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桐城派(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您好,今天小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历史书桐城派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书桐城派(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历史书桐城派(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历史书桐城派(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1、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
2、创始人方苞。
3、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
4、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
5、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6、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7、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 雅洁 ”为尚 ,反对俚俗和繁芜。
8、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
9、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
10、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雅正,颇具特色。
11、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
12、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
13、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4、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槐斗、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
15、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
16、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