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教资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考和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就,以及他们尝试和探索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其次,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思维天性;再次,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幼儿克服困难,体验创造的快乐。只有这样,幼儿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充分的得到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教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教资
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设、验证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困难幼儿有许多行为表现,其中逃避困难、退缩、妥协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表现。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我给予幼儿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小朋友想一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将它变成梯形?”于是,小朋友开始思考和作。对于创造能力较强的幼儿,我鼓励她们多想出几个,争取和别人不一样;对于创造能力一般的幼儿,我轻轻地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悄悄地说:“别着急,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于创造能力弱的幼儿,他们往往寻找不出。这时,我要走过去他们去发现同伴中是否有好的想法,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激发出幼儿本身的创意思维。孩子们想出许多种方法,他们向老师、同伴介绍自己的独特想法。当得到我的称赞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快乐。老师的使他们从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创造。
:幼儿教育 数学活动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也曾说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数学活动是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
途径。可正规数学活动往往是教师预设大于幼儿生成,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把握不够准确。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结合自身幼教工作实践及思考,谈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教师是教学氛围的调节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发展欲望和表现欲望。尤其是当幼儿有不同的想法时,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
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规而感到焦虑不安,幼儿也是如此。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例如,在教学“认识梯形”时,为了让幼儿感知梯形的外形特征,在上课伊始就出示了一个等腰梯形,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等腰三角形可以分成几个图形吗?”幼儿立刻来了兴致,开始猜了起来,有的说这个等腰梯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有的幼儿说可以分出来不一定有长方形,也可以全部分成三角形,还有的幼儿说可以分成许多个角形等等多种猜想,其中有正确的、错误的。面对幼儿的不同看法,我没有肯定或否定他们,而是及时给他们提供作材料,让他们在作后验证了分梯形确实有许多种分法,同时也验证了自己设想的对与错。在活动中,我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声称赞,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使其限度发挥自
己的创造潜能。有时,面对幼儿看似“出格”行为,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幼儿,使他们敢想敢做,并通过实践获得发展,从而给他们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二、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思维天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幼儿天生就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创造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如果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数学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设计服装”、生活空间设
计-“活动区的设计”,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材料
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索的物质基础,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具有可创造、可猜想的因素的材料,应提出需要幼儿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该有多个,为幼儿提高较多的探索和猜想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作的机会,促使幼儿在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
又如,图形接龙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相接的图形具有两个相同点。幼儿玩这游戏,可以选择的很多,这样的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和猜想机会。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另外,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作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努
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幼儿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
四、克服困难,让幼儿体验创造思维的快乐
创造力培养的结合,使幼儿能在数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强大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4、进行逆向思考练习。我们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习惯地顺着这种思维定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可以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突破点。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要从改变已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又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其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安排要有弹性,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难易适当,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
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
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简述题: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好奇心
3.鼓励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以上便是我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我认为教学工作本身是一种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劳动,我会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对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细化,并加强具体教学环节与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力的5点建议:
2、进行思维收敛练习。收敛是发散的另一面,同样有助于创新。进行思维收敛的时候,要先明确目标,以目标为核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剔除#创造性思维 #教育 #教学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直觉思维 #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人格那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对原有的东西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重组和整合。
3、进行思维的加减练习。加减思维是创新思维中较为简单的方法。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孩子进行加减思考,比如问问孩子:可以在这件东西上添加点什么;这个和这个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把它加大、加高、加厚一些行不行;把它减小一些,降低一些,减轻一些行不行、会怎么样等等。
如何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谈创造性思维开头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进行思维发散练习。与学生而言,可以先从词汇方面来练习发散,比如在纸上写上“幸福”一次,然后围绕着幸福一词画出多个分支,在每个分支上写下你一想到幸福这个概念就会联想到的词,比如健康、家庭、阳光、朋友等等,逐步发散。具体对一件事物发散的时候,可以根据事物的“结构、功能用途、形态(如颜色、形状、声音、味道、明暗等)、方式方法”等方面,朝四面八方想,从而找到各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创造性思维开头特点体现: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谈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习兴趣与思维创新是密切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典故或趣题,比如:德国心理学家费西纳的心理测试、小高斯10岁时巧算“1+2+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当做到: (1)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 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 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4) 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结合教育、教学举例,并联系上述要点阐述)。…+99+100”、“用16根同样的小棒能摆出多少种长方形”等等。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到数学学习上来,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分析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力
如何培养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主要来源于某种需求的存在,例如: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就不会产生穿衣的需求,那么发明衣服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主要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去发现需求,并运用否定式的观察方式去研究现有事物模式,从中发掘出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发现问题(发现需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什么样的人才会具备出色的创造力呢?
1、善于观察事物的特征与规律;
2、善于归纳和总例如,幼儿用同一数目、不同大小的石头排队,排好后他发现,两队的长短竟然不一样;数目一样多的,怎么排成队后会有长短呢?经过仔细观察比较,他发现,个头大的石头占的地方大,排的队长,而个头小的石头占的地方小,排的对就短。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探究发现,他获得了这样的经验:对物品排队,队列长短不仅与数目有关,还与物品本身体积的大小有关。结事物的特征特征与规律;
3、善于学以(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致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4、具有否定旧事物的思维方式,善于逆向思维;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7、具有执着追求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敬业精神;
教育心理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哪怕一件极小的事,只要是对的,都值得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师只设定目标,和必须的知识,作为指导者,而主体是学生自己,通过学生自我学习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提高创造性。详细你建议你看一看《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版的,里面讲的很详细。不过目前启发式教学的实用性不强,也就是摆摆样子了,毕竟是高考导向,高考大于一切。
学习贵在坚持,坚持才有努力的动力,坚持才有学习的方向,真正做到坚持还可以更好的培养我们的品格,不容易随意放弃的精神。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