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鹅怎么养殖方法

秋季是蛋鹅的高产季节,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蛋鹅的产蛋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蛋鹅的养殖效益,那么你知道秋季蛋鹅的科学饲养技术吗?

下蛋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大棚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下蛋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大棚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下蛋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大棚鹅的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一、蛋鹅的秋季饲喂 产蛋期鹅的饲养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以辅。日粮配合比例大致为谷物类60%~70%,饼类10%~15%,糠麸类10%~15%,填充料 (草粉)10%~15%,矿物质饲料4%~5%。

饲喂量除自由采食青料外,大型鹅种每只鹅每次喂料150~180克,小型鹅种100~130克,日喂3次,喂料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

早上放牧至10时回舍喂料,喂后在水边阴凉处休息,并投给青料,下午2时喂一次料,1小时后放牧,黄昏回舍后喂第三次料。

二、秋季蛋鹅的光照管理 鹅在产蛋期间的光照时间,每天不应少于13小时,产蛋高峰期应保持15~16小时光照。

研究表明,光照对鹅繁殖力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开放式鹅舍的光照受自然光照的影响较大,因此光照制度必须根据鹅群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

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母鹅适时开产,缩短光照可推迟母鹅的开产时间;在生长期采用短光照,然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母鹅早开产。

三、秋季蛋鹅的放牧管理 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导致腹膜炎等。

放牧时发现有的鹅有产蛋表现,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将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

根据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要增加戏水次数和延长戏水时间。

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地轮换放牧。

三、蛋鹅秋季的疾病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殖蛋鹅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看管理,养殖的成败与否则要看病害的防疫,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鹅舍的干净、地面的干燥和空气的流通性,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养殖场地、养殖器具进行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发现应该及时隔离治疗并对鹅进行深埋处理,定期防疫驱虫,对鹅群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小鹅瘟、禽流感、蛋子瘟菌苗等,并定期请兽医上门查虫驱虫。

1.雏鹅的选择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鹅苗。鹅苗应选注射过小鹅瘟的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运输要平稳快捷,注意保温。雏鹅出壳后就要运输,在出壳后10小时进入育雏室,育室的温度要保持在31~33℃。

2.雏鹅的饲养

(1)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水盛入小盆或器具内,将鹅头压下几次,就会自如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同时喂切碎的绿饲料,喂精料要用泡过的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物件上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

(2)10 日龄后喂配合饲料,可赶出采食青嫩草叶,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注意防雨淋曝晒。

(3)幼鹅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保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4)料槽及用具避免沾染荤腥,油腻,因为鹅雏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容易引起雏鹅亡。

3.青年鹅的饲养 (1)雏鹅饲养1月龄进入青年期,这时要全天放牧,出牧和归牧要定时定点,但要防寒防暑,雨天待露水干后再外出放牧。

(2)要避免农中毒和到疫病流行区域放牧。

(3)1月龄后日喂2次,晚上补喂1次精料。精青料的比例为1:1。

(4)在饲养中应喂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 随着肉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步降低粗蛋白的含量,节约饲养成本。喂料要定时,饮水要充足。

4.肉鹅适宜温度

1~5日龄为30~28℃,6~10 日龄28~26℃,11~15日龄24~22oC,16~20日龄22~20oC,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 18℃以上,温度偏低,雏鹅出现归堆,易造成亡。超过35℃,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尖叫出汗,突遇凉风,易患感冒。温度要适宜,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促进快速生长。

5.肉鹅饲养密度

第1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第2周龄8~10只,第3周龄6~8只。根据鹅的品种灵活掌握,分成小圈,以防雏鹅聚推压。要按雏鹅大小分群喂养,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实行地面垫草平养或网上平养,垫草要勤换。

6.快出栏增效益

肉鹅在30~40日龄,日增重速度快,可达到100g,60日龄前上市经济效益。 肉鹅在60日龄后,日增重仅10g左右,而且采食量加大,效益下降。 要采用短期圈养育肥和直线快速育肥法,采取全日圈养,弱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在60日龄前的生长高峰期,代谢能应力2800~3000千卡/kg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的全价料或混合料拌青饲喂,促进快速出栏。

7.做好疫病防治

鹅怎么饲养?

秋季是蛋鹅的高产季节,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蛋鹅的产蛋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蛋鹅的养殖效益,那么你知道秋季蛋鹅的科学饲养技术吗?

