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点绛唇原文_李清照的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李清照的点绛唇原文_李清照的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点绛唇原文_李清照的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点绛唇原文_李清照的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点绛唇原文_李清照的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 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会友》,全诗内容为: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相思。翻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感觉好像是曾经见过或者家乡来的人。天边一轮明月袅袅初升起,朝朝暮暮是相思的时候。
《会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一见如故的感情,并且隐含了不能相见的惆怅。诗的前两句直截了当写出初次见到好友时内心的感情,淡淡的一句“犹如故人归”,就似春风拂面般,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心中对于遇到友人时心中的欢喜和亲切。后两句借月怀人,但这样的思念不仅仅在一个晚上,而是在每一个朝朝暮暮。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一】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有两首。分别是点绛唇·蹴罢秋千和点绛唇·深闺。
一、
1、原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二、
1、原文
点绛唇·深闺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三、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点绛唇·深闺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原文:(两首)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果它是一首诗,那么就按照首的格式来写:每行一句;如果它是一首词,那么就按照第二首的格式来写:开头空两格,写完上阕(即前两句)后再空两格写下阕(即后两句)。
注:不论是哪种情况,题目都要在行居中写,再另起一行写下文。
原文:(两首)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果它是一首诗,那么就按照首的格式来写:每行一句;如果它是一首词,那么就按照第二首的格式来写:开头空两格,写完上阕(即前两句)后再空两格写下阕(即后两句)。
注:不论是哪种情况,题目都要在行居中写,再另起一行写下文。
原文:(两首)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果它是一首诗,那么就按照首的格式来写:每行一句;如果它是一首词,那么就按照第二首的格式来写:开头空两格,写完上阕(即前两句)后再空两格写下阕(即后两句)。
注:不论是哪种情况,题目都要在行居中写,再另起一行写下文。
原文:(两首)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果它是一首诗,那么就按照首的格式来写:每行一句;如果它是一首词,那么就按照第二首的格式来写:开头空两格,写完上阕(即前两句)后再空两格写下阕(即后两句)。
注:不论是哪种情况,题目都要在行居中写,再另起一行写下文。
原文:(两首)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果它是一首诗,那么就按照首的格式来写:每行一句;如果它是一首词,那么就按照第二首的格式来写:开头空两格,写完上阕(即前两句)后再空两格写下阕(即后两句)。
注:不论是哪种情况,题目都要在行居中写,再另起一行写下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出自:《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
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应当就是作于此年前后。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
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
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李清照是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勤,成就影响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扩展资料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参考资料来源:
李清照所作《点绛唇》有两首,分别是《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深闺》。
1、《点绛唇·蹴罢秋千》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有客来访,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又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2、《点绛唇·深闺》
【原文】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3、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点绛唇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有《点绛唇》两首:
一、《点绛唇·深闺》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二、《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闺思》的原文及其赏析
导语: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原文: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草 一作:芳)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一:
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峰,全词达到
赏析二: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句“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