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觉韦编(孔子韦编三绝后面是什么)
您好,今天小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子三觉韦编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三觉韦编(孔子韦编三绝后面是什么)
孔子三觉韦编(孔子韦编三绝后面是什么)
孔子三觉韦编(孔子韦编三绝后面是什么)
1、韦编三绝:汉语成语,意为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借以比喻读书勤奋。
2、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3、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成书,便于阅读。
4、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5、《周易》这样厚重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
6、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7、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8、韦编三绝,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9、这个成语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10、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
11、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
12、韦,熟皮。
13、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