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监督管理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今天(9月26日)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监督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同时,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要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体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配备、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由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规定还要求企业要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规定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职责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职责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职责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监督管理规定

条 为了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行为,根据《中华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境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的行为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制,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的岗位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的长效机制。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应当按照岗位职责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支持和保障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作出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决策前,应当充分听取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的意见和建议。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发现有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应当提出停止相关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等否决建议,企业应当立即分析研判,采取处置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第五条 在依法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基础上,下列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

(一)特殊食品生产企业;

(二)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

(三)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连锁餐饮企业总部;

(四)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连锁销售企业总部;

(五)用餐人数300人以上的托幼机构食堂、用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以及用餐人数或者供餐人数超过1000人的单位。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指导本辖区具备条件的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

第六条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应当具备下列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一)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

(二)具备识别和防控相应食品安全风险的专业知识;

(三)熟悉本企业食品安全相关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作规程等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

(四)参加企业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并通过考核;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将符合前款规定的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

第七条 因食品安全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以上刑罚的人员,终身不得担任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

第八条 食品安全总监按照职责要求直接对本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承担下列职责:

(一)组织拟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制,明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供货者管理、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追溯体系建设、投诉处理等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

(二)组织拟定并督促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自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阻止、纠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按照规定组织实施食品召回;

(三)组织拟定食品安全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落实食品安全报告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扩大;

(四)负责管理、督促、指导食品安全员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开展职工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五)接受和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六)其他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细化制定《食品安全总监职责》。

第九条 食品安全员按照职责要求对食品安全总监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具体工作,承担下列职责:

(一)督促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

(二)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管理维护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过程记录材料,按照要求保存相关资料;

(三)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以及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报告;

(四)记录和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卫生状况;

(五)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食品安全;

(六)其他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细化制定《食品安全员守则》。

第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实际,落实自查要求,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日管控制度。食品安全员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应当立即采取防范措施,按照程序及时上报食品安全总监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未发现问题的,也应当予以记录,实行报告。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周排查制度。食品安全总监或者食品安全员每周至少组织1次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研究解决日管控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月调度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听取1次食品安全总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对当月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对下个月重点工作作出调度安排,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将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人员的设立、调整情况,《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以及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报告等履职情况予以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企业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制等管理制度,企业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以及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组织对本企业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进行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并对培训、考核情况予以记录,存档备查。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指南,组织对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

抽查考核不合格,不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教育培训和岗位待遇,充分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

鼓励企业建立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培训、考核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按制要求落实食品安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百二十六条款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一)故意实施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性质恶劣;

(三)违法行为造成后果。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采纳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依照本规定第四条第二款提出的否决建议的,属于前款规定的故意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形。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已经依法履职尽责的,不予处罚。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全面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决策人。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违法行为中负有直接管理的人员,包括食品安全总监等。

其他直接人员是指具体实施违法行为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食品安全员等。

第二十一条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大型食品仓储企业、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品展销会举办者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本规定制定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食品网络销售管理办法

食品网络销售管理办法是我国针对网络销售食品制定的管理规定,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获取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建立完善的销售记录、追溯制度等。同时,规定了食品网络销售的禁止、限制和警示标识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确保网络食品销售的安全和质量,我国于2016年实施了《食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定:一、食品网络销售经营许可证的获取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必须先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才能在网络上销售食品,并且需要根据本地区食品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备案工作。二、食品网络销售的禁止和限制。禁止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未经安全评估的食品,如含有禁用的添加剂、超过使用农等;限制网络销售需要保质期内维持特定温度的易腐食品,如牛奶、肉类等。三、食品网络销售标识规定。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在销售页面、包装上标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成分表等必要信息,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食品的相关信息。四、销售记录和追溯制度。网络食品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记录和追溯制度,保留有关食品交易的有关资料,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五、违法处罚和追究。对于违反《办法》的网络食品经营者,监管部门将会采取行政处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并追究刑事。

如何保障网络食品安全?保障网络食品安全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包括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管理、网络销售平台履行监管职责、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等。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食品安全警示信息。

《食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网络食品销售的安全和可靠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该注意选择正规渠道,并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法律依据】:

《食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品监管部门要求,开展备案工作并在备案有效期内持续开展网络销售活动。

我国在几几年将网络食品安全放在食品安全法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范网络食品交易行为,保证网络食品安全,2016年7月13日,食品品监督管理总局毕井泉签署第27号令《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