衬英雄,(西

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

定,强敌瞬间瓦解。

“故国神游……华发”:这里边有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

黑暗的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蹭蹬、壮怀莫

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

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般。(坡仙)

本词极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

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

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

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章法:上阙: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下阙:抖笔荡

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

音韵:入声韵,短促有力。诗歌是韵文,讲究节奏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出现时由

原来的七字句换为四字句,使意外、突变更强烈。另如“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

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

凄风带怨长,这雄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慷慨雄浑,激烈悲壮。

【赏析三】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

“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

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

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

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

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

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人

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

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

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

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

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

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

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

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

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

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象在两座

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

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

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

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

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

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

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

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

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

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

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

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

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

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

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

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意思是说,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而早早地生出了白了。

这句话应理解为:“多情人们该笑话我自作多情,头发过早的花白了。”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的生出了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