一、蛋鹅的秋季饲喂 产蛋期鹅的饲养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以辅。日粮配合比例大致为谷物类60%~70%,饼类10%~15%,糠麸类10%~15%,填充料 (草粉)10%~15%,矿物质饲料4%~5%。

饲喂量除自由采食青料外,大型鹅种每只鹅每次喂料150~180克,小型鹅种100~130克,日喂3次,喂料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

早上放牧至10时回舍喂料,喂后在水边阴凉处休息,并投给青料,下午2时喂一次料,1小时后放牧,黄昏回舍后喂第三次料。

二、秋季蛋鹅的光照管理 鹅在产蛋期间的光照时间,每天不应少于13小时,产蛋高峰期应保持15~16小时光照。

研究表明,光照对鹅繁殖力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开放式鹅舍的光照受自然光照的影响较大,因此光照制度必须根据鹅群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

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母鹅适时开产,缩短光照可推迟母鹅的开产时间;在生长期采用短光照,然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母鹅早开产。

三、秋季蛋鹅的放牧管理 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导致腹膜炎等。

放牧时发现有的鹅有产蛋表现,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将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

根据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要增加戏水次数和延长戏水时间。

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地轮换放牧。

三、蛋鹅秋季的疾病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殖蛋鹅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看管理,养殖的成败与否则要看病害的防疫,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鹅舍的干净、地面的干燥和空气的流通性,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养殖场地、养殖器具进行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发现应该及时隔离治疗并对鹅进行深埋处理,定期防疫驱虫,对鹅群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小鹅瘟、禽流感、蛋子瘟菌苗等,并定期请兽医上门查虫驱虫。

1.雏鹅的选择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鹅苗。鹅苗应选注射过小鹅瘟的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运输要平稳快捷,注意保温。雏鹅出壳后就要运输,在出壳后10小时进入育雏室,育室的温度要保持在31~33℃。

2.雏鹅的饲养

(1)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水盛入小盆或器具内,将鹅头压下几次,就会自如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同时喂切碎的绿饲料,喂精料要用泡过的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物件上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

(2)10 日龄后喂配合饲料,可赶出采食青嫩草叶,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注意防雨淋曝晒。

(3)幼鹅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保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4)料槽及用具避免沾染荤腥,油腻,因为鹅雏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容易引起雏鹅亡。

3.青年鹅的饲养 (1)雏鹅饲养1月龄进入青年期,这时要全天放牧,出牧和归牧要定时定点,但要防寒防暑,雨天待露水干后再外出放牧。

(2)要避免农中毒和到疫病流行区域放牧。

(3)1月龄后日喂2次,晚上补喂1次精料。精青料的比例为1:1。

(4)在饲养中应喂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 随着肉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步降低粗蛋白的含量,节约饲养成本。喂料要定时,饮水要充足。

4.肉鹅适宜温度

1~5日龄为30~28℃,6~10 日龄28~26℃,11~15日龄24~22oC,16~20日龄22~20oC,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 18℃以上,温度偏低,雏鹅出现归堆,易造成亡。超过35℃,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尖叫出汗,突遇凉风,易患感冒。温度要适宜,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促进快速生长。

5.肉鹅饲养密度

第1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第2周龄8~10只,第3周龄6~8只。根据鹅的品种灵活掌握,分成小圈,以防雏鹅聚推压。要按雏鹅大小分群喂养,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实行地面垫草平养或网上平养,垫草要勤换。

6.快出栏增效益

肉鹅在30~40日龄,日增重速度快,可达到100g,60日龄前上市经济效益。 肉鹅在60日龄后,日增重仅10g左右,而且采食量加大,效益下降。 要采用短期圈养育肥和直线快速育肥法,采取全日圈养,弱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在60日龄前的生长高峰期,代谢能应力2800~3000千卡/kg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的全价料或混合料拌青饲喂,促进快速出栏。

7.做好疫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种鹅的饲养管理很重要。在育雏的时候就可以挑选种鹅了。对种鹅的挑选有利于养殖场的持续发展。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种鹅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鹅的选择:

选择种鹅是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的基础。选择种鹅应从育雏开始,按品种要求和育种方向选择健康雏,8周龄时再根据生长速度和外貌特征进行选择。

公鹅的选择:应选择前期生产速度快,体质健壮,头大脸阔,肉瘤大而光滑,眼明亮有神,啄而钝,颈粗稍长,胸宽深,背宽长,腹部平整,胫粗有力,两腿间距较宽,鸣声响亮,雄壮威武,旺盛的公鹅。此外,应在留种时和配种前检查公鹅发育是否正常。

