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凭箜篌引每句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表达技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凭箜篌引每句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表达技巧)李凭箜篌引每句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表达技巧)


李凭箜篌引每句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表达技巧)


李凭箜篌引每句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表达技巧)


1、引用 江娥啼竹愁象征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拟人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下面的可以参考一下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2、“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3、二、三两句写乐声。

4、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5、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6、“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7、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力。

8、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9、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10、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11、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12、“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13、“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