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其一后两句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一)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主要考点与考法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古诗阅读与赏析的主要考点:
丰乐亭游春其一后两句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一)
丰乐亭游春其一后两句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一)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小题3: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常见考法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误区提醒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丰乐亭游春其三翻译
yóén bú guǎn chūn jiāng lǎo , lái wǎng tíng qián tà luò huā 。《丰乐亭游春·其三》的译文:红花开了满树,夕阳将要从青山上落下。广阔的郊野上,草色青青一望无垠。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要离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读“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理解其大意,并从前向后寻找符合要求的词语,很轻意就能看到“绿树、山鸟、晴风、落花”这四个“体现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的景物。《丰乐亭游春·其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赏析:前两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描绘出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的画面。后两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6年(庆历六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这组诗。本首是其第三首。
求文档: 诗词《丰乐亭游春三首》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丰乐亭游春(其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全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文如下: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丰乐亭游春其一怎么读有感情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拼音解读:
古诗词阅读(8分)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
小题1:(2分)略
小题2:(3分)暮春(或“晚春”“季春”); 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题应围绕诗词内容来描绘画面,再加上合理的想象,语言生动优美,表述流畅。
点评: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从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美好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题目信息,“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诗句中,了解到暮春景色;从描写的景物的“绿树”“山鸟啼”“落花飞”等特征来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点评: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感情就相当于、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试题分析:“鸟歌”“花舞”运用拟人修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明日酒醒春已归”运用夸张修辞,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点评: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此,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做这类题,学生应了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5分)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小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小题1:山鸟、晴风、落花(3分)
小题2: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意思符合即可)。(2分)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理解其大意,并从前向后提取出切题的。注意提取时一定要全面,不可遗漏。
小题2:试题分析:“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中的“醉”是被明媚、生机勃勃的丰乐亭春景所陶醉,因此,此字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小题3:(3分)答:修辞手法:拟人、夸张。(1分)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任分析1种即可)(2分)情及欣赏美景时的陶醉愉悦之情。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欧阳修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
红树单从字面意思来看,“红树……”这两句是描写景色的;但是如果联系行人动作来看“踏落花”也可以看做是对暮春景色的侧面描写,暮春到了,花儿都过了花期,败落了,也是暮春景色之一.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1)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惹”有招惹之意,写出了春草茂盛,生机勃勃,主动牵惹游人衣襟的样子;“拂”有轻轻拂过之意,写出柳絮纷飞,洒落在游人身上的样子。这两个字写出了春意撩人、春色依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首诗中借对太守插花醉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二首则通过对天已暮、春将归时,游人不管这些,依旧踏花赏春情况的描写,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缠绵酣畅。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hóng shù qīng shān rì yù xié ,zhǎng jiāo cǎo sè lǜ wú yá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即公元1047年的春天,原文是:
《丰乐亭游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原文:春三首(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草惹行襟絮拂衣”是写春景名句,试析“惹”与“拂”两字使用的妙处。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惹”有招惹之意,写出了春草茂盛,生机勃勃,主动牵惹游人衣襟的样子;“拂”有轻轻拂过之意,写出柳絮纷飞,洒落在游人身上的样子。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首诗中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二首则通过对天已暮、春将归时,游人不管这些,依旧踏花赏春情况的描写,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缠绵酣畅。
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
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中描写暮春景色的诗句 我们老师说是后两句,还说有争议,到底是那一句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但是一般这样问的话,应该是指正面描写,所以应该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是前两句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