母鹅的选择:应选择体质健壮,面目清秀,啄短,眼睛饱满灵活,鸣声低而短,颈细中等长,两翅紧扣体躯,羽毛紧密而富光泽,体躯长而圆,前躯较浅窄,后躯深而宽,臀部,胫结实距离宽以及羽毛、胫、蹼的颜色符合品种特征的母鹅。

后备种鹅的饲养:

依据后备鹅生长发育的特点,通常将整个后备期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前期的饲养管理:70~100日龄为前期。由于后备种鹅往往不是来自于同一个鹅群,彼此不熟悉,常不合群,必须通过让它们合群,这是此期管理上的重点。在饲养上酌情补饲精料,以保正常生长发育和次换羽的营养需要。

中期的饲养管理: 101~150日龄为中期,此阶段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公、母鹅分开饲养管理,防止早熟鹅;

二是实行限制饲养,适当控制采食量,使后备鹅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趋于同期化和适时化。此阶段多以放牧为主,如牧草好,不用补喂精料;如牧草不好,可适当补料。

后期的饲养管理:产蛋前一个月左右为后期。此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搞好防疫接种,加料促产,增喂矿物质、维生素饲料,增加光照,尽快恢复鹅的体力,促进发育,争取尽快进入临产状态。

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饲养:产蛋期鹅对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比非产蛋期多,如果营养不足,不仅产蛋量降低,而且会出现蛋壳变薄、蛋畸形等现象,所以种鹅在满足青粗饲料的基础上,要提高精料的营养标准和补饲量,保证产蛋期的营养需要。产蛋鹅要保持中等膘情,过肥过瘦都影响产蛋量,过肥要适当减喂精料,并增加运动量;过瘦应加喂精料,并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

产蛋期的管理:鹅舍温度以10~25℃为宜,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增加保温设施,夏季要注意散热,给鹅搭凉棚;产蛋期光照时间以14小时为宜,光照不足,要增加光照;饲养密度要适中,每平方米2~3只,并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在产蛋前两周安好产蛋箱,2~3只母鹅一个产蛋箱;产蛋期要勤捡蛋,防止种蛋被弄;要搞好舍内环境卫生,每天及时清扫粪便,定期对鹅舍、用具及场地进行消毒;及时淘汰不产蛋和产蛋性能不佳的母鹅。

种鹅的疫病防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的基础上,作好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鹅群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建议采用以下种鹅免疫程序:

四月龄种鹅,肌注副粘+鹅流感二联油苗0.5ml/只;产蛋前45天,肌注小鹅瘟苗(1:100种鹅苗)1ml/只;产蛋前35天,肌注禽霍乱+蛋子瘟二联油苗0.5ml/只;产蛋前25天,肌注副粘+鹅流感二联油苗0.5ml/只;产蛋前15天,肌注小鹅瘟苗(1:100种鹅苗)1ml/只。

秋季蛋鹅的养殖技术(蛋鹅冬季产蛋养殖技术)

秋季是蛋鹅的高产季节,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蛋鹅的产蛋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蛋鹅的养殖效益,那么你知道秋季蛋鹅的科学饲养技术吗?

一、蛋鹅的秋季饲喂 产蛋期鹅的饲养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以辅。日粮配合比例大致为谷物类60%~70%,饼类10%~15%,糠麸类10%~15%,填充料 (草粉)10%~15%,矿物质饲料4%~5%。

饲喂量除自由采食青料外,大型鹅种每只鹅每次喂料150~180克,小型鹅种100~130克,日喂3次,喂料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

早上放牧至10时回舍喂料,喂后在水边阴凉处休息,并投给青料,下午2时喂一次料,1小时后放牧,黄昏回舍后喂第三次料。

二、秋季蛋鹅的光照管理 鹅在产蛋期间的光照时间,每天不应少于13小时,产蛋高峰期应保持15~16小时光照。

研究表明,光照对鹅繁殖力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开放式鹅舍的光照受自然光照的影响较大,因此光照制度必须根据鹅群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

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母鹅适时开产,缩短光照可推迟母鹅的开产时间;在生长期采用短光照,然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母鹅早开产。

三、秋季蛋鹅的放牧管理 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导致腹膜炎等。

放牧时发现有的鹅有产蛋表现,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将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

根据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要增加戏水次数和延长戏水时间。

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地轮换放牧。

三、蛋鹅秋季的疾病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殖蛋鹅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看管理,养殖的成败与否则要看病害的防疫,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鹅舍的干净、地面的干燥和空气的流通性,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养殖场地、养殖器具进行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发现应该及时隔离治疗并对鹅进行深埋处理,定期防疫驱虫,对鹅群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小鹅瘟、禽流感、蛋子瘟菌苗等,并定期请兽医上门查虫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